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永州市各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目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坚决制止耕地抛荒,着力调优农业结构,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200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1亿元,同比增长6.8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4.6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农业增加值83.8亿元、林业增加值18.7亿元、牧业增加值50.2亿元、渔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 %、9.7 %、4.1 %、5.0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45 元,同比增长12.55%。
一、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1、粮食作物产量稳中有增,优质稻比重增大。2009年,永州市各地认真落实市委书记黄天锡“扩面积、增产量、不抛荒”的指示精神,相继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稳定发展永州市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市粮食作物播面达559.93千公顷,产量318.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86 %、2.97%;其中谷物播面达464.72千公顷、产量286.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2%、2.41%。在谷物种植面积中,其中稻谷播面达428.54千公顷、产量271.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2 %、1.89%。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92.94千公顷、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31.25千公顷、双季晚稻种植面积204.35千公顷,同比分别增长3.5%、-12.19%、3.58%。早、中、晚稻产量分别是116.1万吨、21.58万吨、133.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8%、-10.2%、3.67%。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52.2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9千公顷、增长4.9%,占全市稻谷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8.8%、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量增长,烤烟质量高、价格好。永州市各地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狠抓油料、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今年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9千公顷,产量8.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2%、22.9%;甘蔗种植面积6.56千公顷,产量39.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5.1%;烤烟种植面积17.18千公顷,产量3.85万吨,产量、质量、效益均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蔬菜种植面积155.29千公顷,产量428.41万吨,同比增长8.9%、10.3%。
3、林业生产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为73.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12.33亿元,增长20.03%。永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营造林生产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造林1283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8.9%;零星四旁植树174.85万株,低产低效林改造16623公顷。二是林产工业发展迅猛。2009年全部锯材、木片产量 29.9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3.53%;人造板产量 28.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2.8%;松香树脂生产9000吨,木浆造纸21万吨,植物油(纯茶油、调和油)5.2万吨,柠檬醛550吨,异蛇酒(药)600吨,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4、养殖业发展加快。永州市按照“重点扶持标准化规模场”的原则,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促使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今年全市新增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户)175个,完成9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申报工作。永州市养殖业尤其是生猪生产在市场和政策的双促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出栏(笼)数快速增长。全市出栏肉猪763.13万头,同比增长3.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24.13万头,同比增长8.64 %;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61.4万只,同比增长8.71%;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7527万羽,同比增长7.45%。二是存栏(笼)数继续增加、发展后劲增強。全市生猪存栏499.91万头,同比增加 7.1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0.33万头,同比增加0.9万头; 牛存栏81.33万头,同比增加4.39万头; 羊存栏52.61万只,同比增加1.89万只;家禽存笼 4390.27万羽,同比增加199.38万羽。三是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全市水产品产量145583吨,同比增长5.2%。
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近年来,永州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和省里继续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如大中型水库的维修与加固、全省“为民办实事”的落实(农村沼气池建设、乡镇卫生院的改造、通村公路等)。二是农村小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三是乡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批外资、外地企业在乡镇工业小区落户建设。2009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78亿元,同比增长34.19%。
6、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9年永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45元,增加491.01元,同比增长12.55%。永州市农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一是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多。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为永州市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永州市“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永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大批内外资企业纷纷来永州市各地投资经商办企业,不仅壮大了城市经济,也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永州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7、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60家,比上年增加295家。预计今年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8.64%。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到57.6%,比上年增加5.3%。继2007年天龙和银光的大米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之后,今年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金浩”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永州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74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入社家户14.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0.7%。
二、农村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09年,永州市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多渠道投入资金4.6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01万处,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32座。通过实施农业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全市新建设标准良田10万亩,基本烟田8万亩,新开发整理耕地面积16万亩。全市共完成农机补贴机具32985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3.9%,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永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展望2010年,永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一是政策好。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永州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历史性的政策机遇。
二是投入大。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十项政策措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投资重点,将极大地带动农村投资的增加,有效改善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
三是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国家把水利建设放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将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2010年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当前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市现有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库山塘特别是一些大中小型水库蓄水能力不到设计能力的70%,蓄水灌溉能力大大下降。加上近几年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民抗灾生产能力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流通中间环节多,出现了提价不增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困难、价格波动大,农产品增产不增收;金融危机还没见底,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带来的困难还未彻底解除,劳务收入受到影响。
三是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国家投入有限。农民贷款门坎过高,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不够,金融信贷部门存贷款比例失调,农民筹资不足,供需失衡。
四是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难度大。由于农业部门经费短缺,特别是部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断线、网破、人散”的问题,造成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很难得到好的农技服务。许多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经营化肥、农药、种子,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普及、应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是龙头企业的拉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多,企业竞争力弱,规模小,档次低,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大量农产品停留在粗加工,作原材料销售,加工出的农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促进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为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应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好政策、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办大事。
永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歩加强政策研究,及时把握国家政策走向,瞄准扶持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的力度。建议将争取项目资金摆在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加倍奖励。在整合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以规划引导为龙头,实行集中投入;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创新投入体制;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完善运转机制;坚持以完善制度为着力点,严格监督管理。
2、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在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要加强农村中坚力量的培训,特别要重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使广大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加强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的科技培训,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要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关联农产品生产技能进行专项培训。要千方百计地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农村交通、教育、卫生等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一是加强水利建设,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各项措施到位。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加强扶贫开发,着力提高贫困户、低收入户农民的收入水平。
4、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永州农业生产要大发展、农村经济要强盛、农民收入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走规模农业之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之道。在抓好优势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要加速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培育规模种养殖户和打造好农产品质量品牌。
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代。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契机,以提高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信贷、税收和登记优惠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创建农产品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其次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和培训,规范其运作程序,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经济利益的联合体。再次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6、切实做好动物疾病预防工作。永州市各级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加大对生猪等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增强乡镇动物防疫站建设,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畜禽流通的检疫监督,为全市生猪等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雷爱华]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