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强基础、兴产业、建新城、重环保、惠民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开局,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发展来势较好
农业生产平稳。今年以来,永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农业生产来势较好。1-5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25亿元,同比增长3.5 %。种植业面积稳中有增,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0.5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油料、棉花、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同比增长3.3%、11.6%、5.2%、8%。夏收作物丰收,夏粮总产量3.47万吨,同比增长2.1% ,油菜籽总产6.67万吨,同比增长19.8%。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稳步增长,畜禽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生猪价格从年初的13元/公斤上涨到6月上旬的17.8元/公斤,涨幅达36.92%,同比上涨81.63%,养殖业增产增收。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投入水利资金5.3亿元(中央投资项目投入资金1.1亿元),21座在建新编规划水库完成工程进度的89.7%。
工业稳步增长。5月份,全市6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完成总产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5.7%;1-5月份累计完成产值281.1亿元,增长41.3%。规模工业单月实现增加值20.19亿元,同比增长14.2%;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6.67亿元,增长17.2%。重点行业快速增长,十四大行业中有12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业增幅较快,分别增长33.6%、22.2%和21.4%。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迅速,实现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25.4%,高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28.6个百分点,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保持低位运行,增长15.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
三产业贡献大。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6%,拉动经济增长7.0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家政服务、中介物流等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长19.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势喜人,增长16.6%。旅游热度不减,1-5月全市共接待游客5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24.1%、27.9%。
(二)内外需求协调发展
投资需求持续旺盛。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23亿元,同比增长38.7%,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高出1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项目投资96.67亿元,同比增长39.4%;农村项目投资10.82亿元,同比增长2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59.9%,第二产业增长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2%。从资金来源看,民间资本是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同比增长24.6%,占全部资金的56.8%。新开工项目增势较好,全市施工项目1380个,新开工项目746个,增长7.4%,呈现向好发展势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3.4亿元,增长27.2%,为投资的后续增长储备了一定动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永蓝高速、厦蓉高速、道贺高速、永州大道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房地产调控效果继续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22.74亿元,增长42.2%,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46.67万平方米,下降21.8%,增速同比回落37.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7万平方米,下降24%,增速同比回落4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9.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高位运行。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28.5%。1-5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6.2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1亿元,同比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0亿元,增长14.2%。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增长9%,零售业增长19%,住宿业增长15.9%,餐饮业增长14.5%。按商品类别分,吃、穿类商品消费增长平稳,用类商品保持较高增速。从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情况来看,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7.7亿元,同比增长3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36.5%;各类用的商品零售额16.8亿元,同比增长37.9%。金银珠宝、高档日用品等受到市场热捧,同比分别增长43.6%和32.5%,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4.2和7个百分点。全市销售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8.1万台,实现销售额4.3亿元,发放补贴资金5296.6万元。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1-4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862万美元, 同比增长49.9%。其中出口4315万美元,同比增加54.5%;进口547万美元,同比增加21.5%。产业承接成果显著。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1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8%;内联引资项目211个,实际到位资金44.2亿元,增长38%。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62个,投资500万美元或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47个。对接东盟步伐加快。马来西亚隆基马中和永州的一揽子合作项目成功启动。市内3家企业到东盟地区投资,“走出去”的企业由此达到10家,行业分别涵盖资源开发、机电设备、加工贸易等多个产业领域。
(三)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5月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6.46亿元,增长35%,一般预算收入16.45亿元,增长36.9%,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2.5个和22.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支撑显著,1-5月共完成地方税收收入8.99亿元,增长36.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4.5%。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收完成4.76亿元,增长29.3%。其中,增值税增长48.9%,营业税增长26.8%,企业所得税增长28.6%。财政质量同步趋好,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的比重达71.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继续提升。1-4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18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利税16.48亿元,同比增长64.22%,其中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27.8%。亏损企业亏损额0.77亿元,同比减少17.3%,亏损面大幅收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8.75%,同比提高31.6个百分点。
城乡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70元,增长23%。1-5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45元,同比增长13.7%。四项收入全部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4711元,增长10%;转移性收入1078元,增长18.1%;经营净收入1308元,增长27.9%;财产性收入150元,增长4.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47元,同比增长11.9%。
节能降耗进展顺利。1-4月份,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7 %,其中六大高能耗行业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
(四)生产要素供应平稳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6.88亿元,比年初增加70.9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06.59亿元,比年初增加70.49亿元,同比增长1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0.99亿元,比年初增加22.0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6.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3.33亿元,比年初增加20.87亿元。
煤电油运供需正常。1-5月,全市累计发电19.82亿千瓦时,增长15.4%;累计用电27.06亿千瓦时,增长22.6%。电网运行平稳,基本未发生拉限电情况,较好地保障了全市企业生产的用电需求。1-5月全市客运量3943万人次,增长9.2%,货运量3407万吨,增长15%,货物周转量70.15亿吨公里,增长24.7%。完成电信业务收入7.95亿元,增长21.4%。土地、煤、气、油等生产要素供应平稳,基本满足发展需求。
经济环境较为宽松。据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永州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2.7,比上年同期上升4.96个百分点;八大经济行业景气指数上升明显,均处于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达126.66,同比提高9.03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从国际上讲,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并不稳定,近期国际石油、黄金、股市等持续振荡,预示经济增长变数较多。同时,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不确定因素较多。从国内来讲,虽然一季度开局较好,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国家为控制物价上涨,还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增长有回调迹象。据有关专家分析,全年我国经济将保持8%左右的较快增幅,但整个发展态势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
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排位靠后。与上年同期比,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预期目标比,永州部分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全省排位比较靠后,没有完成进度任务。一是与全年目标差距大。1-5月,全市GDP增长12%左右,同比回落了1.5个百分点,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3%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14%的目标分别低了1个和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7.2%,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4%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5%目标分别低了6.8个和7.8个百分点。二是后发赶超困难大。一季度,永州GDP增速为1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比号称“省内第二增长极湘南三市”中的衡阳、郴州分别低1.9个和3.1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第12位,位次后移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不但总量小(居全省倒数第二)而且增速慢(居全省倒数第三),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2位,位次后移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预期目标1.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位次后移4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非但没有缩小与周边兄弟市州的差距,连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也困难不少。
3、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增多。用电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全省电力供需形势比较紧张,导致省调分给永州的电力和电量持续下调,目前分配给永州电网最大负荷52万千瓦、日电量952万千瓦时,与永州发展需求有一定缺额,如果省里继续下调永州分配指标,将对工农业生产甚至生活用电带来很大影响。资金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抑制通胀放到首要位置,已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加息,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今年冻结银行资金1.4万多亿元。信贷规模大幅压缩,对永州信贷投放产生较大的影响。1-5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17%,各项贷款仅增长12.1%,贷款增幅比存款增幅少4.9个百分点,存贷比只有47.81%。企业融资日趋困难,如零陵恒远发电、市泉辉罐头食品等企业因信贷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几个国外大额订单都接不下来。用地方面,1-4月全市获省政府批准用地面积5309亩,同比增加613.5亩,尽管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得到了保障,但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全市全年用地需求达1.85万亩,预计省里下达给永州的计划在6750亩以内,指标缺口达1.175万亩。用工方面,目前全市用工缺口4-5万人,完全满足企业需要相当困难。
4、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从工业生产看,多数企业因价格倒挂增产不增收,生产积极性不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乏力,1-5月全市联网直报(数据由企业直报国家局)的3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7.6%,其中三大标志性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4%。从投资看,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投资增长明显放缓,1-5月全市亿元项目比去年同期少18个,投资额同比下降58.6%,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下降31.2%。从消费看,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和递减效应,消费需求拉动效应减弱,房地产、汽车消费热点不热,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和汽车销售额增速同比分别下降5.5个、16.6个、12.9个百分点。
5、物价上涨的冲击逐步显现。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3,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八大居民消费类价格全面上扬,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6%,成为总水平上扬的主要动力。通胀压力大、成本推动强、调控难度高成为价格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消费价格高居不下将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产生影响。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111.8%)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109.1%)倒挂,挤压了部分企业利润,效益受到挤压,出现转亏或增亏情况。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将逐步影响到消费领域,通胀前景不容乐观。
三、下一阶段经济运行预测及相关建议
当前国内外环境极为复杂,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存在。尽管全市经济加速上行面临的压力不小,但经济运行“稳中趋升、前低后高”的态势不会改变。
一是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整体较好。尽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灾害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全球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复苏之势,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整体较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去年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今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落,但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整体依然较好。
二是投资规模扩大趋势明显。进入二季度以后,各种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进一步聚集,尤其是随着“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抓承接促对接、抓项目促发展的精力进一步集中,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多年的实践也表明,二季度是加速投资的黄金时期,这个季度的投资额占到全年投资的1/4以上,远远快于首季的投资进度。
三是产业发展加快的动力增强。一季度新增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与往年比明显不足。永州近几年抓产业承接的力度有增无减,产业的实际效果日趋明显,预计二季度新的产能释放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提质提速,而且工业盈利面扩大和盈利水平提高,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增强。按照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二季度以后生产将进入正常的扩张时期,工业增幅稳中走高的趋势较强。预计,上半年永州工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回升态势。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相关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具有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综合判断,上半年永州GDP增幅有望回升到13%左右的水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6%、18%和13%;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0%左右,投资和消费分别增长40%和17.5%左右。
当前,永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有部分指标未能达到时序进度。下一阶段,要围绕未完成时序进度的指标,强化工作推进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强化责任赶进度,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1、全力抓好要素供应。要以经济“双过半”为刚性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要把保障项目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确保重大项目点供用地,狠抓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狠抓集约用地。要破解减排难题,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要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协调处理好劳动力关系。
2、以抓工业为核心,保生产、促增长。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电力运行的保障,积极争取用电负荷,优化利用水能资源,加强电网运行维护,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科学制定有序用电预案,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尽可能增加电力供应。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和信息引导;对于过剩行业,不应简单地进行总量控制,而应采取“限制和淘汰落后”与“鼓励先进”相结合的方式,“有保有压”,通过技术标准、环保标准,鼓励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供需总量趋于平衡,既要为现有企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也要为高起点的后进入者留下空间。
3、高度关注房地产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开设绿色通道,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硬件程序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精准执行金融调控政策,各相关方面要认真落实为房地产行业服务的措施,依法征用土地,规范拆迁行为,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4、关注民生,稳定物价。一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把发展生产、增加供应作为价格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抓好粮食、蔬菜、养殖基地建设。搞好产销衔接,做好粮、油、肉、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调运及投放工作,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二要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及时准确发布相关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消费预期,防止价格因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异常波动。三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更加灵敏的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重点跟踪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四要建立完善调控机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帮扶办法,适时启动对低收入群体的临时价格补贴。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肖飞鹰]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