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旅游带动、投资拉动、改革推动、开放促动和科学驱动”五个轮子一齐转,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稳中加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8199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6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7889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23524万元,增长10.0%。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新面貌。全区上下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促进农民增收,掀起了发展农业新高潮。一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752万元,同比增长2.8%。一是春耕备耕情况良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落实水稻种植面积22.9万亩,比上年增加近万亩;玉米面积增加4000亩,薯类面积增加1000亩。春耕物资准备充足,信用部门发放支农小额贷款1730万元,比去年增加590万元。二是养殖业加快发展。一季度除家禽生产受防治禽流感影响,出笼量同比下降29.5%外,出栏生猪8.91万头、牛0.82万头、羊1.82万只,分别增长6.9%、6.8%、7.7%。三是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围绕壮大烟、茶、菜、果、牛、薯六大支柱产业,依托清华药业、万农生物等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目前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奶牛、高淀粉薯类等十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四是乡镇企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54517万元,增长30%。
——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一是各企业精心组织生产,一季度呈现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的良好局面。实现工业总产值22822万元,同比增长18.0%。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3947万元,增长45.5%;产品产销率10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7万元,在去年亏损5万元基础上实现效益大幅增长。二是企业技改投入加大,发展后劲增强。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6000万元,同比增加5188万元。万农生物公司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a变性淀粉车间,佳鑫汽配公司投资4000万元基本建成万吨消失模铸造生产线主要车间,水泥厂搬迁工作进入实质阶段。三是科技工业园建设进展迅速,增长平台效应逐步显露。目前已有入园企业11家,其中清华药业、万农生物、恒兴生物3家企业已经开工投产,佳鑫汽配、洋安高科2家企业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其余6家企业正在加紧开展准备工作。四是旅游商品生产继续快速增长。
——旅游市场来势喜人。各景点积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并呈现大幅增长的势头。一季度全区接待中外游客24.08万人次,同比增长40.8%,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51万人次,增长1.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1.64亿元,增长50.4%。其中门票收入284.4万元,增长近2倍。茅岩河、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普光禅寺门票收入分别增长200%、31.6%、233.6%、286%。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投资承接了去年快速增长态势,继续高位运行。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55万元,同比增长53.7%。其中除基本建设投资、城乡个体投资有所下降外,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乡集体投资均大幅增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两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广茂园二期工程A区已建成,B区、C区即将开工;天门山景区开发目前正在进行索道安装、进山公路改造和天门山寺主体工程建设;文昌阁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拆迁;土木溪电站开工建设;通乡公路改造进展顺利;常张高速公路永定段完成投资4701万元;吉大张家界校区扩建工程开工。
——消费市场活跃,物价上涨明显。受节日、旅游、政策和华联、华翔、广和、梅尼等新型购物场所的开业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带动,全区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城乡零售额分别增长13.8%和7.6%;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2.6%、10.8%。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3%,通讯价格指数98.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4%。
——财政金融平稳运行。税收入库情况良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89万元,同比增长41.8%。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分别完成196万元和1031万元,分别增长21%、41%。由于年初银行贷款业务刚刚启动和春节期间居民加大消费,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有所下降。3月底银行贷款余额18.3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7.87%;银行存款余额16.26亿元,下降17.97%,其中城乡储蓄10.85亿元,下降11.46%。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0.9元,同比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元,增长1.6%;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分别为2875元、2779元、2090元,分别增长8.2%、7.3%、16.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民增收。随着农副产品价格回暖和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及一系列种粮补贴政策的到位,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农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一季度全区农副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上升19.65%,但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了20%,超过农副产品价格涨幅。一季度全区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为39.28元,其中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增收6.45元;农民人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支出为19.34元,其中因价格上涨多支出3.22元,农民增加的一半收入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
二是工业企业扭亏增盈任务仍然艰巨。规模工业29家企业虽然实现整体盈利,但企业亏损面仍达2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16万元,特别是水泥厂、汽配厂等重点企业效益仍不理想,小型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困难企业稳定工作难度较大。企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企业开足马力,有的企业停工待料,加上原材料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资金短缺,一些企业保生产、增效益仍面临很大困难。
三是大部分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一季度全区重点工程建设总计完成投资5160万元,仅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大部分重点工程因为资金组织困难、准备工作不足、施工环境和不良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启动缓慢,进展不快。一些招商项目因工作衔接、政策限制等问题而迟迟不能进入实质阶段。
四是经济发展环境仍需大力优化。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环境仍然较差,以地霸工、阻工等现象屡禁不止,征地拆迁困难重重;一些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仍然存在;信访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上访批次和人数虽然总体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一些欠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仍是影响全区经济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春耕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到达农民手中。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下到田间地头,帮助落实农民急需的春耕生产资料,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切实加强对农资流通环节的价格监管并实行限价措施,大力整顿规范农资经营市场,完善农产品供销网络,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保证农民以较低价格买到实用的生产资料。加大假冒伪劣农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实现真正、实在增收。
二是积极组织好工业生产,保持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大力加强对全区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情况的调度监测,按时召开企业生产调度会,及时查找和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面临的原材料、能源、资金、环保等“瓶颈”问题,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努力做好指标衔接,保持生产进度。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生产,抓好葛根、茅岩霉等原材料基地建设,争取上规模,出品牌。重点抓好负压消失模生产线的投产和樊家河页岩砖生产线、万农生物公司的达产,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确保重点工程顺利进行,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必须依靠项目推进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调度,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及时解决。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大力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程序。要加大对施工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制止霸工、阻工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坚决打击。严格贯彻执行征地拆迁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好拆迁户的生产生活。要尽快启动小城镇建设、文化影视城、军声画院、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医院住院大楼、中华龙凤园、高尔夫球场等项目的资金筹措和招商引资步伐,尽早形成全区投资建设的热潮。
四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抓好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加快天门山景区开发各项工程建设,实现尽早开门纳客。进一步完善西线旅游基础设施,争创茅岩河漂流和平湖游精品旅游线路。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普光禅寺立足各自优势特点,强化宣传措施,创新促销手段,实现旅游人次的大幅增长。
五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宽松环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无重大生产事故发生。认真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加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针对当前信访事件居高不下态势,进一步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大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力度,确保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
[永定区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