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永州市建筑业充分利用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建筑市场迅速扩大的机遇,紧紧抓住行业管理方式转变这一契机,加快了建筑业企业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保持建筑业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省外建筑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好转,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建筑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施工规模不断扩大
据对永州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统计,1至9月,我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354万元,同比增长12.6%。在建筑业总产值中,建筑工程产值93635万元,增长19.8%;设备安装产值2700万元,增长155。4%。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5.2%,全市建筑业生产增长主要由土建施工企业来拉动。
2.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呈现生产效益同步发展的态势
建筑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内部改组、改制、优化劳动组合等改革措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1至9月,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7071元/人,同比增长6.9%。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大幅度增长,全行业效益明显好转。1至9月,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再创近年最好水平,利润总额达到2034万元,同比增长63.4%。建筑业全行业呈现出生产高速增长、效益快速改善的健康发展态势。
3.省外建筑市场不断扩大
永州市建筑业企业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省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先后承建了外省市公路、市政及房屋建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以优良的施工质量为永州市建筑业赢得了良好信誉,也为永州市建筑业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空间。1至9月,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在省外完成施工产值6652万元,同比年增长70。4%。
4.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工程质量继续提高
2004年,永州市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违法转包、分包以及监理单位违法转让监理业务,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进行建设,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顿和打击,并将招标投标、开工审批、质量监督、委托监理等各种手续纳入市场管理,从而堵塞了漏洞,增强了建筑市场交易的透明度,有效地遏止了炒买炒卖工程等不正之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初见成效。1至9月,在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施工的工程项目中,百分之百实行招投标承包工程。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有效地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5、装饰装修需求量日益扩大
随着永州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装修需求日益扩大,给建筑装饰装修业提供了持续、良好的市场前景。1至9月,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和装饰装修企业合计完成的装饰装修产值达到1923万元,同比增长79.1%,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提高到2.0%。装修装饰业已成为一个前景广阔、充满活力的新兴行业。
二、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随着建筑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效益的改善,建筑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减缓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显,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显现。
1.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显示,1至9月,永州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0.12亿元,同比增长24.0%(含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市建设的建筑产品、城镇和农村集体及个体建筑安装工程)。在国民经济15大行业中,建筑业增加值总量仅次于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运输邮电仓储业,位居第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筑业的发展减轻了就业压力
近年来,新增劳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及企业改革的深入,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全社会面对的一项难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大量工作岗位,今年1至9月与去年同期比较,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年末职工人数增加6740人,缓解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由于建筑施工中使用农民工较多,建筑业的发展尤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住宅建设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全市经济领域的一个亮点。1至9月,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到1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6%。其中建设并竣工各类住宅30.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3%。住宅建设进程的加快,为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4年,永州市建筑业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严重,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清欠力度,但收效甚微,旧帐未清新欠又增,拖欠工程款大量增加。1至9月,永州市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被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12476万元,其中竣工拖欠893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3%和61.8%;拖欠工程款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4%上升至12.7%,竣工拖欠占竣工产值的比重由6.4%上升至9.1%,拖欠程度进一步加深。
拖欠工程款问题从多方面影响着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一是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加剧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二是加重企业债务负担,影响了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拖欠工程款占用了流动资金,企业为了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只有增加债务。三是增加了企业的相互拖欠。其中,倍受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与被欠工程款有着密切的联系。四是使建筑施工企业额外承担了因拖欠工程款所造成的银行贷款利息等费用,增加了成本费用。可以说,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
三、全年建筑业产值预计和2005年趋势断判
根据永州市建筑业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情况和发展趋势,预计全年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建筑业产值将完成18亿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扩大投资具有广阔的空间。永州市城市建设正在形成框架,明年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更大。特别是旧城改造,新城扩建,永州市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给永州市建筑业带来新的机遇。预计2005年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亿元。
四、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永州市建筑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着眼于促进永州市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企业还需要立足现实,正视问题,抓住机遇,改革创新,从多方面着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政府与企业密切配合,着力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拖欠工程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由于连带产生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不好,还可能引发新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各级政府与企业都应充分重视,作为大事着力进行解决。
作为政府,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针对各类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广泛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并形成全市性的、互联互通的信用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的资信信息。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筑市场。以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继续控制并减少建筑业企业数量,减轻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对于无资金保障的项目不予立项,拒绝进入建筑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拖欠的形成。在目前形势下,各地政府进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很高,投资增长很快,由此带来的拖欠也很多,对此尤其值得关注。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清欠方面的执法。
作为建筑企业,在加紧运用包括法律、法规在内的各种手段,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同时,要转换经营理念,紧紧围绕企业效益,坚持“四不揽”,即:资金不到位的工程不揽,垫资的工程不揽,立项及开工手续不全的工程不揽,对可能出现的拖欠工程款不提供担保的工程不揽,以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杜绝新的拖欠工程款的发生。
2.进一步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
永州市建筑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40%左右,而其效益却不及其他类型企业。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等类型企业。在企业规模结构管理中,要严格控制总承包企业数量,鼓励专业承包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劳务分包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建立面向全国市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形成以综合总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大、中、小型企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其劳动密集的优势,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
3.加强技能培训和工艺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建筑市场开放步伐加快,外地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进入我市建筑市场,与他们相比,永州市建筑业企业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水平方面,很难与其抗衡。因此我市建筑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硬件。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技术,使用新材料、新机具,以加快工程进度,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业企业竞争能力和技术水平关键是人才。适应新的形势,各企业应尽快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结构。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造就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通过强化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同时还要做好技术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基础管理的“软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水平
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赢利水平的状况,各建筑业企业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企业治理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适应建筑市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强化管理的关键应在于完善并严格实施项目经营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度。要通过强化管理,优化企业内部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降低成本费用,增产节约,提高赢利水平,并最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
[永州市统计局 唐京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