今年以来,在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鼓舞下,永州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降低国际国内突发事件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我市经济总体保持了高位运行。但由于“非典”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内宏观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我市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等将因此进一步受到冲击。因此下阶段我市经济增长将会面临新的挑战,继续保持当前的发展态势任重而道远。
一、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从经济总量看
据测算,今年一至四月,永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7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86亿元,增长3.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5.08亿元,增长17.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78亿元,增长9.3%,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2.5%、30.0%和47.5%。
(二)、从供给角度看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订单农业,永州市农业保持稳定增长。一至四月,永州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0.70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农业增加值18.86亿元,同比增长3.6%,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明显提速,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一至四月,永州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1.12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工业增加值20.30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4%,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9.16亿元,同比增长32.6%,完成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较好,产品产销率达99.7%,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走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9.9%,比去年同期提高50.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6.2%,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31亿元,同比下降6.4%。
3、第三产业增速回落。由于“非典”对我市的交通、贸易、餐饮、旅游等的负面影响凸显.一至四月,永州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0%,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9.24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8.2%;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72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54亿元,增长6.5%;其它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13.2%。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2.1和1.6个百分点。
(三)、从需求角度看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增速回落。一至四月,永州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共完成投资6.64亿元,同比增长65.6%。在投资中,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明显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在利用外资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市利用外资的渠道和规模不断得到拓展。但由于遭受“非典”的影响,我市利用外资的增速大幅回落。一至四月,实际利用外资1350.9万美元,同比增长37.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2个百分点。
2、城乡居民消费迅速降温。由于担心“非典”传播,人们减少了外出活动,尤其减少了进入防范措施不够严格的公共场所,如大型的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从而较大的影响了我市的消费需求。一至四月,永州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
3、出口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市进出口总值完成1070万美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出口198万美元,增长3.7倍;进口872万美元,增长0.6%。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看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至四月份,永州市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0.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26.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37.2%。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1.25亿元,增长1.85倍;农业等四税完成0.32亿元,增长60.4%;企业收入完成0.06亿元,增长94.0%;其他收入完成0.54亿元,增长7.4%。财政支出6.21亿元,同比增长14.0%。
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一至四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元,同比增加169元,增长9.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12元,同比增加40元,增长7.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
(五)、从金融、物价走势看
1、金融稳健运行。四月末,永州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12.17亿元,比年初增加25.23亿元,增长13.5%。其中,储蓄存款为1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19.13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为126.62亿元,比年初增加4.77亿元,增长3.9%。
2、物价持续回升。一至四月,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零售价格指数101.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5%。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为103.5%、烟酒类为98.6%、衣着类为103.0%、家庭用品及服务类为96.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为119.3%、交通及通信类为97.6%、娱乐类为103.7%、居住类为101.7%。
二、“非典”对我市经济影响的基本判断
从全国范围看,“非典”对交通运输、贸易餐饮、旅游及进出口冲击较大。但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进出口总量很少,难以撼动我市GDP增长的正向效应;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发达,旅游业收入仅占GDP总量的2%左右,其增减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有限。“非典”影响我市经济集中体现在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两大行业中。一至四月,我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2.1和1.6个百分点,分别影响GDP总量增幅回落了0.25和0.23个百分点。
三、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主要问题
1-4月份,我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好于上年同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强,基础不够牢固,当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为:
1、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突发,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双重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首先对经济运行方面的影响:“非典”对旅游、餐饮、交通、住宿、娱乐等行业的消费影响已开始显现。据有关方面的初步统计,4月份永州市共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同比下降60%,旅游收入约750万元,同比下降77%;截止到今年5月5日,东安舜皇山旅游区本年共接待游客0.2万人,旅游收入4.6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6万人和16万元均有大幅度下降。其中今年5月1日-5月5日,该旅游区仅接待游客0.03万人(其中市外一人),收入0.6万元;而去年同期为1.2万人(市外占50%以上),收入达12万元。1-4月份,金秋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08万元,同比下降8.8%;5月1日-5日,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同比下降15.5%。1-4月,南华大酒店旅馆业收入349.9万元,同比增长9.8%;娱乐业收入56.8万元,同比下降4.1%;餐饮业收入261.5万元,同比下降7.1%。5月1日至5日,该酒店的三部分收入分别为5.2万元、0.5万元、4.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2.9%、64.3%、47.1%。另据对永州汽车运输公司的客运情况调查显示:自人民政府下达关于停开广东客运车的政府令后,全公司系统116班来回广东的班车全部停开,其余线路的客运量也显著下降近50%,造成的直接损失达60万元/天左右。1-4月份,全公司营业收入减少1千万元左右。
其次对公众心理方面的影响:比起可以察觉的有形影响,“非典”对公众心理的无形影响则比较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公众心理的紧张可能使社会生活中弥漫一种不确定气氛,削弱消费与投资者信心。今年4~5月间,“非典”已造成我市部分招商引资项目的洽谈和考察工作被迫延后或取消。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竞争力偏低。多年来,我市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小幅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进一步弱化,农业生产中的自发性、趋同性、盲目性依然较大,农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现象较为普遍。
3、微观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没有真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差。支撑我市工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少数几个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
4、招商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各地搞建设、求发展的力度普遍加大,资金不足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地纷纷加强了招商引资的宣传和攻关力度,招商引资的难度在加大。另外,我市熟悉经济方面的人才比较短缺,经济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招商引资项目包装不够,项目库建设比较滞后,较难吸引到重点骨干工业项目落户永州。
四、对今后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目标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
1、严防“非典”传播蔓延,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非典”防治工作。首先要确保“非典”不传入、不扩散;其次要努力研究情况,积极采取对策,对受非典影响的相关行业可以借机进行整顿,努力挖潜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三,“非典”期间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必然会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可以抓住机遇、积极配合、争取支持,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必须紧紧围绕“八个一”工程,狠抓落实。一是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规模求效益,以档次创品牌;二是抓好种苗工程建设,要十分注重种苗技术的研究和引进,争取在近年内使我市各种农副产品的优质品率跨上一个大台阶。三是抓好农产品的流通。要以订单农业的大发展带动我市农产品的大流通。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精干力量为农户迁线搭桥、内引外联,为我市农产品抓回更多订单。四是抓好防汛抗灾工作。目前,我市已进入雨水多发期,要特别注重防大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病险水库的加固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创造必要的条件。
3、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工业快速增长。
一是对于已确定的改制企业,要积极落实改革措施,加快改革进度,确保改革到位。二是加快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同时也要加强在建技改项目的进度,为尽快形成生产创造条件。三是整合我市的优势资源,包装一批成熟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四是搞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市场销路佳、生产形势好的骨干企业,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企业满负荷运转,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再立新功。
4、想方设法扩大投资。
“非典”对经济增长造成多大的不利影响,关键取决于控制“非典”的时间表,期间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第三产业,而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扩大投资、增加投入。一是要确保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努力清除影响建设进度的各种外围因素;二是要狠抓项目资金的到位率,确保建设项目的“输血功能”源源不断。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新上一批建设项目,以增加投资规模。同时要抓紧对重点项目的规划和论证,增加重点项目的储备量。四是努力启动民间投资。鉴于民间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年加大,应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善城乡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发力。五是争取一批新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要积极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尽快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加紧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扩大和带动地方投入。
[永州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