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州市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改善经济环境,为全市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从前三季度抽样调查资料看,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1-9月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总体水平增长逐步加快,个体工业增长明显快于企业。据抽样资料推算,1-9月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7.98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工业实现总产值34.38亿元,同比增长11.2%,个体工业营业收入实现43.60亿元,同比增长15.4%,个体工业的增速比企业工业高4.2个百分点。企业工业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有99家企业统计范围由规模以下变为规模以上,其转移经济总量达到13.7亿元。
2、企业产销总体衔接良好。1-9月,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32.34亿元,产销率达到94.08%,比去年同期提高0.5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总体良好。其中:产销率在90%以上的企业占88.9%,在80%-90%的企业占3.7%,低于80%的企业占7.4%。
3、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建材制品业等行业,从2004年的数据看,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占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的43.2%。今年来,受供给快速增长,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这三个行业快速发展,从样本资料看,产值增幅都在20%以上,带动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增长近10个百分点。
4、亮点行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亮点纷呈。如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对放烟花炮竹解禁,烟花炮竹市场需求量大增。祁阳县的烟花炮竹小有名气,再加上生产企业在原有手工生产基础上大力引进机械化生产技术,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产销形势良好,1-9月份,该行业的样本企业产值增幅都在30%以上;针、纺织业的发展在全市也呈现燎原之势,各县区今年都新增了不少针、纺织企业。如零陵区新增100余家、祁阳县新增148家、宁远县新增154家、江华县新增30多家。新增产值近5亿元。竹木加工企业也抓住市场货紧价扬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生产,产值大幅度提高。如双牌县的竹木加工企业产值增幅都超过35%,其中双牌县永兴拼板厂2005年1-9月实现产值185万元,同比增长68.9%;东安县的竹木加工企业平均产值达10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万元,增长13.4%。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
二、促进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1、企业自身活力增强是增长的源动力。近年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通过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发展、企业主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不断趋向规范,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有所改善,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2、宽松的政策和环境是增长的推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加大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突出园区产业集群、突出协调服务职能,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推动力。据调查,永州市60.6%企业主认为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企业做大做强的意愿也不断增强,有39.2%的企业增加了生产投资,比去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
3、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是增长的带动力。今年是永州市总体经济运行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经济总体向好的大环境下,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也如顺水行舟,一路走好。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4.79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103.17亿元,同比增长24.1%;呈现了产销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对依托大企业以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1-9月,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02亿元,同比增长38.2%,特别是洛湛铁路南段的开工、宁远县的舜帝公祭、江华县的县庆等项目极大地刺激了建材市场,使全市碎石、水泥、砖瓦、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旺盛,带动了规模以下建材工业的发展。
4、招商引资的快速发展是增长的新活力。近年来,国内外投资者进入永州市投资的渠道和规模不断得到扩大,打工能人回乡办企业也掀起了热潮,从而为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如宁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三来一补”企业315家,年产值达3.5亿元,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东安县1-9月引进工业项目120个,新增产值达4000万元,拉动其规模以下工业增长近7个百分点。
5、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电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9月份,永州市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08.0%,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已经是连续5个月回落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看,因受电力影响生产的企业不到20%。
三、当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行业分布广,科技含量低。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行业虽然分布较广,涉及到了36个行业大类,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为主,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电子及通讯等高科技行业企业几乎空白,相关产值还不到总体产值的1%。整个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
2、企业规模偏小,整体素质不高。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9.5%,个体单位年经营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占个体总数的87.3%。单位规模小,缺乏必要的人才资金,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大不利因素。
3、投资生产领域盲目性较大。由于规模以下企业缺乏灵通的信息和不能准确及时的理解国家政策,企业主往往只从自身的眼前利益出发,投资、生产缺乏深入研究和通盘考虑,片面追求短期利润,往往呈现“一窝蜂”或“见风使舵”现象,盲目、无效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从而造成企业生命力不长久,难以持续发展壮大。
4、周转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本身资本积累,业主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民间筹资则成本高、风险大。据调查,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融资的景气指数仅为80.3,同比下降27.9点,四季度的预期更是降低到78.2。资金短缺制约了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严重影响了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如东安县一大米加工厂为了扩大加工生产线,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但由于资金短缺,无钱再购买生产设备,造成厂房闲置,进退两难。
5、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快。近年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大、资源消耗过快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反过来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双牌县的竹木加工业的无序发展对当地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江华县的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引起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东安县部分乡镇引进一些小化工、小造纸等企业,使得境内的部分河道已经变成了污水沟。
四、全年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前期带动作用明显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支柱行业由于需求旺盛,在四季度仍将快速增长。同时四季度将有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生产,增长亮点将会频现。煤、电、运输将会进一步改善,原材料价格将会进一步回落。预计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下企业仍可望保持较高的增速,全年规模以下总产值的同比增幅将在13%以上。
五、2006年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趋势展望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各项经济工作都必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影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利弊因素。
有利因素:1、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必将得到更好的改善。从永州市“十一五”的规划中可以看到,重点发展工业仍将是今后几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强市的战略不变,而多年发展的经验将会使政策向发展工业倾斜显得更为理智和有效。同时,近几年来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卓有成效,加上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和通车,使得全市的区位优势更为显现。2、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目前永州市经济运行在快车道上,三化进程加快,生产加快,需求旺盛,人民收入提高,将为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3、工业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将更为明显。永州市工业园区的运作日渐成熟,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已逐步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推动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将发挥更为积极作用。4、2006年,永州市电力供给能力将会提高,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也正在理性回落,这对占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绝大部分的下游生产企业发展又是一大利好。
不利因素:1、清理整顿高污染、高消耗以及乱采乱挖的工作将会继续进行,力度甚至还会加大。永州市部分锰矿、铁合金、小钢铁等企业将面临取缔,这对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但在短期内会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失去一个重要支撑;2、资金短缺的局面在2006年仍不会得到有效改善、资金的制约仍将是2006年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瓶颈;3、产业结构的步伐仍很缓慢。随着永州市对外交流进程的加快,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将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毫无优势可言,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6年规模以下工业将维持11%左右的增速。
六、加快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提高对发展规模以下工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大胆引进新生企业和细心呵护现有企业,要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效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严把管理关。对环境污染程度大的生产项目要坚决抵制,对粗放加工、资源消耗大的项目要合理规划,尽可能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树立企业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资信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是近年来,永州市个别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帐款、逃废银行债务、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成为制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信用度是改变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品牌意识,缓解企业融资难,创造生产经营良好环境的有效手段。
3、建立健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提供帮助的最佳切入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其提供市场供求、政策、投资、科技等各类信息咨询和发布信息的渠道,让中小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及时地引导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领域,防止盲目、无效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如提供专利技术、技术咨询,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攻关,开展技术人才培训等。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实施分类指导,促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要充分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要接受大企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辐射,谋求与大企业走“协作配套、共同发展”之路;二是要正视本身的缺陷,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采取企业携手共进,在局部空间上聚集而产生规模效应,实现同业聚集、走集约经营之路,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1-9月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总体水平增长逐步加快,个体工业增长明显快于企业。据抽样资料推算,1-9月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7.98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工业实现总产值34.38亿元,同比增长11.2%,个体工业营业收入实现43.60亿元,同比增长15.4%,个体工业的增速比企业工业高4.2个百分点。企业工业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有99家企业统计范围由规模以下变为规模以上,其转移经济总量达到13.7亿元。
2、企业产销总体衔接良好。1-9月,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32.34亿元,产销率达到94.08%,比去年同期提高0.5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总体良好。其中:产销率在90%以上的企业占88.9%,在80%-90%的企业占3.7%,低于80%的企业占7.4%。
3、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建材制品业等行业,从2004年的数据看,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占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的43.2%。今年来,受供给快速增长,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这三个行业快速发展,从样本资料看,产值增幅都在20%以上,带动整个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增长近10个百分点。
4、亮点行业发展迅猛。今年以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亮点纷呈。如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对放烟花炮竹解禁,烟花炮竹市场需求量大增。祁阳县的烟花炮竹小有名气,再加上生产企业在原有手工生产基础上大力引进机械化生产技术,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产销形势良好,1-9月份,该行业的样本企业产值增幅都在30%以上;针、纺织业的发展在全市也呈现燎原之势,各县区今年都新增了不少针、纺织企业。如零陵区新增100余家、祁阳县新增148家、宁远县新增154家、江华县新增30多家。新增产值近5亿元。竹木加工企业也抓住市场货紧价扬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生产,产值大幅度提高。如双牌县的竹木加工企业产值增幅都超过35%,其中双牌县永兴拼板厂2005年1-9月实现产值185万元,同比增长68.9%;东安县的竹木加工企业平均产值达108.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万元,增长13.4%。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
二、促进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1、企业自身活力增强是增长的源动力。近年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通过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发展、企业主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不断趋向规范,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有所改善,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2、宽松的政策和环境是增长的推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扶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加大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突出园区产业集群、突出协调服务职能,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推动力。据调查,永州市60.6%企业主认为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企业做大做强的意愿也不断增强,有39.2%的企业增加了生产投资,比去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
3、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是增长的带动力。今年是永州市总体经济运行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经济总体向好的大环境下,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也如顺水行舟,一路走好。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4.79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103.17亿元,同比增长24.1%;呈现了产销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对依托大企业以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1-9月,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02亿元,同比增长38.2%,特别是洛湛铁路南段的开工、宁远县的舜帝公祭、江华县的县庆等项目极大地刺激了建材市场,使全市碎石、水泥、砖瓦、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旺盛,带动了规模以下建材工业的发展。
4、招商引资的快速发展是增长的新活力。近年来,国内外投资者进入永州市投资的渠道和规模不断得到扩大,打工能人回乡办企业也掀起了热潮,从而为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如宁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三来一补”企业315家,年产值达3.5亿元,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东安县1-9月引进工业项目120个,新增产值达4000万元,拉动其规模以下工业增长近7个百分点。
5、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电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9月份,永州市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08.0%,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已经是连续5个月回落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看,因受电力影响生产的企业不到20%。
三、当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行业分布广,科技含量低。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行业虽然分布较广,涉及到了36个行业大类,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为主,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电子及通讯等高科技行业企业几乎空白,相关产值还不到总体产值的1%。整个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
2、企业规模偏小,整体素质不高。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9.5%,个体单位年经营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占个体总数的87.3%。单位规模小,缺乏必要的人才资金,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大不利因素。
3、投资生产领域盲目性较大。由于规模以下企业缺乏灵通的信息和不能准确及时的理解国家政策,企业主往往只从自身的眼前利益出发,投资、生产缺乏深入研究和通盘考虑,片面追求短期利润,往往呈现“一窝蜂”或“见风使舵”现象,盲目、无效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从而造成企业生命力不长久,难以持续发展壮大。
4、周转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本身资本积累,业主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民间筹资则成本高、风险大。据调查,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融资的景气指数仅为80.3,同比下降27.9点,四季度的预期更是降低到78.2。资金短缺制约了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严重影响了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如东安县一大米加工厂为了扩大加工生产线,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但由于资金短缺,无钱再购买生产设备,造成厂房闲置,进退两难。
5、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快。近年来,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加大、资源消耗过快等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反过来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双牌县的竹木加工业的无序发展对当地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江华县的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引起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东安县部分乡镇引进一些小化工、小造纸等企业,使得境内的部分河道已经变成了污水沟。
四、全年规模以下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前期带动作用明显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支柱行业由于需求旺盛,在四季度仍将快速增长。同时四季度将有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生产,增长亮点将会频现。煤、电、运输将会进一步改善,原材料价格将会进一步回落。预计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下企业仍可望保持较高的增速,全年规模以下总产值的同比增幅将在13%以上。
五、2006年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趋势展望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各项经济工作都必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影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利弊因素。
有利因素:1、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必将得到更好的改善。从永州市“十一五”的规划中可以看到,重点发展工业仍将是今后几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强市的战略不变,而多年发展的经验将会使政策向发展工业倾斜显得更为理智和有效。同时,近几年来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卓有成效,加上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和通车,使得全市的区位优势更为显现。2、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目前永州市经济运行在快车道上,三化进程加快,生产加快,需求旺盛,人民收入提高,将为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3、工业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将更为明显。永州市工业园区的运作日渐成熟,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已逐步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推动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将发挥更为积极作用。4、2006年,永州市电力供给能力将会提高,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也正在理性回落,这对占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绝大部分的下游生产企业发展又是一大利好。
不利因素:1、清理整顿高污染、高消耗以及乱采乱挖的工作将会继续进行,力度甚至还会加大。永州市部分锰矿、铁合金、小钢铁等企业将面临取缔,这对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但在短期内会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失去一个重要支撑;2、资金短缺的局面在2006年仍不会得到有效改善、资金的制约仍将是2006年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瓶颈;3、产业结构的步伐仍很缓慢。随着永州市对外交流进程的加快,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将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毫无优势可言,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6年规模以下工业将维持11%左右的增速。
六、加快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提高对发展规模以下工业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促进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大胆引进新生企业和细心呵护现有企业,要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效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严把管理关。对环境污染程度大的生产项目要坚决抵制,对粗放加工、资源消耗大的项目要合理规划,尽可能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树立企业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资信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是近年来,永州市个别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帐款、逃废银行债务、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成为制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信用度是改变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品牌意识,缓解企业融资难,创造生产经营良好环境的有效手段。
3、建立健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提供帮助的最佳切入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其提供市场供求、政策、投资、科技等各类信息咨询和发布信息的渠道,让中小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及时地引导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领域,防止盲目、无效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如提供专利技术、技术咨询,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攻关,开展技术人才培训等。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实施分类指导,促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要充分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要接受大企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辐射,谋求与大企业走“协作配套、共同发展”之路;二是要正视本身的缺陷,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采取企业携手共进,在局部空间上聚集而产生规模效应,实现同业聚集、走集约经营之路,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永州市统计局陶小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