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园区经济,搭建经济发展平台,是加快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捷径。市委书记曾庆炎6月份在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业园区是民营经济成长的大本营,是快速发展的平台,是产业聚集的载体。我们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市委、市政府早在年初就把工业园区建设列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四大重点之一。为全面了解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近期,我们对全市14家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区)在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按照超常规发展的新思路,把加大加快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作为营造投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并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事实证明,区域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工业园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分布状况
我市现有工业园区14个,其中:市属4个,即长丰集团及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湘江纸业工业园、熙可食品工业园和萍洲高新技术工业园;县(区)属10个,分别为芝山区珠山工业园、双牌县城北工业新区、祁阳县白水科技工业园、东安县白牙市工业小区、蓝山县舜园乡镇工业园、宁远县十里铺工业园、新田县龙泉工业新区、道县富塘工业园、江永县赵家山工业园和江华县沱江工业新区。
从行业分布来看,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以汽车配件为主;萍洲高科技园涉及生物制药、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等多种行业;湘江纸业工业园区主要以造纸工业为主;熙可食品工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各县区工业园区依靠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橡胶等行业。
(二)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情况。
3月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抓好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我市14个工业园区都完成了相关总体规划和近期1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绘制了工业园区平面布置图,界定了四至界限,确定了产业分区和企业布局,长丰配套工业园、萍洲高新技术工业园、祁阳、蓝山、宁远、道县、东安等县工业园区还完成了水、电、路、讯、绿化等单项规划,对入园企业布局,厂房座落、朝向、外观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据统计,全市14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61平方公里,今年进行集中开发的面积为17.9平方公里,已完成征地9643亩。截至6月底已开发10.33平方公里。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情况。
各工业园区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按阶段完成的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上半年全市14个工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9705万元,企业投入8095万元,主要是购地投入、基建投入、设备投入、基础设施绿化、园区配套设施等。目前共完成征地9643亩,拉通路基25.8公里,拉通主干道24条,硬化道路13.3公里,道路建设、场地平整、供水、供电、排污、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展开。
(三)引资情况
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来大批企业入园投资,为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各县区采取"免土地使用费,免行政规费,降水电费,降房租费"等办法,吸引外来客商到园区投资。1-6月份,新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骨干企业共有36家,计划总投资2.395亿元,现到位资金1.04亿元。其中:芝山区珠山工业园引进冶化企业5家,计划投入资金2100万元,到位资金1200万元;祁阳县白水科技工业园新落户企业3家,计划投入资金3500万元,到位资金1600万元;双牌城北工业新区落户企业3家,总投资2800万元,到位资金1020万元;道县富塘工业园落户企业2家,计划投入资金3300万元,到位资金850万元;江永县赵家山工业园已落户企业4家,计划投入资金1250万元,到位600万元;宁远十里铺工业园新引进企业2家,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到位资金750万元;新田龙泉工业园落户企业6家,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到位资金860万元。目前已经洽谈好即将落户的企业有26家。
(四)我市乡镇工业园与周边地区对比情况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相邻兄弟地市的差距十分明显,表现在:一是在园区规模方面,我市现有市级工业园区4个,县级乡镇工业园区10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则没有;而郴州市到6月底已建成6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乡镇工业园区、44个市县级乡镇工业园区;长沙市仅宁乡县就有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这个县上半年的园区工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8.5亿元,是我市上半年园区总产值的50.03%。我市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开发面积为1平方公里;而长沙、郴州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开发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在园区的投入方面,今年1-6月份我市园区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78亿元,而长沙市仅宁乡县上半年就新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三是园区的发展水平方面,我市园区数量不少,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园区对进园企业不设"门槛",招商定位不高、土地利用率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
二、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经济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园区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下,特别是金融部门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扶持力度,我区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六月底,我市10个县属乡镇工业小区聚集乡镇企业3956个,其中工业企业1998个,安置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0018个,实现总产值17.11亿元,增加值4.1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8.93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实交税金350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增加值、乡镇工业增加值、实交本地税金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2.8%、13.2%、5.8%。市属四个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77亿元,销售收入16.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29亿元。其中:长丰集团及长丰配套工业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9544万元,同比增长71.36%;销售收入147976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29847万元,同比增长237%;上交税金11896万元,同比增长14.6%,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湘江纸业工业园区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63万元,同比增长26.23%;销售收入8317万元,同比增长46.27%;实现利润503.1万元,同比增长310%;上交税金586.4万元,同比增长40.72%。熙可食品工业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19万元,同比增长54.3%;销售收入8788万元,同比增长了5倍多。由此可见,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前景预测
园区经济突破了以往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初始模式,只要其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在调查过程中,对于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预测,有6家园区认为很好,3家认为较好;随机访问了17家入园企业,对园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很好的占70.6%,对园区未来发展预测较好的占29.4%。以市属工业园为例,长丰配套工业园目前引进沙发、橡胶垫、燃油箱、排气管四个外资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即可开工投产,年产值可达到1.5亿元,年创利税4000万元。萍洲高新科技园现在已有5 大科技企业落户,分别为投资350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的永州市绿波环保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八方药业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值过3亿元的湖南时代阳光零陵制药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的永州市鑫盈建材有限公司和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后两家企业已于5月中、上旬开工生产,一批批产品早已销售全国各地。熙可食品工业园的发展规划是:扩园并进行相应技改后,到2005年,园区以柑桔加工为主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家,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年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其中柑桔深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到2010年园区内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柑桔深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三、工业园区发展中采取的措施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分布状况
我市现有工业园区14个,其中:市属4个,即长丰集团及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湘江纸业工业园、熙可食品工业园和萍洲高新技术工业园;县(区)属10个,分别为芝山区珠山工业园、双牌县城北工业新区、祁阳县白水科技工业园、东安县白牙市工业小区、蓝山县舜园乡镇工业园、宁远县十里铺工业园、新田县龙泉工业新区、道县富塘工业园、江永县赵家山工业园和江华县沱江工业新区。
从行业分布来看,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以汽车配件为主;萍洲高科技园涉及生物制药、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等多种行业;湘江纸业工业园区主要以造纸工业为主;熙可食品工业园以食品加工为主,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各县区工业园区依靠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橡胶等行业。
(二)建设情况
1、园区规划情况。
3月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抓好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我市14个工业园区都完成了相关总体规划和近期1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绘制了工业园区平面布置图,界定了四至界限,确定了产业分区和企业布局,长丰配套工业园、萍洲高新技术工业园、祁阳、蓝山、宁远、道县、东安等县工业园区还完成了水、电、路、讯、绿化等单项规划,对入园企业布局,厂房座落、朝向、外观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据统计,全市14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61平方公里,今年进行集中开发的面积为17.9平方公里,已完成征地9643亩。截至6月底已开发10.33平方公里。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情况。
各工业园区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按阶段完成的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上半年全市14个工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9705万元,企业投入8095万元,主要是购地投入、基建投入、设备投入、基础设施绿化、园区配套设施等。目前共完成征地9643亩,拉通路基25.8公里,拉通主干道24条,硬化道路13.3公里,道路建设、场地平整、供水、供电、排污、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展开。
(三)引资情况
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来大批企业入园投资,为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各县区采取"免土地使用费,免行政规费,降水电费,降房租费"等办法,吸引外来客商到园区投资。1-6月份,新落户到工业园区的骨干企业共有36家,计划总投资2.395亿元,现到位资金1.04亿元。其中:芝山区珠山工业园引进冶化企业5家,计划投入资金2100万元,到位资金1200万元;祁阳县白水科技工业园新落户企业3家,计划投入资金3500万元,到位资金1600万元;双牌城北工业新区落户企业3家,总投资2800万元,到位资金1020万元;道县富塘工业园落户企业2家,计划投入资金3300万元,到位资金850万元;江永县赵家山工业园已落户企业4家,计划投入资金1250万元,到位600万元;宁远十里铺工业园新引进企业2家,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到位资金750万元;新田龙泉工业园落户企业6家,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到位资金860万元。目前已经洽谈好即将落户的企业有26家。
(四)我市乡镇工业园与周边地区对比情况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与相邻兄弟地市的差距十分明显,表现在:一是在园区规模方面,我市现有市级工业园区4个,县级乡镇工业园区10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则没有;而郴州市到6月底已建成6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乡镇工业园区、44个市县级乡镇工业园区;长沙市仅宁乡县就有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这个县上半年的园区工业总产值就达到了18.5亿元,是我市上半年园区总产值的50.03%。我市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开发面积为1平方公里;而长沙、郴州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开发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在园区的投入方面,今年1-6月份我市园区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78亿元,而长沙市仅宁乡县上半年就新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三是园区的发展水平方面,我市园区数量不少,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园区对进园企业不设"门槛",招商定位不高、土地利用率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
二、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经济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园区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下,特别是金融部门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扶持力度,我区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六月底,我市10个县属乡镇工业小区聚集乡镇企业3956个,其中工业企业1998个,安置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0018个,实现总产值17.11亿元,增加值4.1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8.93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2.59亿元,实交税金350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增加值、乡镇工业增加值、实交本地税金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2.8%、13.2%、5.8%。市属四个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77亿元,销售收入16.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29亿元。其中:长丰集团及长丰配套工业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9544万元,同比增长71.36%;销售收入147976万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29847万元,同比增长237%;上交税金11896万元,同比增长14.6%,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湘江纸业工业园区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63万元,同比增长26.23%;销售收入8317万元,同比增长46.27%;实现利润503.1万元,同比增长310%;上交税金586.4万元,同比增长40.72%。熙可食品工业园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19万元,同比增长54.3%;销售收入8788万元,同比增长了5倍多。由此可见,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前景预测
园区经济突破了以往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初始模式,只要其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得以充分发挥,那么,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在调查过程中,对于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预测,有6家园区认为很好,3家认为较好;随机访问了17家入园企业,对园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很好的占70.6%,对园区未来发展预测较好的占29.4%。以市属工业园为例,长丰配套工业园目前引进沙发、橡胶垫、燃油箱、排气管四个外资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即可开工投产,年产值可达到1.5亿元,年创利税4000万元。萍洲高新科技园现在已有5 大科技企业落户,分别为投资3500万元、年产值过亿元的永州市绿波环保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八方药业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年产值过3亿元的湖南时代阳光零陵制药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的永州市鑫盈建材有限公司和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后两家企业已于5月中、上旬开工生产,一批批产品早已销售全国各地。熙可食品工业园的发展规划是:扩园并进行相应技改后,到2005年,园区以柑桔加工为主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家,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年销售收入8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其中柑桔深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到2010年园区内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柑桔深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三、工业园区发展中采取的措施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园区建设
我市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措施,一是从产业导向、项目审批、用地、税收、人才、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土地全送、规费全免、服务全程政策,对企业审批项目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全程代办一切手续"。二是对项目的准入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建设和培养。三是采取以项目促发展,边搞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四是把招商引资的目标放在全国以及区内外大中型企业上,争取引进有较高科技含量、投资力度大、对园区有支撑力、形象好和有带动性的项目。
(二)依靠资源优势,发展园区特色产业
各工业园区充分依靠所在地的资源优势,为园区发展定位,树立起各园区不同的特色。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主要依托长丰猎豹汽车集团,从而形成了以汽车零配件产业为主,进而带动汽车修理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熙可食品工业园则以熙可罐头厂、永州罐头厂为龙头,依靠我市的藠头、桔子、竹笋等丰富的农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形成了以罐头生产为主的食品工业格局,生产的罐头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形成了园区的优势产业。又如双牌城北工业新区旨在创建一个"依托绿色资源,打造绿色品牌,开辟绿色通道,创造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新型工业园,园区内划分为四个区:东边为药材加工和医药工业区、南边为绿色食品工业区、西边为旅游区、北边为竹木加工区。
(三)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
工业园区在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又根据园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市委、市政府为大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软环境,在企业征地、纳税方面规定,对外向型创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税收实行先征后返或减、免、缓等优惠政策,规定凡外商在我市境内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含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从投产之日起,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其地方财政享有部分,第1-3年奖励给企业50%、第4-6年奖励给企业30%,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对中介引资者,凡引进外来客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项目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额的8‰奖励;引进外来客商投资农业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旅游开发项目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额的6‰奖励;引进外来客商投资,经市人民政府认可的商贸、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其他产业项目,按项目建成后第一年经营实现地方税收的5%给予奖励。同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规范了部门行为,对园区实行"只服务,不收费;只支持,不干预"的全封闭式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工业园区收费和开展与生产无关的检查活动。
(四)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排忧解难
园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随着企业进园,与职工生活有关的现代基础设施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如园区内有线电视、生活区配套设施、宽带网接入等。园区开发指挥部将企业的需求视为自己的需求,东奔西走为企业解决问题。新落户到萍洲高新技术园的时代阳光零陵制药厂准备在新建厂区内安装电话,到电信公司交费开户后一直没有动静,几经交涉,依然没有结果,园区开发指挥部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出面协调,直至将问题解决,把事情办好,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工业园区的负责态度和热情服务。
四、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在原有的工业聚集地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定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园区内优势产业小、龙头骨干企业不多,甚至个别工业园区产业单一,如珠山上田工业园仅按照发展冶化工业定位,而冶化企业绝大部分是高能耗企业,受能源供应因素的影响极大,现因电价问题,整个园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从行业分布看,工业园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药、机械、食品、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缺少具有区域性优势和民族特色的乳制品、保健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园区现有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规模小,以对原料的粗加工生产为主,产品单一,其增加值不高,更新换代慢,能够像熙可、永罐、金浩植物油这样包装出口的产品不多。缺少技术和人才,以致企业没有精、细产品和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资金匮乏,硬件设施滞后
由于缺少资金,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现在大部分乡镇工业园限于从财政拿钱,用园区土地出让资金搞开发、搞建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直不快。东安县白牙市工业小区已拉通的四条主干道,实际上靠县财政投入100万元和工业小区管委会十几个人筹集的63万元资金,两条主干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资金和两条主干道的铺砂资金缺口很大;白水科技工业园主干道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给水、排水管道架设工程项目还需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争得资金方可施工。
(三)职能不到位,政策难兑现
我市工业园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但在实施时,却明显感到职能不到位,配套扶持政策滞后。在调查中,园区有关人员反映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就是办事难、政策兑现不了。如前面所提的时代阳光制药厂8月份要在萍洲高新技术园的新建厂区安装设备,但由于园区内的主干道只是铺了一层虚砂,而没有进行水泥硬化,要将庞大沉重的设备运进新厂区显然是不可能的,虽多次找到有关方面协商,但由于资金问题,路面硬化的诺言一直兑现不了。又如岳阳纸业集团湘江纸业公司是前两年引进的企业和项目,目前也是我市的纳税大户,今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后,湘江纸业公司要求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肯定答复。
(四)招商引资难度大,企业入园门槛低
我市入园企业门槛偏低,如对入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值、年销售额等都没有限制和规定。从入园企业看,园区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外资企业、省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很少,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更是缺乏。即便这样,新洽谈好入园的企业还不是很多。由于园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园区自身形象建设不够、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以及交通不发达、高层次的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少竞争优势,对外资没有大的吸引力。
五、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园区
事实证明,工业园区的建立为我区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推向高潮,就应在各县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积极进行鼓励和引导。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如冷水滩区和芝山区交通比较发达,要以此为中心建设汽车机械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双牌县地理位置特殊,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林业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以生姜、药材为主的绿色农业生产,做大做强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等等。同时,帮助园区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破除他们的 "小作坊"思想,树立起集团化意识,使园区中的同行业走出一条"抱团闯市场,联手御风险"的新路子。把发展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入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筹融资渠道
工业园区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具体的困难。如资金缺口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工业园区中大多数为私营、个体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和筹资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宽限度,多方面给予扶持,使园区内企业实现多渠道筹资。对于道路不畅等以往时期留下来的老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协调、多帮助,真正给园区以实惠,为园区多办实事,以解决园区的后顾之忧。
(三)加大政策兑现力度,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我市工业园区普遍认为优惠政策令人满意,但兑现情况不尽人意,这势必会大大影响工业园区乃至永州的整体形象。表面看来,只是一些企业放弃在工业园区的投资办厂,但实际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无法估计。在一个企业面前丧失了口碑,则有可能在一批企业面前丧失了诚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园区的建设发展做长远打算,加强政策兑现力度,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我市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措施,一是从产业导向、项目审批、用地、税收、人才、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土地全送、规费全免、服务全程政策,对企业审批项目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全程代办一切手续"。二是对项目的准入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建设和培养。三是采取以项目促发展,边搞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四是把招商引资的目标放在全国以及区内外大中型企业上,争取引进有较高科技含量、投资力度大、对园区有支撑力、形象好和有带动性的项目。
(二)依靠资源优势,发展园区特色产业
各工业园区充分依靠所在地的资源优势,为园区发展定位,树立起各园区不同的特色。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主要依托长丰猎豹汽车集团,从而形成了以汽车零配件产业为主,进而带动汽车修理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熙可食品工业园则以熙可罐头厂、永州罐头厂为龙头,依靠我市的藠头、桔子、竹笋等丰富的农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形成了以罐头生产为主的食品工业格局,生产的罐头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形成了园区的优势产业。又如双牌城北工业新区旨在创建一个"依托绿色资源,打造绿色品牌,开辟绿色通道,创造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新型工业园,园区内划分为四个区:东边为药材加工和医药工业区、南边为绿色食品工业区、西边为旅游区、北边为竹木加工区。
(三)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
工业园区在用足用活各级政府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又根据园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市委、市政府为大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投资软环境,在企业征地、纳税方面规定,对外向型创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税收实行先征后返或减、免、缓等优惠政策,规定凡外商在我市境内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含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从投产之日起,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其地方财政享有部分,第1-3年奖励给企业50%、第4-6年奖励给企业30%,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对中介引资者,凡引进外来客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项目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额的8‰奖励;引进外来客商投资农业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旅游开发项目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额的6‰奖励;引进外来客商投资,经市人民政府认可的商贸、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其他产业项目,按项目建成后第一年经营实现地方税收的5%给予奖励。同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规范了部门行为,对园区实行"只服务,不收费;只支持,不干预"的全封闭式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工业园区收费和开展与生产无关的检查活动。
(四)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排忧解难
园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随着企业进园,与职工生活有关的现代基础设施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如园区内有线电视、生活区配套设施、宽带网接入等。园区开发指挥部将企业的需求视为自己的需求,东奔西走为企业解决问题。新落户到萍洲高新技术园的时代阳光零陵制药厂准备在新建厂区内安装电话,到电信公司交费开户后一直没有动静,几经交涉,依然没有结果,园区开发指挥部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出面协调,直至将问题解决,把事情办好,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工业园区的负责态度和热情服务。
四、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在原有的工业聚集地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没有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按照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定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园区内优势产业小、龙头骨干企业不多,甚至个别工业园区产业单一,如珠山上田工业园仅按照发展冶化工业定位,而冶化企业绝大部分是高能耗企业,受能源供应因素的影响极大,现因电价问题,整个园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从行业分布看,工业园区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药、机械、食品、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缺少具有区域性优势和民族特色的乳制品、保健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园区现有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规模小,以对原料的粗加工生产为主,产品单一,其增加值不高,更新换代慢,能够像熙可、永罐、金浩植物油这样包装出口的产品不多。缺少技术和人才,以致企业没有精、细产品和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资金匮乏,硬件设施滞后
由于缺少资金,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现在大部分乡镇工业园限于从财政拿钱,用园区土地出让资金搞开发、搞建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直不快。东安县白牙市工业小区已拉通的四条主干道,实际上靠县财政投入100万元和工业小区管委会十几个人筹集的63万元资金,两条主干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资金和两条主干道的铺砂资金缺口很大;白水科技工业园主干道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给水、排水管道架设工程项目还需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争得资金方可施工。
(三)职能不到位,政策难兑现
我市工业园区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但在实施时,却明显感到职能不到位,配套扶持政策滞后。在调查中,园区有关人员反映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就是办事难、政策兑现不了。如前面所提的时代阳光制药厂8月份要在萍洲高新技术园的新建厂区安装设备,但由于园区内的主干道只是铺了一层虚砂,而没有进行水泥硬化,要将庞大沉重的设备运进新厂区显然是不可能的,虽多次找到有关方面协商,但由于资金问题,路面硬化的诺言一直兑现不了。又如岳阳纸业集团湘江纸业公司是前两年引进的企业和项目,目前也是我市的纳税大户,今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后,湘江纸业公司要求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肯定答复。
(四)招商引资难度大,企业入园门槛低
我市入园企业门槛偏低,如对入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值、年销售额等都没有限制和规定。从入园企业看,园区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外资企业、省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很少,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更是缺乏。即便这样,新洽谈好入园的企业还不是很多。由于园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园区自身形象建设不够、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以及交通不发达、高层次的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少竞争优势,对外资没有大的吸引力。
五、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园区
事实证明,工业园区的建立为我区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推向高潮,就应在各县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积极进行鼓励和引导。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如冷水滩区和芝山区交通比较发达,要以此为中心建设汽车机械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双牌县地理位置特殊,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林业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以生姜、药材为主的绿色农业生产,做大做强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等等。同时,帮助园区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破除他们的 "小作坊"思想,树立起集团化意识,使园区中的同行业走出一条"抱团闯市场,联手御风险"的新路子。把发展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入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筹融资渠道
工业园区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具体的困难。如资金缺口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工业园区中大多数为私营、个体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和筹资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宽限度,多方面给予扶持,使园区内企业实现多渠道筹资。对于道路不畅等以往时期留下来的老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协调、多帮助,真正给园区以实惠,为园区多办实事,以解决园区的后顾之忧。
(三)加大政策兑现力度,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我市工业园区普遍认为优惠政策令人满意,但兑现情况不尽人意,这势必会大大影响工业园区乃至永州的整体形象。表面看来,只是一些企业放弃在工业园区的投资办厂,但实际上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无法估计。在一个企业面前丧失了口碑,则有可能在一批企业面前丧失了诚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园区的建设发展做长远打算,加强政策兑现力度,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 永州统计局肖飞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