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永州市规模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6-07-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永州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中部崛起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不断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加大工业投入,加快工业发展,认真谋划和实施十一五规划之开局。

    一、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承接了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工业生产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6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3540万元,同比增长21.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完成工业总产值871122万元(未含市电业局产值43451万元),同比增长26.2%。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7%,比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1-5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0218万元,同比增长38.0%;实现利润总额26432万元,同比增长38.0%;实现利税75954万元,同比增长57.0%;规模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77.9%,同比上升了40.8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突出,1-6月规模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1%,拉动全市GDP增长3.2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工业生产平稳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工业克服国家宏观调控、能源和主要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一是骨干企业进一步增长,排头兵作用继续增强。

    上半年,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家;全市去年26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3844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4.1%,同比增长16.1%。部分骨干企业快速增长,去年新投产的宁远榕达钢业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893万元,同比增长176.4%;永州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995万元,同比增长87.5%;常德卷烟厂零陵卷烟分厂30万箱技改生产线今年3月建成投产后,生产能力得到扩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6月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51192万元,同比增长23.5%。

    二是小型企业活力增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

    上半年,全市小型规模工业企业411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94.3%,完成工业增加值195393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6.6%,同比增长31.3%,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7.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9个百分点。以小型企业为主的县区工业增长突出,上半年11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30%的有:宁远县增长52.0%、道县增长41.4%、蓝山县增长41.1%、东安县增长33.5%;其他县区除江永县因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兴业金属制品厂迁往外地,增幅下降18.4%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是园区经济健康发展,产业集聚作用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9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9亿元,完成园区开发面积38.1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投入为0.7亿元,引进和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家;1-6月经国家审批的7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4782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5.5%。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的整车及其配件生产、凤凰园工业园的食品加工、零陵工业园的生物制药、道县工业小区的林产品加工及制鞋业、蓝山经济开发区的针织加工等已初具特色和规模,目前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工业园区生产能力突破120亿元的规模,形成了汽车、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渐显。

    四是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上半年,全市338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2768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2.5%,同比增长29.8%,高出全市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694289万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30766万元和6677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4%和21.2%。民营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3.3个百分点,民营规模工业是全市最具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增长群体,是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五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快速。

    近几年来,全市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精心打造以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为龙头的优质稻产业链,以熙可、天之果为龙头的果蔬产业链,以泰格林纸、科贸林化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产业链,以金浩、优仕植物油为龙头的油茶产业链,以鑫隆鸭业为龙头的优质畜禽产业链,以零陵卷烟分厂为龙头的烤烟产业链,以时代阳光为龙头的药材产业链,形成了生产基地化、加工龙头化、产品品牌化的新格局。上半年,全市22家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338万元,同比增长30.2%,高出全市平均速度9.2个百分点。部分重点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增长迅猛,如:永州市山香油脂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105万元,同比增长84.2%;新田县鑫隆食品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824万元,同比增长78.0%;湖南银利来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34万元,同比增长47.0%。

    六是工业投资拉动明显,新开工企业为工业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外资和民营资本注入工业不断增加,工业投入不断加大,催生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湖南宏源木业有限公司、湖南宝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值规模均在亿元以上,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亮点。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202万元,净增工业总产值38009万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5.5个百分点。

    (二)产销基本衔接。

    由于长丰汽车永州分公司销售总量占全市份额较大,其销售好坏,直接影响全市的产销率。受汽油涨价和4月份后汽车消费税税率上调的影响,长丰汽车永州分公司4月份后汽车销售明显下降, 4月份生产汽车345辆,销售38辆;5月份生产汽车1227辆,销售672辆,6月份生产汽车1507辆,销售565辆,长丰汽车永州分公司产品销售率只有88.9%,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全市的产销率。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去年同期下降0. 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大幅回升。

    2003年我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高达6.79亿元;2004年由于长丰汽车永州分公司效益下降,全市利润总额开始回落,实现利润总额4.66亿元,较上年减少2.13亿元,利润增长格局仍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占全市利润总额的45.9%;2005年继续下降,全市利润总额回落到4.16亿元,利润增长格局也随着发生了明显变化,汽车制造业所占份额在下降,只占全市利润总额的16.6%,比上年下降了29.3个百分点,除烟草和电力行业出现亏损外,其它各大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1-5月全市实现利润总额26432万元,同比增长2.1倍,效益出现大幅回升,利润增长格局随着汽车制造业增长放缓后,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力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企业亏损明显下降,1-5月规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8.8%。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77.9%,同比上升了40.8个百分点,出现大幅回升。反应工业综合效益指数的七大指标皆呈健康运行状态,总资产贡献率16.6%,增3.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1.0%,增62.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3次,加快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8%,增3.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5907元/人,增加20198元/人,产品销售率98.4%,增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7%,下降7.8个百分点。

    二、全年规模工业走势分析及建议

    由于去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前低后高”,下半年工业增速加快,因此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上半年高。根据历年工业经济走势以及去年的现状,结合今年头6个月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计全年走势 “前高后低”,下半年增速将有所回落,全年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6.0%左右。

    (一)支持和拉动今年工业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

    1、各级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为我市工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5月上旬,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座谈会”,研究部署抓住中部崛起机遇,立足新的起点,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会议精神,6月上旬,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明确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目标任务,作出了部署安排,它将对永州工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中部崛起战略是全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之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促进中部崛起,国家提出“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的有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这4大产业有三大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促进中部崛起,国家提出“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我市是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也形成了我市的支柱产业,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营造了有利条件,这为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为我市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常德卷烟厂零陵卷烟分厂30万箱技改生产线投产以后,产品质量、产品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产值达到历年较好水平;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永州分公司的涂装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和总装技改项目的即将竣工;永州湘江纸业有限公司15万吨高档包装纸技改项目的年底完工,将进一步增强永州工业的整体实力、拓展工业发展后劲,从而有力的推动全市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

    4、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将成批涌现出新生规模工业企业,为我市工业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上半年,5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28.16亿元,同比增长47.3%,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13.4个百分点。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为18.19亿元,同比增长57.9%,其中制造业12.63亿元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和41.2%。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额较大的项目有:湘江纸业15万吨高档纸生产线完成投资25424万元,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装和涂装扩改完成投资2564万元,以及CF2焊装冲压技改完成投资4684万元,常德卷烟厂零陵卷烟分厂技改完成投资2400万元。这些投资项目的完成将提升我市工业化水平,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了发展后劲。今年全市新增的35家规模工业企业来势较好,实现工业总产值39202万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5.5个百分点,这批规模工业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组织、市场开拓开始逐步走上正规,生产形势将会越来越好。同时下半年还有一批新开工生产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进入规模工业统计范畴,这批企业将成为今年规模工业新的增长点。

    (二)影响或抑制今年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

    1、宏观调控政策对全市规模工业的后续影响明显。

    上半年,国家实施紧缩银根并调高贷款利率、油价上涨、汽车消费税税率普遍上调、严格土地使用以及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全市工业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在下半年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

    (1)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将加大全市小型规模工业企业的融资难度,小型企业的资金筹措 “瓶颈”更加显现。

    (2)以排量2.4L和3.0L的车型为主打产品的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份汽车消费税税率上调后,每辆车的消费税将增加一万元左右,公司盈利能力经受新一轮挑战,再加上今年石油每吨涨价500元,汽车的销量明显下降,生产随之受到影响,今年4月份生产汽车345辆、5月份生产汽车1227辆、6月份生产汽车1507辆。

    (3)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制约了我市规模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湖南祁阳泓栗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用地240多亩)因全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至今未批得土地,迟迟未能动工;新田县金龙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

    (4)当前铁合金行业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问题进一步突出,将会导致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通过实施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以及国家将出台的调低钢铁行业的出口退税税率的宏观调控政策,全市一些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铁合金冶炼企业将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部分企业将被淘汰,退出冶炼行业。祁阳县的祁福冶炼公司、闽盛冶炼公司已自行关停。

    2、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从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上看,原材料加工、初级产品加工比重较大,产业链条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多,企业重复建设严重。1-6月全市有高能耗规模工业企业88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20.2%,完成工业总产值174336万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0.0%;高科技新产品企业少,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只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7%。从产品结构上看,企业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名优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方面仍是空白;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外向度低,出口规模小,出口交货值仅占销售产值的3.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仍然集中在汽车、烟草、食品、冶金、建材、造纸等传统行业,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

    3、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矛盾进一步加剧。

    上半年,国家采取紧缩银根,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周转困难。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负债总额为701189万元,同比增长10.0%;应收账款净额为126594万元,同比增长60.0%。工业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将会加剧,一是国家上调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二是国家进一步控制信贷投放规模,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收回,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电力行业、市政建设,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会更加突出;三是金融部门严格对贷款项目和贷款对象的审核,提高了信贷“门槛”,多数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四是从企业本身来看,融资难主要体现在抵押和担保两难上,资信等级低、信用差,这是小企业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东安县部分规模工业企业的调查,有82.1%企业认为资信等级不够是造成贷款难的原因之一,86.5%的企业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小型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本身资本积累和民间借贷。这种单一的筹资渠道,难以解决短缺问题,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五是原材料、燃料、运费等涨价支出增加。

    为了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特建议如下:

    1、要以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契机,大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既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又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多种政策工具,在搞好总量调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各县区结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

    2、扩大引进国内外资本,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充分利用和抓住泛珠三角辐射地理优势、中部崛起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永州“蛋糕”做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优先支持和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企业。促成一些大工程、大项目落户,并早日开工建设投产,努力打造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源,以增量带动存量,弥补现有存量的不足,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3、精心打造工业园区,使之真正成为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

    各级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政策配套、产业定位、技术创新等方面严格组织实施,真正实行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投入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集中,使之尽快形成积聚效益,致力走出一条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工业集约化的路子。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招商引资和发展私营经济结合起来抓,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工业园,引进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到园区落户,特别要注重选择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项目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撑,尽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千方百计做好骨干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充分挖掘骨干企业增长潜力。

    骨干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在资金、电力、交通运输等方面要予以倾斜,充分发挥其增其增长潜力。各级领导要主动到骨干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协调各种矛盾,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为骨干企业的发展,在立项、征地等过程中大开绿灯。特别要协调好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争取银行的信贷支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

 

    [永州市统计局 熊道远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