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 迎难而上 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上半年张家界市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张家界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3-07-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SRAS的巨大冲击,我市一手抓SRAS预防,拒疫情于市门之外;一手抓经济建设,依托工业和投资两大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及时促进旅游升温,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了经济增长势头。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0.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5.1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9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16.68亿元,增长2.9%。

    (一)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一季度速度逐月加快,但受SRAS冲击,四月开始走低,五月探底,六月开始反弹,经济呈现N型走势。

    今年我市经济在高位起步,前三个月速度一路攀升,一季度经济增长12%,增幅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仅次于长沙,居全省第二位。经济发展呈现了建市以来最好的势头,表现为三大需求拉力强劲,三次产业增势迅猛,质量和效益普遍提升。但在SRAS的强力狙击下,我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SRAS对我市经济的影响于三月份初现端倪,表现为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增幅回落。四月份影响明显加深,旅游业出现负增长,第三产业继续走低,经济增长开始趋缓。5月份旅游业狂跌,第三产业急剧下滑,第二产业开始回落,经济陷入低谷,其增幅回落到6.2%,比全省低3.1个百分点,仅排在自治州之前,列全省倒数第二位。

    自6月份以来,我市旅游业开始升温,第三产业逐步复苏,经济开始反弹,经济增速回升到8.4%,预计仍居全省倒数第二位,但与自治州的差距由5月末的0.2个扩大到1.6个百分点。如果SRAS疫情不出现反复,我市可望于第三季度从SRAS阴影中走出来。

    (二)从产业看,一产业运行平稳,三产业受SRAS重创,二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呈平稳加快运行态势,出现了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其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拉动GDP增幅0.47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27亿元,增长2.8%,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2.8%、2.9%、2.8%和3.1%。其主要特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提高。粮食作物作物播种面积102.6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其中早稻面积减少6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2.45千公顷,增长5%,其中药材面积增长了20%;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7.62千公顷,增长4%。春收、春播作物的生长环境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春夏收谷物、蚕豌豆、马铃薯、油菜籽的亩产量比去年分别提高了11%、5%、13%、13%。二是退耕还林力度加大。由于去年国家给我市下达的525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和1350万元种苗费及造林补助费已全部到位,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全市大田育苗2142亩,完成任务的214%。三是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肉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4.6%、 31.8%、 14.6%、9.6%,禽蛋产量增长15.4%。四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今年,我市重点扶持了三岔茶业公司、四川果王果业公司水果基地、慈利加华公司、广东金荔公司杜仲加工、桑植的常德仙草药业公司、永定的联盛牧业公司、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一批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四川果王果业有限公司推出“四包四保”服务承诺及美国红提葡萄Y字型避雨栅栽技术、直立式多主枝优质梨栽培技术、枇杷矮株密植二分层栽培配套技术,已带动全市发展种植红提葡萄1744亩,梨、桃901亩;永定区神农公司引进重庆优质梨1620亩。目前,全市春季稻田改制种植优质水果共计4265亩。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前五个月提高了2.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幅6.3个百分点。在此非常时期,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9%,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9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工业增长29.1%,规模以下工业增长20%。工业拉动GDP增幅3.46个百分点,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中间力量。其主要特点,一是改革使一批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慈利楚霸水泥、华铱公司等改制重组企业产值大幅攀升;二是技改增强了工业生产能力,慈利正康七层瓦楞纸生产线、中南实业烤烟专用肥和农膜生产线、永定樊家河砖厂、银洲砖厂、大庸桥砖厂的页岩砖等项目先后投产,扩大了生产规模;三是投资拉动了建材工业生产,全市水泥、红砖产量分别增长70%和1.37倍;四是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市重点调度的20户企业中,除永定水泥、桑植天源、新街煤矿产值下降和永定人造板增幅较低外,其余16家的平均增幅超过三成;五是产销衔接好,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8.1%,产销率为99.9%,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六是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加快。虽然SRAS对旅游工业和出口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阻碍不了工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势头。

    受投资拉动,建筑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增幅达29.8%,拉动经济增长2.8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工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运行起伏很大,受SRAS影响,其增幅自3月份一路走低,5月末回落到零,6月份出现反弹行情。上半年,第三产业的增幅比一季度下滑6.6个百分点,但比前5个月回升了2.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4%,拉动GDP增幅1.63个百分点。 SRA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旅游、运输、商贸、餐饮、保险和其他服务业损失惨重,而房地产、金融、邮电业受影响较小。

    在SRAS影响中,旅游业首当其冲。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50.31万人次,同比下降52.3%;实现旅游收入6.4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0.58亿元,分别下降54.1%和52.7%。受SRAS影响,旅游人数的增幅自3月份开始回落,4月份出现98年洪灾以来首次负增长,“五一”黄金周和5月份创下了单周和单月接待量历史新低,6月份旅游人数比5月份有明显的回升,但对比去年同期仍是大幅下降的局面。入境旅游损失惨重,上半年全市接待境外游客下降25.2%,比一季度下滑了141个百分点,5月份几乎是零接待,6月份接待了200人次。第二季度全市景点、旅行社、旅馆、休闲娱乐业生意冷清。

    交通客运受损严重,货运和邮电业受影响较小。上半年,全市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分别下降20%、22.2%和44.7%;货运量方面,除航空下降10.5%外,公路和铁路分别增长了48.4%和32%。对比5月份,6月份的客货运输量均有大幅回升。上半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增长了19.7%,SRAS虽然对邮政的包裹、汇票、集邮、特快专递和电信漫游等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促进了电话和网上业务的开展。

    商业和餐饮业人气不旺,房地产销售下降。上半年,全市商业零售额增长6.8%,餐饮业零售额下降2.8%,分别比一季度回落了2.6个和27.9个百分点。但与5月份对比,商业和餐饮业的销售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两倍的速度增长,但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了13.7%和16.8%。  

    金融运行平稳,保险业增长趋缓。“非典”期间,金融各项存款保持快速增长,信贷投放量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97亿元,比年初增长13.8%,其中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分别增长22%和11.3%;各项贷款余额64.66亿元,比年初增长17.2%,主要投向重点水利水电、交通、城建、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业、房地产业、农业、教育和个人消费。旅游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信贷资产质量和金融机构效益继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7693万元,占比下降了6.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亏损1773万元,同比减亏3475万元。上半年金融机构净回笼现金3231万元。保险业受SRAS影响较大。上半年全市保费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1.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24.2个百分点。“非典”期间,旅游意外险、航空意外险、旅游收入险、机动车险、企业财产险等业务出现明显下滑,单位团体业务和个人营销业务的开展也一度受到限制。6月份以来,情况有所好转。

    受SRAS冲击的主要是第三产业,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而我市属典型的旅游经济,以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了国民经济的56.6%,比重比全省高出16.1个百分点,是全省最高的,因此经济遭受“非典”冲击也是全省最严重的。由于“非典”对各个产业的影响程度不一,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7.9:25.6:56.5调整为16.7:29.2:54.1,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一、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2个和2.4个百分点。

    (三)从需求看,消费需求疲软,投资和外贸增势强劲,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投资: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同比增长32.8%(去年3—6江垭电站追加了2.07亿元投资,增加了基数,剔除这一因素,投资增幅为58.7%),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增长46.6%,集体投资增长39.9%,个体投资下降8.4%。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施工项目增多。目前全市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共有156个(不含跨区项目),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新开工项目76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65个、55个和41个;投入施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32个,增加20个。二是大型投资项目支撑有力。上半年,常张高速张家界段完成投资2.85亿元,天门山开发完成1.72亿元,金荔公司完成9261万元,茶林河电站完成5500万元,铝业公司完成3200万元,有力地支撑了投资增长。三是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成倍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14亿元,同比增长2.4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达6745万元,占59%;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亿元,增长2.08倍。

    消费: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7个百分点,但比前5个月回升了0.1个百分点。 “非典”不仅导致旅游消费急剧下滑,也影响居民收入,曾一度引起恐慌心理,进而抑制了居民消费。全市旅游、交通、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普遍人气零落,经营惨淡。6月份以来,随着旅游升温,居民消费趋向正常,消费品市场正逐渐复苏。

    外贸:面对SRAS冲击,我市的外贸仍呈现了迅猛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5.5万美元,其中出口41.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17.6倍。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看,SRAS影响明显,但整体经济效益仍保持增势。

    财政收入: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5.4%,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了19.3个和24.3个百分点。工商税收的增幅由35.4%回落到11.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54.7%,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2个百分点。考虑到财政收入对SRAS影响的滞后反应,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势头还将要持续一段时间。

    企业效益:工业企业效益提高。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37万元、利税39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64.6%;亏损面为43.2%,上升了7.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30万元,减亏64万元。受SRAS影响,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效益普遍下滑。

    居民收入: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38元,同比增长11.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收入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单位发放节日福利和防SRAS补助,促进了工薪收入的增长;二是居民从旧城改造的征地拆迁中获得较多的补偿,加上“两个确保”的到位,转移性收入猛增。但受SRAS的影响,市场萧条,城市居民经营净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明显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88元,同比下降1.8%。“非典”期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损失较大。据调查,截疫情解除止,全市共返回外出劳务人员2.14万人,劳务收入损失1亿多元。目前八成以上的劳务人员已重返工作岗位。

    二、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虽然SRAS对我市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由于上半年经济总量在全年所占份额不到四成,重头戏在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消除,下半年经济必将出现反弹行情,而且受影响越大的地区和行业,其反弹势头将越强劲。7月初的洪灾无疑将给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很大的难度,但不会改变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势头,全年经济仍将呈N型走势。

       “非典”过后,市委、市政府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10%的预定目标,按照一、二产业挑重担、促旅游升温、扩大投资规模的工作思路,及时调整了年初计划,第一产业的增长目标由3%提高到4%,把第二产业的增长目标由12%提高到20%,其中工业、建筑业均增长20%,全社会投资规模由32亿元增加到35亿元以上。然而,SRAS阴影尚未散尽,特大洪灾又接踵而至,我市经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从产业看,二产业有望实现目标,但一、三产业困难较大。

    下半年,第二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抓工业的力度,部门的支持也有所增强;二是工业投入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达2.19亿元,随着部分新项目的投产,工业生产能力将得到增强;三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旅游工业生产将会逐步恢复;四是全省供电企业的产值要在第四季度分解到各市州;五是省、市银企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将一定程度缓解企业的资金矛盾;六是投资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促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企业资金矛盾突出。由于我市尚未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制,加上银行对工业企业放贷十分慎重,工业企业普遍贷款难,6月末工业贷款在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仅占8%。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长20%的目标有较大的可能。

    近几年来,我市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一直在3%以下徘徊,虽然通过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今年上半年速度有所加快,但基础并不牢固,也没有越过3%这道坎,特别是受洪灾冲击,第一产业实现增长4%的目标困难重重。

    按照一产业增长4%、二产业增长20%,要实现GDP增长10%的目标,第三产业必须增长8.4%,这就意味着下半年第三产业的月均增幅要达到12%以上。虽然目前旅游业正逐步升温,但呈大幅下降的局面,加上去年7—10月基数很高,全年旅游人数与去年持平尚有较大的难度。缺乏旅游的支撑,第三产业仅靠居民消费来拉动,实现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

    (二)从需求看,投资增势强劲,但消费仍显低迷。

    下半年,投资面临的有利形势,一是项目多,规模大,重点工程支撑有力。二是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在全省和全市银企合作洽谈会上,我市分别签约160亿元和40亿元,将大大增强投资后劲。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588万美元,实际到位462万美元,分别增长1.2倍和1.7倍;合同利用内资5.27亿元,实际到位3.07亿元,分别增长44.5%和1.1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居民投资呈下降趋势;二是房地产销售下降;三是阻工闹事现象时有发生。全年实现投资35亿元的目标是有希望的。

    下半年,消费面临的有利形势,一是居民消费恢复较快,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11.5%;二是旅游逐步升温,旅游消费开始复苏;三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加上下半年出台公务员调资政策,将会增强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旅游升温仍显缓慢;二是农民增收难,购买力不强;三是消费热点不多。

    三、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旅游升温步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市经济增长必然要依靠第三产业的恢复,而第三产业的恢复最终要依靠旅游业的升温。我市应立即恢复交通运输和旅游接待,大力开展旅游促销,恢复和开拓旅游市场。旅游促销要走出去、请进来,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网络,要结合有影响的活动来进行,要做好主题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暑期旅游、冬季旅游的研究和开发,各部门、各单位要争取把全省、全国性的会议拉到张家界来开,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客源市场的启动,要先国内后境外,先恢复后拓展,有步骤地开展。

    (二)继续加快工业化进程。旅游业虽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但也存在着对外依赖度高和对时局、疫情、灾情敏感性强的特点,单一的旅游经济缺乏抗震能力和经济自主的、内在的增长动力,不利于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要改变经济过份倚重旅游业的现状,必须大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壮大我市工业经济,一靠引进。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把招商引资的重点从旅游项目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二靠加大投入。要加大工业技改力度,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抓好在建工业基建和技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组织银企见面洽谈会、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制、鼓励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途径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矛盾。三靠制度创新。要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注重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增强企业活力。四要做大做强。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一要加快在建重点项目的进度,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积极做好筹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二要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委的衔接,积极争取一批中央、省级项目投资到张家界。三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特别是要落实银企洽谈会上合同签约项目和授信企业资金的拨付,把合同上资金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投资完成额。四要以规范行政为重点,着力改善引资环境和诚信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四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要制定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向城镇垃圾、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产业化项目;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民间投资项目,除环保、建设用地等必要环节进行审批外,其他环节一律实行核准制;加快一般性竞争行业的优质国有资产退出,并向社会公开转让,让国有资本滚动发展,民间资本源源流入。

    (四)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要抓住大件消费品不是随机购买、中长期消费并不会减少,居民消费购物行为虽因SRAS而延缓、但在恢复期有可能加速反弹实现补偿的消费心理,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要根据农村消费群体大、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的特点,重点启动农村市场,有效地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公务员增资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当前和后续消费的源动力;积极开展会展等商务活动,以带动集团消费;要进一步清理各项限制性政策,扩大消费信贷,增强居民消费倾向,形成住房、汽车和电信等新的消费热点。

    (五)切实加强农业。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产业带的形成和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培植支柱产业;要通过市场带动和利益驱动,引导和组织农民加入相关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促进小生产联合走向大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风险应付能力;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以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六)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灾后自救工作,尽快恢复生产;要继续做好天气、水情预报和水库、堤防的查险工作,组织疫情防治工作;要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市防洪和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

    (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方面要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在产业准入、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场地安排、资金信贷等方面重点扶持具有就业优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各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加以扶持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特别是要做好返乡民工重返岗位的组织工作。

[张家界统计局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