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来源: 时间: 2005-01-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核心,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三品”农业为重点,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32亿元,同比增长8.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5.47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业增加值50.30亿元、林业增加值5.69亿元、牧业增加值32.88亿元、渔业增加值5.7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2.5%、8.5%、8.0%、6.0%;农民人均纯收入2446.36元,同比增长15.3%。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来势喜人

    1、粮食生产出现新面貌。

    在中央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政策的驱动下,加之市场行情看好,风调雨顺,全市粮食生产出现了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效益看好的可喜局面。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08.11千公顷(762.17万亩),同比增加51.72千公顷(77.58万亩),增长11.3%,比历史最好年份的1998年还多30.5千公顷(45.75万亩),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279.52万吨,同比增加36.07万吨,增长14.8%。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65.69千公顷(248.54万亩),同比增长13.9%,总产量98.76万吨,同比增长14.3%;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36.46千公顷(54.69万亩),同比增长22.9%,总产量23.55万吨,同比增长23.0%;晚稻种植面积187.72千公顷(281.58万亩),同比增长18.7%,总产量119.78万吨,同比增长20.4%; 玉米种植面积20.04千公顷(30.06万亩),同比下降0.2%,总产量8.17万吨,同比增长0.8%;豆类种植面积43.16千公顷(64.74万亩),同比下降3.1%,总产量9.41万吨,同比下降1.0%;薯类种植面积42.75千公顷(64.13万亩),同比下降6.2%,总产量16.89万吨,同比下降4.8%。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8.26千公顷(252.39万亩),同比增加38.64千公顷(57.96万亩),增长29.8%。由于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目前粮价保持在70元/百斤以上,较上年提高了20多元,农民种粮有了赚头,种一亩水稻可赚150-200元。

    2、结构调整呈现新变化

    永州市各地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全市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提高,旱粮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水稻播种面积389.87千公顷(584.81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48.53%,比上年提高了4.89个百分点。全市旱粮作物播种面积118.24千公顷(177.36万亩),比上年减少4.85千公顷(7.28万亩),下降3.94%,其中豆类播种面积43.16千公顷(64.74万亩)、薯类42.75千公顷(64.13万亩),分别比上年下降3.1%、6.2%。二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在下降。2004年,我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4.23千公顷(306.35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25.4%,比上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三是优质品种的比率不断提高。全市优质品种的覆盖面积达413.75千公顷(620.62万亩),优质品种的比率达51.5%,比上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168.26千公顷(252.39万亩),优质稻面积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43.2%,较上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优质烤烟面积20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增长15.6%。全市完成了以柑桔为主的水果品改、低改面积6.76万亩,其中水果品改完成春季高接换种0.95万亩;低改完成5.81万亩,新扩园优质水果1.59万亩。

    二、林业生产态势良好

    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55.5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41.15万亩;长防林、世行贷款造林、薪炭材工程完成造林2.5万亩;完成新造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30.17万亩。

    全市近三年共累计完成速生工业原料基地造林69.61万亩,“南桉北松(扬)”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新建10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的目标可如期实现。同时,永州市主要林产品生产发展势头强劲,表现有二:一是竹木采伐量增大。2004年,全市木材采伐63.75万立方米,同比增加1.31万立方米,增长6.3%;楠竹采伐651.44万根,同比增加320.76万根,增长97.0%。二是林产品产量增多。2004年,全市油茶籽产量48753吨,同比增加1930吨,增长4.1%;松脂产量5076吨,同比增加756吨,增长17.5%;板栗产量3112吨,同比增加549吨,增长21.4%;杜仲产量89681公斤,同比增加9601公斤,增长12.0%。

    2004年,全市林业生产主要有二个特点:一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全市新培育100亩以上造林大户891户,造林面积达34.32万亩;出现了引资办基地、企业办基地、干部职工办基地的良好局面,提升了造林水平,扩大了林业规模。岳纸集团永州公司今年计划在我市完成造林10万亩,现已完成造林6万亩。二是林业生产很抓了重点。围绕“增量提质”目标,全市突出抓了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100万亩油茶低改、100万亩毛竹低改等四个“百万工程”。突出了以衡枣高速、永连公路、零陵大道、207国道等主要公路为重点的公路绿化工程,现已完成造林1万余亩。

    三、养殖业生产发展加快

    永州市养殖业生产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化经营等措施的促进下,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2004年,全市牲猪出栏632.53万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22.85万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43.60万只、出售和自宰的家禽7151.48万羽,同比分别增长7.4%、9.7%、17.1%、6.1%;水产品产量12.60万吨,同比增加0.94万吨,增长8.0%,养殖业生产增速是近几年来较快的一年。2004年牧业实现产值69.96亿元,同比增长8.6%;渔业产值9.02亿元,同比增长8.1%;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8%,较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全年养殖业发展呈以下特点:一是牲猪价格一直走高,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我市牲猪价格持续走高,猪肉价曾达16元/公斤,目前虽有所下落,猪肉价仍保持在14-15元/公斤。2004年,全市猪肉价格指数为129.2%,养猪效益明显。据调查,2004年牲猪收购价平均稳定在9.8—10.4元/公斤,猪粮比价稳定在6.0—6.3:1的水平,超过了猪粮比价5.3:1的盈高点,养猪一头平均盈纯利150-200元。二是养猪持续升温。由于效益带动,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年发展牲猪万头以上的猪场达13个,年发展牲猪5000头的猪场36个,年发展牲猪1000头以上的猪场168个,年发展牲猪100头以上的猪场2680个,其个数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规模养殖户全牲猪出栏、存栏数也在增多。同时,散养户也在不断增加。如宁远县冷水镇卜家岭村9、10、13、14组126户,2004年养猪户比上年增加了25户。三是草业开发初见成效,牛羊发展势头增强。近几年来,我市人工种草养畜禽工程的实施,草业开发的规模优势、产品优势和效益优势显现,民间资金、外地资本的介入,掀起了新一轮草业开发热潮,促进了我市草食动物的发展。2004年,全市共发展牛97.34万头、羊88.9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9%、16.8%。

    四、农村资金投入增多

    2004年,国家在宏观调控中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全省“八件实事”的兴办,如乡村公路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以及全市农村小水电的开发与建设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37.3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6.01亿元,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20.0%。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民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747.13元,同比增加159.78元,增长27.2%,其增加额占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额的85.1%。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农民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中,种植业生产费用增加55.12元,林业生产费用增加1.46元,牧业生产费用增加93.52元,渔业生产费用增加9.68元,同比分别增长22.1%、30.4%、29.0%、91.0%。农民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人均增加7.91元,增长19.0%,成为我市农民近几年来生产投入增得最多的一年。

    2004年,永州市共组织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项目302个向中央、省里申报,目前已有97个项目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审批落实,到位扶持资金34698.4万元。农业投入的增加,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一降二补”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全面丰收,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据全市1070户农调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446.36元,同比增加324.27元,增长15.3%,农民纯收入增加额比全省多20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82元,同比增加299.20元,增长14.4%。

    2004年,永州市农民收入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一是直补增收。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3817万元、良种补贴5270.04万元,农民人均因此增收20.10元。二是减税增收。2004年是我市农税改革的第三年,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到位,农民负担大幅下降。全市农民人均税费支出31.01元,同比减少22.05元;农民人均因此增收22.05元。三是提价增收。从2003年10月份以来,全市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有力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全市农民人均因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增收161.19元,其中稻谷102.53元、牲猪41.71元。四是减灾增收。2004年全市风调雨顺,农业生产没有受到往年那种水灾或旱灾的影响,农民人均因此可增收20.95元。五是增产增收。随着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全面推广,农业生产长足发展,农民人均因此可增收35.62元。六是劳务增收。2004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农民得到的劳务收入也相应增多。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49.15元,同比增加57.36元。

[永州市统计局农调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