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情况和问题,表现为少数工业骨干行业增势趋缓,一些重点投资项目进度偏慢,农村消费依然乏力,农民增收难度有所加大等,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简要分析
(一)从宏观层面看,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较快、质量较高、通胀较低的良好势头
一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10月,全市GDP完成321.6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3%、15.1%和12.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0:35.5:40.5。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实现增加值77.5亿元,增长1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2%,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加快。1-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7.7%,同比加快3.1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10.1个和1.2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17.0%。财政总收入超亿元的县区7个,同比增加3个。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1-10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2元,同比增长14.6%;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80元,增长12.1%。同期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四是消费物价涨幅低位运行。1-10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100.7%,涨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6%,涨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
(二)从供给层面看,工业增速加快、效益回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攀升。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32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幅同比加快0.2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1-9月,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4.9%,同比提高4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8.4%,利润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70.8%;亏损企业亏损额4580万元,同比下降40.7%。
二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10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98亿元,增长5.4%,分别比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1.8个、0.1个和0.2个百分点。全年优质稻、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增长9.4%、31.3%和5.2%;生猪出栏、家禽出笼分别增长4.5%、6.3%;水产品产量增长6.6%。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1家,建成各种形式的原料基地2100多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0余个。
(三)从需求层面看,“三驾马车”均衡拉动作用增强,内需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投资在宏观调控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1-10月,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86亿元,同比增长34.3%。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14亿元,增长1.7倍,增长速度居三次产业投资之首;第二产业投资51.94亿元,增长54.9%,其中工业投资44.78亿元,增长45.3%;科技、水利环保、文化体育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显著加强,分别增长253%、50%和45%。房地产投资12.6亿元,增长16.2%,正在宏观调控的持续作用下平稳回落。
二是消费需求逐步走强。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7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4.1%,限额以上企业增长32.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3%,分别较上年同期加快1.0个、0.5个和1.0个百分点,消费升温势头较为明显。
三是外贸顺差继续扩大。据海关统计, 1-9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446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不包括永州以外地区企业代办出口)为3746万美元,同比增长2倍;全市进口总额仅为714万美元,同比下降84.4%,外贸顺差扩大到3032万美元,为历年来同期新高。
(四)从资金层面看,财政和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有所增强,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财政支出重点突出。1-10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01亿元,增长18.4%,重点支出得到较好的保证。全市拨付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资金增长28.0%;农业、科学、医疗卫生经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分别增长40.3%、23.8%、46.3%、26.1%。整合安排新农村建设试点资金4500余万元。
二是金融保持稳健运行。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63.65亿元,比年初增加54.34亿元,同比多增11.2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73.27亿元,比年初增加20.93亿元,同比多增6.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03亿元,增长9.9%;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6.5亿元,增长29.3%;基本建设贷款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增长43.7%。
三是利用外资较快增长。1-9月,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个,合同金额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18.0%,引资总量居全省领先位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个别骨干行业增势趋缓。汽车、造纸、卷烟是永州工业传统骨干行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已超过20%。1-10月,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7%、12.8%和11.6%,大幅落后规模工业18.0%的水平。从产品产量看,1-10月永州汽车、卷烟产量同比分别下降8.4%和6.7%。
二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低位徘徊。1-10月,全市规模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为24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3.34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5.6%和27.0%,增加值增幅仅为6.7%,落后规模工业增幅11.3个百分点,生产仍处于低位徘徊。
三是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较为突出。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较上年同期增长3.3%,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23%;全市金融机构短期工业贷款余额比年初仅增1.4亿元,企业流动资金的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四是部分重点投资项目进度偏慢。从当前投资大项目进展情况看,大部分重点项目的工程进展较为顺利,但也出现如资金不到位、土地报批困难、工作衔接不好等主客观原因,使得部分重点工程进度偏慢。如S323、S217、冷东公路、江永至永济亭公路等几条出省跨境通道,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场、旧城改造等重点工程,落后于年初确定的计划进度。
五是农村消费市场依然疲软。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同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但县以下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仅为9.2%,同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比城市地区增幅低了8.7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人口近70%的农村地区仅消费了社会商品总额的近40%。
三、全年经济运行态势的基本估价
从今年前十个月永州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上保持了速度较快、效益较好、通胀较低的运行态势。展望全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受工业推动、投资拉动和消费带动作用增强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一)生产方面
工业:近年来,永州工业投资建设、更新改造和改制重组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共实现工业投入94.85亿元,这些投入所聚集的能量将会在“十一五”时期陆续释放,必将有效促进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由去年末的405户增加到目前的429户,预计全年将增至440户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65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
农业:今年晚稻生产继续丰收,水果、蔬菜产量大增,畜牧业价格回升态势明显,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已成定局,预计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可达5.5%左右,低于去年8%的水平。
(二)需求方面
投资:1-10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投资项目62个,其中工业建设项目22个,超过三分之一。在国家进一步把握资金和土地“两个闸门”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下,永州投资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到位资金总量同比增加39亿元,其中自筹资金占60.4%。预计全年投资总量达180亿元左右,增长24%左右。
消费:1-9月全市外贸净盈余3000余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攀升,汽车、住房、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保持稳中趋旺的运行态势。同时,下半年以公务员工资调整为契机,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左右,增幅约为14.5%;全面外贸盈余可望接近4000万美元。
(三)收入方面
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550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左右,同比增长7%左右。
从总体上看,永州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较强,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短期内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稳定较快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全年经济总量(GDP)可望登上400亿元的台阶,增速可达11.6%左右。
四、明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和建议
2007年是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国内背景看,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惯性,决定了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运行的必然性;据有关专家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尽管可能有所放缓,但仍然能够达到9.5%左右。从国际上看,自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1年和2002年的低迷之后,步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在经过连续四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整体前景依然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9月14日在新加坡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世界经济2007年将增长4.9%,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
从永州的实际情况看,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基础日益夯实,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速度稳步走高,“十五”期间永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4%,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今年经济增速可望达到11.6%,继续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2007年,全市部分骨干工业技改项目竣工产生的效益加速增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再上新台阶,商贸流通等服务业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农业生产形势有望稳中趋升;投资将会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可达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为5%、17%和12%;规模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可望达到25%和18%。
为顺利实现上述经济增长目标,建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促进科学发展
当前,永州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总体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是要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短缺的矛盾。其次要加快投资软环境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第三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领域的投资,如环境保护,“三废”治理,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教育等;加大商品房开发结构的调整,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
(二)确保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努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一是培养壮大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培植永州的五大产业集群(生物质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先进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外向型加工贸易)和汽车制造、卷烟、食品、造纸、制药等骨干企业。要充分利用永州商务成本较低、区位优势变好的有利时机,积极面向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要舍得拿出优秀企业、优质资产,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市场的大公司、大企业来进行嫁接改造,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地大企业集团。
二是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要抓住园区建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搞好园区规划建设,做大作强一批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园区。
(三)积极改善投资结构,继续保持投资的强劲增势
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在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投入的同时,应特别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改建与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切实从增量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眼长远,多争取一些国债项目和资金,建成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中型项目,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
(四)努力扩大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当前永州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显不足,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缓解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分依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三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即期消费。重点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四是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积极改善居民住、行条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永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千方百计地开发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要用抓工业的办法谋划农业,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各种资本加快流向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领域,促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永州市统计局 黄赞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