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永州经济运行态势及全年展望

来源: 时间: 2004-07-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突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全市各项经济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国民经济承接去年以来的大好来势,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一至五月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据测算,1-5月份,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07.69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6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88亿元,增长11.1%。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9.7%、31.2%和4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39.7%、51.6%。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得到加强。今年来,我市各地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 “三品”农业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村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1至5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2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17亿元,同比增长4.2%。

    1、农业生产形势看好。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今年全市共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46.0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576.02万亩,同比增长15.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48.54万亩,同比增长13.9%,特别是优质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44.1%以上。同时,以天龙、银利来、香穗等为首的粮食收购、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粮食购销合同达150万亩,同比增长2.75倍。二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今年全市烤烟播种面积达23.79万亩,同比增长2.3%;药材播种面积4.08万亩,同比增长14.6%。春季造林55.45万亩,占年度的111.0%,占目标任务的99.2%。

    2、养殖业生产来势良好。面对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疫病防治,一手抓养殖业恢复生产,保持了养殖业的稳定发展。1至5月,全市出栏生猪244.74万头,牛7.11万头,羊16.3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5%、5.9%、7.3%。同时,渔业生产升温,名特优新鱼种增幅较大。大规格的、名优鱼种比例同比增长13%。

    3、乡镇企业较快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1至5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21.91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加值42.95亿元,同比增长17.9%;工业总产值53.60亿元,同比增长18.1%;工业增加值15.52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4%;利润总额5.33亿元,同比增长20.1%。

    (二)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运行质量有待提高。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较好,但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至五月,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82.47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工业增加值25.34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6.33亿元,同比增长21.7%,完成增加值14.66亿元,同比增长18.5%。

    1、长丰集团增速放缓,带动效应明显减弱。由于长丰集团去年的快速增长,形成较高的对比基数,加上今年以来汽车销售出现困难,汽车价格下调;同时长丰集团实施战略性转移,新的车型主要放在长沙基地生产,在永企业的生产受到抑制。1至5月份,长丰集团在永企业实现产值14.59亿元,同比增长3.0 %,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0.5个百分点;其增长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2个百分点。

    2、行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木材加工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造纸工业、食品制造业来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115.4%、46.4 %、36.4%和44.3%。医药工业因受时代阳光零陵制药有限公司产值大幅下降(同比下降42.9%)的影响,1至5月完成增加值1701万元,同比下降22.6%。纺织工业因冷水滩纺织厂破产拍卖后,尚未走上正常生产,1至5月完成增加值2482万元,同比下降18.4%。

    3、各经济类型工业参差不齐。股份合作、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同步分别增长20.6%、28.3%、29.7%;而国有、集体企业因近几年改革力度加大,产权发生转移,企业注册类型发生变化,逐步退出了国有和集体序列;同时去年改制的企业,今年一季度尚有部分没有启动生产,从而导致了企业增幅趋缓,国有企业同比增长3.4%,集体企业同比则下降0.2%。

    4、新增规模企业作用明显。1至5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净增0.77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71个百分点。

    5、企业产销率不够理想,企业效益有所下滑。一至五月,全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3.7%,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一至四月,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8%,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同比下降18.9%,亏损企业亏损额0.65亿元,同比增长61.7%。

    (三)第三产业继续加快发展。今年来,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交通、邮电、商业等行业发展较快,加之去年同期因“非典”影响,对比基数较低。因此今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持续走高。据测算,1至5月,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8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四)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发展尤为活跃。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再掀高潮。1至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7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44.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7亿元,同比增长14.9%。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镇建设势头良好。1至5月全市城镇以上投资项目共430个,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85个,完成投资额10.34亿元,同比增长45.4% ,占全社会投资的33.8%;更新改造投资2.49亿元,同比增长34.1%。永州市移动通讯公司“358”工程完成投资4200万元,同比增长3.86倍;永州市渝州实业公司完成投资5677万元,同比增长70.9% ;祁阳白水工业园完成投资4100万元,同比增长3.1倍 ;双牌阳明山水电站完成投资4000万元,同比增长77.8%;城市公共设施不断完善、面貌日新月异。

    2、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1至5月,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5.32亿元,同比增长90.7%,占城镇以上投资的26.2%;其中制造业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91亿元,同比增长65.6%,占城镇以上投资的73.4%;其中房地产投资增幅最快,增幅达2.56倍。

    3、小水电建设方兴未艾。1至5月,全市小水电开发项目共67个,完成投资1.99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9.8%。其中:蓝山13个,完成投资0.33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投资的40.9%;江华26个,完成投资0.55亿元,占全县城镇以上投资的43.1%。

    4、房地产不断升温,商品房持续走俏。今年以来,我市房价持续走高,1-5月完成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用于土地投资0.49亿元,同比增长77.8%;商品房建设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258%,投资增幅大大高于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

    (五)消费市场需求升温。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的综合性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市城乡居民扩大消费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1至5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36亿元,同比增长12.3%,创近三年来同期新高。住房、汽车、通信、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消费不断升温,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对大中型商业类值报表的统计,全市防晒化妆品类、休闲食品类、通讯器材类和汽车类商品销售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7.9%、13%和28.7%;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也分别比年初增长21.7%和8.6%。城调资料显示我市居民旅游消费和购房支出增长迅速,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1倍。

    (六)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利用外资成效显著。1至5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491万美元,同比增长46.2%。其中进口4077万美元,增长64.8%;出口414万美元,同比减少30.7%。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熙可罐头公司由于资金问题将大部分出口业务委托给省粮油贸易公司代理,1-5月本身出口额仅为73万美元,同比下降67.8%。

    另外,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市累计新签外商投资项目和合同外资金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至5月新签项目31项,是去年同期的4倍;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171万美元,增长316%。实际利用外资2953万美元,增长66.7%。

    (七)财政增收形势较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加大清理欠税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市财政稳健运行,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一至五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60亿元,同比增长38.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5.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1亿元,同比增长21.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54亿元,同比增长87.3%。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7.0%,同比提高了8.1个百分点;财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总支出9.12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科技、支农、教育事业费分别增长了35.8%、135.3%、164.9%、136.9%、12.1%。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继续增长,但增势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弱。五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67亿元,比年初增长22.23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42.81亿元,比年初增长3.5%。

    (八)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市场物价继续上扬。1至5月,我市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814.65元,同比增长10.5%,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4.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546.02元,同比增长10.8%。

    1至5月,永州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同比上升2.8%;零售价格指数100.8%,同比上升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5%,同比上升3.5%。

    二、当前宏观调控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国家出台的政策看,国家宏观政策收缩的信号相当明显。一是货币政策趋紧,信贷投入减少。央行今年提出的调控目标是全年全国新增贷款2.6万亿元,同比实质信贷增长率降幅近9个百分点。二是控制投资取向明显,政策手段强化,如严格控制用地审批、禁止新设开发区、严控水泥、电解铝、钢铁等产业的市场准入等等。

    从宏观调控的特点看,国家希望通过控制信贷、管住土地、卡住项目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不伤及消费。甚至对投资项目的控制,也是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松紧适度。因此调控是“点刹车”,不是“急刹车”、也不是“一刀切”。

    国家宏观调控效果具有滞后性,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因此上半年对我市经济影响还不明显,但对下半年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投资上,并进而影响GDP。据清查,在当前投资中,我市拟建项目基本符合要求,在建项目中,有2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28个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1个不符合城乡总体规划;15个不符合项目审批等各项建设程序;51个没通过环境影响评价;11个不符合国家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要求;10个不符合项目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共涉及投资额71.97亿元。综合考虑,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将减少10亿元以上。从我市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看,投资增幅每回落1个百分点,将引起GDP增幅下降0.12个百分点,由此而影响总量经济增速1.26个百分点左右。

    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去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有过热、不热、局部过热三种观点,所以年初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从近段时间出台的宏观政策来看,国家倾向于局部过热的观点。如何看待我市目前的经济形势呢?我们认为我市的经济不是过热,而是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市近两年来经济处于快速稳健的较高增长平台上,但这一发展势头是前几年经济增长累计效应的正常释放,是宏观经济环境转暖、消费结构升级、投资自主增长能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预计上半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5.60亿元,同比增长10.6%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5.1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06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9.37亿元,增长11.5%。

    (一)农业:上半年,我市农业产值预计增长4.5%,为近三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党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推动。同时,市委、市政府为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在政策上也向农业生产大力倾斜,如1至5月我市财政支农支出5598万元,同比增长136.9%;金融系统的农业贷款今年以来新增3.36亿元,同比多增0.67亿元。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资价格的上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也必然较大影响我市的农业生产。

    (二)工业: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可增长17.5%,规模工业在去年上半年快速增长(增速31.3%)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实属不易。去年我市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长丰集团的迅猛发展(增长63.5%),而今年的快速增长则是在长丰集团缓慢增长(增长3.0%)下取得的。由于长丰集团的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其带动效应极为明显,反之其抑制效应也相当明显。可以说,去年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是“坐着车跑”,而今年上半年是“推着车跑”,其拉动力明显减弱。

    (三)投资:上半年,永州市全社会投资预计可增长30.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8.1%。今年以来,全国、全省和永州市投资增长都较快,从全国范围看,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确实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但从永州市的实际来看,不存在过热问题。一是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永州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造成了投资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和内在动力;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水平不高、层次低,消费需求的拉动力有限,因此加快永州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要依靠投资需求的强力拉动。二是投资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以2003年的统计数据看,投资总额只占全省份额的5.5%,投资率仅为30.8%,分别比全国(47.2%)、全省(33.6%)低16.4和2.8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投资额为1516元/人,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4.7%,比郴州、衡阳分别少1457元、39元。目前永州市正处在工业化初始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三是资金的投向比较合理。从1至5月的投资数据看,全市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0.34亿元,增长45.4%,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63.2%;工业完成投资5.32亿元,同比增长90.7%,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26.2%。这些对改善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消费:上半年,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2.3%。从2002年以来,经济进入新的扩张期,市场趋旺的走势难以逆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即使在2003年上半年,居民消费受非典疫情的冲击,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增长9.7%,并随后快速回升。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投资的增长远远超过消费的增长,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看,目前这种投资快速增长而消费不能相应的积极跟进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为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增加供给,若消费不能即时跟进,则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五)物价:上半年,预计永州市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物价已经连续18个月上涨,但属于合理的价格回升。从1至5月的数据可以看到,当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6%,是拉动消费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近4个百分点,而其他消费品价格有涨有落,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1个多百分点。

    四、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预测

    从下一阶段永州市经济运行的条件和环境看,国家的宏观政策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部分行业在五月份出现了“拐点”,对经济的进一步上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经济运行状况预测,要素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煤、电、土地、运输等“瓶颈”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物价进一步上扬,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的继续上扬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尽管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一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是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的农村政策宣言,对农业生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二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条件近一步改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民营经济力量壮大、政府职能转变有了新突破;三是当前经济增长已进入政府主导与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的新阶段,市场活力逐步加大、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四是经济发展微观环境改善,企业家和消费者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持续增强,据调查,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10.65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3.59点,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平稳上升势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全年经济呈现一季度较快增长、二季度仍将保持平稳运行、下半年将有所放缓的趋势,经济发展不会大起大落,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将是今年的主旋律。

    预计全年永州市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1%;第二产业增长14.8%;第三产业增长11.4%。

    生产方面: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5.2%;工业产值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0.5%。

    需求方面: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0亿元,同比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8.20亿元,增长12.0%。

    市场物价方面: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4.0%。

    收入方面: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同比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0元,同比增长6.0%

    五、对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坚决落实各项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关键是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抓出成效。

    (二)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工业上来。永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关键是工业发展落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关键是在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工业的落后状况。首先是要继续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其次是要继续很抓招商引资,切实巩固引资成果;三是要继续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强化对重点企业的各项保障措施。

    (三)继续保持投资的强劲拉动,为经济增长构建坚实平台。在全国投资局部过热,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在想方设法规避影响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切实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和开工进度,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效应。

    (四)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扩大消费需求是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保持与投资的良性互动。首先是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其次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预期消费。第三是要创造条件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永州市统计局综合科:黄赞校  陶小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