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见平稳 后劲需加强

——2004年1季度慈利县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4-04-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第一季度,慈利县经济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适度增长,表明今年慈利县经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局。但是,经济运行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还不容过于乐观,经济发展后劲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一季度慈利县县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季度经济运行总的特点是:全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第二、三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市场消费保持稳步增长,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支和居民收支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景气预期进一步看好。

    第一,全县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达4.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7.4%,第三产业增长7.2%。第三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房地产业、服务业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7.4%和8.8%。在去年全年经济增长实现9.9%的基础上,一季度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6.2%。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有力支撑下,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1.5%的较快增长。表明我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

    第二,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城镇市场销售额增长快于农村市场,其中县的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与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的差距达20.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启动,农民的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及个体户销售情况继续良好,实现销售额为1.68亿元,增长7.7%。餐饮业销售火爆,共实现零售额0.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物价总水平已走出多年来的低谷,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5.7%。从发展趋势上看,市场物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将呈现小幅上扬,消费品市场也将趋于活跃。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一季度,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0%。在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仍实现了高速增长,完成投资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倍,其中常张高速、茶林河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达到2.41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94.1%,是拉动基本建设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更新改造投资完成0.05亿元,下降9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1亿元,增长1.23倍;随着商品房销售看好,今年新开工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增加。

    第四,新的经济亮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民营经济日益活跃,截止3月底,全县工商正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了0.94万户,从业人员1.74万人,分别增长6.7%和5.4%。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注册户数达452户,从业人员0.18万人,分别增长9.8%和8.4%。

    第五,财政收支状况良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0.16亿元,同比增长40.0%,财政支出0.60亿元,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1938元,增长4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2元,增长11.3%。

    综合以上情况,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的状况表明,相对稳定的第一产业和快速发展的二、三产业,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消费的同向拉动,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合力;培植经济新亮点,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些有利因素,有效地保证了我县经济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度快速的增长空间。
   
二、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不容忽视

    虽然第一季度我县经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经济运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限制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上扬空间。从各种迹象分析,我县经济增长“前低后高”的特征比较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幅度将超过一季度的水平,经济增长率向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第一,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逐步显现,第一季度表现的尤为突出。加快发展始终是我县经济建设的主题,经济发展“慢”的现状多年来长期困扰我县经济,增长幅度一直居全市各县下游。但近年来由于农业和第三产业增长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对趋缓,使我县许多行业逐步失去在全市优势地位。2003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增幅比2002年高1.1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工业和建筑业的高速增长实现的,弥补了因为非典所造成第三产业增长放慢的负面影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大降低,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7.2个百分点,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多年少有的,这说明我县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回落的苗头。虽然第一季度我县工业增长带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基数增大,增长幅度有可能逐步回落,这对全年的经济增长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效益水平不高。1-2月,实现利润 -352万元,较上年增亏112万元,实现利税-136万元,增亏49万元,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455万元,增亏65万元。直接影响全县经济运行质量。近年来,名义增长速度虽然很高,但经济效益总量规模并不大。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仅实现利润1060万元,比2002年增长601万亿元;仅实现利税2619万元,比2002年增长100万元。多年来,我县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一直保持在35%以上,说明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后劲的不足,这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

    由于我县经济并不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经济增长在年内不会有大的波动,但上扬的空间也不大,全年经济增长要维持上年9.9%的增幅,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的力度。

三、加大措施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稳定农业基础。农业结构调整的滞后,限定了农业低速增长的格局。在种植业方面,今年以来主要传统农产品的产量和单价有较大幅度上涨,农业的增长将在以后逐步体现出来。因此,要确保第一产业的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种植业结构和养殖业结构调整,应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使农民增加收入。

    第二,培植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增长。骨干企业少且不特,大型企业大而不强是我县工业企业的特点。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35家,但这些企业大多是,产品单一,主业不突出,缺乏特色。中型工业企业由于基础薄弱,没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按照最新的企业划型标准,我县经认定的中型企业只有1家,支撑我县工业快速增长的一直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部工业。在企业竞争已经由资源竞争、质量竞争转向资本实力竞争的时代,有选择地培植骨干企业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三,扶植个体经济繁荣农村经济。我县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农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私营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快于个体经济。说明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点逐步提高,资金比较充裕,许多个体业主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初期积累,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但个体经济增幅过小,则说明了对于资金实力较为薄弱的群体来讲,投资的市场限制、经营门槛还比较高。一般来讲,有市场需求就会有资本投入,因此,对于实力较强的私营经济只需要引导,而对于实力较弱的个体经济,则需要进一步扶持,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在税费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对个体经济加以倾斜,达到扩大就业和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四、宏观调控建议

    当前我县经济正在逐步回升,但面临县域经济自主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等情况,我们必须客观审视,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促进我县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经济环境的治理,继续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各项改革,加强对经济环境的治理,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提升城市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有效启动投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激活社会消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切实稳定第一产业,巩固壮大第二产业,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达到“稳中求进,进中求效”的目标。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要积极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推进企业发展。1、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巩固和扩大国企改革与脱困成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重点培育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在规模、品牌、市场等方面更上一层楼;3、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其竞争力;4、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根据市场需求着力调整和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和技术定位,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三)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抢抓机遇,确保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重点企业和产品实施相关扶持政策,加速优化产品结构,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开拓新的市场。实施引进吸收创新战略,加强引进外资的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培育专业科技人才,增强企业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以体制创新和人才增智来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企业的整合和机制转换,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着力整治市场秩序,改善投资软环境,简化审批手段,营造监管科学的环境,提高效率。
   
     (四)启动消费、增加投资,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我县在需求方面应采取增强内需对我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在消费方面:抓好大型商贸易市场等设施的建设。采取措施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增强消费者信心,积极培育家电、住房、教育、汽车、旅游等方面新的消费热点,开发潜在的购买力,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用消费者信贷方式来启动在房产和汽车等方面的消费。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及时对生产策略和营销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健全销售网络,积极拓展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其对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欲和购买力。

    在投资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和启动民间投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快房地产投资,盘活房地产市场。引导外资投入基础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方促进投资增长,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慈利县统计局黄泽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