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界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经济运行实现了开门红,表现为速度加快、活力增强、质量和效益提升。
一季度经济运行概况
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2.9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2.1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3.87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6.94亿元,增长9.5%。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57亿元,增长2.1%,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1.5%、2.6%、2.3%和2.3%。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6.28亿元,增长3.7%。
工业增势迅猛。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增加值2.13亿元,分别增长22.1%和20.6%,其中规模工业、规模以下工业的产值分别增长31.7%和19%,增加值分别增长29%和11.7%。
旅游开局良好。全市接待旅游人数92.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9.39万人次,分别增长26.4%和1.16倍;实现旅游收入4.36亿元,其中门票收入0.3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628万美元,分别增长24.4%、51.6%和1.29倍。
求全面上扬。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9亿元,增长66.7%,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集体投资、个体投资分别增长77.9%、8.7%和1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农村分别增长14.1%和9.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8万美元,其中出口4万美元。
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873万元,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05万元、基金收入317万元、上划中央两税2351万元,分别增长39.7%、13.6%和22.9%。
金融平稳运行。季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7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40.2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5.7%和11%;各项贷款余额58.46亿元,增长6%。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元,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元,增长1.4%。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估价
一、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
(一)经济走势趋强,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经济运行速度看(见图1),今年经济承接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起步较高,并呈现逐月加快的态势。GDP增长速度从去年底的9.5%上升到了12%,比去年同期快2.7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4个百分点,为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度,仅次于长沙,与常德并列全省第二位(见图2)。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前几年我市经济增长主要是凭借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今年更多地是依靠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拉动,依靠自己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供给能力的提高,表明我市经济对外依赖性有所减弱,而自主增长能力有所增强。
从物价走势看,消费和生产价格指数均突破百点大关,扭转了多年来低位徘徊的局面。从图3可以看出,1、2、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均在100点以上,比去年各月分别上升了1.7个、0.9个、1.6个百分点。同时,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上涨了1.7%,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了0.6%,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3%。物价上行,表明社会需求趋旺,宏观经济景气上升,社会生产空间扩大。
(二)产业活力增强,经济亮点多多。
亮点一:第二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主力军。从图4可以看出,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长最快,其增幅比GDP高11.1个百分点,分别高出一、三产业21个、13.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1.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产业结构也有所调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9.9%,比去年同季增加了2.5个百分点,而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1.8个、0.7个百分点。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仍远低于第三产业,但由于增长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4%,拉动经济增长6.4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主力军。
亮点二:工业突飞猛进。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0.6%,速度比全省高9.1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规模工业更是一马当先,增幅高达29%,远高于其他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规模以下工业也一改多年来低速徘徊的局面,速度由去年一季度的5.4%攀升到11.7%。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一批新上技改项目投产。如去年下半年,慈利正康七层瓦楞纸、中南实业烤烟专用肥、农膜生产线先后投产,桑植电力公司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本季新投产的技改项目新增产值2120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幅11.4个百分点。二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旅游工业逐步形成气候。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不断增加,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本季仅九天食品、贸源化工、森海公司、美达服饰、惊梦酒业的新增产值就达680万元,全市民营企业新增产值1600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幅8.6个百分点。三是投资拉动。建材企业生产形势看好,水泥及水泥制品、建筑用砖等产品畅销。本季建材工业新增产值1650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幅8.9个百分点。四是雨水充沛,水电企业发电量大增。水电企业新增产值720万元,拉动规模工业增幅3.9个百分点。五是去年破产重组企业和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慈利楚霸水泥去年5月份完成重组并投产,今年满负荷生产,新增产值610万元;桑植天子公司去年2-3月份因供电因素而停产,今年正常生产,新增产值237万元。六是重点企业生产势头好。永定区的汽配厂、贸源化工、湘酒王,慈利县的中南实业、正康公司、水泥厂、江垭电站、AES电站,桑植县的天子公司、电力公司、康华公司、永丰公司等企业的产值大幅增长。七是产销衔接好。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8.2%,产销率为99.4%,同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宽松,规模以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8%,拉动经济增长3.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分别贡献2.33个、0.88个百分点。
亮点三:建筑业来势迅猛。受投资拉动,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26.3%,增幅仅次于规模工业。建筑业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6.7%,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四:以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平稳发展。旅游业开局顺利,一是旅游人数和收入均保持了两成以上的增长,门票收入的增幅高达五成以上,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更是成倍增长。二是假日旅游再创新高。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十万大关,达到1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3.8%。与旅游相关的各行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增长了23.6%,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了66.1%,批零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了9.4%和25.1%,航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87.9%和1.89倍。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2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3.5%,仍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力量。
亮点五: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按照突出抓好“草食牲畜、果蔬、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和“烟、茶、麻、花卉苗木”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岔茶业公司今年新扩优质茶业基地1500亩;新引进的四川果王果业公司在沙堤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发名优种苗,在桑植开发了300亩提子基地;慈利加华公司建立了南山坪、苗市、通津铺等多个肉牛育肥基地,已存栏肉牛1500头,并与桑植签订了南滩草场租赁协议,正在扩大生产;金荔公司在慈利建厂开发杜仲胶,全县新造杜仲林基地3.6万亩;桑植从常德引进的黄姜开发加工有限公司正在建厂,全县种植黄姜1.5万亩;在联盛牧场的带动下,永定区6个乡镇15个村发展养牛专业户340户,存栏牛1700头,人工种草450亩;沙堤生态观光园新开发面积增加3000多亩;市奶业公司存栏奶牛增长26%,产奶量增长62.2%。这些项目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市农业新的增长点。
(三)三大需求全面上扬,经济增长动力增强
从投资需求看,增势尤为迅猛。全社会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9.8个百分点,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增幅高达77.9%,居全省第三位。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施工项目增多。目前全市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共有91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新开工项目15个,比去年一季度分别增加35个、16个和7个;投入施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31个,同比增加26个。二是民间投资来势迅猛,取代了国有投资的主体地位。全市完成民间投资(全社会投资剔除国有和外商投资)3.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一季度的40%上升到59.6%,首次超过国有投资,成为投资的主要力量。民间投资的重点也逐步从居民建房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个体经营方面转移,如天门山开发、金荔科技公司的杜仲胶开发项目在本季已分别完成投资5112万元和3161万元,并各自有6000万元的设备购置费,将随着安装同步计入以后的投资额中,增长后劲十足。民间投资信心增强、领域扩大,将有力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我市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投入明显加大。本季共完成工业投资5909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5.82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494万元,净增2474万元,以金荔科技为代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投资规模令人注目。四是房地产开发持续高涨。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386万元,增长2.78倍,其中用于购置旧建筑物和土地等用途的投资达3156万元,比住宅投资多1076万元,商业用房施工面积增幅高达23.6倍,远高于住宅,反映了我市房地产开发格局正在由单一的住宅开发向住宅、商贸区、旅游设施、旧城改造等并重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也预示着房地产开发投资尚有较强的后劲。
从消费需求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比去年一季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消费的主要特点,一是居民消费大增。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14.1%和20.1%,城市居民的消费侧重于文教娱乐、居住、食品、衣着等方面,而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家庭设备用品、衣着及杂项消费增长显著。二是旅游和节日市场红火。旅游市场是我市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市旅游工业的崛起,本地的旅游商品大举进入超市,游客购物消费大增。春节、妇女节、情人节、清明节等节日市场一派繁荣。三是餐饮业生意兴隆。随着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的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把厨房搬到了酒店,加上游客云集,各酒店、餐馆门庭若市。四是消费信贷发展迅速。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余额达3.81亿元,比年初增长两成多,超前消费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从出口需求看,开局不错。去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为零,本季虽然数额不大,但已经起步。
(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效益继续趋好。
财政收入增长快。对比去年一季度,财政总收入的增幅提高了16.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两税的增幅分别提高了25.3个和1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均居全省首位。财政增收主要是依靠税收的增长,全市国税收入4142万元、地税收入5122万元,分别增长16.3%和46%。商业、电力、建材的行业的增值税、旅游带来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房产税和契税均大幅增长工商税收增幅高达35.4%,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7%,是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力量。
工业企业效益回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为-164万元,同比减亏903万元;利税1339万元,增加1333万元;亏损面为39%,与去年同期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额1136万元,减亏383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增收原因的共同点是依靠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五)金融平稳运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金融运行的特点,一是信贷投放趋向主动,对经济支持力度逐步增强。存贷稳步攀升,贷款增长稍快于存款增长,并向旅游、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个人消费、支农等方向倾斜。二是信贷资产质量改善,效益回升。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1712万元,比率下降2.2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亏损比去年同期减少1245万元。三是现金呈净回笼态势,本季净回笼现金853万元,主要是春节前后商品销售旺盛,旅游形势好,商品服务性回笼大幅增长;其次是居民收入增长,信用性回笼增加。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全市合同利用内资6.91亿元,实际到位2.6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38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零),实际到位334万美元,净增316万美元。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业面临疫情和战争的巨大冲击。
粤港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疫情和伊拉克战争我市旅游业影响巨大。旅游人数的增幅自3月份开始回落,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幅滑坡更加严重(见图5)。3月下旬武陵源区四个主要景点——吴家峪、森林公园、黄龙洞、宝峰湖的旅游接待量仅增长4.5%,到4月上旬变成负增长,降幅达13.8%,表明SARS和伊拉克战争对我市旅游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并逐步加深。据旅行社反映,目前退团现象比较普遍,4月份国际旅行社2500人的韩国团队、好地国旅的800人会议旅游团队被取消。临近“五一”黄金周,旅行社组团进展不大,好地国旅去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了7000人,而目前只组织到三、四百人,而且均未得到确认。旅游业是一个对外依赖度很高、对时局动荡很敏感的产业,加上SARS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波及到我市全部的境外客源市场和部分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韩国、日本、港澳台地区占了我市境外客源市场95%以上,广东是我市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之一,同时粤港是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也是这次SARS流行的重灾区,作为美国盟友的韩、日、台自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出游人数急剧下降),我市的入境旅游首当其冲,国内旅游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广东市场受影响最大。虽然SARS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彻底消除疫情尚需时日,伊拉克战局扑朔迷离,尚不能判断战争能持续多久。即使疫情清除、战争结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除人们心中的阴影。因此,疫情和战争对我市旅游业的影响要持续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二)农业发展慢,农民增收难。
农业增加值的增幅比去年一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靠后,农业仅拉动经济增长0.37个百分点,贡献率只有3.1%。近几年来,我市农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在3%以下徘徊,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我市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仅比湘西自治州稍低一点,优质高效农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二是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虽然人均耕地面积面积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但旱地较多,人均水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均明显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田基本建设落后,农业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近几年灾害频繁,农业常常受损。三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把有限的资金纷纷投向二、三产业。本季农民生产费用支出增长了5.5%,但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却下降了17.8%。四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低。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或转向二、三产业,务农的多是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接受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差。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均现金收入的增幅比去年一季度回落了8.1个百分点,比全省要低5个百分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下降22.9%,二是财产性收入下降26.4%。
(三)扩大需求仍面临着难题
投资方面,一是重点工程进展缓慢。剔除招商引资项目不确定因素外,今年市属重点项目安排计划8.46亿元,本季在建的17个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仅占年计划的14.9%。除天门山开发、永定城区防洪堤进展较快外,其他项目进展均缓。省属项目常张高速也仅完成投资6912万元,为年计划的5.8%。二是中央项目投资出现空白。机场改造、粮食储备库等中央项目已于去年完工,而新的中央项目没有上来,本季完成的投资全部为地方投资。三是房地产销售形势不乐观。对比去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52.5%,房屋销售额下降了1.7%。销售与开发反差巨大值得关注,应警惕和防范圈地热和房地产泡末。
消费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比全省慢2.7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更是慢了5个百分点,势必影响到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弱化即期消费倾向;二是旅游业后期形势严峻,将对消费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房地产销售面临困境;四是板蓝根、食醋风波虽造成市场一时之旺,但对后期的市场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四)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
虽然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正在回升,但是工业、金融等行业仍处于总体亏损状态,旅游行业一直微利运行,居民收入增长也滞后于全省,说明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处在较低水平,提质增效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五)部分企业仍受到资金、原料、市场等因素的困扰
有的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工业今年所需的2.4亿元技改资金、本季所需的0.68亿元流动资金仅到位四分之一,张家界水泥厂、汽配厂、铝业公司、市制药厂以及入住科技工业园的项目大多处于资金筹措阶段,进展不快,特别是制药厂GMP改造项目如不能在明年6月份以前验收合格,将取消生产经营资格;铝业公司3月份已签订1000多万元订单,但缺少200万元的流动资金,旷天化工、金绿油脂、惊梦酒业、宏富食品、芙蓉时装等企业均不同程度地缺乏流动资金;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私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青睐。有的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如人造板厂的木材供应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贸源化工的五倍子供应也出现较大问题。有的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的问题,如因水量充足,火电厂用煤减少,导致煤炭价格下降,对分水岭、新街、白龙等煤矿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态势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发展处于比较有利的环境,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全年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的进位(即经济总量超过自治州,升至全省第13位,人均GDP超过怀化、娄底,升至全省第10位)。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后期不确定因素也不少,需要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后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千方百计力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四是切实做好企业增效和居民增收工作;五是继续优化经济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大金融信贷投入;七是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和监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经济工作的考核评价力度,统计部门要严格数据把关,确保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实实在在地发展。
[张家界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