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产品 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桑植县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看好

——桑植县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看好

来源: 时间: 2003-04-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新年伊始,桑植县农业经济发展承接前段时期以退耕造林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项目,着力提高农民收入的良好势头,继续在推进调整产业结构、扎实为民造福上得到了稳步推进。

    一、农业生产发展平稳

    据统计,桑植县今年一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3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林、牧、渔各业分别增长了2.1%、2.0%、1.2%和2.1%;发展速度虽不很高,但考虑到农业生产在一季度主要是打基础,做准备的时期,具有一定的产出增长速度,将对全年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种植业和林业生产发展势头看好。以汩湖等乡镇的规模蔬菜种、加基地为龙头的特色企业正逐步走上规范和上规模的路子;以官地坪等乡镇为基地的烤烟生产正进一步向规模化、效益化和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以洪家关等乡镇为中心的黄姜生产正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县近十个乡镇逐步推广。
牧业生产稳中有升。据统计,桑植县一季度实现牲猪出栏8.55万头,同比增长1.3%,出栏牛、羊分别达0.14万头和0.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了8.5%和4.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达11.27万羽,同比增长1.1%,牧业产出量虽增长幅度不大,但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从目前存栏(笼)情况来看,来势基本稳定,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20.44万头、5.70万头、4.51万只和46.33万羽,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据业务部门综合,今年一季度牧业生产基本没有发生大的疫病流行,个别传染病也已得到有效控制。

    二、春耕备耕情况良好

    今春桑植县春耕备耕形势较好,据有关部门综合,至三月底止,全县已储备“双杂”良种29.13万公斤,农药92吨,农用塑料薄膜234吨,各类农用化学肥料21320吨,其中尿素3400吨,碳铵6300吨,复合肥6800吨。总的种子、农药准备量虽较往年有所减少,但考虑到桑植县前几年存在大量的退耕造林和植树造林,粮食播种面积以玉米、小麦、茹类等大量减少为特点,全县农业粮食用种量大幅度减少,相应的总播种面积调减,因此与实际需要相比,种子、农药的储备基本能满足需要;与此同时,按照规划种植的烤烟、黄姜、特种蔬菜等作物的种子及相应需要的农药、肥料,不仅准备足额、及时,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赊欠协议或贷款购买合同,有力地保证了桑植县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计划。

    据金融部门综合,三月底全县“三农”贷款余额已达2.48亿元,其中今年发放额达2500万元;同比增加了800万元,增长了47.1%,目前已发放的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粮棉油生产贷款、家禽养殖贷款、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贷款等涉农贷款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而且也基本能满足需要,在有力地促进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又强有力的支持了桑植县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三、农民收入稳步上升

    据调查,桑植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245元,同比增加了22元、10%,仅比全市的绝对额少106元,但增长额和增长幅度分别高17元和8.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民为发展生产支出的现金达61元/人,同比增加了8元/人、15.1%,农业生产信心进一步高涨,农业升温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总体来看,桑植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隐患:一是为民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必须的生产资料产销要跟上日益发展变化的农业生产形势。现阶段,桑植县正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政府推荐引导的农业主要产品如烟叶、黄姜、蔬菜等能否成功事关众多农民的农业生产信心和农民的温饱,如果相关服务工作没有落实,则有可能阻碍全县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进一步稳定中央税费改革精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特别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农村居民一直是我国社会居民中的弱势群体,桑植县作为国家级特困县,农民们长期在温饱线上下挣扎,实实在在地减轻他们的负担,加大对他们的投入,是桑植县上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更不能人为加大他们的税费摊派负担。

[桑植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