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12-09-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指示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全市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勃发出无限生机,其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中小企业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一)总量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增强。2011年,全市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共有14681家(不含个体工商户),实现增加值339.42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为1.97亿元,下降12.7%;第二产业为274.52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为62.93亿元,增长8.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金融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是增速较快的行业,分别增长41.3%、30.8%、29.4%和27.5%;而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较慢,分别下降12.7%和9.8%。全市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9%,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0%。

  (二)经营状况向好,吸纳就业能力提高。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407.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同比增长了 34.5%。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快,收入增速分别为36.5%、26.0%、23.8%和12.0%。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向好情况下,吸纳就业能力有所提高,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到30.6万人,同比增长1.9%。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从业人员较多,如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达到4.93万人和4.52万人,为永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三)税收快速增长,对财政支撑作用明显。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向好,企业税收快速增长,对财政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各项税收共计32.27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部企业税收(不含中央、省在永单位,下同)比重的74.8%。其中,国税收入8.78亿元,增长14.0%,占全部企业国税收入的46.6%;地税税收23.49亿元,增长26.3%,占全部企业地税收入的96.8%。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税收增幅最快,增长32.7%,达到15.94亿元,占第三产业企业全部税收比重的76.7%,占全部中小企业税收的49.4%。从税收总量看,第二产业税收总量仍处于领先位置,2011年完成各项税收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四)信贷力度加强,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2011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46.74亿元,较上年增加29.97亿元,增长25.7%,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76.9%。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贷款余额最多,达到79.77亿元,增长37.0%,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54.4%;从增幅情况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幅最高达2.25倍,其次是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45.4%、41.8%、33.3%和26.2%。

  (五)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368项,比上年增加123项,增长50.2%。其中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为332项,比上年增加106项,增长46.9%,占全部申请量比重为90.2%。201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32项,同比增长54.7%,其中中小企业专利授权量为213项,增长90.2%,占全部专利授权量比重91.8%。

  二、永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永州市中小企业已取得良好的发展,但同大企业相比,在规模、管理、融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还较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处于明显的劣势,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落后。由于永州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按国家《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规定,在全市“四上”企业中大型企业不多,以工业为例,在6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5家,还不到1%,其他各行业大型企业的比例也不高,因而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的份额大,其规模普遍偏小,平均水平也普遍偏低。同时,在“四下”企业中,“家族式管理”和“小作坊”模式还较为普遍,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整体素质偏低;没有质检和财务管理部门,企业老板生产、管理、销售一肩挑,即无长远规划和创业蓝图,也没有品牌意识和市场发展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永州中小企业虽涉及多行业,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虽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改善,但与市场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从产业结构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数据显示,超过80%以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以粗加工的工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等传统产业行业,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医药制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科技行业,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增加值都处在较低的水平。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完成增加值0.86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仅0.3%。其主要原因是永州中小企业大多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企业对科研投入少,产品开发更新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大多受到规模、所有制和信誉度低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据了解,目前永州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本身资本积累,业主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民间筹资则成本高、风险大,企业仅靠有限的资金维持简单的重复生产,没有过多资金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影响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及对企业的发展。据今年上半年我们对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7家非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有29.8%的企业资金运行特别困难,68.2%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而资金相对充裕的只有1.2%;在企业融资方面,有26.8%的企业融资特别困难,70.6%的企业感到融资较为困难,而觉得融资相对容易的只有2.4%。同时调查中还得知,一些企业资金缺口大,生产和经营运行艰难,如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仅流动资金就需2亿元,加上技术改造共需资金6亿元,而银行授信额度只有1.2亿元,缺口达4.8亿元;蓝山、宁远等县一些毛织企业,因资金的严重不足,无法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永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招工难”问题突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微型企业因其产品单一,多数为上游产品的加工企业,企业盈利空间偏窄,工人工资偏低,很多人都不愿意进这样的企业。从调查的企业情况看,今年用工计划增加的达37.7%,持平为58.8%,减少的仅3.5%;在用工方面,有67.1%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在当前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情况下,较多企业面临用工的短缺,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永州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服务与指导,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策、资金、市场等外部环境,更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除了在产业布局上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外,还应积极做好服务,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意识,引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注重技术改革创新,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与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以加速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拓宽融资渠道,竭尽全力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中小企业可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少,缺乏长效机制来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如通过出台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各类贷款公司开展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通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发展适合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多种中小金融机构和加速推进及规范民间融资合法化;通过组建商业化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企业信用担保政府扶持资金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同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以全面缓解企业融资难压力。

  (三)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建立多渠道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通过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完善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市场需求及时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二是打破传统招工模式,拓宽招工渠道,通过报纸、电视、广告及参加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招聘人才;同时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以合理的劳动报酬、优良的工作环境、合法的保障权益,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三是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就业者认识当前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和人才本地化主格调及境外人才回流的发展趋势,引导形成“打工还是家乡好”理念,树立就近就业、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的精神。四是规范政策的落实,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认识,保障中小企业员工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切实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积极创造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发展环镜。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行监测体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2〕18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因此,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研究和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同时要建立全市中小企业运行测监体系,搭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中小企业统计数据信息库,及时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定期发布中小企业资料,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龙剑明]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