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县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低位起步,但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逐步落实和初步取得成效,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克服了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冲击,而总体增长水平呈一路强劲发展趋势,上半年已完成农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3.5%和3.3%的良好成绩。
一、前七个月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今年以来,我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以第一季度的1.4%起步,以后逐月上升,到上半年已达3.3%,七月份虽受较大灾情影响,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内力较强使元至七月的累计增幅仍高达3.2%;与此相对应,到3、4、5、6、7各月止累计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6%、1.7%、3.2%、3.5%和3.3%,整个一产业发展比较稳健且速度较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村经济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大。粮油类主导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烟叶药材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蔬菜等其他类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是我县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据初步统计,2003年1—7月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类减少4.13万亩只达到53.32万亩的水平,其中稻谷、玉米、豆类、薯类分别只完成16.32万亩、11.39万亩、6.35万亩和16.87万亩,同比分别减少0.11万亩、0.68万亩、0.4万亩和2.81万亩;经济作物类仅增加0.42万亩左右,达到19.05万亩的水平,其中油菜籽减少1.45万亩,烟叶类增加1.08万亩,药材类增加1.21万亩,分别为完成9.02万亩、4.28万亩和1.38万亩;蔬菜等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0.4万亩,达到8.55万亩左右。经过三年多的大面积植树造林和退耕造林,全县林业生产基础进一步雄实,现在正逐步显现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以粮油牧稳产、烟叶增产增收为主要脉络,今年1—7月农业总产出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从已收获的春收作物来看,春粮增产了1535吨,达到1.85万吨,春油增产了196吨,完成0.8万吨,增幅分别为9.1%和2.5%。从上半年的牧业主要产品来看,已出栏肉猪和山羊11.72万头和1.2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了2%和5.1%;从即将收获的夏收作物的长势来看,夏粮将呈小幅度减产,烟叶将有可能大幅度增产增收;从农业产出的效益来看,1—7月基本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增加值的同步增长,其增长速度分别为3.3%和3.2%,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益高。
三是农民现金收支稳步增长,但收入的增加幅度较支出的增长幅度为低。据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62元,同比增加了23元、增长6.8%,其中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了11元、11.2%和23元17.6%,转移性收入减少了11元、10%;与此同时,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人均高达413元,比现金收入尚高51元/人、14.1%,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3元/人、25.2%,其中生产费用为135元/人,同比提高了13元/人、10.7%,生活消费支出为278元/人,同比增加了70元/人、33.8%。
四是各种自然灾害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冲击比较明显,但由于各方努力抗灾自救成效大,没有给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障碍。据业务部门综合,我县今年农业生产受灾比较严重,全县10.95万户乡村农户中有8.5万户受灾,全县八十多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有22.8万亩农作物受到了洪水、干旱、冰雹、病虫害等各种灾害的冲击,全县因灾减产粮食5120吨、减产蔬菜8000吨、减收烟叶500吨,减少农业产值1300万元,影响农业产值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左右。
二、对我县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基本估价
1、粮食类稳产或略有减产、烟叶类高速发展是我县种植业发展的基本格调,蔬菜类平稳增长是我县种植业发展的重要补充。粮食类产量不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七月上旬的几场暴雨冲毁了数万亩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我们8月中旬到马合口乡万众洛村、麦地坪乡农科站村等地实地调查时仍看到到处都是洪水冲过或浸泡过的迹象,补种的部分秋玉米、秋红茹、蔬菜等农作物也难以完全弥补已经损失的粮食作物。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如谷罗山乡、官地坪镇等乡镇分别调出了近千亩水田种植黄姜、烟叶等经济作物,玉米、茹类等旱地作物也由于大量的退耕造林而大幅度减少。三是粮食类自食已基本有余,而饲料粮(主要是玉米、薯类等)则由于牧业生产受市场制约发展速度较慢需要量有限,因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烟叶类高速发展主要是政府与长沙烟厂合作比较成功的结果,广大农民们也从前几年的大量烟农靠烟致富奔小康的许多实例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种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畜牧水产业生产发展缓慢是我县农业生产战线的又一块硬骨头。近年来,有关业务部门为发展我县畜牧水产生产做了大量扎实而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面上来看其发展速度和发展的内在质量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牲猪品改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没有争得牲猪大量外调的市场,自食量有限,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养猪的比较经济效益又不高,我县的牲猪出栏主要用于自食(大量农户全年仅出栏1至2头年猪)和县内居民食用。从我们近期开展的13户入户抽样调查来看,今年1—7月农户肉猪出栏均是元月份自宰的年猪,其商品量是出售的两窝仔猪,而且其总量均比上年同期为少;从与广大农户和乡、村干部的座谈调查了解来看,单纯从经济效益来看养猪确实“不合算”,如果不是为了自用,许多农户均不愿喂猪。二是山羊养殖在近年内发展较快,但其总量占牧业总产出的比重仍很低,总体规模也不大,而且若不改变其养殖方式(由放养变为圈养或限制范围放养)将与保护生态的大政方针发生矛盾,因此山羊的生产若需进一步高速发展必须解决好市场问题和生态问题,从目前来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均不易突破。三是水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水源不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牛马等大牲畜的生产受传统生活观念影响,食用很少,主要用作役用,其需要量相对稳定,近年来开始出现少量外调,从总规模和发展内外因素来看,快速增长的空间有限。四是家禽生产品牌意识差,大多都是单家农户的零星养殖,上规模、上档次、效益高的专业户太少,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供求链条,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差,难以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一体化、市场区域化的趋势中占有一席稳定的位子,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县家禽业向更高的档次发展。五是龟鳖鹿蛇等特种养殖不仅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甚至连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链条都未完全形式,基本上都处于实验和初创阶段。
3、林业生产在前几年大规模退耕造林的基础上,今年发展速度难再有大的突破。从造林来看,去年基数较大,今年超过去年已不可能;从主要林产品产量来看,前几年造下的生态林达到间伐标准尚待时日,经济林产生经济效益也还只是局部的和少量的,增长均不会很快,林业产出增长因素不多。
4、乡镇企业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继续上升是我县今年农业经济的一大亮点。乡镇企业在经历了前一段时期调整绯徊阶段以后,今年又进入新的一轮高增长时期是我县乡镇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高速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据业务部门统计,元至七月份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9.09亿元,同比增长了12%;一至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可达到621元,同比增长7%。
5、农业总产出保持3.5—4%的增长速度可望在全年实现。粮食作物减产量可望控制在千吨以下(减少幅度在0.8%以内),若秋粮有所丰收,全年可望平产;烟叶类若能在收获期内稳住品质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元钱,拉动农业总产出增长0.56个百分点。牲猪出栏稳住21万头以上的底线并比上年略有增长达到21.6万头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力争全年牧业总产出增速在3%以上。林业和渔业在我县农业总产出中比重较小(两项合计仅占10%左右),从目前来看,只要造林面积不出现大幅度减少,林业产出将基本保持平稳或略有增长,其对整个农业总产出的影响不大。
三、现阶段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信心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支持的烟叶、黄姜等特种作物丰产以后,我们要坚守发展和开发初期的诺言,不仅要按计划全部收购而且要按质论价不压级压价,从我们近段时期内的走访调查来看,大部分群众都是相信政府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居民心有隐忧,特别是个别以前受过其苦的群众更是忧心重重。从现实来看,老百姓的担心也不是空隙来风。若在这一些具体的事情上失信于民,广大农民的农业信心势必受到影响。
二是农民收入和农民负担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需要有较为宽松的农民创收环境,关键是政府导向和支持方向正确以及给农民自主生产创造更为自由的政策氛围和合理的农民负担;长期以来,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三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多年来,各级各部门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物资,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发展,但与我们的实际需要相比还相差太多,特别是投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和农村的基本建设上的资金和物资还很不够。
[张家界桑植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