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一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8-04-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来,永州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目标,狠抓农业救灾补损和春耕备耕,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季度,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8亿元,同比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8.37亿元、林业增加值1.18亿元、牧业增加值16.56亿元、渔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5.8%、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8.05元,同比增长16.7%。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1、冰雪灾害损失惨重。这次冰雪灾害,损失最惨的是农业,影响最深的是群众生活。永州市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87.96亿元,其中林业损失近60亿元,农业损失23.9亿元,畜牧业损失4.2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268.4万亩,林木受损面积813万亩,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基础设施损失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严重受损。永州市88.53万亩柑桔全部受灾,占永州市水果总面积的68%;成灾面积80.3万亩,绝收面积28.2万亩,部分幼龄桔树和挂果树因冻害死亡。二是以蔬菜为主的冬季作物损失严重。这次冰灾致使蔬菜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46.8万菜农人平损失1620元。此外,油菜、马铃薯、冬小麦等作物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受灾48.69万亩。三是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遭到严重冲击。永州市因冰灾倒塌畜禽栏舍12.79万平方米,毁坏养殖用设施设备4.35万套(件),引起家畜发病85.4万头、家禽发病597万羽,死亡家畜28.32万头、家禽113.9万羽;受灾渔业水面11.26万亩,冻死冻伤成鱼680吨,冻死冻伤鱼种550万尾。四是以桉树、国外松、楠竹为主的速生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永州市林木受损面积813万亩,特别是桉树、国外松、毛竹等速生工业原料林成片被冰雪压折造成断尾、折腰、倒伏。五是农村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村水利、电力、道路、通讯、供水、沼气等基础设施方面损毁严重,损毁乡镇供水设施143处,冻坏农机设备73060台,压垮机耕道175公里,损毁农村户用沼气池5187口,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2、救灾补损成效明显。冰冻灾害来临后,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业抗灾救灾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两万干部下基层,改进作风解难题,救灾补损促发展”活动。目前,农业方面已完成改种补种面积46.4万亩,其中补种改种蔬菜25.6万亩,其它作物7.8万亩;指导农作物灾后田间管理371.8万亩;积极争取农业各类救灾资金4360万元,创办各类救灾补损示范点102个,面积7.62万亩。抢收各类蔬菜13.5万亩,修复、重建、新建蔬菜大棚、育苗大棚等设施0.5万亩。林业方面已清理林地面积500多万亩,清理林木蓄积700万立方米,完成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15万亩。畜牧水产方面共完成生猪补栏43.87万头、家禽补笼204.35万羽、水产补苗6702.4万尾,共免疫牲畜口蹄疫疫苗248.53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均已达到80%以上。
 
    3、春耕备耕进展顺畅。一是农资供应较充足。永州市共组织调运化肥16.68万吨(折纯),占永州市全年总需求量的81.2%;农药3463吨(有效成份),占总永州市全年总需求量的42%;农膜4337吨,占永州市全年总需求量的98.6%;水稻种子7500吨,完全能够满足今年水稻生产的需要;玉米种子697.5吨,占永州市今年总需求量的90.8%;棉花种子29.33吨,占永州市全年总需求的96.5%。二是部门服务到了位。市农业部门共印发技术资料22.5万份(册)、光盘1000余张,培训果农、菜农10.2万人次;市农机部门共组织1200多个机耕服务队,投入拖拉机、耕整机3.2万余台套下田作业,完成机耕面积近44万亩,组织农机技术人员1500多人次免费维修农业机械6200多台套,检测农业机械近10万台次,组织各农机供应单位筹集资金8100多万元,共调回各类农业机械2万多台套,柴油2400多吨,确保了春耕备耕期间农机物资供应。三是农资市场监管得力。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护春耕”专项行动,永州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52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183家,整顿市场437个;立案查处农资案件71起,其中种子案件40起;取缔非法经营鼠药摊点12个,取缔非法经营农资产品商户5家;查处假劣农资448.9吨,涉案金额130余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37万元。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各部门一手抓抢修恢复,一手抓新建项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永州市冬修水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6572处,完成63468处,完成土石方2958万立方米,出动机械5万多台,修复水毁工程4431处,完成投资2.64亿元。农村供水设施共投入抢修资金1138万元,已修复工程115处,修复受损水管128.85万元,更换水表28525个,恢复正常供水人数10.2万人。农业综合开发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其中中低产田改造完成7.3万亩,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完成开发面积1.1万亩,损毁工程修复项目恢复治理面积9000亩。林业方面已修复苗木、花卉大棚1000平方米,清理疏通林区道路500公里,修复水、电及通讯线路850公里,修复生产业务性用房11000平方米,408家受灾林工企业恢复了生产。农村电力方面共修复35千伏线路4条,10千伏线路28条,共立高低压电杆1934基,架设线路1106公里,新装或修复变压器47台,在全省率先修复电力设施。通信受影响的2982个村已基本恢复通信,农村公路县乡道已修复2000余公里,占损毁县乡道的75%。
 
    5、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一季度,永州市牲猪出栏200.9万头,同比增加10.49万头,增长5.5%;牛出栏6.22万头,同比增长6.5%;羊出栏14.12万只,同比增长6.3%;家禽出笼1817.48万羽,同比增长5.4%;水产品产量37585.1吨,同比增长5.6%。主要特点:一是猪价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好,养猪户积极性高。自去年五月份以来,永州市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价位运行,市场猪肉价在13-14元/斤、活大猪收购价在9.2-9.5元/斤,农民养猪一头可赚750元,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来,永州市新发展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72户。二是养殖业结构调整加快。永州市养殖业结构调整在不断加快,畜禽品质得到了提升。永州市冷水滩区是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区)之一。该项目对区内实行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户进行补贴,每胎次补贴20元,由区财政统一结算给供精单位。项目实施期间共完成人工授精39300胎次,补贴金额78万元。宁远县以种兔场为龙头,以仁和、禾亭、冷水等镇九疑山兔场为依托,用去年引进的世界著名肉兔品种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和尹拉兔与九疑山兔进行杂交改良,全县养兔形成了母兔本地化、公兔良种化、肉兔杂交化的生产格局。
 
    6、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永州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和省里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如大中型水库的维修与加固、全省“八件实事”的落实(农村沼气池建设、乡镇卫生院的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二是农村小水电站建设势头不减。三是乡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批外资、外地企业在乡镇工业小区落户建设。一季度,永州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42.5%。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户收支得到稳步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永州市一季度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63.84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8.05元,同比增加145.69元,增长16.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二、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今年来,永州市各地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营水平提高。粮食、烤烟、水果、林业生产大户数量增多,经营规模扩大。祁阳县依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扶持种粮大户,目前已落实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00多户,其中最大户面积达800多亩。烟草部门大力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发展50亩以上种烟大户218户,面积超过2万亩,永州市户平种烟面积由去年6.6亩增加到今年的8.4亩。规模养殖场(户)发展来势好,各地紧紧抓住当前畜禽产品价格高、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大力引导扶持规模养殖,永州市已达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户)272个,完成9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申报工作。道县涌现出道江镇的郭少平、柑子园乡的文祥生、蚣坝镇的朱天保、梅花镇的马良生、寿雁镇的刘造兴等5个万头猪场,目前均已全部开工建设。二是特色经营意识增强。各地牢固树立特色品牌意识,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品种,积极规划“一乡一品”、“一村一品”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冷水滩区伊塘镇的“黑美人”西瓜,东安井头圩群山村的葡萄等特色产业呈现稳步扩大趋势。新田县大打“特色牌”,积极开展县内特有的“饭石土”资源,年内拟着力培育新田“富硒”粮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各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开发招商项目,大力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收到一定成效。冷水滩区引进广西南宁邵老板创办农业企业,在伊塘等地开发梧桐树、黑山羊和日本葡萄等优质农产品,目前已与村组签订了4000多亩的山地租用协议。新田县从浙江引进老板,正在着手建立1000亩的食用菌基地。

    同时,中央和省里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在逐年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逐年增多,农民得到的各项实惠在逐年增加。首先是去年出台了促进生猪生产的十一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永州市生猪生产。农村养猪大户不断增加,养猪户的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其次是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出台了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将大力促进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是瑞雪兆丰年。去冬今春的大雪,虽对永州市农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有利于今年永州市的农业生产,永州市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也比较高。今后如不出现大的农业自然灾害,永州市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总体看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是农资价格涨幅过大。今年3月,永州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高出上年同期6.3个百分点。据宁远调查队调查,目前宁远县尿素价格每百斤1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元,增长16.7%;碳铵价格每百斤3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元,增长7.1%;磷肥价格每百斤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元,增长27.3%;烤烟专用钾肥价格每百斤14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元,增长21.7%;烤烟专用基肥价格每百斤12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元,增长6.8%;烤烟专用追肥价格每百斤12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元,增长5.7%。农资价格涨幅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生产原材料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煤、电、气、运等外围成本上涨,冰冻灾害影响货源组织,库存严重不足等。二是农业救灾补损任务艰巨。损毁林木清理、补植补造、生态恢复、防火设施建设等林业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林区可采伐资源大幅减少,林农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严重受损,恢复树势投入巨大。龙头企业厂房、设备损毁严重,恢复重建资金紧缺,部分企业复产进展较慢。规模养殖场(户)受灾严重,信贷扶持乏力,难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地方电网恢复资金严重不足,进展缓慢。三是劳务工资增长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将影响永州市的粮食生产。据调查,目前农村请一个劳动力需开支40-4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5元,增长33-50%。经调查估算,今年种一亩水稻可得纯收入200-250元,需投工8-10天,日平均30元左右。正如农民自己说,种粮不如帮工、帮工不如外出打工。由此可见,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将影响永州市的粮食生产。
 
    四、加快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为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早日建设好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应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政策争项目,整合资金办大事。

    1、加大争取力度。永州市各地首先要进一步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的力度。建议将争取项目资金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工作位置来抓,与招商引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其次要进一步做好政策研究这篇文章。应加强政策研究,及时把握国家政策走向,瞄准扶持重点。第三、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

    2、积极整合资金使用。永州市应坚持以规划引导为龙头,实行集中投入;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创新投入体制;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完善运转机制;坚持以完善制度为着力点,严格监督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农资价格宏观调控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今年来,永州市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各地加大了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今后应在依靠政策调剂农资市场的同时,要加快研究制订农资价格宏观调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对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损伤农业生产效益的担心,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要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二、三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加快永州现代化农业进程。要按照“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强带动”的要求,着力培育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立足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办特色基地、搞精深加工,加快永州市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要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节省生产经营的成本和交易费用。永州农业生产要大发展、农村经济要强盛、农民收入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走规模农业之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村一品”农业之道。在抓好优势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八大产业链建设,重点要加速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培育规模种养殖户和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品牌。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张,使土地向想种地、会种地的大户集中。

    (五)、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运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农村交通、教育、卫生等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一是加强水利建设,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各项措施到位。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强扶贫开发,着力提高贫困户、低收入户农民的收入水平。        

    (六)、继续加大救灾补损力度。深入开展“两万干部下基层、改进作风解难题、救灾补损促发展”活动,进一步完善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的技术指导,不断健全救灾补损机制,落实具体措施。当前及下一阶段,要突出抓好地方电网恢复、损毁林木清理销售、春季营林造林、农业产业化企业复产、农产品基地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永州市统计局 谢和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