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永州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对永州农业、农村的投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永州农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据农户抽样调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5.09元,同比增加394.79元,增长17.3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69元,同比增长10.67%。
一、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形势简析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5.09元,同比增长17.31%,其中工资性收入830.51元、家庭经营收入1673.70元、财产性收入40.77元、转移性收入130.05元,同比分别增长16.84%、17.7%、14.97%、16.1%。今年永州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1、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永州各级党委和政府狠抓“三化”建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全市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从二、三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显著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从第二、三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分别为91.54元、255.96元,同比分别增加19.03元、76.13元,增长26.25%、42.33%;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增加额占农民现金收入增加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6.1%增加到24.1%;其中工业现金收入49.68元、同比增长23.71%,建筑业现金收入41.86元、同比增长29.4%,交通运输邮电业现金收入60.03元、同比增长8.71%,批零贸易饮食业现金收入108.85元、同比增长63.39%,文教卫生业现金收入7.24元、同比增长45.17%。
2、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30.57元,同比增加119.69元,增长16.84%;其增加额占农民现金收入增加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1.4%下降到30.3%。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42.66元、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252.78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535.12元,同比分别增长19.97%、20.3%、15.03%。
永州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农户户均外出打工人数为0.96人,同比增长6.0%。二是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民外出打工人员人均在外打工时间为 5.48个月,同比增长4.35%。三是外出打工报酬的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农民外出打工人员人均月工资收入达896.52元,同比增长11.4%。
3、一产业现金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为1326.20元,同比增加156.59元,增长13.39%,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71个百分点;其增加额占农民现金收入增加额的的比重由上年的33.83%增加到39.66%;其中农业现金收入616.21元、林业现金收入50.84元、牧业现金收入585.48元、渔业现金收入73.67元,同比分别增加85.71元、13.28元、48.03元、9.57元,分别增长16.16%、35.35%、8.94%、14.94%。今年永州农民从一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的增减变动因素在于:
一是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前三季度,永州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除烟草略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综合平均价为:普通稻谷76.60元/百斤、优质稻谷86.05元/百斤、玉米1.48元/公斤、红薯0.63元/公斤、大豆3.70元/公斤、花生3.82元/公斤、甘蔗0.61元/公斤、西瓜1.09元/公斤、水果2.15元/公斤、米酒2.41元/公斤、木材445.25元/立方米、肉猪及猪肉价14.46元/公斤、鸡13.45元/公斤、鸭8.71元/公斤、蛋9.66元/公斤、仔猪181.56元/只、渔8.40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8.87%、13.4%、14.5%、39.6%、10.4%、15.2%、22.0%、22.5%、8.0%、11.1%、2.3%、48.0%、13.2%、21.0%、21.4%、53.1%、2.6%。经测算,全市农民人均前三季度因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可增加现金收入230.61元。
二是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有增有减。前三季度,永州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的主要产品有:玉米6.79公斤、同比增长805%,大豆10.78公斤、同比增长22.3%,花生2.07公斤、同比增长31.8%,甘蔗1.38公斤、同比增长265.2%,烟草10.16公斤、同比增长22.9%,蔬菜35.27公斤、同比增长1.3%,西瓜7.46公斤、同比增长35.1%,水果13.99公斤、同比增长27.1%,米酒4.92公斤、同比增长7.3%,木材0.04立方米、同比增长18.2%,家禽6.12公斤、同比增长2.8%,蛋2.29公斤、同比增长97.5%,鱼7.95公斤、同比增长9.6%。经测算,全市农民人均因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现金收入87.84元。
前三季度,永州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数量减少的主要产品是:稻谷167.7公斤、同比下降9.0%,红薯0.49公斤、同比下降14.1%,肉猪及猪肉31.15公斤、同比下降30.3%,仔猪0.16只、同比下降28.8%。经测算,全市农民人均因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减少而减少现金收入164.21元。
4、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实惠。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40.77元,同比增长14.97%,主要是由于农业机械等出租的租金收入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的增多所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30.05元,同比增加18.04元,增长16.1%。在转移性收入中,农民人均从亲友赠送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为72.91元,同比增加20.97元;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现金收入6.10元,同比增加2.34元;粮食直接补贴收入4.07元,同比增加2.17元;良种补贴收入1.51元,同比增加0.07元。今年永州农民现金收入来势较好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永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运用好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取得的良好效果。
二是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多。永州各地特色农业品种不断增加,种植优质稻、发展优质烤烟、优质瓜果,以及各类特种养殖等一批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永州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永州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近年来在不断增加,为民办八件实事的落实(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农村沼气池建设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给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永州“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永州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化”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内外资企业纷纷来永州各地投资经商办企业,不仅壮大了城市经济,也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永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安置,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全年农民收入的走势及存在的问题
今年永州农民增收的主要看点在:
1、政策增收。国家己连续三年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如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惠农工作力度,主要体现在:
一是为弥补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今年中央财政在继续保持去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同比增长130%。加上今年己安排的从粮食风险基金列支的151亿元粮食直补资金,2007年国家对种粮农民两项直接补贴总额达427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增长63%。预计全市新增两项直接补贴资金6800万元。
二是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贫困家庭学生将免费得到课本,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07年全市“两免一补”资金可达18326万元,比上年增加14108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学杂费支出76.51元,同比减少69.88元。
三是今年六月份起,全市十一个县区都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人员由上年的7.5万人增加到今年的10.4万人,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也由上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000万元。
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去年的三个县扩大到整个全市,参加人数由上年的69.11万人增加到今年的373.32万人,中央、省、市、县筹集的资金由上年的2473.48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4946.3万元。
五是库区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市库区移居人数达22万余人,补助标准为600元/人,补助总金额达1.32亿余元。
六是近期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母猪保险和饲养补贴相结合的制度。国家财政依据参保母猪数量,原则按每头每年50元的定额标准,对母猪饲养户给予直接补贴,增强饲养户抵御成本上涨风险的能力,稳定生猪产业的龙头。
七是今年永州在东安、道县、江华和迥龙圩管理区开展水稻、棉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上述七项政策将给全市农民人均带来 96.21元实惠。
2、涨价增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永州生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行情看好。前三季度,永州农民出售稻谷、猪肉、家禽、蛋的综合平均价格分别为81.99元/百斤、14.46元/公斤、9.53元/公斤、9.66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7.5%、48.0%、21.6%、21.4%。近期永州猪肉价格有所回落,但到年底前,永州粮食、猪肉、家禽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很小,仍将继续维持在较高价位上运行。经分析与测算,因价格因素的影响可带动农民增收256.29元。
3、非农增收。近年来,随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永州农村二、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农民从非农行业中得到的收入在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从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增幅均在25%以上,预计全年农民人均从二、三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比上年增加64.17元。
4、打工增收。近年来,永州各级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即“阳光工程”的实施,农民的素质有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在不断地拓宽;同时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又一批外资或内资企业纷纷到永州各地落户发展,加快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加139.50元。
5、增产增收。近年来,永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从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看,如不遇大的自然灾害或疫情的发生,全市农产品产量均好于上年,预计2007年永州农民人均稻谷产量增长2.3%、肉猪及猪肉产量下降10.7%(主要是农村散养户减少)、家禽产量增长4.2%、水产品产量增长7.5%。经分析与测算,因农产品产量增加可带动农民增收31.48元。
今年永州农民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据城调队调查,今年1-9月,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 103.9 %。当前仔猪价格在30元/公斤以上,农民现在买一头小猪回家来养要比上年同期多花53.11元。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因农资价格的上扬需多开支198.15元。二是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后,农民的生产投入将会加大。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加生产投入74.26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38.45元
综上分析,预计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269元,同比增加315元,增长10.67%。
当前制约永州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加大。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三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民种一亩田或养一头猪赚到的钱还不如外出打工十天来得快、干得轻松。四是疫情的影响,尤其是周边地市发生的生猪“蓝耳病”对永州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影响较大等。
三、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建议
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彻底扭转了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的局面,永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为此建议:
1、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工作力度。目前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基本上已经占到了农民收入的10-20%,也就是说农民的收入中有10-20%是从国家各项转移支付中获得,这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来源。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支农惠农工作力度,我们要充分运用好中央和省里对“三农”的好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对永州“三农”的支持,同时地要加大市、县区两级财政支农投入的力度,不断完善对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使政府的支持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
2、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人力资本从两个方面影响农民的收入,其一影响劳动生产率,其二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而在家种田的多数都是中老年劳动力,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差。只有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才能提高接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惠民工程。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办学,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二是调整教育结构,依据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二、三产业技能型实用人才,以提高农民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3、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目前,永州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基本上还是“望天收”。为此,永州各级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道路、水利、农田、电力、通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多渠道、宽领域地引导和组织各类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大力推广适合永州特色的中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加快发展永州现代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切实做好动物疾病预防工作。目前,永州周边广东、广西等地相继发生了生猪“蓝耳病”疫情,严重影响了全市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为此,永州各级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加大对生猪等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增强乡镇动物防疫站建设,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督,为全市生猪等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永州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