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永州市春耕备耕形势总体向好

来源: 时间: 2010-03-3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日,永州市统计局采取走访农户、农资经营门店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11个县区今年全市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同时,分别对零陵、东安、江永3个县区进行了典型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今年农资市场供应相对平稳,春耕备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引导,认真解决。

  一、春耕备耕基本情况

  从11个县区的33个乡镇71个行政村274户农户典型调查的情况看,今年春耕备耕主要有五个特点:

  1、春播计划落实较好,粮食面积稳中有升。调查的274户农户共有人口1291人,劳动力838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59人,承包水田1358亩、旱土361亩。今年计划种植早稻1083亩,比上年实际1072亩增加11亩,增长1%;计划种植玉米、大豆260亩,比上年实际218.5增加41.5亩,增长19%;计划种植花生、烤烟等经济作物229.7亩,比上年实际221.2亩增加8.5亩,增长3.8%。同时,从各县区今年种植意向调查来看,粮食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2、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备种备肥形势好于往年。今年各地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激励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3月5日,冷水滩区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决定区财政列支416万元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其中296万元用于遏制 “双改单”、防止耕地抛荒、创办高产示范片、集中育秧、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发展秋冬种生产和改善水利设施条件;90万元扶持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业机械化耕作等社会化服务;30万元奖扶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和种粮大户。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继续加大、粮价稳中有升、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相对平稳的影响,农民计划种植的早稻、大豆、玉米等粮食面积都比往年有增加,尤其是减少中稻扩种早稻的迹象明显。在备种备肥方面,大豆、花生等旱粮作物,农户一般采用自留种子,种子储备十分充足;早稻种子已备足61%,玉米种子已备足64%,化肥已备足31%;烤烟、水果种植户,化肥、农药备足率已达80%以上。虽然早稻种子、化肥已购足的农户比例还不高,但农民备耕方式已由以往的备肥于家转变为备肥于市,由备肥于物转变为备肥于钱,农民生产资金已备足75%以上,加上现在农资购买方便,可随用随买。总的来看,今年农民备种备肥形势好于往年,农民春耕生产行动早、耕田耕地春播忙。宁远县3月中旬已全部完成2000余亩水果种植任务,老果园已完成80%左右的施春肥任务;烤烟100%完成整地任务,正在抓紧移栽;大豆、花生均已开始大规模整地。

  3、农资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有升有降。据调查,全市已储备和组织调运化肥16.42万吨,占总需求的80%,其中氮肥8.11万吨,占总需求的83%;磷肥6万吨,占总需求的77%;钾肥2.31万吨,占总需求的79%。农药已储备调运0.6万吨,占总需求的71%;农膜已准备0.21万吨,占总需求的91%。已准备杂交早稻种子353.9万公斤,常规稻种子177万公斤,分别占总需求的92.3%、103%;储备杂交玉米种子83.42万公斤,占总需求的90%;储备棉花种子2.92万公斤,占总需求的93%。目前,农资市场供应比较充足,除杂交早稻种子外,其它农资价格相对平稳。据调查,国产尿素平均售价2000元左右/吨,比上年同期减60元左右/吨,比上月增加50元左右/吨;永州、祁阳碳胺平均售价670元左右/吨,比去年同期减50元左右/吨,比上月价格略增;磷肥平均售价550-560元/吨,比去年同期略减,比上月价格略增。三唑磷、敌敌畏等主要农药、常规水稻、玉米、棉花种子和农膜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涨。

  4、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初见端倪。目前,优质稻和水果已成为永州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首选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农民种植优质稻和投资开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是优质稻继续保护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水果扩园发展势头强劲。去冬今春,全市完成水果扩园3万多亩。宁远县由农业局每株补贴1.2元,完成柑桔扩园1.4万亩、葡萄、桃李等时鲜水果扩园0.8万亩,完成果园低改1万亩。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比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初见端倪。当前外地客商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开发蔬菜、水果种植的热情高涨。据对11个县区调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合作社入股等形式流转耕地86.93万亩,占总面积的18.6%。如:宁远茂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水市镇杨家山建设2000亩提子试验基地,第一期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300亩,引进种植美人指、金手指、温克、维多得亚、新峰等多种品种,全部采用大苗定植,今年即可挂果。新田县2009年初引进广东省龙头企业东兴农场在新田莲花乡新屋场创办了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现有大小农用机械8台,建立了一个300立方米的低温保鲜库,还聘请110名当地农民作为公司员工,实行“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工资”的分配方式,去秋以来该示范基地共生产菜苔、菜心、上海青、奶白等蔬菜3批次,平均每亩每批次实现产值4000元,基地生产工人每人每月工资达到1200元以上。此外,零陵区富家桥镇张阿复村400亩美国甜豆、蓝山县志昱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塔峰镇花果村投资建设2000亩夏黑、红地球、圣诞玫瑰葡萄基地、江华六月香果业有限公司在桥头铺镇下蒋建设1000亩瑶山雪梨种植基地等来势也非常好。

  5、春耕生产部署早,技术宣传服务行动快。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把春耕生产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了早谋划、早落实、早行动、早落实。2月4日下午,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月5日,召开了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再次安排了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工作。春节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春季送科技下乡活动安排,响应市委“两干部下基层、排扰解难促发展”活动号召,积极派出技术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送科技、送技术、送信息,认真宣传中央1号文件等支农惠农政策,服务春耕生产。宁远县组织100名技术员分成14个小组分赴17个乡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策宣传和农民技术培训,在600多个行政村张贴了《2010-2011年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新品种公告》,为100个行政村的1000名科技示范户送去湘春豆13号、湘春豆24号种子1万斤、黄华占等优质水稻种子0.5万斤,送培训教材1000册;送水果苗木3万多株,每株补贴资金1.2元;培训人员5600多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永州市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来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杂交早稻种子供应偏紧,数量有一定缺口。据永州市种子管理站3月11日调查,全市杂交早稻缺种29.38万公斤。其中冷水滩区缺种8.6万公斤,道县缺种5万公斤,宁远县缺种3.4万公斤,蓝山县缺种5.9万公斤。二是水稻种子价格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今年中优、T优系列杂交早稻种子平均售价为2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4元/公斤,涨幅20%;金优系列杂交早稻种子平均售价为2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6元/公斤,涨幅37.5%;威优系列杂交早稻种子平均售价为2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1元/公斤,涨幅78.6%。如:零陵区接履桥镇农户李小忠、吕斌反映,由于今年水稻种子价格较高,加上去年租种他人抛荒稻田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亏了本,今年他们只种植9亩早稻,比去年减少5亩。冷水滩普利桥镇小里桥村刘列军受种子涨价影响,今年计划种水稻15亩,原计划种天龙1号2亩,现选种天龙1号10亩。三是气候条件影响难以预测,早稻扩面形势不容乐观。入春以来,永州市一直没有下过强降雨,目前水库、山塘蓄水不足,加上近几十年来农田基本设施损毁严重,年久失修,维护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堵塞严重、排灌不畅,如果这样的天气持续下去,今年实现8万亩早稻扩面任务难度较大。据冷水滩区上岭桥镇阳山观一农户反映,往年翻耕稻田从来不用抽水,今年靠抽水翻耕了20亩稻田。四是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不够规范,制约了土地有序流转。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建立,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在流转过程中,转包协议不够规范,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支农惠农政策的激励效应。

  三、几点建议

  1、稳定市场供应、及时弥补种子缺口。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种子外调,明确规定杂交早稻种子只能调进不能调出。二是要及时掌握种子供求动态信息,广泛宣传,告知农民尽快购种,消除农民盲目和恐慌心理;三是要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选用优质常规早稻种子,扩大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用早熟的晚稻种子调剂作早稻种子用,注意早、晚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在确保早稻扩面前提下,因地制宜改种春玉米或春大豆,减少早稻种子用量;四是加强浸种催芽和培育壮秧技术培训,指导农户提高浸种育秧水平,节约用种。

  2、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开展整治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惩售假者,严厉打击制假者。要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类别种子的质量抽检力度,特别是在早杂种子缺种年份,要重点监测以常规稻种子冒充杂交稻种子、以低发芽率冒充合格种子等假冒伪劣种子,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确保农业用种质量安全。宣传部门要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宣传假冒伪劣农资的识别方法,提高农民的防假、识假能力。物价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管力度,严禁借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非法行为发生。

  3、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广泛发动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精神传达到村到组到户,让群众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二是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注重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并组织技术服务小组,进村入组指导项目施工,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三是明确农民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组织农户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

  4、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要出台支持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方面,明确乡镇、村为土地流转管理主体,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转包管理。建议由农办牵头、农经处为主、农业部门参加,创办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试点。要围绕特色产业、围绕市场、围绕龙头企业和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雷爱华]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