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县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全县实现GDP2357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继二季度增长11.4%之后,又提升了0.8个百分点,进入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周期,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048万元,增长7.9%;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579万元,增长20.5%;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6104万元,增长11.2%。
一、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狠抓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有效地化解"禽流感"的负面影响,坚持"多予、少取、放开、搞活"方针,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第一次粮食直补资金344.3万元、早稻良种补贴308 .88万元全部发放到种粮户手中,降低农业税及附加税率3.6个百分点,减少农业税及附加资金1083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受高含金量的中央一号文件鼓舞和农产品高价位的拉动,1至9月,农业总产值完成125547万元,同比增长8%。一是农业生产快速增长。从种植业看,1-9月,全县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59万亩,同比增长9.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83万亩,增长9.6%;从养殖业看,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9月,全县发展牲猪67.53万头,增长6.5%,其中,牲猪出栏33.33万头,增长6.5%;家禽出笼463.6万羽,增长8.9%;水产品产量9042吨,增长12.2%。二是特色农业发展规模扩大,年初县里规划的井头圩万亩生态农业园等九大万字号农产品基地进展顺利。退耕还林全面完成,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2.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 103.7%;农村沼气池建设开工7100口,已完成5300口,开工建设农村小水电站7处,装机容量3080千瓦;三是订单农业有新起色,1-9月,全县共签订种植业订单40万亩,养殖业订单100万羽,总金额达4.54亿元,同比增长18.8%。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明显好转
今年我县工业企业改制和生产同步推进,1-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3599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6768万元,同比增长29.9%。在33家规模工业中:工业产品的产销率为98.7%,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19.89%,利润总额852万元,同比增盈266.3万元。从规模以下工业看,1-9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9898万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下工业的壮大得益于通过招商引资民营工业经济的强力推进,今年1-9月,全县新办1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94家,其中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1家,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6家。
3、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投资和消费是继续拉动东安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1-9月,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590万元,同比增长63.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36084万元,同比增长133.2%,农村完成投资26931万元,同比增长23%。重点建设项目如东安大道、官田路、滨江路、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等工程进展顺利。
消费市场日益趋旺,城乡市场繁荣。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085万元,同比增长13.2%,县级完成零售总额43351万元,同比增长14.5%,县以下完成零售额31734万元,同比增长11.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总额66918万元,同比增长12.5%,餐饮业完成零售额7584万元,同比增长14.1%。消费热点持续发展,商品房、住房装饰材料、家电,空调,餐饮等需求强势增长。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通过全面落实引资优惠政策,严格引资责任制,成立港澳深珠、广州东莞、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四个招商引资特别工作小组开展专门招商,1-9月全县合同引进县外资金3661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032万元。引进项目150个,其中投产项目89个,项目资金19573万元,在建项目8494万元,签约项目13个,协议资金8550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439万美元。
5、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9月完成财政收入7979万元,为全年任务的69.7%,同口径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425万元,同口径增长13.6%。财政收入基本上做到均衡入库,财源建设卓有成效。
二是金融存款快速增长,贷款低速扩展,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274万元,比年初增加31748万元,同比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562万元,比年初增加10409万元,同比增长11.6%,从贷款期限看,主要是短期贷款,短期贷款达82602万元,占贷款总量的75.4%。从贷款投向看,主要集中在农业贷款,9月末,农业贷款4154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8%。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明显。1-9月,全县在岗职工人平工资额为7836元,同比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020元,同比增长20.3%,农民收入两位数增长为近五年来最快的一年。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经济总体来势看好,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工业生产受电力、原材料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还不够理想,工业发展水平低。
今年以来由于降水偏少,蓄水不足,县内大小电站生产形势严峻,全县网内发电量只有11704万千瓦,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0%,导致外购电达3200万千瓦,据测算,因电而影响全县工业总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而全县33家规模工业企业,多数是高能耗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企业偏小,设备老化,科技度、外向度不高,加之原材料如锰矿石、煤、焦炭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还不够理想,据对33家规模工业统计,1-9月,国有企业亏损额仍有122万元。
2、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大。
9月末,全县短期贷款余额为82602万元,比年初增加4383万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3555万元,仅占短期贷款余额的4.3%,部分企业反映,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贷款又比较困难,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负面影响。据初步统计,仅经贸系统几家生产企业流动资金缺口高达3000万元。
3、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由于今年农业税税率下调,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中有关优惠政策的实行以及下半年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一系列减收因素增多,收支矛盾异常尖锐。1-9月仅保证了工资和部分重点支出的按时拨付,当年欠拨专项资金1700万元。再加之增支因素不断增多,年初预算还有硬性缺口1000万元,城镇建设、挖潜改造、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落实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等还有相当大的支出缺口,年终财政都要负担,支出压力非常大,财政收支平衡困难。
4、民间投资力度不大。1-9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927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9757万元,贷款余额109562万元,存贷顺差达99172万元,大量的民间资本尚未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投资项目少,档次低,领域窄,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加上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人才,民间投资的力度不大。
三、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从宏观情况看,随着中央紧缩银根,紧控用地,严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宏观调控措施到位,全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但全年仍可望达到9.5%以上,全省也将超过11%,全市也将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就我县来看:今年风调雨顺,第一产业中农业可望全面丰收,稻谷、玉米、大豆、牲猪等大宗农副产品丰收在望。第二产业随着招商引资和改制的稳步推进,将保持20%左右的增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在90%以上,农民收入将成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将略超年初预算,全县经济增长可望达到12.5%左右。
四、对后期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形成发展工业合力。工业是我县的一条短腿。工业经济是税源经济,没有工业的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在强力推进以工兴县的进程中,关键要抓好:(1)要营造工业发展的强势氛围,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出台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和合力。(2)在产业政策取向上,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以免影响生态。积极扶植那些依托资源、有市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的环保型企业发展。(3)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的改制步伐,实施"公退民进"战略,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金融、电力、工商部门要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对一些有市场前景而缺少发展资金的工业企业要适度扶持。(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坚持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税收大幅度减少并将逐步取消,加强财源建设和确保财政收入增长尤为重要。加强财源建设要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盘活政府资产,提高政府资产的使用效益;要经营城市,努力使民间资本成为城市投资主体,减轻城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
3、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县委、政府部门应当把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建强有力的班子,开发研究投资小,见效快的优质项目,向民间投资者发布行业投资信息,并建立和完善加强民间投资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改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民间投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东安县统计局 严文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