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永州市场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则更大。为及时了解民情社意、反映百姓心声,加快构建和谐永州的步伐,近日,市统计局对零陵区和宁远、双牌等县的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低收入群体家庭的生活负担。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 粮油、肉禽蛋价格上涨情况
今年1-4月,永州食品在去年高价位走势的情况下继续上扬,食品上涨了11.5%,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9.7%,油脂上涨19.8%、粮食上涨14.5%、蛋上涨15.3%、菜上涨12.5%。这些价格升幅较高的项目正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也是低收入群体消费比重大、被称为刚性消费的范畴,食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低收入群体家庭的生活水平。
二、永州城镇低收入群体收支状况
城镇低收入群体是一个比较意义上的概念,即以收入水平分界、排序为标准,界定低收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我们将全市480户抽样调查资料按相对收入不等距九组分组,选取其中的10%低收入户和10%高收入户来进行比较,以分析低收入户群体的收支状况。
1、低收入户的收入绝对额小,其收入仅是高收入的18.97%。低收入户大部分是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甚至破产等原因,出现下岗、失业,导致他们的实际收入下降。从2006年永州市城市住户家庭调查情况看出,全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25.03元,其中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23.96元,低收入户仅为4108.28元,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为全市平均和高收入户的47.1%和22.8%。2007年1-4月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421.20元,高收入户为7734.7元,收入户1467.10元,低收入户仅为高收入户的18.97%。
2、低收入户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偏大。据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938.01元,其中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10737.35元,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3417.20元,低收入户是平均水平和高收入户的57.6%和31.8%,低收入户消费支出比重占本身收入的83.2%,比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高23.6个百分点。
3、恩格尔系数高,总体消费水平低。低收入户往往是就业率低、负担重的家庭,在消费方面,仅求解决温饱,因而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大,使恩格尔系数偏高。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2007年1-4月低收入户人均食品支出792.8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51.8%,其恩格尔系数比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高21.1个百分点。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市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在50-59%之间,属温饱范围内,其总体消费水平仍很低。
三、粮油、肉禽蛋涨价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从食品消费的正常观念上看,低收入家庭的人均粮油菜等食品的消费比重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为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来源有限,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解决温饱问题,食品消费是低收入家庭重点消费项目,而粮、油、鲜菜和肉禽蛋等的消费又是消费中的重点,由于此轮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粮油和肉禽蛋等日常主要消费的食品上,这对低收入家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粮油、肉禽蛋涨价,使食品支出大幅增加。今年1-4月,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792.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2.1元,增幅为36.5%。其中,粮食人均支出70.52元,同比增加10.42元,肉类人均支出179.01元,增加34.42元,禽类人均支出52.66元,增加13.26元,蛋类人均支出12.13元,增加4.01元,鲜菜人均支出50.32元,增加8.62元,其增幅分别为17.3%、23.8%、33.7%、42.4%和20.7%。
2、粮油、肉禽蛋涨价,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下降。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永州城镇大部分居民家庭的消费正向着小康方向迈进,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处于生存型、温饱型阶段。粮油、肉禽蛋的涨价,使本就不多的可支配收入大部分用于食品开支,手中的余钱越来越少,迫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据对宁远县陈四荣、唐祥民等家庭的调查,由于粮油、肉禽蛋价格上涨,他们在生活方面首先考虑的是米和食油,并尽量以豆腐、青菜等便宜素菜为主,减少肉类,平时一般买5元钱的猪肉做2餐吃。
3、粮油、肉禽蛋涨价,迫使低收入家庭节衣缩食、减少开支项目。由于粮油、肉禽蛋价格上涨加大了消费支出,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家庭采取减少消费项目来节约支出。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低收入家庭为节约开支,基本不购买新衣服,取消了文化娱乐、通讯等其他支出项目,就连必需的家庭设备用品也极少添置。如宁远县唐祥民家,由于有线电视收视费每年要100多元,为节约开支就没看电视了。双牌县龚春生家、零陵区雷满玉家,由于家庭负担重,每年基本都不购买新衣服,家中日用品多是靠好心人捐助和赠送,家中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前些年亲戚在更换新电视机时送的。
4、粮油、肉禽蛋涨价,迫使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消费支出。低收入家庭食品消费水平都比较低,购买单价也低于一般水平,主要是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制约,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价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减少开支的措施。据调查中了解到,宁远、双牌及零陵城区的一些低收入家庭,为节约开支,将过去吃晚稻米改为吃早稻米,将买瘦肉、排骨改为买五花肉、猪头肉等,同时选择中午和下午价格低的时段买菜,着重以便宜的大路菜为主,还不断降低购买频率和购买量,来减少因价格上涨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
四、低收入群体盼望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也有逐步扩大之势。据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5年、2006年、2007年1-4月,城镇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分别是1:4.3、1:4.4、和1:5.3。以2007年1-4月为例,高收入户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1933.68元,低收入户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66.78元。高低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势必影响我市整体消费水平的上升,也将影响和谐永州的建设。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集体企业居民生活养老问题。常言道:老有所靠,老有所依。按照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我市的养老保险在全市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了,但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一些集体企业由于多种原因未能纳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企业职工老无所靠。如双牌县木器厂74岁的李金生老人,在单位做会计几十年,工作成绩也突出,还获得省部级荣誉。但由于单位未纳入养老保险行列,老来体弱多病、退休无工资,儿子又早逝,现仅靠低保费来度日。据了解,我市集体企业职工还有相当部分未纳入参保范围,他们最大的担心是老来无依无靠。希望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妥善地解决这部分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3、城镇无业居民医保问题。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目前我市农村已全面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大大的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城市居民医保制度虽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只是有工作有收入而参加了医保的居民,对城镇无工作无收入的居民还留有一片空白,他们的医疗没有保障。在调查的几个县区中,只有双牌县的社区为城镇无业居民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在走访未进入合作医疗的县区时,低收入家庭盼望和农村一样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
4、贫困低保户减免政策落实问题。去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永政发〔2006〕8号),对贫困低保户在子女就学、生活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减免的政策,我市大部分县区和部门将政策落实到实处,但在调查中了解到,也还有反映没有落实到位或者说落实不彻底的现象,如宁远、双牌县及零陵区的一些低保户家庭反映,他们的电费近年来没有享受到低保减免政策,说是一年一次减免,但已经一年半多了还未落实,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将政策落实到位。
五、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1、下功夫遏制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有限,已往的上涨已使其经济负担明显增加,对涨价的担心和恐慌心理越来越强,一旦市场供求出现波动,就可能产生扩大效应。遏制当前物价上涨,第一是控制粮价,避免或缩小粮价上涨向食品及其它与粮食相关制品价格的传导。第二是慎重出台调价项目,控制服务价格过快上涨,把握好调价出台时机。
2、建立低收入群体优先就业联动机制,提高他们的收入。用钱的人多,挣钱的人少,是所有低收入家庭的共同特点,也是我们扶贫的着力点所在。为此,各级各部门需通力协作,广开就业渠道,完善和扩大鼓励就业政策,给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对零就业的低收入家庭,应免费提供就业中介服务和就业培训,形成培训和安置一条龙服务体系,从而使低收入家庭尽快脱贫致富。
3、建立与物价上涨相衔接的物价补贴基金。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考虑对低收入户出台配套的保护性政策,或是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与物价上涨挂钩,根据市场物价上涨情况,适时适度的直接补贴或调高保障金,确保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4、调整分配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主要是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工资税收、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补助等分配途径,使初分配造成的工资收入差距相对缩小,使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所能承受的幅度内。同时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使我们的永州变得更为和谐。
[永州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