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丰富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时期以来,永州市的服务业有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后,随着建设小康永州宏伟目标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在永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永州市的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服务业总量还不大,占GDP的比重偏低,发展不够充分,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现就如何加快永州市服务业的发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永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永州市的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服务业内部各门类发生了显著变化。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金融保险业日益繁荣,科技社会等各项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服务业从业人员随之不断壮大,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服务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一)服务业经济总量增加、比重提升。
1.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432532万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02年的1063167万元,增长了1.2倍,年均递增12.1%,超过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3%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全国服务业8.1%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服务业占GDP比例持续上升。服务业在永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1995年永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之比为45.9:23.1:31.0,到2002年这一比例为31.9:28.9:39.2。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服务业比例持续上升,2002年比1995年上升8.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由1985年的19.9%提高到2002年的39.3%。在2002年全市GDP增长9.3%中有3.7个百分点是由服务业增长贡献的。
(二)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
1.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行业多,启动资金少、吸纳劳力多、技术密集大、智力聚集广、多个行业并存,可以容纳各种层次的人员就业。1995年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之比为68.1:10.5:21.4,到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57.7:13.7:28.5,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逐步下降,服务业所占比例持续上升,上升了7.1个百分点。2002年与1995年相比,永州市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增加29.5万人。
2.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其在居民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2年永州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25元,比1995年的1276元,增长58.7%;全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由1995年的1561元,增加到2002年的2596元,增长66.3%;在城镇各行业中,服务业行业的工资水平大多高于其他行业。2002年我市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和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平均工资达到13835元、10128元和9667元,分别比社会平均工资9023元高53.3%、12.2%和7.1%。
(三)、服务业门类齐全,发展迅速。
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永州市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为10994个,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的77.62%,居第一位,在十一个大类中门类齐全,发展迅速。
(1)、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邮电通信能力增强。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和通信网络。2002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9.1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2%。旅客周转量39.21亿人公里,增长24.7%。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2亿元,增长17.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4.06万户,增长5.8%。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31.7万户,增长46.9%。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猛增至41万户,比上年增长29.3%。
(2)、批零贸易购销两旺,休闲旅游逐渐升温。2002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5亿元,增长10.7%。大型市场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2002年,全市亿元市场8家,商品成交额20.14亿元,增长32.5%。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全市建成了一批像万客隆、家家福、步步高、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极大的改善了市民的消费环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11.3万人次,增长20.1%;国内旅游收入6.8亿元,增长47.8%。接待入境旅游者1.1万人次,增长57.1%。
(3)、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研成果显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13亿元,增长8.2%。争取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3项。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零陵学院正式成立,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普通初中入学率为96.47%,比上年高1.18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32%,2002年,我市运动员共4人次获世界冠军;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金牌6枚;有4人6次创7项世界纪录。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部人口的18%。
二、永州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服务业总量偏少、比重偏低,主导作用不太明显。据永州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2001年末,永州市有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为10994个和229743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和2.6%,与永州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位不相称,服务业单位总量偏少,发展还不够充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65%左右,中等发达国家占55%左右,国内发达地区已达到50-60%,服务业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永州市服务业比重显然逐年提高,但到2002年占GDP的比重仅为39.2%,比同期全省40.5%低1.3个百分点、比长沙48.5%低9.3个百分点、比郴州42.1%低2.8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竞争缺乏优势。据永州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全市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单位有414个,占9.43%,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单位有3974个,占90.57%,其中又以30人以下的企业为主,占全部企业的67.37%;从营业收入看,全市的企业以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为主,这部分企业单位为3887个,占企业总数的88.58%;从实收资本看,我市企业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2875个,占企业总数的65.52%,其中100万元以下企业为2635个,占全部企业60.05%。由于没有规模大的服务业企业集团,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水平低,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WTO规则要求,面对全球化市场缺乏竞争力。
3、服务业行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行业发展明显滞后。
①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统计,永州市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分别占全市产业活动单位数的比重为2.4%、6.0%、3.1%、0.5%、1.8%和0.7%,分别比全省同期水平低0.3、4.7、0.5、1.6和0.1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同期水平低0.3、12.8、1.6、4.5和0.6百分点,特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同全国水平差距较大。永州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这两大门类分别占全市产业活动单位数的38.9%和20.9%,分别高出全省同期8.8和4.4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同期18.7和8.8个百分点。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单位和人员太少,说明我市服务业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的结构还不尽合理。
②服务业中的新兴行业是最具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永州市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据永州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到2001年11月30日止,永州市拥有信息、咨询服务业63个,占全省1435个的4.4%,公共设施服务业91个,占全省1425个的6.4%,房地产管理业43个,占全省593个的7.2%,计算机应用服务业7个,占全省349个的2.0%,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9个,占全省94个的10%,除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外,其他均低于省平均水平。这5大新兴行业,共有法人单位数213个,仅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9%;从业人员7467人,仅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9%。其中,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数最多的是公共设施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增长相对较慢的是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房地产代理与经纪业。新兴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全市经济的发展。
4、居民收入偏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服务业发展。
①永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据统计,2002年,我市总人口为56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6.6%,城市化水平仅23.4%。城市容纳能力有限,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服务业的增长。
②据统计,2002年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9元,人均消费支出是3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25元,分别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1770元,人均消费支出少18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73元。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最高县区达到2425元,最低只有1289元,仅相当于最高县区的一半左右。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制约,低收入者只有解决了温饱之后,才有可能享受更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农民餐饮、娱乐、旅游、体育等消费很少甚至没有,影响了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永州市发展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服务业是否发达已经成为衡量地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高级经济发展阶段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对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市是服务业欠发达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争取在规模、总量和发展速度上有新的突破,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服务业有更大的发展。
1、把握机遇,坚定优先发展服务业信心。经济要发展,第三产业要先行。目前,永州市发展服务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会,下定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决心。第一,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市委、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优越的区位优势。永州市是全国改革过渡试验区,又毗邻两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永连公路的贯通和洛湛铁路的开工建设,极利于全市发展;第三,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广泛的机遇,城市化正在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第四,我市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本身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解放思想,营造服务业快速发展环境。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二是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视察永州时说过,永州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行业。三是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服务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依赖于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为此,必须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打破地方封锁,限制垄断行业的过度垄断行为。
3、调整思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第一,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第二,积极扶持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调查、中介咨询、计算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第三,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水平、质量和效益;第四,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缩小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
4、加快步伐,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发展社会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消费升级、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地方税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选择那些带动力强并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点的新兴服务业,加以重点扶持。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5、加大投入,发展特色旅游培育旅游品牌。永州市旅游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永州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永州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和中华制陶工业之源,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一代宗师柳宗元、浯溪碑林、道州濂溪故里以及文化奇葩江永女书和瑶族古都千家峒等,足以让世界为之惊叹,让世人魂牵梦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培育旅游品牌,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并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6、提质提速,以信息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信息产业是服务市场上最有广阔前景的行业,信息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就能全面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不仅可以改造和提升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一批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高科技高效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众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必须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移动通信、软件业、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业,进一步增强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的能力,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步伐。
7、做大做强,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契机,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第一,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市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要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扩大和占领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的国内外市场。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规模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由于我市服务业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效益较差,因此必须发挥这部分企业进入的门槛低、回报快、机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第三,要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向,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提高其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四,要通过重组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组建大型现代物流中心、贸易企业集团等,推动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8、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社会居民服务业。作为投资少、收效快、就业容量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社会居民服务业在优化经济结构及方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适应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力发展社会居民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一严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充分发挥街区、社区组织功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等居民服务业市场,对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9、支持引导,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提高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创办和发展服务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服务业的新格局。根据服务业新兴行业多、发展快、市场广阔的特点,政府要着力于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外资经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新兴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发展。以中小城镇为中心,加快各种专业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辐射中心的商品贸易网络,以此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四、永州市服务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跨入新世纪,永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把握好机遇,充分挖掘潜力,坚定信心,永州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1、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永州市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不够充分,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农村的服务业目前依然是一片空白,这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潜力。
2、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为服务业提供有力的需求保证。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需求结构中服务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则将相对减少,而对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社区服务以及改善居住、交通工具条件的需求相对增加。
3、经济市场化的步伐加快,为服务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我国经济体制将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许多与服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改革难点将取得突破。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民营企业的进入以及国有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机制的转换,将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
4、对外开放程度的继续扩大,激发了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将逐步扩大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这将带动永州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服务业优化内部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竞争力。
5、城镇化战略的快速推进,为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永州市城市建设围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目标,以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和小城镇“十个一”建设为重点,不断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集中,将带动金融保险、信息、运输、广告、法律、会计等生产服务和专业服务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将带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永州市统计局 蒋英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