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州市油茶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8-08-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永州作为“中国油茶之乡”,油茶能否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永州油茶能否做大做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日,市统计局课题组带着这个问题,对永州市油茶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一、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油茶的栽培历史在永州已长达2000多年,但其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机遇。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1、油茶的综合价值

    (1)油茶是优质食用油。茶籽通过压榨后取得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每100 g中维生素A和E含量分别为5112.55mg和20.28 mg,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茶油色味独特,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且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在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中是最高的,远高于菜子油和花生油。

    (2)油茶的精深加工梯度系列产品开发。茶油除了作为食用油之外,还能通过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医药和天然化妆品用油等。

    (3)油茶的社会和生态功能。永州是个多山、丘陵地区,有利于发展木本油料植物,向山地要油,发展木本食用油料是可行的出路。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从栽种笫三年开始挂果,盛果期多达5年以上,采摘期可达数十年。发展油茶产业,不但能开发与活跃山区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户收入;也能促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

    2、油茶市场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大中型城市正在寻找高质量的食用油,油茶得到了重新认识。2002年,国际粮农组织巳将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由此出现了很多茶油加工和经销公司,茶油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如金浩、润心、绿海等企业茶油品牌已有100多个,精加工率在总产量的1/3以上。其消费市场也从产区走向了国内主要大中城市。茶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可在美容、化妆、医药、化工和养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市场开拓潜力还在不断扩大。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茶油也必定会替代色拉油。这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二、永州发展油茶产业有利条件分析

    1、发展油茶产业永州有优势。 一是有气候优势。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之间,无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海拔1000米以下的土壤大都是红壤和黄壤,呈酸性反应,适宜油茶的生长。从现有油茶的分布的宽广性来说,也证实了油茶在永州市安家乐业,且已根深蒂固。 二是有品种优势。据了解,永州油茶主栽品种以普通油茶分布最为广泛。永州市主要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为主,占栽培面积的80%以上,其它如大果油茶、湘林1号、XLJ2等引进的新品种也有少量分布。大果油茶是优良品种的代表,具有“三高、一稳、一抗”的特点,即:产量高、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稳产,抗逆性强。大果油茶林每年平均产茶油为15-20斤,高产地亩产茶油达到30-50斤。  三是有地理优势。永州市是典型的邱陵地区,地形以高山丘陵为主,土地肥沃,油茶林生长的立地条件优良,全市适宜油茶生长的县区达11个,具有大面积种植油茶的有利条件。
  
    2、发展油茶产业永州有基础。永州的油茶产业历史悠久,早在1999年就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群众对油茶的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油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永州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20.47万亩,其中高产稳产油茶林面积20多万亩,油茶籽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为46832吨,2004年为48753吨,2005年为53040吨,2006年为55982吨,2007年为60828吨。年产值3.04亿元,发展油茶产业具有较雄厚的基础。
  
    3、发展油茶产业永州有前景。近年来,茶油在湖南市场价格一般维持在每公斤18-22元左右,市场价格较高且浮动不大。而且,茶油是一种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具有很大的市场。同时,油茶籽榨油后产生的茶饼可以做成肥料、农药,还可以加工成化妆品、香皂、沐浴露等,产业链很长,油茶产品作为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发达国家已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更替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国际上绿色食品消费已深入人心,年消费增长在20%以上,全球绿色食品消费额300多亿美元。据资料显示,美国有77%、欧洲有40%、日本有91%的消费者要求购买绿色食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温饱型向健康型发展,吃“放心菜、放心油、放心肉”,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各阶层人们最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快绿色食品(农产品)开发建设,是顺时应势之举,具有光明的广阔前景。茶油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2002年金浩成功开发的“茶籽色拉油”,其色泽、透明度以及内在质量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的各项指标,产品深层开发远远领先于同行,在同年12月中国湖南第四届(国际)农博会被评为金奖,金浩产品从此进入了国际市场。
    
    4、有国家级龙头企业,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21日,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祁阳县的金浩茶油公司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永州、益阳、常德、郴州东江湖、衡阳衡东五大生产基地,建厂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固定资产9515万元。现有员工368人,其中有科研和管理人员128人。2007年实现产值3.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 实现利润2386万元,上交税金2190万元。公司已建立紧密型基地20万亩,带动农户40万户。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金浩茶油以其卓越的品质获得了“全国免检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放心粮油”、“安全食品”“湖南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产品已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创汇78万美元。目前,公司将投资2.56亿元,建设“10万吨/年油茶综合利用产业化工程”项目。本项目属高新技术含量的油茶深加工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实施,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油茶产业的增值增益有着重大意义。近5年来,祁阳县扶持油茶龙头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11.34万亩,它带动20万农民致富,每年农民可增收800至1000万元。 每年给地方创税1000万元以上。 企业每年赢利2000万元。 安排就业1500人,实现公司和农户双赢的局面。 

    5、独特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一是永州巳被国家商务部批淮为力口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有特殊的政策优势; 二是毗邻两广,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是有丰富的劳动资源,2007年末,全市拥有农村劳动力280余万人。四是交通条件巳在发生历史性改变。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至广东连州二级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航线。各沿海大中城市只需6——7小时就可到达,永州市少数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湘西开发县,有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支持,还有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如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政策倾斜等。五是土地资源丰富。六是环境优美,极具招商魅力。

    6、群众有经营油茶的习惯。永州市经营油茶历史悠久,有种植油茶的传统,群众对油茶的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百姓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发展油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现状:

    (1)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据相关资料显示: 全国油茶籽产量60万吨左右,可以生产15万吨茶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安微等地,加工企业仍以民间榨坊方式生产茶油,而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精炼茶油仅为2万余吨。由于茶油资源相对较少,高档茶油进入消费市场仍以沿海发达市场为主。
    
    (2) 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我省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林面积居全国第一。2007年全省有油茶林面积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居全国第一位。主要集中在衡阳、怀化、永州、株洲、郴州、常德、湘西自治州7个市州。其中永州市220.47万亩,占12.4%。2007年产茶油10万吨,占全国茶油总产量一半以上。椐初步统计,我省初具规模的油茶厂有30余家,年加工量万吨以上的有3家。目前,不少地方正有意大力发展茶油生产,外商也看好这一产业。我省油茶产业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省有茶油加工企业2110家,涌现了“金浩”、“苏仙”、“中富”、“金拓”等一批知名品牌,远销日本、东南亚国家。按每公斤茶油22元销售价计算,全省收入可达20多亿元;加上35万吨茶枯、60多万吨茶壳的综合利用效益,全省油茶产业产值已经突破了30亿元。
    
    (3) 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永州市油茶林主要分布在祁阳、江华、道县、宁远、冷水滩等县(区),2007年有油茶林面积220.47万亩,年产茶油2万多吨,油茶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狠抓油茶垦复,把过去遗留下来的荒山残林,进行复壮,使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长,1971年茶油产量9600吨,比解放初期增长3.22倍;第二阶段是70年代至80年代,为了探索油茶高产途径,科技人员深入林区进行油茶高产试验,采取垦复、施肥、种植等技术措施,创办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山”油茶高产基地,茶油的产量由原来的每亩2公斤提高到10公斤。第三阶段是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油茶林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茶油产量带来了影响,致使永州市的茶油产量由七、八年代的9000吨左右下降到九十年代的5000吨。近几年,永州市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和提高;油茶籽收购价从2001年的1.1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的5元/公斤,涨幅达356%,茶油销售价从2001年的平均2.4万元/吨上涨到目前平均4.5万元/吨,涨幅达87.5%。目前永州油茶产业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仅金浩公司的生产能力就达到3万吨,加上今年即将投产的优仕茶油、宁远植物油两家公司,全市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万吨以上。永州市的油茶面积虽然有220.47万亩,但产量只有2万吨。金浩公司每年在市内收购的油茶只有1000吨左右。因此,如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正成为永州市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课题。
    
    2、问题:

    (1) 发展潜力未被充分认识,缺乏统筹发展方案,基层重视不够,发动效果不佳。目前,全市发展油茶基地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突出问题。大部分乡镇、村组未将“油茶产业化”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还停留在一般口号上,投入很少。同时,对“油茶产业化”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认为务林不如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缺乏,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2) 大部分油茶林粗放经营,品种低劣,树体衰弱。永州市油茶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发展的,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油茶林树龄老化,生长衰退。平均亩产仅在2.5公斤左右。虽然油茶林寿命超过百年,盛果期有60年的时间,但由于重取轻予,投入不足,管理不善,一方面造成树势提前衰老,树体结构差,枝条混乱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单位面积结实量少;另一方面由于疏于管理,油茶林林地质量变差,立地条件退化,生产力衰退。

    (3) 大部分油茶林零星经营,无规模,缺效益。目前油茶生产经营还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由每家每户独立经营,自发和随意性很大,大多数农户以保证自家食用油为主。缺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商品化生产,油脂加工企业的资源难以保证,茶油加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根据祁阳县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忠明反映,目前祁阳县以及周边一些县市的油茶林,大多数是分户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粗放,管理乏力,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生长的状态之下,并没有真正把油茶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做。分析其原因,刘忠明认为,主要是油茶见效的周期漫长,一般都要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收益。同时,加上一些农民缺乏科学认识,认为不需要管理。“随着人们对茶油的认识,销售市场会越来越好,其实只要悉心管理,每亩的油茶效益将会翻番。” 
     
    (4) 部分种植户无创新,缺技术;技术指导落后,油茶种苗短缺。永州市农林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素质不高。全市仅极少数人掌握相关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林农的需求。由于科技力量缺乏,目前全市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油茶种苗基地,粗放经营严重。

    (5) 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当前油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级的保健茶油开发、化妆品茶油的炼制深加工、茶枯提取茶皂素、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处在起步阶段。

    (6)  良种推广进展缓慢。从70年代末期开始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油茶低产林改造,全市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不足10万亩,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4.5%左右。永州市良种推广应用基本上还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目前,全市约有30%的油茶林是建国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林,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局部地方这个比例更高。随着其生物学特性进入老龄期,产量下滑,更新改造任务越来越大。

    (7)  生产组织形式落后。我省油茶林主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化生产很少。在油茶收摘季节,油茶收摘秩序普遍混乱,偷摘哄抢、乱摘滥采现象经常发生,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经营油茶的热情。为了减少损失,生产经营者只好把采摘时间向前一提再提。油茶未到生理成熟,每提前收摘一天,出油率减少1%,从而导致了部分地方丰产不丰收。

    四、发展策略与建议
    
    1、提高认识,必须尽快确立茶油产业的战略地位。永州要立足生态立市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把油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要用”大思路、大规划、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的总体思路,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要把油茶产业做起来,不提高认识,不加大宣传力度是万万不可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要采取走出去办展销会、订货会,请进来办“油茶节”、“茶花节”等途径,扩大永州油茶的影响力。以战略眼光咬定发展目标。油茶加工而成的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桐与乌桕、光皮树、黄连木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经济树种。我们要树立战略发展眼光,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油茶品改上下功夫。目前,永州市要抓住机遇,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政策扶持争取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油茶丰产林面积达到18万亩。

    2、明确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在稳定现有经营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坚持丰产林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利用并重,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茶油产品质量,打造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做到产品宣传与市场培育同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根据永州市实际情况,永州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争取5~10年的时间,实现全市油茶优良林达到150万亩,良种利用率达到45%以上,年产量达到5万吨,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科学论证,强化示范引路,稳步推进。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向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要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的方式,引导带动农民发展油茶生产。建设示范基地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良种苗造林示范,选择几块50亩以上的山场进行示范性造林,采用优良无性系油茶嫁接苗,实施“大穴、大肥、良种、套种”等集约经营措施,5年内可进入盛产期。另一种是高接换冠示范,3年内可进入盛产期,并且还可当作禾穗园使用。要加快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要在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上,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对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视,将油茶列为“十一五”期间推动“三农”发展的朝阳产业,纳入“十一五”计划进行统一部署和落实。
    
    4、政府引导和推动,拉长油茶产业链。湖南省巳建议国家林业局把油茶产业试点放在湖南,把油茶加工项目放在永州,现在高产茶树技术上巳经突破每亩可产油30--50公斤,发展油茶产业效益好,潜力大。因此,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油茶林地的流转,推动油茶产业化建设。

    5、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和优质高产油茶生产基地建设。以建设全国油茶示范基地为契机,做大做强永州规模油茶基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区域化布局、板块化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扩大油茶基地规模,提高档次。主要是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今明两年,重点依托金浩植物油公司建设好20万亩订单式高产油茶基地。

    6、与退耕还林,生态农业,防火相结合。可以在防火道上、地头坟旁以及道路两旁种植油茶树,既能防火,又能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并产生经济效益。

    7、抓好培训培育农民,提高林农素质。发展油茶产业,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农民才是主体。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育苗工和种植工。同时,要组织农民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

    8、扩大推广示范面积,走示范发展道路。要以示范引导广大农民走油茶产业发展道路,走油茶高产量、高品质、高品位的发展之路。例如: 在祁阳县规划建没好“三群四带” 示范基地,即以肖家村、七里桥、文明铺为中心的油茶产业群,衡枣高速公路、省道320公路、国道322公路、湘桂铁路沿线四条油茶产业带。促进全市油茶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建出特色。

    9、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永州油茶品牌。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良种基地,打造永州油茶品牌。建好一个龙头企业,能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我们要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打破地域、所有制界限,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组建永州油茶产业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有产业长期投资眼光、强大资金技术实力和良好市场记录的战略投资者,促进域外投资与本地资本的结合。大力扶持金浩茶油公司在中小企业板上市,依托金浩茶油加快高产油茶基地建设步伐。

    10、强化投入保障。建议永州市应将油茶基地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油茶低改、品改专项补助力度。建议对基地建设每处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享受基地建设投资金补助。荒山荒地新造油茶与油茶更新造林为: 县财政200元/亩, 市级50元/亩,农户自筹1000元/亩; 抚育改造按县财政100元/亩,市级30元/亩,农户自筹470元/亩。
    
    11、创优发展环境。一是通过严格执法,打击乱征滥占油茶林和失火犯罪损毁油茶林行为,保障油茶生产面积不减少。二是通过严格管理,维护油茶生产、收摘秩序,保障群众既得利益,提高油茶生产积极性。三是搞好集体林权改革,通过大户承包、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形式,将油茶林向加工企业和大户集中,加快推进油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唐陶国  李雪斌]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