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永州城镇居民收入连续跨越6个千元大关,实现年均递增14.3%,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增加最快的一个阶段。进入“十二五”,新形势下赋予了城镇居民增收新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预期目标要达到3万元左右,按目标测算,“十二五”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将要年均递增14.8%左右。但在当前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传统的收入增长方式已显然难以支撑,如何把握新的增长点,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民生课题,也是关系到永州下一步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拟通过城镇住户抽样资料和近期的调查,分析 “十一五”以来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及当前所具有的增收潜力,提出对策与建议,供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参考。
一、永州城镇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体现形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后,按居民家庭人口平均的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
1、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据对全市55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十一五”期间,随着永州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7423.5元上升到2010年的15041.3元,净增7617.8元,累计增长102.6%,年均增长14.3%。2011年1-11月,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09.8元,增长13.6%。
2、四项收入稳步提高。在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有绝对比重,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抽样资料显示:“十一五”, 永州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而转移性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分别增长88.1%、154%、231%和59.1%,年增长分别为13.5%、20.46%、27.06%和9.73%。2011年1-11月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为16168.2元,同比增长13.8%。从收入构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0704.7元,同比增长9.0%;人均经营净收入2704.4元,同比增长37.6%,人均转移性收入2420.2元,同比增长16.4%。人均财产性收入339.0元,同比下降2.2%,。
二、永州城镇居民收入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近几年来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与全省及各市州的比较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快但总量偏小、对工资性收入依赖程度偏高、家庭财产增值能力弱、收入增长滞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及居民高低收入相差悬殊等方面。
1、收入增长快,但总量偏小。从全省公布的2011年前三季数据看,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32.2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五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与永州发展水平相近的郴州、益阳、怀化三市0.5、0.6和0.1个百分点;但收入总量比全省平均低1221.3元、比长、株、潭地区(长沙、株州、湘潭)分别低6630.1元、3984.8元和2524.7元;比郴州、益阳两市低293.9元和858.0元。
2、对工资性收入依赖程度偏高。就城镇居民收入构成而言,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非工资性收入为辅的格局,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随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收入渠道日益拓宽,各地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悄然变化,工资外收入明显增加,形成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渐下降、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步提高的新趋势。但永州市城镇居民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程度依然偏高,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6.2%、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6.5%、2.2%、15.1%;其中工资性收入比重高于全省平均7.9个百分点,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低于全省平均1.7和9.5个百分点。
3、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值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和百姓财富的增加,各地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较快。但永州城镇居民通过资产运作获利进而提高收入水平的规模较小,前三季人均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仅有293.6元,比全省平均少225.3元,其增幅仅1.8%,比全省平均增幅低44.8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6.6%。
4、收入增长滞后于地方财政的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14.3%、22.9%、21.7%、20.8%和26.2%,而同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3.3%、19.3%、15.2%、12.0和12.0%,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低1.0、3.6、6.5、8.8和14.2个百分点。2011年前三季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3.3%,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13.6%,滞后于地方财政增长19.7个百分点。
5、高低收入相差悬殊。一是城镇居民收入高低相差悬殊。抽样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永州市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达到22850.4元,而10%最低收入户只有6258.4元,其差距为3.7倍。二是行业间差距较大。据工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永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520元,大类行业中最高的金融业职工工资为41274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754元,比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高2.4倍。而行业小类中最高的计算机服务业职工工资达到60200元,比最低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高5.5倍。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贫困群体的生存环境窘迫,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三、永州城镇居民增收潜力分析
通过对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永州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渠道仍较单一,工资性收入比例高,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相对偏低,这都是可以挖掘的增收潜力点。因此,结合分析和调研,我们认为 “十二五”时期,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增收潜力。
1、工资性收入仍具备增收潜力。2011年前三季永州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3%,在全省排第八位。
永州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增幅较高的常德、湘潭低7.9和7.2个百分点,比郴州、邵阳、湘西、怀化分别低2.8、2.5、2.9和0.6个百分点;而收入绝对额仅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比长沙、株州、湘潭、郴州等市分别低2495.7元、2441.9元、1596.9元和410.0元,说明仍有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公职人员津补贴将逐步到位。近年来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永州市级单位的津补贴已足额发放,而大部分县区由于财政的差异未能到位,随着政策深入推进,县区公务员津补贴将逐步到位。如调查中了解到,今年来道县、蓝山、江华等县公职人员津补贴工资得到了提高。二是企业工资普遍提高。在永州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局面不断涌现。而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突出,为应对的“用工荒”多数企业采用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吸引和留住工人,使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相应提高。三是再就业居民收入增加。随着城镇居民就业观念的转变,不再被动靠等,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再就业,或外出打工、或从事零星劳动等,在当前物价上涨情况下,劳务工资大幅增加。如民工工资由过去的每天100元增加到120元左右,使再就业人员收入得到稳步增加。四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职工收入不同程度增加。据对县区的调查,大部分的企业工资水平基本都执行或稍高于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比以往增幅约在10%以上。
2、财产性收入增收潜力大。由于永州市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城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只有2.2%,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前三季我市城镇居民获得人均财产性收入293.6元,比全省平均少225.3元,比最高的长沙少1063.1元,比郴州、湘西、娄底分别少123.0元、192.2元和76.4元;而增幅比全省平均增幅水平低44.8个百分点,比长沙、郴州、湘西、娄底分别低30.5、28.1、56.7和18.9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永州城镇居民家庭获取的财产性收入主要靠存款利息和出租房屋,而其它投资收入则相对较少。调查中了解到永州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家庭财产形成速度较慢、投资渠道狭窄、居民金融理财知识缺乏、预防性储蓄挤占其他投资等因素的制约。在今后居民资金投向多元化状况下,财产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续潜力不可低估。
3、经营和转移性收入仍有增长潜力。随着近几年来永州市多项扶持私营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城镇居民从事个体经营的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从事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永州每百户城镇居民中有城镇个体或私营企业主3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占家庭人口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9.2%上升到10.2%,人均经营净收入2163.9元,同比增长32.9%。但相比长沙、岳阳、益阳仍分别低827.4元、361.3元和532.1元,其增幅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8个百分点,比增幅最高的衡阳低77.6个百分点,比相邻的邵阳低12.9个百分点,因此仍具增长潜力。而近年来民生工程的不断加大和投入,永州各级政府出台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增加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等各种政策,使补贴标准普遍提高,转移性收入得到较快增长。但永州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前三季度转移性收入在全省14个市州中仅略高于湘西自治州,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72.9元,因此,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四、促进永州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永州城镇居民收入虽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全省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倍具增长潜力。从收入结构看,增加工资及补贴收入是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的根本前提,扩大经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是必要的补充。未来五年,永州市城镇居民收入要想达到年均递增14.8%的预期目标,若没有超常规增资因素的拉动和促进,要实现这一目标有相当大的困难。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出台增资政策,确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大,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也多,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城镇居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永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果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积极出台工资增长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带头大力提高职工工资,建立完善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加快推进公务员工资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高补贴标准,确保广大干部职工稳步增收。同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近年来,个体私营、其它经济类型已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但工资偏低和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要加强对弱势一方的保护,营造公平分配环境,使劳动者勤劳致富的愿望得以实现。
2、聚集资源,运作财产管理新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转型,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将会不断提高,居民财产量将逐步充裕。为此,政府要把增加财产性收入作为关系民生大事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提高城镇居民金融财产理财意识,引导财产性资产由一家一户的运作模式逐渐向资源结合、结构优化、居民共同参与的股权投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居民成为投资者而分享股红收益,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3、鼓励创业,壮大个体私营经济。政府要大力实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城镇下岗职工投资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不断地对创业整体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改善和办事效率的提高、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咨询与指导及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力度的加强,来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从而推进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增加,使居民家庭个体经营收入逐渐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4、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低收入群体面临就业低、收入差、家庭负担重、无专业技能、缺乏资金等困难,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出台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措施,如再就业优惠政策、放宽信贷政策、自主创业税费减免政策等,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随着家政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把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如家庭服务、社区保安、生活护理和修理维护等工作作为低收入群体新的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5、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一是要狠抓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增长,保证养老金、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稳定增长和社会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水平,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外,要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并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救助,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帮扶救助网络体系,推动居民总体收入增长。
6、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实际收入降低、财产缩水。因此,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全价格监测体系,建立和落实物价信息、干预、稳控“三大”机制,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执法,统一行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和恶意炒作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龙剑明]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