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努力完成永定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来源: 时间: 2003-07-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永定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认真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三化进程,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确保了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和持续增长势头,为实现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上半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710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32万元,增长1.9%; 第二产业增加值19673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41105万元,增长6.1%。农业总产值28802万元,增长2.1 %。工业总产值42969万元,增长32.6%,其中:规模以上24303万元,增长39.4%;规模以下18666万元,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31万元,同比增长1.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03万元,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3493万元,增长21.3%。接待旅游人数21.57万人次,下降63%。经济运行特点:

    (一)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后续走势受到非典影响。

    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加快增长态势,4月份遇非典疫情影响增速回落,5月份增速探底,6月份恢复性增长,整个经济运行曲线呈现N 形走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5:22:53 调整为 23:25:5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春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4千公顷,产量10413吨,同比分别减少10.7%、 15.2%。油菜籽播种面积10.46千公顷,同比下降0.6%,产量15575吨,增长8.5%。早稻面积调减80.9%,中稻调减3.8%,全区出现八个“无稻村”。玉米、红薯、烤烟、苎麻等作物种植面积均有较大增加。畜牧业发展来势较好。出栏牲猪15.32万头、牛1.49万头、羊3.51万只,分别增长8.7%、26.3%、39.8%。

    (三)工业生产迅猛增长,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工业增加值15573万元,增长21.6%,增幅同比加快8.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20%,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一直处于高位运行,3月以来每月产值增幅平均达29.9%,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速高出17.9个百分点。
 
 
    (四)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第三产业增速放缓。4、5月份,“非典”疫情对旅游、交通、餐饮、商贸、文化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4月份起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个体饮食户纷纷停歇业或半停业,航班停飞、列车停开、旅游客运车队停运。上半年全区仅接待游客21. 5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63%;旅游收入6270万元,下降7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6.1%,比一季度、上年同期分别回落5.3个和5.2 个百分点。1-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11.3%、9.9%、12.2%、6.9%、2.5%、6.1%,明显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五)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31万元(不包括常张高速公路5222万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702万元,增长2.84倍。天门山景区开发、张家界一中教学楼、天门中学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型重点工程支撑作用突出,天门山景区开发工程完成投资1.72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83.1%。天门山寺、天门山索道、山上山下两个停车场、山下至鲤鱼池居委会公路等正在加紧建设。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12万元。房地产开发继续加快,人民广场、五金建材大市场、通达花园、世纪花园、月亮湾花园、欣业小区等项目进展迅速,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51万元,增长2.47倍。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度,确保经济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

    (六)市场物价基本平稳,消费需求增幅减缓。居民消费价指数101%,服务价格指数104.8%,通讯价格指数99.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03万元,增长9.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落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37366万元,农村11037万元,分别增长10.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42242万元,增长10.1%;餐饮业6161万元,增长6%。2-6月,消费增幅依次为14%、13.7%、12.7%、9.1%、9.5%,呈现先高后低趋势。消费需求降温主要受游客减少影响,本地居民消费受非典影响不是太大,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9元,增长6.2%,增幅同比高8.1个百分点。

    (七)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工业企业效益改善。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盈234万元。 企业实交税金792万元,增长80.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100.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二是财税收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3493万元,增长21.3%。税收收入2801万元,增长15.5%。其中国税376万元,增长24.5%、地税2425万元,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4.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元,增长11.4%。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劳动报酬5292元,增长7.3%,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劳动报酬4723元,增长56.4%。

    (八)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有力促进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区个体工商户6766家,比上年末增加631家,从业人员14203人,增长12.3%,注册资金20332万元,增长17.5%。全区私营企业163家,比上年末增加17家。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非公有经济占86%。梅尼超市、百大超市、天成量贩、捌佰园超市等一批有规模的民营超市不断发展,成为市民、游客消费的主要载体。采芝堂大药房、凤湾大药房等民营药品零售企业深受市民欢迎,并在“抗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完成投资3156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天门山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天门山景区开发工程完成1.72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83.1%,对支撑投资总量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房地产开发民营经济投资占100%。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非典”疫情影响经济,第三产业受损严重。由于“非典”病疫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运行的走势受到重大影响。旅游、交通、餐饮、商贸、文化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都受到大的损失。农民务工人员返乡增多,工资性收入减少;消费需求疲软,企业效益下降,财政税收减少,失业人员增多。据测算,4、5月份的非典疫情影响GDP增长2-3个百分点。

    (二)农业发展速度不快,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上半年,我区农业总产值增长2.1%,增速低于全市0.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武陵源、慈利、桑植0.2个、1个、1.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农业投入不大,产出不高,农业综合效益较差,农民对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离开土地谋求第二职业的倾向较重。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 遇上突发的非典疫情,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造成工资性收入减少。上半年,我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4元,同比下降3.6%。

    (三)消费增幅减缓,影响经济增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9.5%,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幅低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幅10.1%,同比低2.8个百分点;餐饮业增幅6%,同比低5.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561.1万元,同比下降34.5 %。农民现金收入下降,农村消费不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8元,增幅仅0.2%。旅游消费损失已成定局,上半年旅游收入至少损失1.5亿元,按照旅游构成六要素测算,消费品零售额减少3500多万元。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消费的贡献有所下降,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度进一步增强。

    (四)投资增长迅速,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基本建设投资仅靠大型重点工程拉动,其他基本建设项目规模普遍较小。上半年全区29个基本建设项目中,天门山景区开发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83.1%,其他28个项目总投资只占16.9%。本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天门山景区开发和好地大厦两个工程。二是投资后劲明显不足。上半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共34个,其中续建项目26个,本年新开工项目只有8个,比去年同期开工项目少7个。续建项目中,有18个项目已竣工,完成投资总量仅533万元。本年新开工的8个项目中,已有6个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540万元。全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34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0653万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22114万元,为年计划的107%,剔除天门山超计划完成5200万元,其他项目下半年的未完成投资仅3739万元。三是投资项目结构不合理,地方项目多,中央投资项目出现空白。四是农村投资不够理想。全区农村投资完成4601万元,同比减少9.9%。其中个体投资2720万元,下降17.9%。五是房地产销售与开发不同步,房地产开发稍显过热。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7倍。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11,39万平方米,比去年全年还多1.1倍。而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只实现712万元,仅是去年全年销售额9855万元的7.2%。

    (五)洪灾又添损失,困难更为加大。“7.9”洪灾给我区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初步统计,全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2亿元。粮食作物受灾面积20.6万亩,其中减收面积13.8万亩,绝收面积5.6万亩,预计粮食减产11530吨。受灾蔬菜面积21万亩,绝收面积13万亩。烤烟、西瓜、水果等农作物损失过半。牧业和水产损失也相当巨大。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交通中断,旅游业遭受重创。估计农业损失3.5亿元,水利设施损失1.5亿元,旅游损失1.8亿元,交通、通讯、电力损失1亿元,社会事业损失1.22亿元。全区143家工业企业停产,1800多家个体工商户停业。工商企业经济损失超过2.8亿元。洪灾使我区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和增长后劲大受削弱。

    三、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判断

   
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比较好的,GDP增幅达8.9%,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虽低于全省9.4%的水平,但高于全市8.4%的水平。非典对我区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由于上半年经济总量在全年所占的份额只占四成左右,重头戏还在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消除,下半年经济必将出现反弹行情,而且受影响越大的地方和行业,其反弹势头将越强劲,“7.9”洪灾给我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2亿元,无疑将给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很大的难度,但不会改变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势头,全年经济仍将呈N 型走势。

    (一) 从产业看,二产业有望实现目标,但一、三产业困难较大。

    下半年,第二产业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抓工业的力度,部门的支持也有所增强;二是工业投入较大,上半年工业更新改造投资1420万元,随着部分新项目的投产,工业生产能力将得到增强;三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旅游工业生产将会逐步恢复;四是省、市银企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将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资金矛盾;五是投资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促进建材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区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一直在3%以下徘徊,通过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今年上半年速度有所加快,虽遭受“7.9”洪灾冲击,实现增长2.5%的目标问题不大。按照一产业增长2.5%,二产业增长23%,要实现GDP增长11%的目标,第三产业必须增长11.8%,这就意味着下半年第三产业的月均增幅要达到12.5%以上。目前旅游业正在逐步升温,但去年7-10月基数较大,全年旅游人数争取与去年持平尚有较大的难度,但较上半年会有一个大的增长。

  (二)从需求看,投资增势强劲,但消费仍显低迷。

    下半年,投资面临的有利形势,一是项目多,规模大,重点工程支撑有力。二是金融支持力度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投资后劲。主要问题一是居民投资呈下降趋势,二是房地产销售下降,三是投资环境不理想,但全年实现投资7.5亿元的目标是有希望的。

    下半年,消费面临的有利形势,一是城镇居民消费恢复较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6.2%,增幅同比高8.1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很大潜力,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幅只有0.2%;三是旅游逐步升温,旅游消费开始复苏;四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加上下半年出台公务员调资政策,将会增强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旅游升温仍显缓慢;二是农民增收难,购买力不强;三是消费热点不多。

    四、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一)做好抗灾自救,恢复经济发展。当前要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尽快恢复各项生产。农业要积极补种补栽,做好结构调整工作。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的恢复重建,为经济恢复加快发展打下良好前提。积极向上级争取赈灾和重建资金,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保障。

    (二)促进旅游升温,带动经济发展。非典、洪灾重创我区旅游业,要积极恢复重建好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巩固、开拓客源市场,规范旅游秩序,落实国家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旅游行业的优惠政策,帮助旅游企业发展。

    (三)抓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做好农业抗灾自救的前提下,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加大结构调力度。大力发展“果、菜、烟、茶、牛”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扶持联盛牧场、后坪奶牛场、清华药业公司、神农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扩大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加强农民税费负担监督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治理整顿建设领域环境,及时化各种矛盾,确保各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施工建设速度。对列入年度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尽早开工。对未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要加快规划论证和前期准备,争取补充到年度计划之内并力争能够形成一定的工作量。放宽投融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促进农村投资增长。加大调控力度,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积极警惕泡沫,防止对经济产生新的影响。  
               
    (五)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加强工业领导,保持工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开拓市场,做大做强旅游商品生产。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更多高新技术工业和私营企业进入园区,以园区为载体,构筑工业经济新的增长平台。切实搞好抓大扶优促小工作,大力培育支柱企业和拳头产品,发挥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 

    (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一方面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最终消费提供条件;一方面要创造良好宽松的消费环境,继续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抗灾自救生产、生活资料的质量、价格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增强消费者信心。加大消费信贷服务,促进居民住房消费。 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消费活动,将人们的消费预期变成现实的消费,最大程度地拉动经济增长。
 
[永定区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