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永州市委市政府依照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新进行了部署和调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此次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强化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措施,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据2009年抽样调查资料推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创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和繁荣城乡消费市场、构建和谐永州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永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1、个体经济逐步壮大,从业人数增加。据2008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1.8万户,从业人员53.9万人,其中:零售业6.5万户,从业人员13.4万人;道路运输业3.9万户,从业人员7.1万人;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6万户,从业人员5.2万人;农副食品加工1.1万户,从业人员2.3万人。全市城镇和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个体经营行业,成为非公有制发展的主要力量。
2、经济总量扩大,占全市比重提高。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8.3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7.56%,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5 个百分点,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从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96亿元,占全市41.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9%;第二产业增加值 156.87亿元,占全市72.2%,贡献率为62.4%;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3亿元,占全市55.6%,贡献率为55.5%。
3、工业快速发展,主导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迅速带动了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实现增加值139.12亿元,增长19.7%,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75.6%,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6.7%提高到66.9 %,拉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3.4个百分点。
4、农村住宿和餐饮业及房地产业发展势头不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家电下乡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村的餐饮业及房地产业。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的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进。2009年,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全市比重94%,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市比重93.7%。
5、提供就业岗位增多,居民收入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收了社会新增就业人员,也吸纳了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分流下岗出来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全市和谐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单位从业人员,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6.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0.9%。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68元,增长8.2%,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22.5%,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大部分是依靠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取得的。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业分布广,科技含量低。永州市非公有经济延伸的行业较广,涉及36个行业大类,但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非金属矿制品和冶炼为主,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低下,整个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品牌意识不强。
2.骨干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需要骨干企业,骨干企业能够聚集力量,带动发展。截止2009年底,永州市规模以上非公有企业共有60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89.7%,大中型企业有11家,占全市大中型企业45.8%,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个体工商企业更是以家庭作坊为主,虽然数量多,但产值不大,效益不高。
3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永州市很大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本身,由于企业的规模小,抵押还贷风险高,企业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民间筹资也有一定难度,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资源消耗过快,影响生态平衡。永州市非公有制企业都是以产品的初加工为主,集中在木材加工、冶炼,水泥和纸的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木材、矿产资源,乱砍乱伐树木、无序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依旧存在,废水和飞尘的排放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三、公有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 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一是加快清理和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三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在市场准入以及信贷、税收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享有同等待遇。
2.制定有效政策,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是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放宽市场准入原则,加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由政府出面,帮助他们解决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三是为企业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一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出台有力举措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3、明确职责,搞好协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是多头管理,经委、乡镇企业局、工商局都在管,综合工作难以开展。建议把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职能细致化,赋予职能管理部门明确职责。管理部门要处理好和私营企业主的关系,不搞关、卡、要,大力扶持私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4、努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者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个体私营企业者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在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对于私营企业的管理者,政府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扩大,观念逐渐转变。对于个体工商经营者,我们应充分利用广告牌、电视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可以设立各种知识宣传栏和法律知识援助热线,开辟电视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全体民众提高文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者改变观念,开拓思路,增强创新意识。
5、引进高新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高新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品精深加工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多创一些像天龙米业、银利来等国家级品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企业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朱长福]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