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拓宽工业发展的路子,培育和催生了一大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今年全市共有117家工业企业被纳入到规模工业统计范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76家,对扩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特点
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业结构布局较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覆盖26个工业行业大类,企业个数增加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企业占的比重高,达到84家,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71.8%,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力发电、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5家、4家、6家、9家,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3%、3.4%、5.1%、7.7%。“两高一资”企业33家,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28.2%。因此从行业结构来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结构优势大幅提高,是全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成果的显现。
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园区集聚度较高。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中,属于园区工业企业的有97家,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76.1%,其中属于省级开发区的企业有46家,属于县级开发区的企业有51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园区产业板块和功能区向园区聚集,园区的聚集效应充分显现。
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11月,全市新增的117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5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受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拉动的影响,部分县区增长较快,宁远县、道县、蓝山县1-11月份规模工业增速分别为32.0%、31.7%、31.6%,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7、6.4、6.3个百分点。
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中,内资企业达到110家,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9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7家,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6.0%。
二、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新增企业规模小。从企业规模看,新增企业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1月,新增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3154万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678万元。从经济总量看,新增企业个数占规模工业总数的比重为15.1%,但完成工业总产值仅占7.0%。新增企业中大项目少,1-11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100家,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85.5%。
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新增企业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仅9家,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7.7%,完成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占新增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0%。
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在县区间发展不平衡。从今年各县区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增长情况来看,县区间发展不平衡,企业个数增长居前三位的县区分别是冷水滩区、宁远县、蓝山县,分别增加20家、18家、17家。
三、建议
1、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积极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平台。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发掘可培育的新增量、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①加快园区基础建设,优化硬环境。道路是园区的骨架,路网建设是园区基础建设的重点,高标准进行路网和其它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大干快上的气势,让客商引得进,留得下,使现有的项目能迅速开工建设,早见成效。②强化服务职能,优化软环境。项目审批报建手续繁杂,时间周期长,所以更要积极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只有以真情、真心服务,弥补效率上的不足,才能让投资者安心。③广辟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加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投入建设园区,加大重大项目与配套工程建设投入力度。二是积极开拓民间融资。吸纳民间资金修建标准厂房,解决更多的中小企业入园发展问题。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建设。④要加快现有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争取项目早落地,早竣工,快投产,并及时申请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新增规模工业企业。①改善投资环境。要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②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围绕工业领域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发展上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尽快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③坚持大中小项目并举,内外资项目一起抓,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3、加大帮扶力度,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①着力化解资金瓶颈。引导企业借助外力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引导金融部门转变信贷理念,简化办贷程序,降低担保条件,营造银企合作共赢的氛围。同时,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节本降耗,提高资金运营效果。②着力化解人才制约瓶颈。加大对引进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多渠道引进人才,协助企业开展职工理论技能培训,促进企业与相关院校、职校机构联合办学,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引导企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一般人才一般薪水,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要建立人才奖励工程,保持工业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③着力化解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积极牵线搭桥,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争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与企业嫁接。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4、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做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①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范围后,应依法按统计制度规定向所在地政府统计部门及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报出的统计报表须由统计员、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企业可以通过邮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联网直报等多种方式报送数据,以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纸介质除外),企业应及时补报加盖企业印章的原始报表,并做好归档工作。②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要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做到统计报表数据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