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1-9月规模以下工业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3-10-0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1-9月,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环境大为好转的情况下,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充分发挥体制灵活的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呈现出稳步增长局面。预计四季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全年较快增长。

一、1-9月规模以下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总体水平保持较快发展。2003年1-9月我市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3.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8%,其中: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9.61亿元,增长5.94%;个体经营工业单位营业收入为33.92亿元,增长11.39%。企业增长速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上年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或已超过了500万元,统计范围由规模以下变为规模以上。截止2003年8月,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35家,如果将这三十多家企业放回规模以下工业进行统计,规模以下工业增长幅度可达到12%左右,其中企业增长幅度达到13%。

    2、产销衔接平稳。1-9月企业销售收入为27.85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4.05%,比上年同期的93.77%上升了0.28个百分点,产销基本衔接,好于上年。

    3、新增企业多、档次高。在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办工业的基础上,我市掀起了发展工业的新高潮,在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资源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都有大的突破。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值已经达到500万元,如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永州分厂、鑫盈建材有限公司、长乐铁合金有限公司、恒盛铁合金有限公司等,有望在明年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畴,成为规模以上工业的新力军。

    4、个体工业长足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环境优化为我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个体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的亮点。如蓝山县以“三来一补”形式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毛纺织业发展迅速,去年底蓝山毛纺织企业仅为27家,到今年9月底已发展到98家,从业人员接近一万人,1-9月完成工缴费8600多万元。仅蓝山毛织业可拉动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约1.5个百分点。

    5、小水电开发火爆。目前我市在建水电站86座,总装机56万千瓦,投资总额达28亿元,预计全年投产装机容量16万千瓦,超过前10年装机总和。小水电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市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规模以下工业快速发展因素

    1、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千人规模的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出台了《永州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意见》,各地抓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各县、区政府纷纷出台扶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减少了企业税赋及各种费用,使规模以下工业步入了比以往任何年份都要好的发展势头,其经济总量和单位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各级政府着力改善经济环境,为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在我市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各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聚集效应已经显现。上半年全市14个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8亿元,新引进骨干企业36家,计划总投资2.395亿元,到位资金1.04亿元。县属乡镇工业小区共聚集乡镇工业企业1998个,实现乡镇工业总产值8.93亿元。今年1-9月,新田县龙泉工业小区已新上19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家,落金盆竹木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联发针织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后来势较好,产销两旺。金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入6000万元,将发展成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目前已作好购地建厂的准备,并已建立近3000亩基地。天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小区征地建厂,明年有望投产,该公司年生产能力过1000万元。

    3、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到今年7月底止,全市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的累计超过1.8万人,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成功创办各类实业4600多家,安排就业6.5万人,其中安排下岗职工8500多人,年营业收入约22亿元,年上缴税金约5000万元,在我市100强民营工业企业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办的占了三成。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办企业已经在我市民营经济中崭露头角,为永州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

    4、推动规模以下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规模以下工业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全市经济发展形势是分不开的。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增速以及企业信心指数均处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业主对开发新产品投入不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技术改造意识较为薄弱,品牌意识欠缺。

    2、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主要集中在乡镇,业主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规模以下工业的从业人员也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并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工业小企业主要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不重视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已被生产较高档次产品的大企业所排挤,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少。

    3、一些传统行业生产出现滑坡。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一些低质产品的消费品市场不断萎缩,产品销售逐年减少,生产出现滑坡。如道县的大部分以制造简单、低质、仿制皮鞋类的企业普遍不景气,生产呈逐年衰退趋势。

    4、资金短缺现象依然存在。规模以下工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是自有资金,业主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民间筹资则成本高、风险大。资金短缺制约了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点多面广、企业分散,不利于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不利于形成市场优势,不利于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壮大。

四、建议及全年预计

    综上所述,1-9月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不足,为使之健康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为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其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2、加强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营者的服务和培训,转变他们封闭的市场经营观念,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水平和开拓市场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生产时新产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

    3、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资金融通、信用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支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协调各企业正当竞争,防止无序竞争带来的产品质量下降及销售难等问题,并提供信息、科技、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服务,以克服规模以下工业信息不充分等先天不足的缺陷。

    4、鼓励和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的专业化细分,鼓励中小企业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市经济环境的明显改善和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力度,前三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投资和生产形势都来势喜人,个体私营经济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四季度,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全年增幅可达9%。
 
 
[永州市统计局肖伟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