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永州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目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前三季度,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2.40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53.49亿元、林业增加值6.08亿元、牧业增加值44.30亿元、渔业增加值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6.5%、6.0%、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72.45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一、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1、春夏收粮食增产,双低油菜籽比重提高。今年永州市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4万亩、总产量3.1万吨,同比都增长4.9%。其中蚕豌豆播面13.62万亩、产量1.7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0.9%;马铃薯播面4.43万亩、产量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4.2%。永州市油菜籽播面49.82万亩、产量4.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9%、13.9%;其中双低油菜籽播面46.73万亩,占油菜籽播面的93.7%,增幅较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2、粮食作物播面增加,优质稻比重提高,早中稻与春玉米丰收。今年来,永州市各地继续按照“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要求,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来发展粮食生产,成效十分明显。永州市粮食作物播面达839.90万亩,同比增加31.23万亩,增长3.9 %;其中谷物696.33 万亩、豆类71.36万亩、薯类72.21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4%、7.0%、5.2%。在谷物种植面积中,其中稻谷642.81万亩、玉米51.71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2%、19.1%。永州市早稻种植面积289.41万亩、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46.88万亩、双季晚稻种植面积306.53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5%、-12.2%、3.6%。今年永州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78.09万亩、比上年增加17.55万亩、增长4.9%,永州市高档优质稻达130万亩。今年水稻生产来势较好,早稻、中稻和春玉米的单产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5公斤、8.2公斤和3.6公斤。
3、经济作物生产前景看好。各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狠抓烤烟、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永州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3.5万亩,同比增长21.2%,其中花生23.01万亩,同比增长23.7%;甘蔗种植面积9.84万亩,同比增长3.1%;烤烟种植面积25.77万亩,同比增长-1.0%; 蔬菜种植面积232.94万亩,同比增长9.0%;西瓜种植面积25.97万亩,同比增长3.1%。水果面积138.8万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永州市完成水果新扩园3.89万亩,水果低改完成10.16万亩,目前永州市连片1000亩以上水果基地59处,100亩以上水果基地185处。
4、林业生产稳步推进。造林绿化提质加速,永州市共完成春季造林55.02万亩,较去年增长29.8%。今年造林突出了“三边” (路边、城边、江边)绿化造林,完成8.7万亩,为市任务6万亩的145%。着力抓好油茶产业开发,目前永州市共完成油茶低改16.5万亩,占计划20万亩的82.5%;发展1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91户,经营面积达到3.6万亩。永州市优质油茶苗木培育来势较好,共完成优质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1161.82万株,为省下达任务750万株的154.8%。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截止目前,永州市涌现造林大户615户,同比增加253户;造林面积20.6万亩,同比增加7.69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35户,同比增加23户,造林5.3万亩,同比增加3.71万亩。
5、养殖业生产平稳发展。永州市各地积极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促使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养殖业生产呈平稳发展态势。一是出栏(笼)数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永州市出栏肉猪553.57万头,同比增长6.3%;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13.18万头,同比增长5.6%;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28.47万只,同比增长6.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5712.12万羽,同比增长5.5%。二是存栏(笼)数增多、发展后劲较强。永州市三季度末生猪存栏500.44万头,同比增加16.9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49.29万头,同比增加1.26万头;羊存栏51.51万只,同比增加2.13万只;家禽存笼4418.47万羽,同比增加200.91万羽。三是水产品产量增加。永州市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10.86万吨,同比增加0.54万吨。养殖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灰鹅、兔、樱桃谷鸭等稳定增长,牛蛙、山鸡、竹根鼠等发展势头良好,鸵鸟、刺猥、南美白对虾、太湖新银鱼等特色养殖开始在永州市落户。
6、农民现金收入稳定增长。据农户抽样调查,永州市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72.45元,同比增加400.27元,增长12.6%。今年永州市农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永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运用好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取得的良好效果。二是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多。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为永州市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永州市“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永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永州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7、农业产业化进程从困境中谋发展。今年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采取挖掘内部潜力、调整营销策略、研究开发新品、强化基地建设、加大技改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化危为机,有力地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永州市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18%。永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新上项目和扩改项目达到410多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亿元,同比增长45.8%。国家级龙头企业金浩茶油公司的“三百工程”完成投入4050万元,同比增长570%;天龙米业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技改资金同比增长85%。继天龙和银光的大米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之后,今年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金浩”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永州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可仍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永州市外出务工农民面临用工需求减少和工资水平下降的双重压力,农民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难度加大。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前三季度,永州市农民户均外出打工人数由上年的0.93人减少到0.89人、外出从业时间由上年的4.31月减少到4.17月;农民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601.40元,同比下降2.4%。
二是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猪价格不稳。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呈普遍下降态势,农产品市场面临需求萎缩、供需失衡、价格低位徘徊的严峻形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前三季度永州市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综合平均价(除粮食之外)普遍回落,如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价为16.08元/公斤,同比下降24.2%;出售渔类价为7.13元/公斤,同比下降19.3%。
三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永州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是:未上学的占6.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6%,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6%。与全省比,永州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2%,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2.2%少2.0个百分点。当前永州市农村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将更低。
三、加快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对策及建议
为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早日建设好永州新农村,我们应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村文化科技教育,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要加强农村中坚力量的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使广大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加强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的科技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要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关联农产品生产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要综合发挥现代科技和传统手段的培训作用,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尤其是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各种疫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杀虫等重要技术,及时送进农村。要千方百计地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2、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永州农业生产要大发展、农村经济要强盛、农民收入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走规模农业之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村一品”农业之道。在抓好优势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八大产业链建设,重点要加速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培育规模种养殖户和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品牌。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以推动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代。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契机,以提高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信贷、税收和登记优惠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创建农产品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其次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培训,规范其运作程序,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经济利益的联合体。再次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永州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要按照“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强带动”的要求,着力培育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立足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办特色基地、搞精深加工,加快永州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技部门、龙头企业、农业协会、民营科研机构等涉农组织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以及市场信息提供方面的作用,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谢和平 许剑]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