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克服了“非典”、冰雹、洪涝等一个又一个严重自然灾害的打击,夺得了全县国民经济的阶段性胜利,为全年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据综合核算,我县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3.76亿元,同比增长了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1、1.02和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20.6%和6.6%,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高速扩张。从元至六月各月度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长在高位水平保持平稳且速度逐步有所加快,1—6月各月止累计的增幅分别为7.5%、7.6%、8.5%、8.5%、8.7%、9.0%,最高(6月累计)比最低(1月)仅高1.5个百分点,且中间基本没有大起大落,可见我县今年国民经济的增势是比较稳定的。从国民经济增长的政府效益来看,财政收入的增长远高于GDP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30万元,同比增长了24.3%,上划中央“两税”也完成了657万元,同比增长了13.5%,分别高于GDP增速15.3和4.5个百分点。从GDP增长速度的纵横向比较来看,今年一季度已达到上年的平均水平,比上年一季度高0.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则超过了上年全年的0.4个百分点,而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1995年以来我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最好水平。从横向与我市兄弟区县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比较来看,一季度和前四个月我县均居榜尾,到五月份已超过武陵源和永定而仅比慈利低0.6个百分点居第二,到六月份我县反超慈利0.4个百分点而居首位;一季度我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可望超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从构成GDP增长的各产业的贡献情况来看,二产业一直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是促成我县GDP平稳增长的根本原因。三产业稳住6%以上的增长底线和一产业实现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则是确保我县GDP高速增长的基础;据测算,我县今年上半年9%的增速中,二产业贡献了5个百分点,占GDP增长的55.3%,其中工业贡献了4.5个百分点,刚好占一半,三产业贡献了3.1个百分点,占GDP增长的34.3%,剩余的0.9个百分点和10.4%则是由第一产业贡献的。从GDP的构成来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8.7:24.1:47.2发展变化为今年的26.8:27.2:46.0,一、三产业分别下降了1.9和1.2个百分点,而二产业则上升了3.1个百分点,首次出现了二产业超过一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工业经济超高速发展是支撑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半壁河山,也是拉动我县GDP增速达9%的支柱力量
从总体上来看,全县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8601万元,同比增长了22.5%,比一季度又多增长了1.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27.7%和17.5%,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2.7个和1.8个百分点,占整个GDP增长率的比重分别为30.2%和19.8%。
从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发展比重来看,以九天、永丰、康华等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轻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重工业则由于新街煤矿、天源公司等企业发展缓慢而呈现负增长。全县十六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企业虽仅占六家,但其上半年却完成了5977万元的总产值,同比增长了76.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6%,比上年同期又提高了14.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失调的现象已基本得到好转。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产销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产销两旺。元至六月已完成销售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1.5%,实现产销率99.9%,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也比一季度上升了0.7个百分点。各生产企业产销情况发展也比较平衡,新街煤矿产销率较低也达到了96.2%,其余各单位均超过了98%,而且天源公司等十一家企业均实现产销率达100%或以上。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产品产量来看,除发电量减少较多以外,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已生产原煤6.99万吨,水泥4.86万吨,自来水191万吨,山野菜1327吨,机械1.0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了22.1%、91.3%、11.7%、47.4%、15.7%,完成发电量3118万度,同比减少了14.3%。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经济效益来看,利润总额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利税总额达83万元,同比增长了32%,其增速高于产值增速达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6万元,同比增加53万元,增长84.1%。
从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县发展越来越快。一季度同比增长了19.8%,增速仅次于永定居第二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到二季度时已达2.05亿元,增速发展到22%而稳居全市两区两县的首位,比慈利、永定、武陵源分别高2、4、7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三、农业稳步增长是我县经济持续、稳定扩张的基础,也是我们这个农业特困县逐步脱贫致富的根本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是我们的基本县情,近年来我们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大刀阔斧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品,着力提高农民收入,认真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从宏观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了3.5%,其中农村牧渔业分别增长了4.5%、2.6%、2.6%和5.8%,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加了3.3%,无论从产值或是从增加值的增幅来看都居全市首位,且分别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0.7和0.6个百分点。
从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生产情况来看,各主要产品大多都取得了丰产丰收。全县春粮总产量已达1.85万吨,同比增长了9.1%,油菜籽产量完成0.8万吨,同比增长了2.5%,上半年已出栏肉猪11.72万头,同比增长了2%,出售和自宰肉用山羊1.23万只,同比增长了5.1%,完成烤烟、蔬菜播种面积达3.51万亩和5.45万亩,分别增长了24%和10%,落实黄姜种植面积0.8万亩。
从农民的现金收支情况来看,收支增长明显,但增长幅度均有所放缓。上半年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362元,同比增加了23元、增长6.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和经营性的收入分别增长了11元、11.2%和23元、17.6%,转移性收入减少11元、10%,特别是在外人口寄回或带回的现金收入减少了18元、24%,下降幅度较大。与此相对应,农民的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上半年人均达135元,同比提高了13元、增长了10.7%,增幅较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费用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分别增加了12.2元、10.6%和0.7元、1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达278元,同比增加了70元、33.8%,增长幅度很高。
从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来看,传统农业仍居主导地位。上半年农业增加值的增长50%以上来源于传统粮油的增产增收、20%左右的土杂猪等老式牧业的平稳发展,真正属于新型高效的蔬菜、牧渔业、特种经济作物贡献的增加值增长不到20%,总的来看,我县农业生产仍是传统农业、分散农业和靠天吃饭的农业时代,具有的一定的小规模发展只是对传统农业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所取得的成果。
四、投资和消费稳步增长是我县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
投资和消费这两驾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对于特困县的我县尤为重要,特别是投资对于落后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桑植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国家及有关方面的投入与扶持;今年上半年我县经济快速增长无不与此息息相关。
从投资来看,全县以国有投资为骨干,总体增长水平很高。今年元至六月全县已完成全社会总投资达1.72亿元,同比增长了49.6%,其中国有部分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了84.7%,其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达65.1%,同比提高了12.4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因投资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达4.5个百分点,同比多拉动了0.6个百分点。
从消费来看,我县克服了“非典”疫情的间接冲击,实现了社会消费的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5亿元,同比增长了8%,其中公有经济增长了58.7%,非公有经济增长了0.7%,消费直接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同比基本持平。
综合来看,我县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较快,在全市暂时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是全县人民励精图治、刻苦努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县委、县府决策指挥有方的成果;但全面分析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县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的“瓶颈”仍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总量仍然严重不足,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今年上半年我县全社会总投资虽以近五成的速度增长,但绝对额仍然不大,从总量来看只有慈利、永定的29.1%和40.9%,比武陵源仅多51.5%,只占全市的12%,虽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但总量所占比重仍严重偏小;从人均拥有的投资额来看,今年上半年人均仅完成总投资401元,比全市的平均水平少514元、56.2%,不到一半,大约是慈利的46%,永定的39%和武陵源的16%,差距更加明显。从总投资的所有制构成来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分别占64%和13%),而个体经济则仅占不到四分之一的23%,人均个体投资额仅92元,民间投资(主要是个体投资)的力量还很脆弱,还有待进一步地启动和挖掘。从总投资的投向来看,国有投资主要是向公路等非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倾斜,而处于一线的工农业生产部门则由于种种原因而投资较少,其他投资也有类似现象;向非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拉动的是当期原材料的现实增长和预期内的潜伏性带动性经济增长,而向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拉动的则是当期原材料的现实增长和预期内的可预见性发展性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县的投资结构尚待进一步改进。
二是农业生产短期内难有新的突破性增长,传统农业和温饱农业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近年来,由于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县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主导地位和基础地位尚未从根本上有所动摇。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虽受到了一定的自然灾害影响,若与上年相比要轻得多,但整个农业的产值和增加值仍仅能增长3.5%和3.3%,如果单纯从传统农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看,能够在正常年景下达到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的水平已难能可贵,但与全县GDP9%的增速比差距就大了,全部第一产业用占GDP26.8%的增加值只贡献了10.4%的GDP增长率,拉了整个GDP增长的16.4个百分点的后腿。当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农业生产增长模式难有根本改观,发现新的、突破性的增长点仍是一个盲区。
三是以社会信用严重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治理难以到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又一个“瓶颈”。社会信用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的道德与法制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人们由于对社会福利的信心不足,担心老无所养要攒养老钱,要刻意栽培下一代甚至两代要攒育子(孙)钱(其实质仍是怕社会不养老,寄希望于子孙来养老),因此严重制约了社会的消费增长,也从人们的思想上限制了人们的投资意识。如今年六月底居民储蓄比上年同期净增0.86亿元,达到6.51亿元,增幅高达15.2%,比半年内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尚高7.2个百分点;个体类投资今年虽比上年增长了24.3%,但若考虑到去年比前减少了29%,和前年相比,今年仍减少了11.7%,可以看到我县的社会消费是低发展水平的,投资意识是很差的,相反,社会居民的储蓄意识则十分强烈。另外,由于企业和组织对社会信心的不足,银行放贷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水平,非个体类民间投资难以引进和壮大;今年六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仅有7.56亿元,同比只增长了6.2%,低于GDP增速2.8个百分点,存贷差扩大到0.6亿元比上年的相应差多0.7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金融部门的现金收支虽都在以7.6%左右的速度减少,但现金回笼的趋势没有改变,相反今年比上年还扩大了10.4%,达0.25亿元。
下一阶段,我们要根据我县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现状,逐步克服制约我县经济高速发展的各类“瓶颈”,围绕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力争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经济任务。
首先要以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为目标,全面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尽快启动消费和民间投资。能否树立广泛的社会信用,创造规范的信用经济,既是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方式能否走向成熟的表现形式。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加强低保、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救助工作,用法律等强制手段维护全体社会公民的最一般性的生存、生活权利,克服人们的“恐老、恐失业”心理,逐渐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以从正面也是从根本上解除人们不敢消费、怕投资的思想意识;通俗点说,如果我们既不怕失业后最低生活保障无着落,也不惧不名一文后无养老之忧,那我们手中有必要放着越来越多的现钞或存款吗?另一方面,要在建立健全对不讲社会信用的各类个人或组织进行严加限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依法打击社会欺诈行为的同时,对讲求社会信用的个人或组织大力予以表彰和奖励,逐步形成一种失去社会信用就没有社会发展空间,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被社会认可的社会生存意识。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治理,才能逐步扭转人们的消费意识淡薄、投资信心不足的问题,进而以此带动我们的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引进投资特别是争取国家投入的工作。我县经济基础薄弱,与兄弟县区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争得的国家投入太少,这既有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考虑不周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基层的有关领导和相关论证人员长期以来工作成效不显著造成的。我县发展传统市场经济的区位较差,引进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大中型投资项目较难,几条公路、几座电站因对国家和我们周边的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显著而迟迟不能争得立项开工建设;因此,我们要换一种思路,在继续不放过有机会争得这些项目上马的基础上进一步推介我们的山地优势和特种资源优势,用特色产品开发吸引投资,要继续打好特贫县、闭塞落后县的牌子,在争取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性扶持的基础上大力宣扬我们的纯天然特色,用无或很少现代污染吸引投资。
第三,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努力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各项经济发展任务。从第一产业(农业)来看,要立足于既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积极稳妥地在确保粮食生产不减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烟叶、干水果、药材、特种蔬菜等特色产品,并主动搞好其加工、销售等保值、升值工作;要立足于抗灾自救,力争将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向全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而努力。从第三产业来看,要进一步着力培养工业经济增长点,在保持现有农产品加工工业继续实现高速增长的基础,全面带动各类工业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全县各类工业企业的同步高速扩张,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2%、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从第三产业来看要进一步消除“非典”对我县经济的间接影响,尽快扭转我县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发展速度降低的趋势,恢复人们的旅游信心,早日将我县原本就十分弱小的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争取全年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的增速恢复到10%的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向10%努力。从总体来看,要积极落实各项投资计划,确保投资在30%左右的增长水平不降低,力争全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5至6个百分点,使全县总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向10%逼近。
[桑植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