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中小企业改革力度,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改善经济运行环境,为全市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据2010年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显示,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呈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势态。
一、2010年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运行特点
1、总体水平逐步加快个体增长快于企业。据抽样资料推算,2010年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86.3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工业完成总产值65.96亿元,同比增长 13.4 %,个体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20.41亿元,同比增长17.8%。个体工业增速高于企业增速4.4个百分点。企业工业发展慢于个体工业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达到500万以上的转入了规模工业统计中,2010年全市共有117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500万元升入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产值45.4亿元纳入规模以上统计,而个体工业是逐年递增壮大的,从2009年的32294家增加到2010年的35016家,增幅8.4%。
2、企业支柱产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0年,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其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黑色金属矿采选四大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50.13亿元,占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59.2%,分别为20.01亿元、10.17亿元、11.39亿元、8.56亿元,同比增长9.2%、22.8%、38.8%、19.85%。尤其是永州市南边县区属丘陵山区,山高积水,适合小水利电力发展,小水电投入小,见效快,投资潜力大,上述四大行业的快速发展,迅速的带动了全市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
3、工业企业产业链成为重要就业途径。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迷,工业复苏加快,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也不断壮大发展,扩大生产,增扩用工人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就业人数为5.02万人,同比增长7.4%,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纺织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09万人;0.58万人;0.69万人;0.6万人,同比增长1.9%;10.7%,10.2%;2.9%,四大行业总用工人数为2.96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58.9%。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业绝大部分属于传统制造加工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行业分布零散,企业生产落后。永州市规模以下企业分布广,涉及36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矿物质开采、烟花炮竹制作、半机械式纺织行业,企业产品多为粗加工、浅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强,既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规模偏小,运行质量不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超100万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63.5%,个体工业年营业收入20万以上的占全部个体的78.3%,单位规模小,产品单一,且相当一部分个体企业属家庭作坊式,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近几年来,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上涨趋势较快,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日益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产品销售难、资金周转难、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大不利因数。
3、县区规模以下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受地理环境及各地招商引资到位情况影响,永州市11个县区规模以下经济发展及不平行,县区规模以下企业数、规模、产值数相差较大。
三、加快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发展的力度。为推进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推进乡镇工业化进程,各级政府必须立足实际,大力招商引资,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大胆引进一批高新企业,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有效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搞好管理和审批,关停一些高能耗对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合理安排和规划矿产的开采和资源的利用,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平行的破坏,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和提升小企业群链。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要在现有的小企业集聚的环境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第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延伸产业链,第二,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职能,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第三、积极引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能的“三高”小型企业投产。
3、深入挖掘特色产业,培育规模以下工业增长点。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还应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着眼,应当看到规模以下工业是活跃县域经济的生力军。在国家加大支农倾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潮中,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因此,要把规模以下工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引进一些适合本市特色的企业,做大做强全市的传统产品,如:烟花炮竹、竹木加工、小型纺织和小水电,发展扩大农副食品加工业,走品牌化之路,走特色产业之路,实现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由点到面地全面发展。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朱长福]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