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一季度投资运行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09-04-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坚持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顺利实现开门红。1-3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区项目)完成58.67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49亿元,同比增长71.6%;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9亿元,同比增长3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5亿元,同比增长10.9%;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4亿元,同比增长17%。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8.49亿元,同比增长55.3%。

    一、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3月,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有24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同比增加89个,实际完成投资20.94亿元,同比增加10.3亿元,增长96.4%,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7%,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9个百分点。电力、造纸、水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对全市的全社会投资的增长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1-3月全市完成投资额前10位的项目有:主网220KV及以上项目1.19亿元;宁远550KV变电站9000万元;浯溪水电站5650万元;宁远九龙电子5208万元;湘纸技改5155万元;冷水滩新型铝合金板厂5000万元;道县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建设5000万元;宁远标准化规模养猪场5000万元;祁阳工业园区建设4000万元;太洲电站3626万元。

    (二)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在1-3月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一产业完成投资3.76亿元,增长141.1%;二产业完成投资23.96亿元,增长57.8%;三产业完成投资21.91亿元,增长38.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8:46.7:48.5调整为7.6:48.3:44.1,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增势迅猛,完成投资20.9亿元,增长54.2%,高于城镇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势强劲,分别完成13.9亿元、6.69亿元,增长1.2倍和1.1倍。在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88.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35亿元,增长3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投资0.15亿元,增长36.6%;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投资5.98亿元,增长3.5倍。

    (三)项目建设后劲足,增长支撑有力。1-3月,全市施工项目本年计划投资达到368.2亿元,同比增长115.3%。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1100个,增加200个,同比增长22.2%;本年新开工项目452个,同比增加193个,增长74.5%;其中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同比增加6个,增长50%。

    (四)资金到位良好,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1-3月,全市城镇建设资金本年到位67.53亿元,同比增加18.27亿元,增长37.1%,高于实际完成投资17.9亿元。建设资金的充裕为项目的后续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本年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到位47.62亿元,同比增长37.98%,占本年资金到位的70.5%;国内贷款到位4.18亿元,同比增加6379万元,增长18%;利用外资到位1.54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

    (五)市、县区重点项目进展比较顺利。1-3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6.85亿元, 占年计划的15.4%。其中市直完成投资额21.87亿元,占年计划的19.3%;县区完成投资额24.61亿元,占年计划的13.1%。市直重点项目中,工业类项目完成投资4.1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4.4%;城建类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1.5%;社会事业类项目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9.2%;商贸旅游类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2.5%;基础设施交通类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0.7%;农业类项目完成投资6.7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7%。

    (六)房地产增速明显下滑。1-3月,受市场销售不畅和多雨天气影响,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5亿元,同比增长10.94%,比上月骤降66.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84.1个百分点,创两年来的最低增速。其中,全市房地产施工项目6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2个。当月完成投资2.88亿元,同比减少6000万元。冷水滩和东安房地产投资分别负增长19.96%和26.8%。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中,房屋施工面积225.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39万平方米,下降7.2%;新开工面积61.2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3.92万平方米,下降35.6%;销售面积16.5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26万平方米,下降47.9%;销售额2.17亿元,同比减少1.27亿元。

    二、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一,农业投资比重偏小。农业投资因为收益回报率偏低、回报期偏长、风险偏大等因素影响,从而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偏弱。1-3月全市一产业投资3.76亿元,仅占全市城镇投资的7.58%,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第二,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2008年,永州市房地产总投资33.8亿元,比2001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34.8%。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恰遇“金融海啸”,导致大量资金沉淀,老百姓购房信心下降,空置楼盘增多。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永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仍无法满足居民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土地等资源约束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项目用地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影响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发展。

    三是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减弱。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需求减弱,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削弱企业增资扩产能力。

    四是缺乏大型生产性项目支撑。大型项目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永州市有影响的废铜加工、1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道县珂莎黛皮革、湘龙电线、太阳能硅片等大项目都还在建设中,尚未形成生产能力,对永州市经济发展贡献有限。

    五是县区重点项目进度不均衡。1-3月,县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任务20%的只有道县、零陵、金洞三县区,完成年度任务不到10%的有冷水滩、祁阳、双牌、新田、江华五县区。

    三、对策与建议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国外需求继续减弱。中央明确提出要扩内需,保增长。因此,加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统一部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达40%以上,努力实现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在扩大投资得增长上求突破。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抓项目。一是积极谋划一批项目,特别是能带动全局的大项目。大项目对投资乃至全市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为保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谋划一批体现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的大项目,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在批项目抓攻关,促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实”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加快蓝宁道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道州鞋材生产基地和凤凰园高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加速在建项目进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主攻方向放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500亿元以上,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构建融资体系,促进银企合作,促进项目资金到位,帮助支持工业企业度过难关,破解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扩内需,保增长”,是今年工作重点,国家推出十项重大举措,投资4万亿元搞大项目建设,省新安排重点项目176个,总投资1100亿元。同时,永州市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67项,年度计划投资115.51亿元。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机遇,加快在建大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基础产业扶持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政府投资的融资源道,完善中小企业行业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确保永州市今年安排的重点项目尽快建成。二要利用好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在招商方式上,要体现灵活多样性,推进产业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项目规模和质量,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带动型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项目的攻关上,要坚持“一切为大项目服务”的宗旨,要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要跟踪落实在谈的大项目,促成大型生产性项目的早日落户;在投资项目的引导上,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保护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企业增资扩产工作。

    (三)坚持把投资的落脚点放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求突破。在扩大投资需求时,应强调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重,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增量投资扩大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引导投资。一是加强市场引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特别是要做强做大汽车制造、卷烟生产、造纸技术改造、道州鞋业、毛织、冶炼、旅游等产业,通过市场引导投资,把资金引向二三产业。二是加强政府引导。要大力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投资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小等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益增长。

    (四)坚持把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上求突破。经济提速,基础先行。要围绕扩大城市骨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交通、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永州市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城镇服务功能仍较落后,需要大量的投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投资加以改进。一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解决好村道硬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三农”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大力推行新型融资方式,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督办力度,推动项目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五)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关键点放在工作的落实上,在检验工作成效上求突破。  一是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推进项目落户建设。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时间表、一抓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项目从洽谈、落户、动工、投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监督重点项目的工作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对县、区和部门的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切实加强对各县区正职领导的责任考核,把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生产性项目建设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促动工作出成效。加强部门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考核,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工作落实。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蒋剑林]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