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今年经济形势预测及明年发展目标建议

来源: 时间: 2007-12-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7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永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突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突出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着力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优”的发展思路,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速度快、质量高”和“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又好又快局面。

    一、1-10月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永州市经济沿着持续、健康的轨道稳步发展。突出表现为“四个特点”:

    (一)速度快。1-10月全市GDP增长13.9%,增幅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0%、16.5%和17.1%。与此同时,几个关键支撑数据如规模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了强劲增长,1-10月增幅分别达到23.2%、44.1%和17.8%,较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1、2.1和0.3个百分点。

    (二)质量高。一是工业运行质量高,1-10月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8.4,同比提高26.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3%;其中实现利润9.69亿元,增长96.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5.3%。二是财政增收情况好, 1-10月,全市财政收入23.71亿元,同比增长22.9%,一般预算性收入14.61亿元,增长20.8%,增幅同比分别加快5.2和3.8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提高快, 1-10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9元,增长1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5元,增长17.3%,同比加快5.2个百分点。

    (三)结构优化。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改善,1-9月,永州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3.8:27.1:49.1调整为24.3:27.8:47.9;二产业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1-10月,全市需求“三驾马车”的结构更趋合理;据测算,投资、消费、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5、7.2和0.2个百分点,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0、1.3和0.1个百分点,消费与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大。

    (四)活力增强。一是民营工业快速成长。1-10月,全市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超过整个规模工业5.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1.5%,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二是非国有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10月,全市非国有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84亿元,同比增长39.1%,占城乡50万元以上投资的比重为58.9%。三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势头良好。1-10月,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4.49亿元,增长59.3%;制造业完成投资36.76亿元,同比增长21%,在前几年累积的高基数上继续较快增长。四是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1-10月,全市居民服务业税收增长30.4%、租赁与商业服务业税收增长28.2%,以新兴服务业为主体的其他营利性服务增加值增幅达到21.6%,超过第三产业增幅4.5个百分点。

    二、今年的经济形势预测

    11月23日,组织专业统计人员对全年三次产业及投资、消费的走势情况进行了预测。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5%左右;农业受“前涝后旱”天气以及牲猪出栏滑坡的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消费的强力带动下,预计仍可保持17%左右的增加值速度,增幅继续居全省第一。根据各专业的预测情况,初步测算永州市全年经济增长为14%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8.6%和16.9%。

    三、对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看法

    明年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总体上要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加快崛起”的奋斗目标;同时要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工作措施的连续性;也要对永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分析。综合来看,明年加快发展既面临许多机遇,也存在一些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一)有利因素分析

    ----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10月22日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并未出现“拐点”,在新兴经济体的带动下,世界经济仍将继续增长势头。

    ----中国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前行。党的十七大制定的一些重大战略将在今后5年指引全国人民沿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光明大道奋勇前进。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1.5%,预计全年将保持11.5%左右的增幅。明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将继续严控新开工项目以及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继续加强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包括科技、教育、文化方面和新农村的投入;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经济发展保持上行态势。今年以来,全省按照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加快建设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极,突出抓好“一化三基”,取得了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同比增长14.2%,增幅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幅不会低于14.2%。

    ----永州经济仍位于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十五”以来,永州市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1-2006年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47.36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3.1倍,尤其是工业投资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形成了一批较为先进的生产能力,积累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不断改善,资源有序开发,各种有利因素正在聚合。

    (二)不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高位看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趋紧。一方面,今年11月中旬,国际油价一度攀升至99美元的历史高位,预计明年油价将持续稳步走高,这无疑对全球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也会影响我国的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另一方面,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土地与信贷“闸门”将继续收窄,“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更趋严厉,“两高一资”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幅提升,限制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明显加大。据各方面权威预计,明年我国经济增长会有所放缓,GDP增长可能会在10.5-11%的水平。

    ----永州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的难点在于产业结构差异。2006年,永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8.6:28.3:43.1,同期全省的结构为17.8:41.7:40.5;永州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全省高了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全省低了13.4个百分点。2007年,永州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26.1:29.7:44.2,与全省比较,第一产业仍高8个百分点以上,第二产业低10个百分点以上。这样农业比重偏大、工业比重偏小的结构很不利于永州市的加快发展。

    ----国家极有可能采用修改“调整系数”的办法来控制第三产业增幅差距拉大。第三产业统计在我国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其行业门类繁多、经济类型复杂,经济主体变化快、配合程度低,因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国家一般通过修改第三产业相关行业的“调整系数”来控制全国与省市之间的差距;一般经验数据差距不超过2个百分点。从今年以来的状况看,国家与省市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前三季度我省与全国的差距已达3.3个百分点,而永州市第三产业增幅比全省还高了2.8个百分点,居市州第一位。从今年全省核算年报会议得到的消息,国家很有可能从明年开始,根据不同省份采取不同的“调整系数”,以控制日益扩大的三产业增幅差距。这样对永州市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不利。

    ----部门统计基础薄弱,影响GDP核算关键支撑数据的准确性。当前国家核算制度规定需要部门统计数据的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财政、地税等部门数据。其中地税、交通、财政的营利性服务业税收、客货运周转量以及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幅对GDP核算的影响非常大。从今年的取数情况看,全市营利性服务业税收增幅不到10%,远低于全省平均增幅20%的水平;客货运周转量统计基础薄弱、基数不清的问题较为突出。上述指标增幅的快慢对永州市第三产业核算具有较大影响。

    考虑到明年规模工业可能还不完全具备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条件,实现增加值增长25%以上有相当难度;以及第三产业面临“系数调整”带来的风险等问题。我们建议明年经济增长计划目标定为13.5%,工作目标定为14%较为适宜。

    (三)各发展目标支撑条件分析

    1、GDP增长13.5%的目标

    ——产业支撑条件:要实现13.5%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要增长5%、17.3%、16%。近年来,永州市工业投入持续加大,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如莲花水泥、浯溪电站、长丰MPV商务车、湘威鞋业等,明年相继投产,加之全市园区工业蓄势待发,新“入统”企业进一步增多,预计明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2.5%是可能的。今年以来,永州市第三产业在物流、商务、旅游、信息、居民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下,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今年前三季度的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创历年来的新高;预计2008年第三产业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的高位合理回归,农民生产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再加上新农村建设等积极因素的推动,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增长5%也是完全可能的。

    ——需求支撑条件:根据测算,2008年永州市要完成13.5%的经济增长目标,最终消费总额要达到291亿元 ,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达到161.2亿元,增长17%;资本形成总额要达到266亿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应达到345亿元,增长37%;外贸净出口要达到9000万美元,增长50%。先看投资,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各地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再加上中部崛起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永州市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些重大项目和发展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将会加强,投资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努力有可能增长37%。再看消费,明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如近年来国家连续扩大内需政策的累积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陆续推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补贴上调将落实到位,教育、医疗、社保等配套改革正不断完善,以及为民办实事政策措施的带动效应,居民即期消费继续扩大。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度增大,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需求。永州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对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大。如果上述激励和拉动消费的措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预计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最后看净出口,2007年永州市净出口保持大幅增长,尽管国家降低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可能对永州市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永州市出口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且基数较低,预计明年净出口增长50%是有把握的。

    总之,明年完成13.5%的计划目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是积极而稳妥的。

    2、GDP增长14%的目标。生产法测算,三次产业的支撑条件分别是:

    ----第一产业增长5.4%。全年第一产业增速为5%。这是在克服今年“前涝后旱”和牲猪生产较大滑坡的影响下实现的,预计明年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因此明年实现一产增5.4%难度并不太大。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4%。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9.2%。这是实现明年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不但需要保持足够的工业投入强度,按照全省投入产出比1:2.5的经验数据,我们初步测算,实现147亿元的工业增加值,明年至少应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增长40%以上,难度相当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4%。预计仍然超过全省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关键要看营利性服务业税收、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及客货运周转量增幅能否分别达到22%、21%和17%以上,同样难度相当大。

    综上所述,2008年永州市GDP增长14%的争取目标的主要难度在工业、第三产业,其中又以工业的难度最大,不仅需要规模工业勇挑重担,也需第三产业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保证相关支撑数据达到相应水平。

    其次从需求角度看,根据投资、消费、净出口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关系,可以预测,要实现今年GDP增长14%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完成350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需实现161.9亿元,增长17.5%;外贸净出口需完成9600万美元,增长60%。预计投资在几个重大项目如二广高速、洛湛铁路以及湘纸、九嶷骄阳、浯溪电站等的带动下,完成目标任务的难度不太大,但消费与净出口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难度相当大,需要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抓新增长点和抓薄弱环节;如启动农村消费,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规范部门数据的统计及上报工作等。

    四、当前及明年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狠抓规模工业“入统”工作。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今年12月要新“入统”一批规模工业企业,永州市应好好利用这次机遇。建议由分管市长牵头,尽快召集经委、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协商,并通力合作。一方面要对初步具备“入统”条件的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搞清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按照规模企业入统条件,统筹规划,成批次、有步骤地搞好具备条件企业的“入统”工作。确保客观真实反映永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二是狠抓GDP核算相关部门的数据衔接工作。GDP核算涉及到地税、财政、交通、邮电、金融、房地产、建设等部门,这些部门数据直接影响到GDP中二、三产业的准确测算,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2006年,永州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43.2%,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17.6%、26.1%和29.7%。由此可见,搞准营利性服务业税收、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以及客货运周转量数据对全市GDP的测算非常重要。因此建议,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牵头,每个季度(季前5天)召集GDP核算相关部门统计协调会议,分析部门支撑数据走势情况,并采取切实措施搞好部门之间的数据衔接。

    三是狠抓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国务院已发出通知,确定2008年进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普查范围是除第一产业之外的所有二、三产业行业,对于准确掌握永州市二、三产业总量、基本单位、经济类型、行业结构等至关重要。搞好这次经济普查,还将对后续开展的物流业、服务业、文化产业、非公经济等的统计,尤其是对进一步完善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建议将“搞好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普查经费列入明年的财政预算。

[永州市统计局 黄赞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