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农业产业建设步伐大 为农服务效果好

来源: 时间: 2003-11-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年来,桑植县人民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建设规划,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以几大主要产业为重点,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在发展农业产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产业建设步伐快。桑植县今年农业产业以几大产业建设为重点,落实烟叶种植面积4.18万亩,其中烤烟3.86万亩,同比分别增长了0.98万亩和1.03万亩,烟叶假植育苗率均达100%;积极推广了三元杂交猪养殖,扶持猪羊牛等养殖大户1200多户;其中养猪羊牛大户分别有240户、690户、125户;完成重点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5200亩,其中白石4000亩,西莲1000亩,天星山林场200亩,种植品种以反季节白菜、萝卜为主;在洪家关乡的枫坪村新发展椪柑217亩,在两河口乡的潭口村、两河口村发展椪柑240亩,在刘家坪乡的官溪涧村、新桥村发展椪柑、美国脐橙600亩,引进新品种在澧源镇肖家峪建成265亩的美国红提葡萄示范园;桑植县新发展黄姜6000亩。

    二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退耕还林作业设计全面完成。三年来已完成退耕还林20.6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5万亩,荒山造林10.18万亩。今年的8万亩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已全部落实到29个乡镇的山头地块。沼气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桑植县已投入水泥1303.2吨,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2906口,其中瑞塔铺镇、澧源镇项目区已投入水泥840吨,新建沼气池700口;洪家关、廖家村等13个项目外乡镇,县以工代赈办已投放水泥463.2吨,新建沼气池386口;去年提前实施1820口。改造老沼气池600余口。严格推行技术员持证上岗和建池标准化,质量和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沼气建设的成功率、使用率达100%。新建池户60%以上进行“一池三改”(即改厨、改厕、改栏)配套改造,农户脏、乱、臭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基本改善。“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展,沼气生态农业逐渐将成为桑植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抗灾自救成果大。今年以来,桑植县先后遭受冰雹、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桑植县上下不等不靠,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取得了抗灾自救的阶段性胜利。一是全面落实了改种计划,组织落实好种子、农药等物资的供应,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重点抓好了水毁工程的恢复,及时制定了病险水库、山塘和水毁渠道的整治方案。三是妥善安置了灾区群众生活,保证了房屋全倒户和重灾户的基本口粮。四是认真抓好灾民建房,出台了灾民建房优惠政策,积极筹措灾民建房资金。五是广泛开展了赈灾募捐活动,支援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四是为农服务工作到位效果好。一是农用物资供应到位。今年上半年,桑植县共调贮“双杂”良种29.13万公斤,蔬菜种子1.65万公斤,肥料2.1万吨,农药92吨,农膜234吨,满足了县内农资市场供应,保证了农民的需求。二是防汛抗旱准备到位。完成了重点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责任状,明确了防汛责任制,制定了城镇防洪预案和抢险应急方案。三是部门为农服务措施到位。县畜牧部门承诺“三供一包”服务,及时为农户供种、供饲料、供技术、包销售,认真开展了春秋两季的畜禽防疫工作,使牲畜五号病防疫密度100%,猪常规防疫密度95%。气象部门准确预报灾害天气,积极作好人工增雨抗旱工作,车载火箭增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共发射人工增雨炮弹176发,火箭弹2发,降小到中雨5次,中雨1次,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农机部门加强农机安全工作,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四是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到位。县经管部门进一步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确保监测点工作的正常运转,全面完成了农民负担卡的发放工作,入户率达100%,认真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农民学法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意识得到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排岔口至五道水26.2公里11万伏的电路架设和排岔口至瑞塔铺26.3公里11万伏的电路架设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张家界桑植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