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蓝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以及市委的各项政策部署,谋发展紧迫感强,抓经济措施到位。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以毛织加工为主的"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该县新增毛织企业120余家,总数已达310家;新增毛织机械1200余台套,总数已超过2.5万台套。蓝山正迅速成为湖南承接"珠三角"地区毛织产业内移的最大基地。然而,该县毛织企业用工短缺状况却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毛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毛织加工企业的用工现状
1、 毛织企业用工普遍短缺。近年来,蓝山县凭借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了"珠三角"地区的一批毛织企业纷纷前来落户,极大地改善了本地的就业空间。据统计,该县的毛织企业已容纳就业人员3万余人,但由于招不到更多工人,离企业满负荷生产所需的员工数仍有1万余人的差距。据对丽宏国际、富李、合利、宏达等10余家毛织企业的实地调查,仅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就需手织、机织、逢盘工6000人,而该公司从今年3月8日正式开工到现在,只招到工人780人,缺口达5200余人;合利、宏达公司用工缺口也达40%以上。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员工,尤其是熟练工,造成企业部分针织机械闲置,企业即使有大批的加工订单,也不敢贸然签约接单,老板对此心急如焚。(见下表)
2、外地员工所占份额偏小。从调查情况来看,该县毛织企业中本地劳动力占绝大多数,而外地来蓝山务工的人员不足一成。本地劳动力进厂务工又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主要是受"血缘、人缘、地缘"这"三缘关系"的影响,而通过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尤其是县劳动力市场介绍进厂的不足10%。在企业员工中,男女比例大约为4:6,熟练工与生手比约为7 :3,本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占比也不足10%。(见上表)
3、企业对员工的吸纳力不强。蓝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近35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5%左右;而在16至36岁之间的农村整半劳动力,也在10万人以上。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该县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工的不足15%,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很好地被吸纳到毛织企业来工作。另据反映,丽宏国际有限公司,从浏阳招来180余名生手,不到半个月时间,只剩下10多人。
二、毛织企业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对于蓝山来说,熟练毛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放眼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永州市场,用工短缺更是一道难以想像的"奇丽风景"。那么,为什么该县毛织企业招工难而导致用工不足呢?
1、宣传力度不够。蓝山毛织企业快速发展的状况是近几年的事情,不要说蓝山以外地方的很多人不清楚,就是本县农民也可能有许多人不太知晓。其次,该县毗邻广东,早在80年代初期就有外出到广东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传统,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因此,蓝山是全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先进县"。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世界,也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并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本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本地毛织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对市场和熟练工人等的竞争越发激烈。比抬工价、争夺熟练工的行为不断升温,使得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本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使得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得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不高。在本地毛织企业打工与在广东打工在收入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据我们调查,富李针织厂5月份人平工资850元,丽宏国际有限公司人平860元,合利毛织厂人平750元,个别的小厂工资还不能及时发;而在广东,工人同等劳动强度的工资收入起码在1000元以上。
4、管理机制欠缺。"三来一补"毛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员工的作息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企业货源充足,员工可能需加班至深夜;而如果货源紧缺,也可能整天休息。因此,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是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办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安全保障方面缺乏考虑,打工人员的食宿条件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毛织工作的打工人员又多是一些年轻少女,安全保障难以跟上势必会影响她们安心工作。
三、几点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蓝山作为毛织加工基地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知名度不高,关键是宣传没有跟上,必须迅速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毛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务部门应加强宣传,搞好服务,多渠道加强信息沟通,主动与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外地劳务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积极向外推介蓝山作为毛织加工基地的蓬勃现状和美好前景;另一方面毛织企业本身也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加大在各级新闻媒体以及交通要道上的广告宣传。
2、进一步营造优良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不仅要大力改善硬件环境,更要大力改善软件环境。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制订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收费行为,进一步提高蓝山作为永州乃至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前沿基地的作用,真正使蓝山成为永州吸引外资尤其是广东沿海毛织企业内移的首选地。其次,就业服务部门和劳务中介组织要及时向外提供本地用工信息,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尽量使他们来得放心、干得舒心。
3、进一步维护员工权益。政府劳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因为需要吸引外资而忽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因为是本地工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在规模较大的毛织企业,要尽快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本地员工爱蓝山、爱企业,稳定本地职工队伍。丽宏国际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步伐,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运作有序,规范劳务中介组织行为,打击私招乱雇,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鼓励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加强企业与员工的诚信关系。继续实行免费培训,尤其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县城镇待业青年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厂务工。其次,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工作,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帮助解决股份制企业各企业主之间的矛盾,使蓝山的毛织企业竞争良性化。
[永州市统计局综合科 杨湘健 黄赞校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