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科学发展扎实推进

——1-5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

来源: 时间: 2007-07-0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1-5月,永州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三次产业稳步走高,三大需求协调发展,要素供应继续改善,运行质量逐渐趋好。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有所凸显,物价上行压力继续加大,农村消费依然乏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持续发酵。实现永州的赶超崛起,我们虽面临许多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省内各地及周边市你追我赶,对发展要素的吸纳和竞争异常激烈;永州基础差、底子薄,既有加快发展的现实必要性,更有科学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推进新发展。

    一、1-5月永州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据初步测算,1-5月,全市GDP完成163.01亿元,增长12.6%,增幅同比加快了1个百分点,分别比今年一季度、1-4月份加快0.8个和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16亿元,增长5.0%,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0.92亿元,增长14.7%,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8.93亿元,增长13.8%,拉
动GDP增长6.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2:37.4:48.4。

    (二)三次产业稳步走强,工业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三次产业全面上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有所提高,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农业生产稳步提高。1-5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亿元,增长5.1%,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全市春夏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6万亩,增长2.6%;其中早、中稻优质稻播种面积达195万亩,增长5.5%,优质稻比重由上年55.5%上升到58.1%,提高了2.5个百分点。春夏蔬菜播种面积101万亩,增长6.1%。5月份,全市猪、牛、羊肉价格同比大幅上升,拉动养殖业加快发展。

    2、工业发展继续提速。1-5月,永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4.79亿元,增长14.8%,比今年1-4月加快0.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9.3%,增幅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4月加快3.3个百分点。

    一是部分骨干企业生产形势继续好转。5月份,长丰生产汽车1564辆,同比增加337辆;当月实现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38%;湘江纸业当月产值3179万元,增长12.5%,比1-4月加快3.2个百分点。另外熙可食品、时代阳光制药、南岭化工、跃进机械等骨干企业当月产值增幅也都在30%以上。

    二是工业园区生产继续提速。1-5月,全市7个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25.8%,比今年1-4月加快9.6个百分点,超过全市规模工业增幅6.3个百分点。园区工业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9.5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行业增势强劲。1-5月,我市食品、纺织、医药、非金属矿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专用设备6大行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31.4%、30.2%、32.7%、32.8%、28.9和68.4%,均大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速。

    四是规模企业户数增长较快。经认真摸底调查和资料准备,5月份,永州新“入统”了20家规模企业,使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457户,比去年同期净增52户。

    3、第三产业增幅提升。1-5月,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8.93亿元,增长1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增长16.5%,住宿餐饮业增长12.4%,房地产开发业增长22%,其他服务业增长16.7%;实现旅游总收入9.5亿元,增长19.5%。另据市地税局的统计资料显示,1-5月,全市居民服务业税收增长19.1%、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税收增长26.6%,表明永州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三大需求协调发展,消费市场更趋活跃。今年以来,全市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均表现活跃,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1、投资增速加快。1-5月,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77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较今年1-4月进一步提高了8.7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9%,增速较今年1-4月加快12.1个百分点。

    一是新开工项目成为投资增长主体。1-5月,全市新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75亿元,同比增长87.9%;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的59.3%,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

    二是重大项目投资增幅加快。1-5月,全市83个计划总投资过亿元的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66亿元,项目数同比增长20个,投资额同比增长21.4%。

    三是农业、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5月,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02亿元,增长59.9%;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2.39亿元,同比增长59.2%。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四是房地产投资加速发展。1-5月,全市50万元以上房地产投资8.52亿元,同比增长44.1%,高出全社会投资增幅10.8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活跃。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3亿元,同比增长15.5%,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35.59亿元,增长18.7%,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销售额占全社会的62.5%,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电子产品、金银珠宝、化妆品和家用轿车等商品销售看好。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3%;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8.9%;电子出版及影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7.9%;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8.4%。 

    3、外贸形势良好。1-4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407万美元,同比增长1.98倍,增速同比加快 1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702万美元,增长1.81倍;进口705万美元,增长3.33倍。贸易顺差扩大到2997万美元,同比增长1.6倍。

    (四)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增长动力增强。1-5月,永州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内联外引来势良好,贷款投放稳定增长,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是经济运行质量改善。1-5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6.99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今年1-4月加快0.5个百分点。1-4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81亿元,增长3.5%,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8%,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1-5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02元,增长13.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59元,增长11%。

    二是内联外引来势良好。1-5,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500万美元,同比增长84.2%,增速同比加快38.8个百分点;实际到位省外内资24.2亿元,增长20%;其中珠三角地区引进资金12.03亿元,占内资总额的49.7%。
 
    三是金融支持力度加大。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02.62元,同比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5.59亿元,同比增14.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90.79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农业贷款47.31亿元,同比增长7.9%;中长期贷款85.67亿元,同比增长31.4%。1-5月新增短期贷款2.24亿元,同比多增0.99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进度不甚理想。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等”。

    按照GDP增长12.5%的目标测算,GDP需完成4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143亿元,增长18.1%;其中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7.7%;规模工业增加值79.4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206亿元,增长13.5%。对比今年1-5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由于农业发展季节性强的客观因素,第一产完成预计进度的18.4%;第二产业完成预计进度的42.6%;工业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预计进度的38.6%、36.6%;第三产业完成预计进度的38.3%。投资完成进度的29.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进度的4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进度的39%。

    (二)工业、投资内部结构性矛盾有所凸显。首先从工业内部看,1-5月,全市规模以上冶炼、水泥等高能耗企业数占规模企业总数的28%,增加值占到全市规模工业的27.1%,仅冶炼企业增加值比重就达21.7%,已稳居第一大行业;今年5月份新入统的20家企业中就有6家是高能耗企业。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限制高能耗企业发展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高能耗企业发展尽管存在机遇,但风险性无疑也是比较大的。

    其次从投资内部看,1-5月,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6%,低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仅增长3.5%(增幅同比下降了44.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4.1%,工业投资强度比往年大幅下降,凸显出了投资结构不优。

    (二)骨干工业支撑力仍然不强。尽管长丰5月份的产值上升较快,但累计产值增幅仍为-13.1%;零陵烟厂当月产值增幅为-18.6%,累计仅增2.9%;湘江纸业1-5月累计增幅为10.4%,较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低20.1个百分点;科力电机5月份产值增幅仅为14.3%,较上月下降44.1个百分点;南津渡、双牌、涔天河三大水电企业5月份产值同比分别增长-8.0%、-17.4%、和-34.4%。可以发现,部分骨干企业增长情况仍远远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物价上行压力依然较强。今年以来,物价一改往年低位运行的状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1-5月全市居民价格总指数累计为104.1,各月度指数分别为103.2、104.2、104.3、104.0和104.8,走势震荡上行。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同比上升了12.8个百分点;猪肉、油脂、粮食、蔬菜、禽蛋价格分别上涨40.6%、20.3%、14.1%、12.5%、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4.2%。这些“刚性消费项目”价格的高位运行,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四)城乡消费差距较为明显。1-5月,全市城镇居民消费同比增长18.7%,高出农村居民消费增幅8.1个百分点;城镇消费总量占全市的62.5%,比重高出农村消费25个百分点。

    (五)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不容低估。一是少数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央行今年5月18日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0.5%;并从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年利率升至3.06%。上述措施将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抑制贷款规模的扩大,加大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和借贷难度。二是高能耗行业政策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今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提高了高能耗企业的准入标准,5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再次发出通知,将联合组织检查组深入各省市,重点开展对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行业的专项大检查;6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节能减排做出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具体目标。可见,国家对控制高能耗企业发展是动真格、下猛药的。

    三、对后期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有利支撑条件综合判断,上半年永州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会进一步提高,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

    国内外环境比较有利。从国际环境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继续呈现平稳较好的增长态势。国内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一个较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已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前些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投产,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煤电油运供应将继续改善,为2007年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

    较好基础。世界银行5月30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将2007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至10.4%。
从全省的经济环境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扩大湖南省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将促进全省工业和优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之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消费需求的升温,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今年一季度、1-4月,湖南GDP均增长13.5%,增幅同比加快了1.5个百分点左右,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创近十年来的新高;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增幅将保持在13.5%左右的水平。

    再从全市经济环境看,自2003年永州GDP增长突破两位数以来,全市经济也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增幅,2003年增长10.6%,2004年增长11.8%,2005年增长11.5%,2006年增长11.8%,今年1-5月增幅达到12.6%。经济运行轨迹的上升趋势明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一是今年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917亿元,这对农业大市永州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是全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夯实。随着前几年永州投资的高位运行,尤其是工业投资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强劲增势(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增幅高1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集聚的能量已进入稳定释放期,步入了“U”型曲线的爬坡阶段。

    三是消费需求进一步趋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加之国家将扩大内需作为政策着力点,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在政策保障下收入呈加快增长态势,对消费增长会形成较大的刺激和拉动作用。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1-4月和1-5月分别达到14.9%和15.5%;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均在13.5%以上,同比加快了2.5个百分点左右,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对全市今年后段的经济运行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预计上半年GDP增长达到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3%、16.4%和13.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左右,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3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1%和11.2%。

    预计全年GDP增长达到13%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8.9%和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左右,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

    四、几点建议

    (一)突出政策服务,积极搞好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与调度。首先是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强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好预警预报和分类指导,有效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其次,突出抓好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分类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长丰汽车、零烟、湘江纸业等骨干企业的调度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确保长丰、零烟生产的稳步回升,努力争取长丰汽车CS6和MPV两款新车型的早日投产,湘江纸业新生产线的扩改;要认真研究国家高能耗企业的产业政策动向,加大技改力度和提高装备水平,积极规避政策风险。进一步提升骨干企业和骨干行业的支撑作用。

    (二)突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归根结底要有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因此,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促成更多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永州。要紧紧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做文章,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要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加大项目的引进力度,力争国家或省级优质工业项目落户永州;要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央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并围绕这些大项目,建设一批相应的配套项目;要促进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集约用地、资源共享、配套发展。力争较短时期内,把新项目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突出招商引资,努力缓解发展资金瓶颈。资金问题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要缓解这一矛盾,一方面必须创新和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渠道、新方式,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促使银行主动寻找有市场前景的合作伙伴,积极调节短、中长期贷款之间的比例关系,尽量满足社会经济对发展资金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要十分注重优化经济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协作与融合,大力引进东南沿海地区的技术、管理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要进一步研究招商引资的变化趋势,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特别是要狠抓引资项目的“落地生根”。

    (四)突出培育消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一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业,为工业化提速提质打好基础。要针对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市场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效益低的问题,探索建设信息化、标准化的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要牢牢抓住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几个新兴行业,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使用为重点,降低行政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积极引进国内外中介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培育和孵化科技、融资、法律、经纪、职介、拍卖、咨询等中介组织,扩大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层次。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向“有规模、有实力、有后劲”的支柱产业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打造品牌,改善旅游设施与环境,提升旅游品位和形象。

    (五)突出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于节能减排任务明确,措施具体,约束性与可操作性很强。2005年永州万元GDP能耗、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39吨标准煤和2.46吨标准煤,比全省分别低0.01吨标准煤和0.42吨标准煤。由于基数低、高能耗企业多,节能降耗的压力相当大。首先,要加大节能技术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力度,促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要适度强制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其次,要综合运用价格、财税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产业的发展。第三,完善能源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落实。
 

[永州市统计局黄赞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