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08-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7月份,全市经济承接上半年的发展惯性,继续保持了“增长快速、效益提高、结构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局面。

    一、1-7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增长快速。据初步测算,1-7月,全市GDP完成241.57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4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2.37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

    二是效益提高。一是工业运行质量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49亿元,增长51.8%,增幅同比加快11.3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8.9,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增速快,1-7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24.2%,增幅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1%,增幅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增长快,1-7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7元,增长16.2%;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91元,增长16.9%,均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结构改善。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改善。1-7月全市GDP分三次产业比重为17.4:30.0:52.6;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5和0.3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1-7月,全市需求“三驾马车”的结构更趋合理;初步测算,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2、7.2和0.3个百分点,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1.1和0.1个百分点,消费与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较快。

    四是发展协调。1、八件实事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38万人,1.6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4190名“4050”人员、1573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再就业;养老、失业、医疗和生育保险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50%以上;城市低保资金到位率达100%,农村低保全面展开;八件实事涉及到的23项指标中有16项达到时间进度要求。2、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所有县区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78.3%。3、节能降耗取得进展。上半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率为5.9%,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82.3%,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100%。

    二、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平稳发展。1-7月,预计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28亿元,增长5.1%。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6.1万亩,增长2.6%;其中优质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8.1%,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全市春夏粮食总产量达4.31万吨,增长7.8%;油菜籽产量增长10.3%、玉米产量增长10.2%。

    二是工业增长保持强势。1-7月,永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9亿元,增长17.3%,增幅较今年上半年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44亿元,增长22.5%,创近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长丰7月份生产汽车1640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38台,当月产值增长6.6倍;零陵烟厂当月实现产值8500万元,同比增长18.3%;骨干企业带动工业生产形势明显回升。此外,工业园区、县域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增幅3.5和4.3个百分点,继续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是投资继续高位运行。1-7月,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06亿元,增长41%,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45.7%,增幅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1-7月,全市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9亿元,增长62.8%,超过全社会投资增幅21.8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房地产投资增势良好,1-7月,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17亿元,增长52.6%。

    四是消费市场继续看好。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9亿元,增长17%,同比加快 2.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销售额增长11.4%,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升温状态。限额以上汽车、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服装分别增长25.7%、528%、105%、112%和61.2%,继续成为消费热点。

    五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136万美元,同比增长1.41倍;其中出口5890万美元,增长1.76倍。贸易顺差扩大到4644万美元,同比增长153.4%。

    六是资金供给继续改善。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3.64亿元,比年初增加39.94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03亿元,同比增长20.6%。1-7月,全市新增贷款20.54亿元,同比多增7.0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新增11.51亿元,同比多增1.7亿元;农业贷款4.88亿元,同比多增0.44亿元。1-7月,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95.4%。1-7月全市实际到位省外内资39.6亿元,增长53%;其中引进珠三角地区资金21.7亿元,占整个内资的54.8%。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物价上行压力依然较大。自年初以来,受去年下半年市场物价回升的翘尾因素影响,加之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3.5%扩大到7月份的4.2%,市场物价出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由此加重了部分行业生产成本的压力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压力。此外,全市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达到105.4%,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攀升,直接造成企业利润减少。

    二是工业加快发展的支撑力不强。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较今年上半年尽管进一步提速;长丰、零烟、湘纸三大标志性企业尽管生产已出现回升迹象,长丰7月增幅达6.6倍的状况肯定不会重现,骨干企业短期内仍不足以带动全市工业较快发展。县域工业在上一轮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引领下,出现了大幅增长,但随着下半年工业基数的明显增大,如果没有新的“入统”因素来支撑,预计速度进一步加快的可能性也不大。

    三是节能减排任务压力不小。2007年以来,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高能耗企业较多且工艺水平普遍不高,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依然较大。2006年,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市州能耗指标,永州单位GDP能耗为-1.42%,落后于全省的-3.39%的水平,没有完成-4%的目标要求,排全省倒数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排全省第10位;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消减了5.9%,排全省第9位。说明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也付出了较大的能源和环境代价。

    四是投资新开工项目减少。1-7月,全市新开工项目681个,同比减少218个,新开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42.66亿元,占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的56.9%,同比低1.3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36亿元,占本年计划投资的46.8%,落后于全市平均进度0.6个百分点。随着续建项目的逐渐完工,如果不上马新的、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将会显现。

    五是牲猪发展形势趋紧。近年来,牲猪价格一直低位徘徊。随着粮食、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牲猪养殖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村宰杀母猪现象比较突出;加之近期局部地区牲猪发生疫情,进一步影响了农民养殖牲猪的积极性,牲猪存栏和出栏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加剧了牲猪供应的紧张局面。这不利于永州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运行。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节。要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保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十分重要。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工业的运行态势,特别要注重加强对长丰、零烟、湘纸、食品、医药、冶炼等骨干工业和重点行业的生产调度,及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要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服务力度,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想方设法帮助克服要素制约矛盾,力促支柱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入统”工作。今年4-5月,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已有20家工业企业和6家商贸企业进入了“规模企业”行列,提高了统计数据反映客观实际的能力。此后,通过我们的摸底调查,各县区仍有一些企业基本具备了“入统”条件,这些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入统”,客观上也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共同措施,从8月份起,组织专门力量对县区基层统计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组织入统;对于一些已具备生产和销售规模,但由于企业性质和财务状况等次要因素影响入统的企业,要进行专门研究和拟定对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进入统。

    (三)合理引导投资增长。今年以来,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工业投资已成为投资增长的短腿,如果这种状况任其延续;不但不利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更不利于推进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对工业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尤其是要“盯住”年初确定的重大技改和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项目落实,理顺开工条件,保证建设进度;二是要确保重点项目的土地供应,积极挖掘存量土地;三是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四)积极扩大有效消费。永州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商业网络布局,引导和支持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解决城市新区和农村商业网点配套发展滞后的问题;要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大力整顿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

    (五)高度重视牲猪生产。2006年,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8.9%,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达49%,而1-7月永州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畜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牲猪养殖。确保牲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物价的稳定。今年以来,受牲猪养殖成本抬升、存栏减少、局部地区疫情蔓延等的影响,全国范围内牲猪价格直线飙升,较大地影响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7月25日温家宝总理组织专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精神,进一步加大畜禽疫病防控力度,落实母猪饲养补贴等优惠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永州市统计局 黄赞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