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永州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目标,努力克服百年不遇冰雪和洪水的双重自然灾害影响,狠抓农业救灾补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着力调优农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78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9.13亿元,同比增长6.0%,增幅较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79.62亿元、林业增加值16.27亿元、牧业增加值61.57亿元、渔业增加值1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1%、9.9%、8.9%;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64元,同比增加514.43元,增长15.1%,增幅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及特点
1、粮食作物扩面、增产,优质稻发展较快。按照市委书记黄天锡“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指示精神,各地相继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永州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13.0万亩,同比增加29.37万亩,增长3.8 %;其中谷物677.66 万亩、豆类66.71万亩、薯类68.64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3 %、3.9%、8.6%。在谷物种植面积中,其中稻谷633.30万亩、玉米43.4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9 %、8.4%。永州市早稻种植面积280.49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53.85万亩、双季晚稻种植面积298.9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6%、-8.0%、5.3%。
永州市粮食总产量达320.08万吨,其中稻谷277.42万吨、豆类9.97万吨、薯类19.62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5.63万吨、11.88万吨、0.43万吷吨、1.64万吨,分别增长5.1%、4.9%、4.5%、9.1%。
近年来,永州市各地把发展优质稻作为粮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永州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63.41万亩,比上年增加33.1万亩,增长10.0%;占永州市稻谷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7.4%、比上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
2、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较好,烤烟质高、价好。各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了烤烟、蔬菜、油菜籽、瓜果及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推动了永州市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永州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65万亩、产量68475吨,同比分别增长24.2%、22.4%,其中油菜籽41.66万亩、产量36470吨,同比分别增长32.9%、37.2%;烤烟种植面积25.91万亩、产量38134吨,同比分别增长7.2%、9.8%;蔬菜种植面积213.8万亩、产量388.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5.3%;西瓜种植面积25.19万亩、产量42.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4%、1.8%;药材种植面积4.08万亩、产量24502吨,同比分别增长56.3%、138.3%。
永州市水果新扩园3.35万亩,低改11.78万亩,因年初冰冻灾害的影响,柑桔、柚子普遍减产,个别地方减产三到四成;永州市水果产量81.92万吨,比上年减少4.23万吨,下降4.9%。
烤烟质量较好,价格攀升,是近十几年来最好的一年。每担收购均价达769元,同比增加157元,高于全省平均价120元/担。
3、林业生产灾后重建力度大,木材、竹材大幅增长。年初冰雪灾害,永州市林木受损面积8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7.99亿元。特别是桉树、国外松、毛竹等速生工业原料林成片被冰雪压折造成断尾、折腰、倒伏,受灾面积150万亩。
永州市上下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共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造林42.47万亩,占省厅下达计划24.95万亩的170.2%,占市局下达计划35.95万亩的118.1%。
永州市共生产木材283.14万立方米、竹材1656.82万根,比上年分别增长194.4%、126.0%。
4、养殖业发展势头強劲。
永州市按照“重点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原则,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促使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今年永州市新增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175个,完成了9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申报工作。永州市养殖业尤其是生猪生产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促动下,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
一是出栏(笼)数快速增长。永州市出栏肉猪711.58万头,同比增长11.7%;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22.21 万头,同比增长10.3%;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56.48万只,同比增长5.8%;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7005.1万羽,同比增长9.9%。
二是存栏(笼)数稳步增加、发展后劲增強。2008年末生猪存栏466.52万头,同比增加35.8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47.15万头,同比增加6.77万头; 牛存栏76.94万头,同比增加3.79万头; 羊存栏50.72万只,同比增加2.96万只;家禽存笼4190.89万羽,同比增加225.44万羽。
三是水产品产量不断增长。2008年永州市水产品产量达15.16万吨,同比增长8.0%。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永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64元,同比增加514.43元,增长15.1%。永州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永州市各地充分运用好政策,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二是各地特色农业品种不断增加,种植优质稻、发展优质烤烟、优质瓜果,以及各类特种养殖等一批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是农业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強,以及为民办实事的落实(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沼气池建设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给永州市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以及外出从业时间的增长(近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少数农民工返乡,对2008年农民得到的劳务收入影响不大),农民得到的劳务收入增多。2008年永州市农民人均得到的劳务收入为842.89元,同比增加101.97元,增长13.76%。
6、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永州市上下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94家,新增295家,其中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9家。金浩茶油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龙米业公司兼并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后,三年内大米年生产能力可望达到26万吨;恒惠公司与香港锦程公司合资兴建100万头的生猪深加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二是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金浩茶油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在生产系列食用植物油的基础上研发茶皂素、茶籽洗发水等新产品;天龙米业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10万吨大米(碎米)的淀粉糖生产线,将大米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冷水滩地源化工厂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红薯淀粉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三是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永州市所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都参与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其中今年新增办基地企业24家,新办基地30多万亩。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较快发展。据统计,2008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新增成员4360个(户)。永州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8个,成员19.69万个(户),带动农户43.8万户。
二、农村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08年,永州市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永州市多渠道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17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7221处,其中修复水毁工程5383处,新增灌溉面积3.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3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19万亩。完成了岭口、高岩、立新等7座中型水库和13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了2620口重点骨干山塘的整治。
永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4128万元,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0.21万人。农业机械化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推广各类新型适用的农业机械3万台套、21万千瓦,永州市农机装备总量达到56万台套、375.7万千瓦。全年新培育农机专业大户42户,创办农机高科技示范园5个,完成各类农机作业服务面积400多万亩。
农村能源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全年新建户用沼气池7229口,为全年任务的103.3%。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通乡、通畅、通达工程投资6.07亿元,建设公路里程2254公里。
近年来,通过永州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永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08年,永州市稻谷亩产43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7公斤/亩;玉米亩产297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12公斤/亩;大豆亩产161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3公斤/亩;红薯亩产296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5公斤/亩;油菜籽亩产87.6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2.6公斤/亩;烤烟亩产147公斤/亩,比上年提高了3公斤/亩。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2009年的展望
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永州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是:未上学的占6.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6%,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6%。与全省比,永州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全省低2.0个百分点,留守在家务农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流通中间环节多,出现了提价不增效,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回流增多,劳务收入有所下降。
三是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冰损水毁设施重建、现代农业发展等需要大量投入,而国家投入有限、信贷门槛高,农民筹资不足,供需失衡。
四是农户经营规模小。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水田分到每家每户,曾经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部分农民富裕起来了。可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现在农村一家一户仅靠几亩责任田来发家致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走发展规模农业之路。
近期,永州市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价格回落,农民工回流,对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展望2009年,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是政策好。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永州农村改革发展将面临历史性的政策机遇。
二是投入大。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十项政策措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投资重点,将极大地带动农村投资的增加,有效改善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
三是生产要素将向农村集聚。农民工的回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流向农村,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将呈加快发展态势。
综上所述,2009年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永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
四、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应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好政策、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办大事。永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歩加强政策研究,及时把握国家政策走向,瞄准扶持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的力度。建议将争取项目资金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加倍奖励。在整合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以规划引导为龙头,实行集中投入;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创新投入体制;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完善运转机制;坚持以完善制度为着力点,严格监督管理。
2、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要加强农村中坚力量的培训,特别要重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使广大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加强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的科技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要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关联农产品生产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要千方百计地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3、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永州农业生产要大发展、农村经济要强盛、农民收入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走规模农业之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之道。在抓好优势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八大产业链建设,重点要加速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培育规模种养殖户和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品牌。
4、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要按照“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强带动”的要求,着力培育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立足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办特色基地、搞精深加工,促进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谢和平]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