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民用车辆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06-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交通作为经济运行的先导,直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近几年来,随着永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汽车的热情提升,民用车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交通管理和安全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以相关统计数据和近期对城市交通秩序情况的调研,分析撤地建市以来永州民用车辆发展状况及当前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参考。

  一、永州市民用车辆发展现状

  (一)2012年民用车辆发展情况。2012年,永州民用车辆总计为54.8万辆。其中,汽车15.39万辆、摩托车36.58万辆、拖拉机2.51万辆、挂车0.09万辆、其他类型车0.24万辆。其中营运车辆6.68万辆,非营运车辆48.13万辆。全部民用车辆中个人车辆52.64万辆、本年新注册6.38万辆。

  1、拥有总量增速下降。民用车辆拥有量是指由汽车、电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其他类型车等六类车型构成的总量指标。2012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54.8万辆,比上年下降6.7%,导致增速下降的原因是2012年全市交警部门开展了对各类民用车的全面清查、清理专项治理和对无牌无证及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活动,强制报废和注销了一大批民用车,致使民用车辆拥有量明显减少。其中摩托车减少57151辆、载货重型汽车减少335辆、三轮汽车减少49辆、拖拉机减少491辆、挂车减少54辆,比上年分别下降13.6%、6.4%、10.5%、2.0%和6.0%;另全年转出、转入两抵后减少1.05万辆、报废比上年增加4.09万辆,增长了3.3倍。

  2、民用汽车增幅强劲。2012年,全市民用汽车15.39万辆,比上年的13.65万辆净增1.74万辆,增幅为12.7%。一是载客汽车10.52万辆,增长18.3%,其中小型汽车9.61万辆,增长23.6%。二是载货汽车增长2.8%,其中轻型汽车增长14.5%。三是其它汽车增加52辆。四是其它类型车比上年增长106.0%。

  3、家庭小轿车快速增长。2012年,在其他民用车增势放缓的同时,个人购买小汽车欲望不减,私家小轿车快速增长。全市民用轿车拥有量57404辆,同比增长25.2%。其中个人小轿车50404辆,同比增长28.5%,占全部轿车总数的87.8%,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4、汽车承载量和驾驶员双增长。2012年全市载客汽车承载客位10.86万个,增长9.6%;载货汽车承载吨位44.60万吨,增长5.1%。年末机动车驾驶员达65.64万人,比上年净增5.98万人,增长10.0%,其中汽车驾驶员34.56万人,增长17.5%。

  (二)撤地建市以来永州民用车辆总体发展情况。永州市原为零陵地区,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据统计,1995年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仅为2.18万辆,到2012年末发展到54.8万辆,17年来净增52.62万辆,增长了25.14倍。从永州民用车辆发展轨迹看,主要经历了低速发展、快速递增和稳定运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年至2001年,永州撤区建市后,经济处于初步发展期,这阶段民用车辆增长速度较慢,到2001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仅为2.76万辆,比1995年只增加0.58万辆,6年来只增长26.6%。第二阶段为2002年至2007年,这阶段永州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民用车辆快速递增,到2007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42.41万辆,比2001年净增加39.65万辆,增长15.37倍,比1995年增长19.45倍。第三阶段为2008年至2012年,这阶段永州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建设、交通道路设施及各项管理措施已经进入规范化运行期,民用车辆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到2012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比2007年增长1.29倍、比2001年增长19.86倍、比1995年增长25.14倍。

  (三)永州民用车辆发展主要特点

  1、民用汽车增速快。撤地建市以来,永州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永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政府“扩内需、促消费”及鼓励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民用汽车得到了快速增长。到2012年末,永州民用汽车达到15.39万辆,与1995年相比,净增13.21万辆,增长7.1倍;相比前两个发展阶段的2001年和2007年,则分别增长5.58倍和1.96倍。

  2、私人汽车增长迅速。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汽车价格的大幅回落,推动了私人汽车拥有量迅速增长。2012年末,全市个人汽车拥有量达13.32万辆,比上年增长15.53%;比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8.59、8.27和2.25倍。其中私人轿车达到5.04万辆,比上年增长28.57%;比2001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9.33和6.81倍。

  3、载客汽车增长速度快于载货汽车。随着永州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人们的往来更加频繁,对载客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12年末,全市载客汽车达到10.5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3%;比2007年、2001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3.57倍、7.74倍和15.03倍。2012年载货汽车为3.73万辆,比上年同期只增长3.0%,比2007年、2001年和1995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增长2.02倍、2.57倍和2.60倍。从载客汽车与载货汽车的同年份增长速度看,载客汽车增速明显快于载货汽车,其中,2012年载客汽车比载货汽车增速提高15.3个百分点,2007年、2001年和1995年则分别提高1.0、27.8和12.0个百分点。

  4、摩托车增速放慢。随着客、货车向大客位、舒适型和大吨位方向发展,以及轻巧便捷的环保电动车的出现,摩托车购买量有所减少,增速放慢。从2010-2012三年来的摩托车新注册情况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新注册6.13万辆、2011年新注册5.15万辆、2012年新注册3.78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1.8%、16.0%和26.6%。2012年末,全市摩托车拥有量36.5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3.6%,但比2007年、2001年和1995年则分别增长1.18、5.52和35.86倍。

  5、拖拉机及挂车增速趋缓,其他类车增长加快。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倍受社会广泛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年聚焦“三农”,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用车需求增长,但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初步形成和种粮大户的不断涌现,农用车辆更趋向整合集中和趋向于具有多功能的其他类车发展。2012年全市拖拉机2.51万辆、挂车0.0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9%和5.9%;而其他类型车增加到0.24万辆,同比增长2.06倍。

  二、永州民用车辆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2012年,全市GDP达到了1059.6亿元,比撤地建市的1995年的15.32亿元净增1044.28亿元,增长69.2倍。从公路客、货运情况看,2012年,全市公路完成客运量8480万人、旅客周转量61974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2%和8.8%,比1995年分别增长2.2倍和2.6倍;完成公路货运量8775万吨、货物周转量20478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0.4%和26.2%,比1995年分别增长6.4倍和15.0倍。永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刺激公路客货运输量的提高,直接推动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

  (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民用车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永州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民用车辆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012年底,全市公路线路里程2.23万公里,比1995年的4524公里增长了5倍。目前,永州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运行质量有了大的提高,全市境内高速公路达到488.4公里,同时县乡公路改造建设也成效显著,仅2012年,全市完成乡村公路水泥路面820公里。

  (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为民用车辆增长创造了条件。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为民用车辆的增长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来,永州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双重提升,城乡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增强,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加之汽车价格的下调,促进了民用车辆的快速增长。2012年,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1元,比上年增长14.4%,比1995年净增16535元,增长6.2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73元,比上年增长17.8%,比1995年净增5797元,增长5.58倍;201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4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比1995年的46.52亿元净增701.91亿元,增长16.09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5年的43.7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34亿元,增长7.5倍。

  (四)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民用车辆的增长。近几年来,永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29.05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4%。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运输市场的大发展,运输工具需求增大,促进了民用车辆拥有量的上升。

  (五)驾驶员群体快速增长,助推了民用车辆的增长。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拥有一本汽车驾驶证已成为人们的首选,促使永州驾驶员队伍迅速壮大,助推了民用车辆的增长。2012年,全市机动车驾驶员人数达65.6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98万人,增长10.0%;其中汽车驾驶员34.56万人,比上年增长17.5%。全市每万人中就有15.22个汽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总数比汽车总数多出19.17万。

  (六)惠农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用车辆快速增长。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业生产购车、用油等项目实施一定比例补贴、资助及工业反哺农业等多项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推动了民用车辆的增加。2012年,全市农用车拥有量达到2.76万辆,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用专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427辆,比上年增加1251辆,增长2.06倍。

  三、永州民用车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车辆的快速增长,但车辆的大幅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交通道路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形成了一些制约因素。

  (一)交通拥挤、道路不畅问题日益凸显。汽车的快速增长,在为人们带来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和堵塞问题,出现上下班高峰塞车现象。中心城区冷水滩潇湘大桥至虎岩公园路段经常出现拥挤和堵塞,零陵区徐家井和商业城段也常堵车,各县城内的主要商业中心地段也时常能见到拥堵现象。这主要是以前城市建设布局采用传统的以繁华地带为中心的展拓模式,导致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大、建筑物间距小、道路狭窄,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如冷水滩区,市、区机关搬迁后,城区道路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布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行政中心和河西商业中心等多布局结构,河东与河西建成四座跨河大桥连接,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河东到河西按说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潇湘大桥路段却因车辆流量大,再加上一些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不守交通秩序,拥堵现象经常发生,使汽车原本应带来的快捷、舒适、高效无法实现。

  (二)停车场地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严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区发展规模已突破原有的规划,特别近几年来机动车的大幅增长,“停车难”问题逐渐显现。调查中发现,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除部分大型商场、酒店和部分路段设有临时停车位外,有些路段没有规划出合适的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影响正常通行。如冷水滩区河东百业街,24路公交车从这经过,本就不足10米宽的道路,从清桥路至双舟路段,两边总停了不少的车辆,特别是下班后的高峰期停车更多,公交车通行特别困难;河西珍珠路段,道路设施条件本就较差,两边建材店铺装卸货物车辆停靠时间长,经常导致车辆难以通行。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繁华地段的停车场地均较紧张,白天在城市中心和商业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为突出,晚上在居住区极其严重,需进一步规范。

  (三)车辆随意辗压人行道,公共设施损毁严重。近几年来,随着永州开展的省级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大幅改善,道路两则的人行道都铺上了条形人行道砖,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在中心城区的调研中发现,时常有车辆停靠在人行道上或驶入人行道,还有的车辆直接开进公园中心地带,在园内河边钓鱼或观光,致使人行道砖损坏严重,有的路段已更换了多次,仍不断出现损坏。较为突出的如滨江友谊百货和远志外滩段、河东家和兴超市路段以及滨江公园内也有不少地砖被车辆压坏,类似现象需引进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车辆超载、超期和不规范运行,交通管理难度大。随着民用车辆的持续增加,交通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是车辆超载严重。部分车主对车辆进行改装,如货车将钢板加厚、车厢加高、增加车轴和轮胎数量、客车增加座位或卧铺位等。调查中了解到一位车主将自己9.6米长的货车加长到22米,两边都加宽了1.5米,这不仅干扰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更增加了安全隐患。二是个别车辆超期服役。超期服役的车辆没有参加年检年审,安全性能差,犹如“一颗滚动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市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仍有没年检的各类车辆24.69万辆,其中汽车没有年检的就有3.1万辆,而当年报废仅0.57万辆。三是车辆的不规范运行。每逢节假日尤其重大节日期间,市内的士不打表,县际、乡镇客车随意涨价,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等社会车辆非法营运,电动车、摩托车闯红灯等现象时常可见,种种行为带来了交通管理的难度。

  (五)新增驾驶员数量攀升,安全隐患增大。近年来,随着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持有汽车驾驶证的人员越来越多。到2012年全市汽车驾驶员达34.56万人,2010至2012的三年间新增汽车驾驶员达12.52万人。由于新领证的汽车驾驶员驾龄短、应急能力不足,再加个别驾驶员安全意识缺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无疑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据统计,全市驾龄在1-3年的汽车驾证人数就有9.74万人,而20年以上驾龄的仅为1.06万人。

  (六)车辆维修和护养市场欠规范,影响城市环境卫生。据对中心城区和部分县城的调查,目前永州汽车维修市场除各汽车厂家的4S店和一些较大的修理厂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做到了“专而精”,而大部分修理厂专业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各类个体维修店和汽车保养店零、散、乱现象严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汽车美容店开设在城市繁华地带,占道经营,导致人行道油渍、污水成片,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亟待规范和整顿。

  (七)原油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压力加重。随着民用车辆的大幅增长,原油消耗加剧,当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已成为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绝对量大的国家。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原油生产是2亿400万吨,而进口原油则达2亿8000万吨 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趋势还可能会增加。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废气及交通噪声也对城市居住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几点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极力缓解交通拥堵状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永州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相继更换了功能更加完善的公交营运新车185辆,今年4月中心城区又新开通38路公交线,解决了河东沿江一带居民乘车不方便的问题,整个公交承载力和交通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为能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的主导优势作用,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发展城市公交事业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好。一是建立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公交布局。科学合理布局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密度,增加公共交通的覆盖率。二是提高公交营运质量。根据城市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延长公交线路,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对贯穿城区且人流量大的如2路车等线路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公交车夜间营运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三是规划上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努力完善公交的无缝衔接,尽量消除盲点,以最大程度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

  (二)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按照公路网络“外连周边、内接乡镇、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要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强化交通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出行需要。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道以及通村公路等各种道路建设,加速道路的新建扩容,提升道路拥有量。二是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区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提高路网密度。三是合理地规划停车场地。当前,城区一方面是停车位紧张,而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地下停车场在闲置,如河东家家福超市地下停车场长年废弃;河东百业街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而该路段的潇水人家大酒店地下停车场基本上是长年空置。因此,停车场地的规划,既可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在城区繁华地段合理设置,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来合理统一规划;同时还要大力推行环保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在大型建设项目审批中,规范要求配套建设停车场地,以缓解日益显现的“停车难”问题。

  (三)加强交通道路安全管理,进一步优化公路交通环境。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交通法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驾驶员和全体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当前,“中国式过马路方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深圳、长沙等地已率先开展整治,而“永州过马路方式”更为突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形成全民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风尚。二是加大交通整治力度。公安、交通、公路、安检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车辆超速超载、超期使用和不规范营运行为,强化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三是严把驾照考试关,开展定期培训、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驾驶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考核淘汰机制,减少安全事故。四是规范停车、维修和保养市场。公安、交通、城管、环保和环卫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和城市环境的管理,要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规范车辆停放、车辆维修和保养市场,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五是建立完善与交通安全相关的配套制度保障体系,如完善保险业相关规定、完善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执行管理,保证所有交通事故当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安全与利益。

  (四)引导鼓励居民理性消费,减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一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倡导理性消费,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购置小排量的经济型私家车。二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对所有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定期检验,发现不合格的车辆,限期进行整改。三是有计划地分批淘汰高耗能运输车辆,做好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大力宣传,提倡低碳生活,在现有机动车道上规划好自行车和步行者专用道,鼓励短距离的出行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五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议加快城区步行街区建设,以创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环境。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龙剑明]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