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是重要的水运交通基础设施。永州市湘江、潇水流量充沛,资源丰富,航道自然条件较好,水运曾经是永州市主要的运输方式,在80年代前,为永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3年,通过对永州市内河航道进行普查后发现,永州市内河航道现状令人担忧。
航道现状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东邻郴州,北与衡阳、邵阳市接壤,西南毗邻两广,境内有主要通航河流湘江、潇水等12条,属天然渠化河流,均属长江水系,航道里程545公里,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年通航保证率在80%左右。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没有充分考虑通航要求,一些水利枢纽建设没有设置通航设施,有的即使设置了通航设施,但由于管理、配套措施不到位、年久失修等原因,通航设施不能正常使用,致使永州市湘江、潇水主要通航河流碍航严重,大部分航段断航,形成航道通而不畅的严重局面。加之大量挖砂船舶在河道上乱采滥挖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以至航道通航条件恶化,给航道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主要河道通航现状
1、湘江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山,自斗牛岭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至湘阴县濠河口注入洞庭湖,于城陵矶汇入长江。流域面积92500平方公里,全长856公里(湖南境内670公里),永州境内通航里程200公里。
湘江自九十年代以来,航道建设从未间断过,进行过综合整治,主要是修筑丁坝、导流坝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航道水深满足1.1米,航宽40米,弯曲半径280米,最低通航保证率为90%,为非季节性航道,配布三类航标,其中湘江归阳至滴水岩80公里航道设置三类棒形标60座,年维护量为21600座天/年,衡枣高速公路跨湘江三座大桥、冷水滩潇湘大桥,冷水滩曲河大桥等19座公路桥梁设置三类防撞浮标74座,确保了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
湘江归阳至萍岛144公里航道,经交通部批复定级为ⅠV级航道,现状维护为VⅠ级,该段航道条件相对较好,其最小流量为70m3/S,最大流量1.33万m3/S,有滩险43处,主要控制浅滩有黑狗滩、牛皮洲滩、江螺滩、观音滩、浯溪滩、毛洲滩、小西洲、喝螺滩等滩,滩险存在主要因素大多数为水流紊乱,航道溪线不明显,船舶航行操作不当,易出海损事故。此段河道两岸的冷水滩至归阳,素为客货集散要镇,尤以冷水滩处弯形河段,水深流缓,最宜船只靠泊;该航段主要有黄阳司、观音滩、白水、黄泥塘、归阳等客货集散港埠。冷水滩宋家洲电站修建的船闸迟迟未完工,1996年截流断航至2003年,大部分货船只能在湘江下游白水码头装货启运。
湘江萍岛至斗牛岭56公里航道,航道定级为V1级,现状维护为等外级。该段有险滩31处,多为岩石乳碓或浅水砂滩,控制性险滩有兵书滩、台凡市、土地滩3处;最大流速2.5m/S,湘江萍岛至斗牛岭56公里航道水深0.5米,航宽8.0米,最小弯曲半径90米,最低通航保证为75%,为季节性航道。此河段上通广西的淳水、桂江,历史上湘桂间水运往来颇为繁盛;沿岸的绿埠头、石期市、大江口、台凡市、老埠头历年为货物集散港埠,湘桂公路、湘桂铁路建成后,客货逐渐改从陆运,湘桂间往来船只减少。1975年,东安县在石期市修建湘江电站,因电站未建船闸,湘桂间水运基本中断,目前只能作区间性分段通航,可通10-20吨机动船舶。
2、潇水
潇水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大鼓源野猪山南麓,流经江华、江永、道县、双牌、芝山等五个县区,于芝山区萍岛汇入湘江。河流全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航道里程259公里,计有淹水,冷水等19条支流汇入。50年代潇水仍为永州的主要水运干线,境内所产的粮食、竹、木及土特产大量调出,食盐、钢铁、水泥、化肥等大量物资调入。水势平缓,平均比降0.62‰,计有险滩35处,控制性滩险有西良坝、麂头滩、白米滩。
潇水建有涔天河水电站、双牌水电站、南津渡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库,形成梯级开发。潇水涔天河水库大坝至水口33公里航道,由于涔天河电站未设通航设施,船舶只能作区间性分段通航,常年可通航20—30吨的机动船,该河段河床地质为卵石,滩险有9处,航道水深0. 4米,航宽5.0米,弯曲半经100.0米,最低通航水位保证率为70%。
潇水双牌水库大坝至涔天河大坝165公里航道,该航段计有水轮泵闸坝12处,农坝16处,其中大林江、晏家田、向阳坝、陆洲坝(原红旗坝)水轮泵站建有船闸,但设施未配套,其余农坝仅留通航坝口。双牌水电站船闸基本没有通航,受闸坝、滩险的影响,航道条件差,为分段通航航道。道县玉田河口至江华沱江大桥41公里航段未列入维护。该段航道可通航20—80吨的机动船,枯水时水深为0.4-0.5米,航宽7.0米,弯曲半经为150.0米,双牌水库大坝至道县青口56公里航道,河面宽阔,两岸山势陡峭,河流最宽处达700米左右,最窄处在250—300米,航行条件良好,水深满足通航要求,极利于水上旅游开发。
潇水萍岛至双牌水库大坝61公里,该段航道主要为二个梯级开发,双牌大坝往下游39公里处建有南津渡水电站,1985年动工兴建,1991年建成使用,南津渡水电站开挖引水渠引水发电,航道裁湾取直,引水渠长4100米,渠宽74米,水深6米,建有干式升船机,船舶可通过升船机到达下游,由于年久失修,升船机基本上未作使用。南津渡水电站下游由于冷水滩宋家洲水电站的兴建,形成了梯级开发回水衔接。航道水深0.6米,航宽15.0米,弯曲半径150.0米,最低通航保证率为90%。
3、冷水、人民电站、大江水库
冷水系潇水支流,全长86公里,现有通航里程36公里。建有9个梯级,现已基本渠化,主要梯级为螺蛳滩、油乡、刘家坝、腰滩、曹家滩、枫木坝、新屋地、仁山庙,红旗坝。1981年由于闸坝年久失修,全线断航。
祁阳的人民电站和大江水库航道系水库航道,通航条件较好,常年可通航5—10吨机动船舶,为季节性航道,均未设通航设施而断航。
4、淹水、紫溪河、白水
淹水系潇水支流,道县六洲至新车大桥,航道里程15.0公里,航道水深0.6米,航宽10.0米,弯曲半径60.0米,最低通航保证率为80%,配布三类航标维护。
紫溪河系湘江支流,位于东安湘江电站库区回水,航道里程7.0公里,常年可通航10—20吨机动船,大部分通航船舶为客船和砂石运输船,属季节性航道,航道水深0.5米,航宽8米,弯曲半径70.0米,最低通航保证率80%,三类航标维护。
白水系湘江支流,航道里程为3公里,码头2处,主要为白水码头、金洞林场白水码头,全市大部分木材在白水两个码头装货转运至长江中下游武汉、江苏、上海等地,年货运量为30万吨,客运量为10万人,发挥一定的水运经济效益;白水航道常年可通航100吨货船,年通航保证率为90%,为非季节性航道,航道水深1.2米,航宽45.0米,弯曲半径270米,满足现状VI级航道主要通航尺度。
5、横江河、单江、麻江、上梧江、牟江
横江河、单江、麻江、上梧江、牟江五条河流系潇水支流,位于双牌水电站库区,为库区回水航道,通航条件比较好,航道里程在2--4公里之间,常年可通航10-20吨机动船,主要为双牌库区两岸移民运输木材、楠竹、农副产品等,航道现状为ⅠX级,水深满足1.0米,航宽10.0米,弯曲半径60.0米,为季节性航道。
二、水上运输呈逐年下降趋势
湘江横贯永州市东西,潇水从中部纵贯全市南北,构成一横一纵的“T”字形态,这个“T”字形航道是永州市得天独厚的天然水运通道。过去,永州市水运物资主要以木材、煤、建材以及粮、棉、油等农副产品为主,特别是潇水源头江华县的木材可通过水路出洞庭达长江。交通航道管理部门为了改变永州市航道状况,从1989年开始,不断加强对航道的整治与维护,据统计,全市1989年至2002年共投入资金55.92万元,有力地改善了永州市的航道运输状况。但是,90年代初,随着公路运输发展的加快,一些货物开始弃水走陆。1994年,宋家洲水电站的修建,船闸一直未完工,至今断航8年,全市7家水路交通运输企业深受其害,船舶无法上下航行,许多船舶被迫转卖。航运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铁路、公路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运除货运有所起伏外,客运则成逐年下降之势。
航道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交通航道普查来看,永州市航道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
1、主要通航河流上的碍航闸坝较多,致使航道严重不畅。潇水259公里航道上不通航闸坝就有七座,潇水道县至涔天河电站92公里航道有水轮泵12处,这些碍航闸坝、水轮泵迫使潇水航道大部分断航,部分航段只能分段通航。
2、通航河流乱采滥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在航道上采挖砂石,影响航道畅通及安全航行。潇水道县青口段几公里河道上就有挖砂船17条,运输船估计五十余艘,湘江城区芝冷段有挖砂船141组,这些挖砂船盲目肆意采挖,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河堤稳定及航道畅通。
3、航道建设、养护及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导致部分航段失养失管。永州市航道管理处每年航养费征收在35万元左右,而工资及各项开支在60万元以上,财政和交通主管部门没有任何补贴,可想而知,用于航道维护管理的资金就微乎其微了。
4、湘江宋家洲电站通航船闸没有同步建设好,使永州市湘江主干道断航8年之久,全市7家水运企业深受其害,船舶无法上下通行,许多船舶被迫转卖,出港船舶从1991年的139艘减少到2002年的29艘,企业损失达2400万元,水运经济逐渐萧条。
加强航道维护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航道是水运的基础,由于闸坝碍航、乱采滥挖等原因,致使航道不畅,严重影响了永州市水运经济的发展。但永州市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航道自然条件较好,发展水运经济无论从气象、水文、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随着湘江航道梯级开发的逐步实施,发展水运前景十分看好。
水运历来具有成本低、运量大、污染小等诸多优势,在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7年永州市各种物资经白水码头转运到江苏、浙江一带,发挥了一定的水运经济效益,但由于码头吞吐量有限,年货运量仅为30万吨,省航务局计划将白水码头建设成湖南省的中型港口,现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中。目前祁阳浯溪电站正在设计之中,和上游的宋家洲电站形成梯级开发。估计在“十一五”期间,永州市直达下游衡阳、长沙的“水上黄金通道”初步形成,水运经济逐步复苏,相应的水上旅游开发将成为“热点”。永州市发展水上旅游的项目目前有:城区潇湘百里平湖旅游开发、双牌库区水上旅游和金洞漂流,且已初具规模。东安县准备在湘江电站上游开发水上旅游业,目前正在考察阶段,可见永州市水运市场前景看好。永州市水运经济要走出困境,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加大航道建设的投入及维护管理,才能逐步复苏水运经济,发挥水运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1、加大对水运设施的投入,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发挥水运效益。航道建设投入只相当于高速公路投资的1/20,而运输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1/4。水运的发展应争取省、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大力扶持,增加投资,改善永州市航道的通航条件,形成以湘江归阳至萍岛144公里航道为水运“主干道”,潇水、白水等支流为“次干道”的水运网,配合其他薄弱环节的改进,水运面貌将大为改观。
2、 积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水上运输业和旅游业,增加船舶拥有量,培植航道养护费费源,为航道的建设、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开发水资源,应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确保通航。随着湘江航道梯级开发,下游的大源渡航电枢纽、株洲航电枢纽的建成,永州市的水电枢纽建设将逐步实施。对于新建的水利枢纽必须按国务院、交通部有关法规执行,按要求配套建设通航设施;对已建的水利枢纽,各级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修建过船设施,恢复原有通航条件。
4、在通航河流上乱采滥挖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规范采挖范围、作业方式及尾砂处理等问题,确保航道畅通。
[永州市统计局 梁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