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算的角度展望永州经济走势

来源: 时间: 2006-12-0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的永州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1.2%、11.7%和11.5%。一年来,永州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资源约束矛盾明显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总体上呈现发展速度较快、质量效益较高、通胀水平较低的良好格局,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那么在此形势下,永州全年经济走势如何?完成年初确定的GDP增长12%的目标,各个产业需保持怎样的增速?明年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如何?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经济发展目标?本文从国民经济(GDP)核算的角度,试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预测,谨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2006年永州经济增长速度预测

    (一)GDP增长11.6%比较可靠

    实现全年GDP增长11.6%,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也比今年1-10月份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各个产业的支撑条件为:一产业增长5.6%;二产业增长16.5%;三产业增长12.6%。

    农业方面:今年以来,永州农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晚稻不但喜获丰收,且优质品率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渐趋升温,价格也比今年前段时间明显走高。今年1-10月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全年实现5.5%的增幅没有问题,通过努力争取5.6%的增幅也是可能的。

    工业方面:从今年前十个月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产销衔接良好,效益大幅攀升。后段时间,有关部门如果一手抓促进销售,一手抓生产调度;把全年6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规模工业实现20.5%的增幅是可能的。规模以下工业如果抓好抽样网点的督查力度,做到应统尽统;同时要向省调查总队做好解释工作,永州毛织业、小水电业等蓬勃发展,且增加值率也远远高于规模以下工业28%左右的水平,因此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增幅也完全可能高于全省13%的水平,可以争取到15%以上的增幅。

    第三产业:永州近年来的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首先是要注重客货运周转量的统计工作,应切实做到不漏不重,全年客货运周转量增幅可以达到12%以上;其次房地产业已成为永州最具综合带动力的产业,虽然房地产开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增幅有所下滑,但也进一步降低了商品房空置率,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业的利润水平和增加值增幅;随着永州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服务性消费日趋活跃,在两节即将到来前夕,永州服务业发展完全可能锦上添花,使得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在今年前三季度基础上继续攀高。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6%的增幅是有可能的。

    从需求角度看支撑条件:观察近年来全国、全省及永州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情况,投资当年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15-0.2(即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8个百分点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45-0.5(即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48个百分点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007-0.01(即净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008个百分点左右)。

    据此推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完成117.2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亿,增长24.6%;外贸净出口保持2倍以上的增速。我们分析:从永州投资现状看,1-10月全社会投资已达137.86亿元,增长34.3%;因此后两个月,只要有关部门狠抓调度,大力推进和落实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进度,投资要完成181个亿是可能的。消费要达到增长14.5%的水平,较今年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也是可能的;因为全国范围内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收入预期普遍提高,且从以往经验看,消费一般呈现“U”型走势,年底攀高已成惯例。今年以来,永州外贸首次出现盈余,且表现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上所述,全年经济增长达到11.6%是比较有把握的。

    (二)GDP增长12%预计难度相当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6年经济增长12%的目标。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进行测算,永州GDP如果增长12%,总量将会达到418亿元左右。首先从生产角度看,三次产业的支撑条件是: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今年前三季度永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5.0%,居全省第5位,比全省最高的益阳市低1.3 个百分点,从永州晚稻和第四季度的畜牧水产业生产情况看,全年第一产业增速有望达到5.6%,预计比全省水平高0.6个百分点左右,但实现6%的增幅难度较大。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6亿元左右,增长21%;全部工业增加值需达到96亿元左右,增长17.2%;建筑业增加值增幅需达到19%。上述三个速度分别比今年1-10月的增幅高了3个、2.8个和2.3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实现的难度相当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分别比今年上半年和1-10月份提高0.8和0.5个百分点,而全省今年前三季度的第三产业增幅仅为11.7%,预计12.6%的速度将超过全省0.4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幅必须达到7.5%以上,比前三季度高2.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增幅要超过21%,比前三季度高2.6个百分点;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必须达到17.5%以上,比前三季度高0.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2006年永州GDP完成12%增长目标的主要难度在工业、农业和建筑业,其中又以工业的难度最大,不仅需要规模工业勇挑重担,全年完成增加值超计划任务6亿元左右,产值需超计划近20亿元,总额需达到200亿元左右;也需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增幅达到14.5%以上,比今年1-10月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在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难度的确相当大。

    其次从需求角度看,根据前面推算的投资、消费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关系,可以预测,要实现今年GDP增长12%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实现117.5亿元,增长14.8%,预计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完成185亿元,比计划目标再提高2亿元,增幅达到27.3%。

    二、2007年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2006年,永州经济总体将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通胀较低的运行态势。展望2007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受工业推动和投资拉动作用增强等积极因素的影响,预计全市经济将继续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较好

    国际方面:受今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利的影响,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和强硬外交路线肯定将有所调整,中东、朝鲜半岛等国际热点地区局势出现积极的缓和趋势;今年12月份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跌破60美元,创近一年来的新低,预计明年国际原油价格将维持在60美元水平线上下震荡,原油价格的稳步走低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从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在经过连续四年较强劲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整体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9月14日在新加坡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07年将增长4.9%,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国内方面:2007年是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大也将在明年下半年召开,地方各级党委换届工作已顺利结束,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得到加强,团结干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国内区域协作与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有效性明显改善,我国经济经过前几年的加速增长以后,正逐步朝向稳定、较快、健康的增长阶段。据有关专家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尽管可能有所放缓,但仍然能够达到9.5%左右的水平。

    (二)省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从省内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时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逐年加快,2004-2005连续两年经济增长超过11.5%,“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0.2%。今年十一月初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是富民强省的关键”,“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等等;为今后五年湖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好步,湖南经济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作用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2%、15.9%和12.8%;工业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20.5%。综合分析来看,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惯性,决定了今明两年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运行的必然性。

    从市内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发展园区经济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点,坚持走“追赶型、跨越式”和“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发展之路,凝聚人气、鼓足勇气、真抓实干,“十五”期间永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4%,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2006年经济增长可望继续走高。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加快崛起”的中心思想,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奋力推进‘三化’进程”。随着经济基础的日益夯实,尤其是工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肯定将不断增强,预计经济发展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

    三、2007年经济发展目标选择及支撑条件分析

    永州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虽然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如今还没有赶上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全面建设小康永州,我们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2006年作为新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预计永州GDP增速仅略高于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1.5%的目标,低于同期全省12%以上的预计增幅。另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今年11月25日最新预测,我国今年的GDP增速将达到10.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笔者认为:永州要实现“加快崛起”,必须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确保经济发展“能快则快”。因此,根据永州当前的实际条件,2007年经济增长目标应该是“GDP确保12%的增幅,争取12.5%的增幅”。

    (一)GDP增长12%的支撑条件分析

    2007年永州GDP增长12%,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业应分别增长5.5%、18.1%和12.2%,其中全部工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亿元和84.48亿元左右,分别增长18.5%和23%。完成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在于规模工业,如果一方面狠抓湘纸、长丰、烟厂等骨干企业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狠抓工业园区新进项目的达产和入统工作,规模工业增幅在今年基础上很有可能再上台阶,从而实现23%的预定目标。

    从需求角度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完成134.2亿元,增长14.5%,拉动GDP增长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完成228亿元,增长26.7%,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外贸净出口增长30%以上,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左右。我们预测上述三个增长目标的实现,可能性较大。

    (二)GDP增长12.5%的支撑条件分析

    2007年永州GDP如果增幅达到12.5%,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业应分别增长5.9%、19.3%和12.3%,其中全部工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亿元和85.16亿元左右,分别增长19.5%和24%;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增幅要超过15%,才能确保其增加值增幅达到9.5%以上。规模工业生产如果产销衔接好,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同时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抓工业生产的工作力度,规模工业增加值速度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24%,也是有可能的。

    从需求层面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完成134.5亿元,增长14.8%,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完成232亿元,增长28.9%,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外贸净出口增长30%以上,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我们预测投资和消费增长目标的实现难度均比较大。

    四、2007年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明年经济增长确保12%、争取12.5%的预期目标,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稳妥性。与此相衔接的是,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狠抓工作落实和开拓创新。

    (一)继续狠抓工业生产和园区发展。一是培养壮大骨干企业。要集中力量落实和培育永州的五大产业集群(生物质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先进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外向型加工贸易),抓好汽车制造、卷烟、食品、造纸、制药等骨干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永州商务成本较低、区位优势变好的有利时机,积极面向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要舍得拿出优秀企业、优质资产,吸引国内外有实力、有市场的大公司、大企业来进行嫁接改造,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地大企业集团。大胆引进先进生产力改造和提升永州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使之做大做强,这项工作政府早抓比晚抓好、现在抓比将来抓好,企业自身主动抓比被动抓好。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各工业园区要抓住园区建设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搞好园区规划建设,做大作强一批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园区,特别是要全力打造永州的7个省级重点工业园,使得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永州工业增长的发动机。

    (二)继续大力改善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的强劲增势。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在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投入的同时,应特别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改建与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切实从增量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着眼长远,多争取一些国债项目和资金,建成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中型项目,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

    (三)继续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明显高于投资拉动。当前永州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不足,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缓解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分依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三是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即期消费,重点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四是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积极改善居民住、行条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

    (四)继续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要不折不扣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和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发动群众、稳步推进;其次是突出农民增收核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必须继续大力贯彻“跳出农业抓农业”和“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思想,努力形成“特色农业→规模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市场农业”的格局,让农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农产品转化和流通带来的巨大好处;第三是建立农业长效投入机制,永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好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多方面争取资金,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第四是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增强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技术性和正规性,永州是农村劳动力流出大市,应尽快建立劳动力转移应急服务机制和技术培训财政补贴机制。

    (五)继续大力促进科学发展,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当前,永州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要积极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动研究和跟踪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短缺的矛盾。其次要加快投资软环境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尤其是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政府服务水平,切实降低外商的攻关成本和创业风险。第三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领域的投资,如环境保护,“三废”治理,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教育等;加大商品房开发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实用房建设比重,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

                          

 

  [永州市统计局 黄赞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