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秋季永定区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来源: 时间: 2003-11-1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永定区围绕年初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认真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3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将完成和超额完成预期计划。

    一、2003年前10个月经济运行基本评价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国民经济平稳增长。1-10月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7906万元,同比增长10.7%。经济运行态势比较平稳。一季度承接上年较快增长的态势,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势头,GDP增长10.8%,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二季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由高到低再升呈现恢复性增长,GDP增长8.9%,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三季度摆脱了“非典”、洪灾和旱灾的滞后影响,呈现平稳增长,GDP增长为10.5%,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10月份GDP增长10.7%,增幅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316万元,同比增长2.1%,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7113万元,同比增长21.4%,增幅同比慢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477万元,同比增长11.0%,增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从总体来看,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第二产业发展加快,第一、三产业增速放缓。

    2、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312万元,同比增长2.3 %,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43322万元,同比增长1.4%。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4.78万亩,同比减少6.49万亩,下降12.7 %,粮食总产量14.95万吨,同比减少1.6%。经济作物保持较快发展,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58万亩,同比增长59.3%。畜牧业生产有一定发展,牧业产值27392万元,增长3.6 %,出栏牲猪31.69万头,牛3.06万头,羊6.8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 %、3.7 %、3.9 %。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4万亩。

    3、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完成工业总产值76662万元,同比增长21.8 %。各种经济成份全面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增长25.0 %,集体及其他经济增长32.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2044万元,增长36.4%。产品产销率达98%。产品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7517万元,同比增长2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98万元,同比增长20.5 %,增幅减慢4.3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62.2%,同比提高26.2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650万元,同比增长89.2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495万元,同比增长2.3倍;更新改造投资6712万元,增长1.2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9万元,增长2.4倍。

    5、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49万元,同比增长10.7%。一季度增长13.7%,4月份受“非典”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出现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5月份为-5.2%,处于历年来的最低水平,6月份开始出现强劲回升,实现增长11.6%,10月份达到10.8 %,基本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同步增长,增速都在10%。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城市零售额68364万元,增长10.8%;农村零售额19585万元,增长10.5%。

    6、物价水平稳中趋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4.5%,通迅价格指数99.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9.93%。

    7、乡镇企业稳定发展。实现总产值20.10亿元,同比增长13.3%;乡镇企业增加值5.04亿元,增长16.0%;实现利润总额11926万元,实交税金3096万元,增长32.7%。

    8、财政金融平衡运行。地方财政收入4966万元,同比增长8.1%,增幅加快2.7个百分点。去年因农村费改税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是先低后高,由一季度的-23.3%,到二季度的-12.1%,到三季度的-0.8%,10月份则同比增长5.4%,而今年则是先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55.5%,二季度降到21.3%,三季度降到8.9%,10月份降到8.1 %。地方财政支出14982万元,增长21.4%。各项税收收入4231万元,增长11.9%。10月末银行贷款余额22.34亿元,银行存款余额20.73亿元,其中城乡储蓄12.68亿元。

    9、居民收入增幅较快。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86元,增长5.9 %。农村居民受到“非典”、洪灾和旱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负担减轻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农民收入仍保持了增长趋势,人均现金收入1606元,下降3.0 %(剔除婚丧嫁娶收入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3.2%)。9月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16830人,劳动报酬总额1.23亿元,增长3.1%。

    10、旅游出现小幅增长。全区旅游接待127.24万人次,同比增长9.6 %。实现旅游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39.5 %。受“非典”影响,二季度末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为-63%、-71%;到三季度,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5.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7.3%。

    (二)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一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盈利,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93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8%,同比上升1.1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4.7%,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86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06元,同比下降3.0%(剔除婚丧嫁娶收入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3.2%),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649元,同比增长18%;农民出售产品现金收入人均136元,同比下降4.5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长3.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为9月)。

    三是财政收入增幅加快。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为8.1%,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财政对经济贡献率为2.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调整逐步优化

    1、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向优质高效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顺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逐步调减,幅度达到13.7%,早稻面积调减80.9%,中稻面积调减3.8%。经济作物面积逐步增加,面积达到40.58万亩,同比增长59.3%。烤烟、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畜牧业发展良好。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4.9%,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

    2、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达到27517万元,占GDP的比重为17.4%,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企业实现产值8947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企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民营企业显示强大的活力,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

    3、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邮电业增长9.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6%、金融保险业增长3.4%、房地产业增长38.2%、其他服务业增长9.0%。根据旅游收入构成及相关行业增加值进行测算,旅游业增加值为1.8亿元,占GDP的11.7%,占第三产业的23.1%。10月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9.4:20.0:50.6调整为26.8:23.5:49.7,朝着预期的方向迈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经济增长内在动力逐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充分反映了经济内部活力、经济增长内在动力逐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亿元,增长89.2%,增速加快46.4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均在1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亿元,增长10.7%。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分别增长11.0%、8.8%。消费的稳步增长,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

    (五)经济发展内在矛盾不容忽视

    1、农民收入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业基础薄弱,抗击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农业增长缓慢,多年来一直维持在2-3%的水平,第一产业在GDP的比重逐渐下降,80年代达到40%以上,90年代降到30%左右,2000年以后逐步降到20%左右的水平,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少困难。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0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851.86元,增幅低8.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同期的3.17:1扩大到3.53:1。

    2、投资增长迅速,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靠省市重点工程拉动,区属基本建设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全区29个基本建设项目中,天门山景区开发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84.7%。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天门山景区开发和好地大厦两个工程。二是房地产销售与开发不同步。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9万元,同比增长2.4倍,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17.33万平方米,比去年全年多2.4倍,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1.93万平方米,加上预售的2.32万平方米,不到总面积的25%。三是投资增长过快,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水平。目前,我区的投资率由2000年的7.8%,上升到2002年的37.8%,2003年10月达到了55.5%,高于国家16.1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则于2000年的64.3%下降到2002年的62.2%,2003年则为44.5%,比国家低16.1个百分点。

    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放慢。地方财政收入4944万元,同比增长8.1%,增幅比9月份慢了0.8个百分点,比8月份慢2.3个百分点, 比7份慢8.7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6850万元的72.5%,低于平均进度1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幅2.6个百分点。

    4.消费市场不旺,扩大需求乏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7 %,虽然出现恢复增长,但增速不快,低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15.8%的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强势增长的储蓄一方面导致最终消费低迷,同时其结果也显示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二是过快的投资率势必带来较低的消费率(前面说过),必然抑制消费。三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影响消费需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只有1606元,增幅-3.0%,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只有1008元,增长幅度-1.0%,农村市场难以启动,影响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二、2003年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总体上看,前10个月我区的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尽管“非典”、洪灾和旱灾对我区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抗灾自救工作的全面展开,通过全区人民的奋力拼搏,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预计全年经济将呈“N” 型走势。

    第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区遭受了千年难遇的洪灾和百年大旱,对种植业影响较大。在种植业受影响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9亿元,增长3%,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2%、5%、4%、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5%。

    第二、工业生产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增长25.2%,实现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8.2%,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77亿元,工业增加值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8%。

    第三、投资保持高涨态势。随着广茂园二期工程、文昌阁旧城改造、天门山索道、人民广场等重点工程顺利进行;县乡公路改造、天门中学二期工程、教字垭小城镇、中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项目的开工新建。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长61.3%。

    第四、旅游收入有所增长。“双博会”、“十一”黄金周、城运会、森保节等大型节会,对我区旅游业将产生积极作用。预计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0万人次,增长9%;实现旅游总收入5.8亿元,增长9%。

    第五、消费恢复性增长。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逐月回升,四季度又是传统的消费旺季。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1%。
综上所述,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33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2.7%。

    三、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政策
    为了使中国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将采取“稳健调控保发展”的思路,在确保经济增长不低于2003年水平的基础上,把握本世纪头10-20年的战略机遇期,积极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化解经济风险,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一是国家财政政策适当减弱力度,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拉动需求+推动改革并重。

    二是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加大。在当前货币增加过快和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双重压力下,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加大。

    三是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能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环境。逐步改变“凭经济增长率论政绩”的评价模式,促使地方政府将依法保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等作为追求目标。

    政治制度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的发展热情,增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在本世纪头20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有力推动改革和体制创新步伐的加快,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

    市场需求

    随着对外开放扩大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和能力在逐步增强,在剔除“非典”冲击影响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一季度以来逐季升高,显示经济增长的自身动力较强。

    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与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机遇,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近来均保持顺差;在资金来源和投资动力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速,居民消费增幅与经济增长加快相伴随,并略有提高。
从供给角度看,尽管国内信贷的增幅会有一定的收缩,但外资的进入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劳动力资源充裕并有竞争力。基础设施也能支撑较高的增长。电力“瓶颈”还不至于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大的影响。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3年秋季版)》预计,2003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大体可保持前三季度的水平,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在8-8.5%之间。2004年上半年GDP增长仍将稳步上升,将达到8%以上,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略低于这一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左右。

    四、2004年我区宏观调控目标及测算说明
    (一)2004年我区经济宏观调控目标。

    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2004年我区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国民经济的走势将呈快速稳定增长态势,GDP的增长率在10.8%以上的水平,GDP将达到2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在2.8%以上水平,增加值为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在18%以上的水平,增加值4.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在18%以上的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增加值10.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4.8:22.3:52.9。

    (二)2004年宏观调控目标测算说明

    1、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从农业总产值构成要素来分析,种植业占60%,养殖业占30%,林业占8%,渔业占2%。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不遭受大的自然灾害,农业产值是可以稳定增长的。考虑到粮食、食用油、牲猪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定增长是有可能的。

    从种植业来看,我区粮食播种面积一般在50万亩左右,虽然由于结构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但优质高效品种大面积的推广,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逐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可以保持基本稳定,15万吨是不成问题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一般在30万亩以上,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油菜、烤烟、蔬菜、瓜果、花生、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占主导地位,二是进一步改变轮作方式,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预计种植业产值4.7亿元,增长2%,实现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6%。

    畜牧业生产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家庭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规模养殖使我们看到了畜牧业发展的希望。政府加大牲猪品改和防疫工作力度,为畜牧业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肉食品价格的上升,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预计牲猪出栏32.9头、牛3.2万头、羊7.2万只,分别同比增长4 %、4%、5 %。实现畜牧业产值2.88元,增长5%,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4.5%。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5.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林业总产值6600万元,增长5%。
    渔业总产值2200万元,增加值936万元,分别增长5%、4%。
    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3 %,第一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2.8%。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受国家产业政策、价值规律的影响较大,只要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状大,永定区的工业经济就能保持快速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一是建材业、医药化工业、机械制造业、食品饮料业、旅游工艺品等支柱产业支撑着规模以上工业。二是科技企业不断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三是科技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入园企业已达7家,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四是规模以上企业增多,据调查2004年将新增4家企业产值,产值将近2000万元以上。五是部分企业开工生产,万农生物、清华药业等几家大的企业已完成前期工作,2004年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预计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02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25%。

    规模以下工业:一是规模以下企业发展较快,全区现有规模以下企业2233户,比上年增加了220户。二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将乡镇企业的一些主要指标纳入乡镇处经济工作的考核目标,一定程度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全区规模以下工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预计2004年规模以下工业产值5.5亿元,增长20%,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18%。

    建筑业: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建筑业伴随投资的快速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只要加快在建工程的进度,加快已批待建工程的启动,早日形成工作量,就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建筑业产值达到6.4亿元,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分别增长25%、19%。

    预计第二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9%。

    3、消费、投资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消费上说:我区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需求方面,有效需求强劲与否成为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启动消费,抑制通货紧缩,一定程度地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宽松条件。二是汽车、住房、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热点。三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增长,为提高消费水平创造了条件,城乡储蓄中必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最终形成消费。四是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低水平增长,是扩大消费的潜在力量。预计,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在13%左右的水平,总额达到13.0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

    从投资上分析: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快速增长的机遇。一是有一批续建重点工程,常张高速公路永定段、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生态体育广场、教字垭小城镇建设等一批市、区重点工程。二是一批新项目有可能开工兴建。2003年深洽会我区签约项目6个,签约金额7.62亿元,只要加紧前期工作,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工作量。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制逐步形成,民间投资开始活跃,城乡个体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更新改造投资、城乡集体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

    消费、投资的积极因素,在第三产业会得到充分体现,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将进一步发展。预计第三产业保持13%的增长幅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8亿元。

    五、2004年经济工作重点

    (一)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畜牧业的生产,提高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清理和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全面落实扶持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工程建设尽量安排使用农民工,加强和规范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正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做好农产品促销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六是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损失。七是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工作,促使农民用工合理有序的流动,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二)引导投资需求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依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二是加强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强化投资指导。要注意房地产投资出现的增长过快的势头;采取适当的金融货币和税收政策,防止房地产过热膨胀最后难以持续而导致房地产增长出现大起大落,从而加大金融风险,并对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谨防追求经济的高增长而引发的投资冲动;努力避免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出现,防止刚有所缓解的供大于求矛盾又重新激化。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永定推出去,把资金引进来,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四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使重点工程按计划进度进行,确保工程项目早日投产。

    (三)继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清理和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打击制假售假行为,降低和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二是完善消费政策,加大清理那些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行为,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金融部门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扩大信贷范围、领域和规模,宣传和引导居民树立适度超前的消费观念。三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汽车、住房、教育、旅游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鼓励和推动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消费。四是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居民税负;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网络,改善居民消费的心理预期。五是大力发展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旅游促销,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尽早建成旅游核心服务区。

    (四)积极推进“三化”进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状大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调整工业结构,实施抓大扶优促小战略。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的增长平台。四是加从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为新型工业化服务水平。

    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二是加快农产品区域布局上的调整,构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三是加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把观光园作为我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展示窗口。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状大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加快建设西溪坪新区,使之成为全市产业升级先进区、技术创新的辐射区、城镇化的示范区。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品位。把老城区建设成与世界自然遗产相匹配的生态旅游城。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改革城建投资体制,实现城市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五是改革户籍管理办法改善城镇人口结构,增强城镇人口活力。

    (五)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进一步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领域,凡是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率先进入。二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放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营业的规定,降低资本额度要求,鼓励尽快开业。三是发展服务业。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组织成立各种协会,做好行业自律工作。大力发展金融理财、法律咨询、物流配送、会计、审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六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三条保障线正常运转。 

[张家界市永定区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