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经济企稳回暖 增长平稳超过预期

来源: 时间: 2009-08-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始终把扩大投入、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来抓,力争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永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总体情况好于预期,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保增长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要实现科学跨越、“弯道超车”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政策效应显现,永州经济企稳回暖

    1、经济增长企稳回暖。初步测算,1-7月份永州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45.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高出全年增长13%的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80.09亿元、99.49亿元和165.53亿元,分别增长6.0%、20.4%和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明显高于年初全年增长预期目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全省大背景看,永州市多数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好于全省总体情况的状态。上半年,永州地方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1-7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4%,全省排第5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6%,增幅列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3%,位列第6位;财政总收入增长10.5%,位列全省第6位。

    2、工业增长贡献较大。1-7月份,永州完成工业增加值87.78亿元,增长20.5%。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60家,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2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24.4%,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4大行业中除汽车及部件外,其它13大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果蔬增长61.3%,外向型加工、清洁能源两大行业增长30%以上;粮油、禽畜、林纸林化、制药、机电、水泥建材、民爆化工等七大行业产值增幅20%以上。三大标志性企业共完成产值31.71亿元,同比仅增长2%。其中零陵烟厂累计完成卷烟产量26.24万箱,完成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1.9%;长丰汽车公司累计生产汽车11959辆,较去年同期10075辆增加1884辆,实现产值13.35亿元,同比持平;湘江纸业公司完成产值4.86亿元,同比下降14.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幅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29.7%。分经济类型看,集体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增幅居前,分别增长77.9%和65.0%。重点行业全面增长,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制造、木材加工等行业增加值继续保持30%以上甚至高达50%以上增长速度。

    3、投资建设加速推进。1-7月份,永州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区项目)250.28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44亿元,增长56.5%。从投资规模看,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223.23亿元,增长48.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28.39亿元,同比增长46.8%,增速比去年加快4.3个百分点。湘桂铁路复线、邵永、永蓝、厦蓉、道贺高速、零冷联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投资中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进展顺利,2008年新增中央投资16大类483个项目,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2%。涔天河水库扩建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7月份永州房地产投资完成22.96亿元,增长19.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8.2个百分点;永州商品房销售面积74.4万平方米,增长14%,销售额10.45亿元,增长36%,房地产市场初显复苏迹象。

    4、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永州市出现了汽车、通讯、旅游、文化、餐饮消费趋热的消费升级势头。1-7月份永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8亿元,增长19.3%,增幅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永州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完成80.92亿元,同比增长19.4%。截止6月底,永州共销售下乡家电产品5.86万台,销售金额0.82亿元;汽车下乡实现零售额0.44亿元。

    5、贷款额度大幅增长。7月末,永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6.66亿元,比年初增加52.78亿元,同比新增31.88亿元。贷款投放的重点是铁路、公路等基本建设,以及“三农”发展。此外,个人消费、居民服务业和医疗教育卫生等有关民生方面的贷款也有明显增加。其中,直接用于生产经营领域的短期贷款达132.26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44.6%,比年初增加17.32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贷款的2.83倍,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

    6、经济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6月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环比提高27.9个百分点,利税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在企业效益好转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带动下,1-7月份,永州财政收入增长10.5%,居全省第6位,已完成全年任务的5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23%,居全省第3位。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元,同比增长11.6%,居全省第3位。

    7、民本民生协调发展。为民办实事进展顺利,省定32项指标任务中,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农合住院补偿率、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城镇廉租房建设等29项指标完成任务过半或达到全省平均进度。城乡就业稳步推进,1-6月份永州城镇新增就业3.1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2万人。农民工转移就业形势好于年初预期,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2万人,滞留在乡务工人员基本实现了不同形式的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五大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1.4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到74.2万人,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11.22万人和21.58万人。

    当前永州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一些主要指标高于去年同期,除了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更加惠及民生的系列政策初见成效。这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永州“赶超崛起、弯道超车”实现科学跨越提供了重大机遇。二是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研判准确、工作主动务实,永州各级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始终紧扣实际把握大局,同心协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时间,争取了先机。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继续向好,但回升基础仍待稳固

    1、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改善

    一方面,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近期,世界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美国PMI指数中的生产指数在5、6两个月上升12.1个百分点,达到52.5,表明美国制造业正在走向缓慢的复苏。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和专家认为,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世界经济目前正处于筑底阶段,下半年经济向好的可能性在增大。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回升态势明显。到6月份,国内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回升,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新订单指数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5%上下,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数量环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国的7月份工业增速为10.8%,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10月份水平,钢材日产量在7月份达到去年以来最高水平的5068万吨,全国日平均发电量在7月份也实现3345亿千瓦时,增长4.8%。下半年,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市场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整体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2、工业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国家的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征和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回升。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连续3个季度增长超过21%,呈现出高增长、时段拉长的特点,工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延续。在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征和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会减弱。5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在钢材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钢铁行业呈现回暖态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还将进一步提高。下半年,在投资快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市场需求回暖及基数等因素作用下,工业增速有望继续稳步提高。

    3、需求支撑仍然较为有力

    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望继续加快。一是整体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投资增长。尽管存在通胀预期,但年内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不会改变,为下半年的投资资金来源提供了保障。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和降低相关投资门槛,将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二是下半年将进入施工高峰,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增长保证了投资的年内工作量。三是房地产回暖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将较上半年有所提升。

    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国家把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纳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消费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在家电、汽车和住房的消费热点的带动下,前5个月消费增速创23年来的同期新高。下半年,国家对消费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粮食丰收以及国家上调粮食收购价格、加大猪肉收储力度等政策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汽车下乡政策的落实将带动农村汽车消费,农村消费有望继续保持旺盛。同时,股市的持续回升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逐步落实,房地产回升带动装饰材料和电器消费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也将逐步升温。

    尽管目前永州市经济企稳回暖态势明显,但制约影响因素仍然很多,经济大力回升基础仍有待稳固。一是财政增长、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和政策性减收,永州增值税、消费税下降幅度较大,一些地方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可用财力受到影响,而今年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加之各项借款偿还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今年以来,由于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减少,薪酬降低,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更大压力。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大标志性企业中,除零烟产值增长11.9%外,长丰产值与去年持平,湘纸产值下降14.6%。外向型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机电、矿产品加工、水泥建材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永州182家冶炼企业,目前还有46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此外,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综合来看,下半年支撑永州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自身的内生动力也有所增强,预计全年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可望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

    三、工作建议:力保平稳较快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永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全国经济增长趋缓的形势下,永州上下要坚定信心、正视困难,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举措,避免经济“高开低走”;要坚持“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不动摇,抓工业生产、抓技改投入、抓企业融资、抓结构优化和升级,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的第一抓手,千方百计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不动摇。

    1、突出抓好工业生产。永州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关键在工业,工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迅速好转是经济恢复活力的最根本动力。第一,要认真贯彻国家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优势产业抗危机能力。按照规划要求,狠抓政策兑现,强化生产要素和环境条件供给,加大在融资环境、交通运输、煤电油运、土地以及税收政策上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要支持优化重组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突出大企业的主业优势,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联合相关产业,整合冶炼、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良好效益;突出以长丰、凤凰园工业园为主的市级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废铜回收利用、光伏电子产业、海螺水泥等项目建设进度,尽早投产形成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第三,要千方百计保障对企业资金的供给。防止贷款下滑,严控不良贷款,力保贷款用于实体经济,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2、确保投资持续增长。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是实现永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确保资金来源。为避免后期出现项目缺口而造成投资的波动,确保永州发展后劲,必须树立争资金、争项目的意识,积极组织好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筛选、申报,争取储备好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要落实好开工条件,争取项目尽早动工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促进项目进入施工高峰。二是优化资金投向。要确保重大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当前,永州市投资应着力抓好一批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确保各方面资金及时到位,加大银行支持和多途径招商引资力度,迅速分解建设任务,切实用好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项目资金。尽量多争取一些大项目、重点项目、拉动作用强的项目,争取一批新的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强化对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加强重大项目监督、考核、评估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程和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加快投资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3、培育城乡消费热点。对经济的拉动最终要靠消费。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的前提下,要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积极促进住房消费。继续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住房消费,使住房潜在的刚性需求尽快释放,尽快扭转商品房销售持续下降的趋势。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推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稳定居民购房和住房销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合理引导汽车消费。认真实施国家出台的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家庭购买小汽车。贯彻落实促进“汽车下乡”的各项政策,拓展农村市场,推动湖南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减化手续,减少收费,改善汽车消费服务。三是着力扩大农村消费。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连锁超市下乡,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和服务型消费。策划更多旅游节庆和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着力促进旅游消费,努力扩大文化体育消费。全面推进3G通信业务,带动相关通信产品制造和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家政等服务消费。

    4、多管齐下促进就业。就业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当前要密切关注和把握就业的宏观形势,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机会,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二是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采取减轻企业税率等积极措施,减少各项检查和审批,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遇到困难的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尽快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三是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免费培训力度。四是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对城市拆迁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肖飞鹰]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