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华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4-04-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根据省统计局、省经贸委联合下发的湘统[2003]56号文件《关于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全面掌握和深入研究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现状,取得准确的数据,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市企调队的安排布置,江华县统计局组织全局力量,并与县经贸委、县乡镇企业局联合一起,共组成四个调查组于2月5号—2月20号对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清查,这次清查取得的基本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江华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以小水电开发、木材加工、采矿、农副食品加工、建筑材料制造为主,企业个数多、发展比较快、运行质量逐渐好转,但是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融资难等仍是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江华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截止到2003年底,江华县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05个,从业人员336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142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9%。销售收入21006万元,企业实收资本16799万元,拥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24969万元,生产用固定资产净值22849万元,实现利润3949万元,上交各种税费1062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3%。

    (一)从地域分布情况看,范围有所拓展,企业有所增加。

    江华县沱江镇、码市镇、河路口镇、贝江乡、水口镇等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要集中区,占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

    (二)从行业分布情况看,电力、矿藏等资源型工业特色明显,并由此带动了加工工业的较快发展。

    1、电力工业:江华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降雨充沛,水系发育落差大,多年平均水能资源蕴藏量为31.4万千瓦时,可供开发量为16.5万千瓦时,水电开发潜力极大。对此,县委、政府把发展中小水电站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环保生态县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作出了“开发水电兴江华”的战略决策。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出优惠政策,依照“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了产权,激发了热情,见到了成效。在税收和贷款上,对新建水电企业一律按6%交纳增值税;在价格方面让利,出台了优惠的上网电价,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收费行为。丰富的水力资源,宽松的投资环境,使江华县水电事业迅速发展,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已建成发电站60座,其中规模以下电站56座,从业人员484人,产值3960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18.5%,预计今年内还将有60多座小水电站将投产发电。2004年电力工业总产值将增长40%左右。

    2、木材加工业:江华县是林区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全县木材加工企业较快发展,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木材加工企业4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10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8%。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码市、水口、贝江等木材主产区,主要生产拼板、方料、胶合板、竹木制品等。

    3、采矿工业:江华县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钨、锡、铜、铁、锰、稀土等32种,并且品位高、储量大。其中锡矿开采已有数千年,是湖南省三大锡矿之一;稀土储量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为离子吸附型,世界罕见,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江华县的采矿企业主要集中在河路口镇,并涌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企业,如魄冲高岭土矿、红岩锡矿、东塘坝铁矿、湘南有色金属福利加工厂等。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采矿企业22个,从业人员43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09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4%。

    4、农副食品加工业:腐乳、辣椒酱、米粉、瑶山腊味、精制茶叶、蔬菜罐头等是江华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传统产品。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1个,从业人员196人,产值达1586万元。在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中,涌现出了一些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的企业。王老三腐乳厂生产的“王老三”品牌腐乳在2001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2003年“王老三”牌红油香辣腐乳荣获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其产品腐乳、瑶山腊八豆、瑶乡辣椒等糸列调味品近年占领了湘粤桂三省大部分市场,2003年年创产值近500 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20万元,实现利税50多万元。

    5、建筑材料工业:近年来,随着固有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幅增加,红砖、石灰的生产企业和产量也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共有砖厂26个,从业人员93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312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0.8%。

    6、冶炼及轧钢业。近年来,江华县利用沿海地区高能耗企业内移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宣传江华、广泛招商引资,想方设法把县内外能人和客商引进来兴办厂矿企业,先后新建了一批炼铁及轧钢企业,如永茂金属加工厂、涔天河焊接厂等。截至2003年底,江华县炼铁、轧钢企业9家,从业人员242人,产值达到232万元,占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1%。

二、规模以下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增规模以下企业越来越多,其蓬勃发展的态势越发明显。但与此同时,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

    1、粗放式生产,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原材料的粗加工或直接出售原始产品。如木材加工企业主要是生产拼板、方料、竹木制品等,对木材进行简单的粗加工,企业设备简陋,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上规模、上档次。

    2、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理念落后。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经营,企业管理者学历低、文化水平不高,企业职工大部分是从农村转移来的农民,没有接受较为正规的培训,对所从事的工作,领悟能力差,创新能力弱。

    3、企业资金短缺,普遍融资困难。据我们调查,规模以下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短缺的问题,许多想法经常是有心无力。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改变落后工艺、更新陈旧设备,必须取得银行信贷的支持,但是银行担心民营企业信誉不高,无担保,这些企业贷款往往比较困难。如王老三腐乳厂准备搬迁到沱江工业小区,以扩大生产规模,但因资金周转比较困难,所以迟迟未能实现搬迁。

    4、产业导向模糊,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大量消耗资源并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企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而受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所占比重偏小。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仅占7.4%,禽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在全县工业行业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

    5、经营规模偏小,做大做强困难。目前江华县三个工业区的建设速度较快,进园落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规模以下企业零星分散发展、经营规模偏小,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不便于形成统一的市场,不利于产品的向外推介。

三、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做为民营工业主要组成部分的规模以下工业,具有机制活、反映快、效率高等许多优点,是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主力军;但同时其管理落后、技术陈旧、融资困难、发展无序等制约因素也十分明显,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笔者以为:

    1、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产力”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最大共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本身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所有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管理技能,切实避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真正走出“一年兴旺、二年滑坡、三年倒闭”的怪圈;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严格制订和执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办法,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努力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企业实力、规模、信誉,千方百计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不断促进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创品牌。

    2、调整产业结构。要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和发展那些绿色环保型企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禽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样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民收入。

    3、规范园区建设。工业园区要切实做到“宁缺勿滥”,以“高标准、高质量”求得高水平,按照“三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沱江、河路口、码市三个工业小区的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以便把零星分散在各乡镇的企业,实现集中生产。以便于向外推介,扩大影响,拓展销路和市场。

    4、大力优化环境。政府部门要积极为民营企业落实政策,优化环境,主动服务,依法管理,多方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和融资难的问题,彻底杜绝“三乱”;更加重视工业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充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工业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永州市统计局:黄赞校  周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