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增速加快 整体经济高速增长

来源: 时间: 2003-04-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一季度以来,世界经济有所减缓,而我国经济独树一帜。从国内形势看,今年经济走势最有利的因素一是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立足扩大内需,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二是在政策取向上做了进一步调整,把扩大内需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城镇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慈利县发展情况看,存在着较多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投入的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进一步深化等。但对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利用外资不够理想、消费需求增速减缓以及市场物价的持续走低将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一季度慈利县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稳中有升,总体上延续上年的较快增长局面
    今年以来,慈利县大力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格局。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0.8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1.2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2亿元,增长4.9%。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及社会服务业等绝大多数行业处于较高增幅。表明全县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有所增强,并将对预期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二)从供给角度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效益农业”的推动下,今年我县春季农作物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由于我县确立八大项目,其中农业占有烤烟、杜仲、黄牛、黄姜以及柑桔产业开发,粮食作物继续较大幅度下降,经济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59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分别为3265万元、1255万元、9485万元和590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2%、2.12%、3.02%和2.61%。全县一季度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季末生猪存栏48万头,比上年增长2.1%,全季生猪出栏11.15万头,增长3.2%;季末山羊存栏9.7万只,比上年增长5.4%,出栏山羊2.65万只,增长6.0%;季末牛存栏7.3万头,增长12.3%,出栏牛0.44万头,增长4.7%。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以及本县改制转机之后企业活力的增强,工业生产呈持续回升的态势。我县首季全部工业生产总产值达到293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达16285万元,增长15.89%;500万元以上工业实现产值达到13056万元,增长34.3%;工业销售产值12946万元,增长35.1%。

    从500万元以上工业看,其特点主要有:⑴轻工业增长略快于重工业。全县轻工业产值为1920万元,增长39.8%;重工业产值达到111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1%。⑵随着改制转机力度的加大,企业活力增强,除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外,其他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国有、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分别为16.8%、140.6%、10.2%、49.7%。⑶农村工业、大中型工业取得较快增长,增幅明显回升。即产值分别达到2181万元、350万元,增长分别达到38.2%、30.3%。⑷出口对工业拉动作用增强。出口交货值达670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2%上升到5.1%。出口对工业拉动作用有所增强。

    (三)从需求角度看,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需求较为平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在重点项目增多的推动下,特别是常张高速公路、金荔集团杜仲胶加工生产线和铝业公司设备更新改造的建设,推动了我县一季度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9927万元,增长52.1%,其中国有及其他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52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0%。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在总投资中:⑴基本建设投资10727万元,增长两倍,其中以交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⑵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2244万元,较上年大幅增长,其中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⑶其他投资完成1866万元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4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本季基本建设单位施工个数达18个,较上年增加4个;其中新开工7个,较上年增加3个,施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增加2.1万平方米,增长24.8%;商品房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增加2.37万平方米,增长72.9%。由于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手续简便,以及居民追求住房的舒适化,市场需求趋旺,刺激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促进了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后期房地产投资还将继续看好,这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基建、更改及其他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3023万元,增长49.3%;第三产业投资2482万元,增长59.3%。
    
    市场消费较为平稳。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从城乡市场看,城市增长幅度基本与农村持平,即:城市实现零售额为10617万元,增长5.4%;农村实现零售额为9931万元,增长5.5%,由于近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缓慢,居民消费倾向难以提高,限制了消费需求。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8102万元,增长1.5%;餐饮业15646万元,增长12.2%,其他行业6.32万元,下降3.7%。

    从商品销售总额看,批发业好于零售业。全县商品销售总额18102万元,增长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总额2455万元,增长31.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商品销售额15646万元,下降2.0%。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总额高出限额以下和个体户33.2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县合同利用内资420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2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新增外商投资项目2个,实际到位外资50万美元。

    (四)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
    经济效益总体继续趋好。据全县35家国有及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1-2月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 其中股份制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达1269万元,增幅达2.65倍;实现利润总额-1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03万元;实现销售税金1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6%。但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依然较低,47%企业亏损面依然较大,效益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定。

    (五)财政收入减少,但存贷款增加
     一季度,我县地方财政收入为111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5%,其中国税收入达到333万元,增长9.2%;地方财政支出达到5438万元,增长15.2%。

     金融存、贷款余额继续攀升。3月底,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为17.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增长11.6%,增幅与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增量比上年同期多增1.2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4亿元,比年初增加0.21亿元,增长1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4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长12.9%,比上年同期多增1.74亿元。3月末,全县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为18.81亿元,比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8.5%,增量比上年同期多增1.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22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增长15.7%,工业、建筑业、农业、商业和个私企业等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11亿元,比年初增加0.13亿元,增长1.7%,主要是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增加6.41亿元,其他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1.61亿元。

    二、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的基本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村及农村经济基本稳定,春粮面积、油菜籽面积下降;黄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一季度牧业仍是我县农业的一大亮点,季末生猪存栏、牛存栏、山羊存栏增多;全季生猪出栏、牛出栏、山羊出栏相应增长。表明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正逐步加快,正在由粮食作物为主转变为经济作物为主。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为9198万元,增长24.0%。规模以上以及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重点行业发电、水泥、氮肥、服装等行业的较快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发展。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3968万元,增长35.9%,利润总额-152万元,减亏403万元。全县工业效益有所提高。

    (三)投资需求强劲增长。一季度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从产业看(在基建更改其他投资中),第二产业仍是投资重点,完成额为13023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482万元。

    (四)市场消费较为活跃。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但增长速度缓慢,市场消费仍不十分旺盛。

    (五)财政形势严峻,金融平稳运行。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1116万元,减少16.6%,地方财政支出5428万元,增长27.9%。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存款增长快于贷款增幅。

    (六)市场物价有所回升,人民生活基本稳定。3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6元,与上年同比增长0.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8元,增长7.3%。

    三、目前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
    1.从工业看:产值高速增速,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从1-2月的各项指标来看,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偏低,而亏损率偏高,这些都表明全县工业产值虽然增长较快,但销售情况和利润不容乐观。因此全县工业是否会走上快速发展的通道还有疑虑。

    2.从投资看:今年一季度全县投资大幅增加,增幅高达52.1%,但主要是由于一两个项目的拉动,国有经济比去年同期有较大降幅,说明这主要是重点工程的大幅增加,今后几年投资能否持续快速增加,目前还不能断言。

    3.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一直低于全市水平,这主要是我县企业包袱重,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下岗职工居高不下,农民增收缓慢而导致的。从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看,比年初仅增长1.7%,表明全县居民的未来消费预期并不乐观,可见未来的消费形势也不会太乐观。‘

    (二)消费需求增速减缓

     一季度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仍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 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居民整体消费倾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下滑之势,制约了居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 

    2.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和消费支出心理预期上升。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城乡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方面的消费支出预期上升。居民对未来消费结构的预期,出现了心理变化,从而更倾向于储蓄,抑制了居民消费欲望转化为即期消费。加上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人们提高了居民的储蓄倾向,相应地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3. “三农”问题仍较突出,农民增收速度仍嫌较慢。虽然第一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4元,增长7.76%,但是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呈下降趋势,收入46.8元,占总收入49.9%,下降6.99%,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来源渠道不广,基础不牢。农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低,农业现代化的缓慢发展仍难以取代“靠天吃饭”等自然现象。由于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制约了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农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下滑之势。


    (三)经济基础建设滞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基础建设,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全县经济基础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滞后于其他兄弟县。集中反映在农田水利设施滞后。 

    (四)利用内外资情况不理想
    近年来,我县投资来源及领域出现多元化。内外商投资平均规模逐步扩大。项目投资涉及公路、房地产、矿产开发,建材、机电、食品、旅游等行业。从一季度利用外资情况看,规模过小,增长缓慢,从已引进的外资的投资效益来看并不理想,这无疑将打击内外商来慈投资的热情。

    四、经济展望及对策

    根据今年以来我县经济发展的态势,纵观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基本稳定,上半年我县国民经济运行将延续当前走势,总体看农业和工业生产形势都将好于上年同期,工业生
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投资、消费增长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所加快快,社会消费需求则将稳中趋升,市场物价仍较为平稳,居民收入有一定程度提高。综合各方面情况
分析,初步判断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实现10%。

    针对当前形势,我们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宏观调控原则,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扩大内需,使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有效增长。

    首先,抓住加入机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以我县得天独厚农产品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业核心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创我县新优势。大力优化投资软环境,创新招商引资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机制,把农产品加工和服务领域作为引资新的增长点,促动全县经济发展。

    其次,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继续调整、改造传统工业行业同时,大力发展黄姜、杜仲以及黄牛等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以张家界旅游资源优势,全方位开放、提升第三产业。合理调整乡镇经济结构,发挥各乡镇经济发展的特色,促进乡镇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三是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培育物流市场。着力消除影响消费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改善供给来消化需求、创造需求。建立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制度,开发住房、文化教育、节假日旅游等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要择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是稳步推进改革,消除城镇居民心理压力。即期消费欲望不强,既有改革力度过大而配套措施没跟上所带来的客观压力,又有对改革不了解而产生的盲目恐慌因素。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使个人承担的教育费用的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对医疗、保险改革实施相应措施,做好配套工作,加大对改革的宣传力度,消除对改革的恐慌心理压力。

    五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销售市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对困难户的帮促力度,拓宽其就业门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张家界市慈利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