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首季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局良好

来源: 时间: 2005-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永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目的,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大"三农"村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8亿元,同比增长5.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6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增加值6.16亿元、林业增加值0.71亿元、牧业增加值9.18亿元、渔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50%、2.8%、8.0%、7.4%。全市农民首季人均现金收入655.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8.22元,增长24.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
  
    一、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给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市农村工作暨万名干部下农村动员会议后,各级党委和政府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为主题,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迅速掀起了春耕生产高潮,有力地推动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宣讲政策促发展。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印发资料、舆论宣传、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到了千家万户,充分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己落实种粮面积763.69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水稻面积588.19万亩,同比增长3.4%。
  
    2、强化服务促发展。永州市各级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及时组织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帮助农民迅速掀起春耕备耕热潮。一是强化科技服务。今年来,永州市积极组织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送种苗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二是搞好农资服务。全市有关部门组织调运优良稻种750万斤,化肥15万吨,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需要。农业、物价、工商、技监等部门深入开展了打假劣护春耕活动,有力地净化了农资市场,较好地遏制了农资价格快速上涨态势,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抓农机化服务。如组织农机检修服务队帮助农民检修农机具;组织农机机耕服务队帮助解决缺机、缺牛、缺劳力等"三缺"农户的后顾之忧问题。四是抓信息服务。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为农民出点子、跑路子,提供产销信息、劳务信息。目前为止,利用各种方式为农户提供合同订单80余万份,发展订单面积130多万亩。
  
    3、调整结构促发展。今年来,各县区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引项目、用订单促调整。祁阳县肖家村镇拟打算与有关部门合作在九泥村兴建1000亩的有机茶基地。二是协调公司农户关系促调整。新田县工作队促进鑫隆鸭业与150户农户签订养鸭合同130万羽,玉米种植合同500亩,带动农户200户。三是扶持大户促调整。道县、祁阳等地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户生产经营的措施,着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农(林)场主。四是解决突出问题促调整。冷水滩区农业局二名干部常驻伊塘镇孟公山村,积极为农民解决瓜果丰产栽培技术难题,并为该村联系礼品西瓜订单面积1000亩。
  
    二、首季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1、造林绿化进展顺利。全市现己完成造林面积37.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3.3万亩,其他造林面积23.5万亩,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造林0.4万亩。培育造林大户305户,面积13.23万亩。除桉树因天气原因未造外,其他任务己超额完成。
  
    2、养殖业来势强劲。今年永州市养殖业生产在市场促动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一是出栏数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177.63万头,同比增长6.9%,增幅较上年同期快2.5个百分点;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5.35万头,同比增长7.6%,增幅较上年同期快1.8个百分点;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12.25万只,同比增长8.8%,增幅较上年同期快1.61个百分点;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1616.71万羽,同比增长8.2%,增幅较上年同期快10.3个百分点(去年是因"禽流感"的影响)。二是存栏(笼)数继续增多。全市一季度末猪存栏405.89万头,同比增加27.29万头; 牛存栏74.76万头,同比增加4.84万头; 羊存栏44.89万只,同比增加6.17万只;家禽存笼3749.7万羽,同比增加414.06万羽。三是渔业生产喜人。全市放养水面41.49万亩、投放各类鱼种4.25万尾,同比分别增长6.05%、7.26%;水产品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6.9%。
  
    3、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5.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8.22元,增长24.3%,增幅较上年同期高出16.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7.61元、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77.85元,同比分别增长14.8%、28.9%。在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的377.85元现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为313.38元,同比增加69.39元,其增加额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加额的81.9%。今年永州市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近年来,永州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如"阳光工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二是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稻谷、牲猪等农产品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行情看好。一季度,永州市农民人均出售稻谷31.5公斤、金额48.33元,同比分别增长35.2 %、64.6%;人均出售猪肉3.75公斤、金额38.32元,同比分别增长111.8%、136.2%。三是近年来,永州市"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迅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现金收入为72.62元,同比增长41.0%,其中农民在企业劳动得到的现金收入为20.79元,同比增长43.7%。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一季度,永州市农民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人均从第二、第三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分别为15.6元、48.87元,同比分别增长23.8 %、33.6 %。
  
    三、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来势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快,将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难度。一季度,永州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5.4%。据对宁远县调查:今年农资价格较上年又有不同成度的上涨,其中尿素每50公斤105元,比上年末的100元上涨5%,碳铵每50公斤28元,比上年末的24元,上涨16.6%,每50公斤磷肥21元,同比增加3元,上涨16.7%;每50公斤水稻复合肥82元,同比增加22元,上涨36.7%;每50公斤烟草复合肥121元,同比增加24元,上涨24.7%。按此农资价格计算,农户每亩两季将增加成本30元,将完全抵消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二是惠农政策好、落实兑现难,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部分群众反映,一号文件好,惠农政策多,层层往下走,落实出偏差。(1)、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发放不及时、个别乡镇(村组)抵扣"老欠",影响了部分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部分地方的退耕还耕政策难以落实到农民身上。少数退耕还林大户通过关系弄到退耕还林指标,再用很低的租金(相当或略高于退耕林前的收益)租农民的荒山、坡地,本应给农民的实惠政策却使大部分收益由少数大户赚取。
  
    预测分析:2005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达到57.34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68亿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82.07元,同比增长16.2%。

[永州市统计局农调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