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承接了上年良好运行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从总体看,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
一季度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788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7267万元,增长2%;第二产业7072万元,增长18%;第三产业21449万元,增长12.2%。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加快0.3个、5.4个、0.1个百分点。
(二)从生产角度看,一产业稳定发展,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19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长0.2%、3.8%、2.2%、2%。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种植业比重下降0.4 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出栏猪8.33万头、牛0. 77万头、羊1.69万只,分别增长5%、35.1%、9.7%。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完成总产值4.52亿元,增长7.7%;实现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4.8%;实现利税3111万元,增长32.2%。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工业经济步入快车道。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093万元, 同比增长30.3%,增幅同比加快16.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755万元,增长34.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338万元,增长25.9%。实现工业增加值5814万元,增长20.8%,增幅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16%,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主要特点:一是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建材工业实现产值2150万元,增长13.6%;机械工业产值1310万元,增长44.8%;医药化工工业产值815万元,增长32.4%;旅游商品工业产值1377万元,增长35.1%;食品饮料工业产值515万元,增长96.2%。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8.6%。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增多。今年有9户企业新纳入规模以上范围,产值基数为350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到850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计划的22%。三是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企业纷纷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一季度完成更新改造投资812万元。贸源化工公司今年新上食用单宁酸项目,年可新增产值300万元,现已生产啤酒单宁酸20吨。樊家河砖厂、银洲砖厂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正在施工安装,不久即可建成投产,年可增加产值2000万元。冰淇淋厂新购进生产线,可新增产值500万元。四是旅游商品工业发展迅速。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达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占10家,全年预计可完成产值1.09亿元,增长90%。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11万人次,同比增长2 %。其中境外游客6564人次,增长15.1%。实现旅游总收入4870万元,同比增长12.3%。在旅游带动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2.2%, 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 .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最快。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31万元,增长18.6%,增幅同比加快8.6 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456 万元, 增长12.5%,增幅同比加快1.3 个百分点。
一季度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4:16:60 调整为 20:20:60 ,第一产业下降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个百分点。
(三)从需求角度看,投资快速增加,消费持续增长,内需主导作用继续扩大。
一季度,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2万元,同比增长1.25倍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31万元,增长4 .6倍。天门山索道、人民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12万元。房地产开发继续升温,一批新的楼盘陆续开工,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89万元,增长97.9%。
1-3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增长13.7%。其中:城市零售额2.02亿元,农村零售额0.6亿元,分别增长14.4%、增长11.4%。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7.6 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376元,增长7%。
(四)从收入角度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呈现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居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是企业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中,盈利企业28家,盈利额98万元,同比增长2倍。亏损企业4家, 亏损面12.5%,同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亏损额94万元,同比减少2%。 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万元,比去年同期-63万元增盈67万元。企业实交税金268万元,增长83.6%。工业产品产销率达100.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3.2%,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8万元,增长55.5 %。税收收入893万元,增长62.1%。三是居民收入增加。一季度全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478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656 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3元,增长9.6 %。
二、经济运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亿元,增长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0元,增长5%。而我区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8%,低于全省水平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2元,同比下降2%,呈现负增长。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要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拓宽结构调整门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二是加大农业生产科学指导和服务力度,充足准备农业生产资料,大力整顿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行为;三是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扫尾,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步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五是加强税费改革监管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二)制约工业发展因素存在,工业发展仍有潜力。
一是企业普遍欠缺技改、流动资金。据了解,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金缺口达3000万元,如水泥厂技改资金需700万元、汽配厂负压消失模铸造资金需800万元,目前都难以很好落实。二是部分企业原料短缺,影响企业生产。人造板厂因木柴需求与森林保护相矛盾,每年因原料问题要停工2到3个月。几个电力企业受天气影响较大。本地五倍子已难以满足贸源化工公司的生产需求。另外,随着该公司生产能力的超速扩张,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三是工业企业整体效益不佳。全区工业普遍规模小、效益差的总体状况还是没有大的改观,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要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适合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实施“四三三”结构调整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高新技术工业和私营企业进入园区,以园区为载体,构筑工业经济新的增长平台;切实搞好抓大扶优促小工作,大力培育支柱企业和拳头产品,发挥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政策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强企业科学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引进管理人才,向管理要效益。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引资渠道上,要由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引进外资、内资并重;在要素配置上,要由引进资金为主转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并重。
(三)民间投资下降,中小型投资增长缓慢。
一季度,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931万元,其中天门山索道工程完成投资10112万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量的84.8%。这样单靠一两个重点大型工程支撑的投资总量容易产生大起大落的波动。另一方面,城乡集体投资完成636万元,下降12.9%;城乡个体投资3734 万元,下降18.9%;民间投资仍然尚未激活。
积极促进投资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重点工程进展步伐,促进和带动民间投资发展。今年市、区两级列入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共达40个,但目前开工的不足40%。针对房地产开发热潮,要从土地和资金上加大调控力度,要积极警惕和防范泡沫,引导房地产开发向健康轨道发展。
(四)消费增幅减缓,扩大消费仍需加力。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零售额340万元,同比下降26.1 %。一季度是消费旺季,又有上年末职工增资效应的释放,而消费增幅仍然有所放缓。放眼今年,人们收入预期尚不明朗,势必影响消费支出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积极促进消费。一方面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创造良好宽松的消费环境,继续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强化商品质量,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消费信心。加大消费信贷服务,促进居民住房消费。发展文化、服务、休闲业,开展形式多样促进消费活动。
(五)抓好其他各项工作。
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较大增长,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抓好建整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旅游核心服务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社区建设,做好社会保障等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环境。
[张家界永定区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