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影响初显 永定经济快速增长

来源: 时间: 2004-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永定区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运行的客观评价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83907万元,同比增长10.2%,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表明永定区经济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小,承接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继续沿着上升的轨道运行。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302万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647万元,增长20.4%,减慢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3958万元,增长9.5%,加快了3.4个百分点。
永定区GDP增长速度(%)

    (二)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三农”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和市场价格的导向作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春夏粮食播种面积40.43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64万亩,增长4.2%,其中水稻面积增加1.7万亩,玉米面积增加0.36万亩。春夏收粮食产量10899吨,同比增长4.7%,油菜籽产量16585吨,增长6.5%。养殖业发展加快,除家禽生产受禽流感影响,出笼量同比下降8.9%外,出栏牲猪16.16万头、牛1.56万头、羊3.88万只,分别增长5.5%、4.7%、10.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围绕壮大烟、茶、菜、果、牛、薯六大支柱产业,依托清华药业、万农生物等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目前农业生态观光园和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奶牛、高淀粉薯类等十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3274万元,同比增长3.3%,加快1.2个百分点。

    (三)工业生产快速高效增长。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721万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工业增加值17241万元,同比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749万元,同比增长28.4%,增加值11426万元,同比增长37.0%,销售产值32442万元,同比增长31.8%,工业企业实现产销率99.1%。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5万元,盈利增加407万元。企业亏损面24%,比去年降低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81%,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零售市场日趋兴旺。上半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26万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47226万元,同比增长11.8%。随着消费观念和餐饮业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餐饮业市场一片红火,零售额达到6900万元,同比增长12%。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效遏制。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认真清理固定资产项目,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2174万元,同比增长18.4%,比一季度下降了35.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020万元,同比下降37.1%。

    (六)旅游形势喜人。上半年接待旅游人数101.55万人次,为去年同期的4.7倍,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92万人次,为去年同期的7.5倍。实现旅游总收入4249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倍,其中门票收入10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倍。

    (七)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239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年计划的54.3%,实现了双过半的目标。财政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比GDP增幅快14.8个百分点。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分别完成429万元、2864万元,同比增长14.1%、18.1%。

    (八)市场物价有升有降。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15.4%,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除苎麻下降31.1%,蔬菜、肉猪持平外,稻谷上涨39%,水果上涨5%,仔猪价格上涨35%。6月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8%,通讯价格指数86.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2.8%,分别比一季度回落4.1、8.3、0.6个百分点。

    (九)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民负担减轻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1元,同比增长14.2%,增幅自2000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8.2%、21.2%,有力的拉动了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2元,同比增长1.3%。

    (十)企业家信心增强,企业景气指数走高。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对当前宏观形势的看法持乐观态度的占72%,企业家信心指数170.3,较一季度上升34.4点,企业家信心增强。企业景气指数为163.9,比一季度上升65.7点,处于较高指数区间。

    (十一)就业和社保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31人,完成年度任务22.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4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为100%;至6月末,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8%;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1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0%。

    上半年,我区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这是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势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首先,国家的宏观调控决策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是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的根本保障;其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累计效应日益显现;第三,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长。

    在充分肯定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回避矛盾。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第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结构调整突破不大,产业化程度偏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区县水平,比武陵源低2.7个百分点、比慈利低1.3个百分点、比桑植低1.5个百分点。第二是工业企业受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无论是总产值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有所放慢,工业总产值减慢1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减慢3.3个百分点。第三是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缓慢,农村市场增幅比城市慢6.6个百分点。第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增长速度逐月回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

    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调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注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通货膨胀和大起大落。此后,国家明确把遏止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作为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采取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从严控制信贷规模、加大清理整顿开发区力度、实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措施,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出现趋紧的迹象。

    上半年,我区经济增长加快1.3个百分点,是在去年上半年受非典影响下基础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宏观调控对我区经济的影响暂不明显,但也初显现。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迅速下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74万元,仅增长18.4%,比3月份回落了35.3个百分点。第二,基本建设投资呈现负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13020万元,同比下降37.1%,全区22项重点工程,开工的只有11个,完成进度计划的只有3个。第三,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月下降。从3月份以来月投资分别为1738万元、1309万元、1050万元、1127万元,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85.3%、77.1%、37.0%、17.9%。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拉GDP增长5个点,比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

    二是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货币信贷作为主要经济杠杆,作用不可小视。6月末,银行贷款余额17973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增幅回落38.5个百分点,比3月末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比去年同期下降8.2%,比3月末下降18.2%,而去年同期和3月末的放贷增幅均在一倍以上。

    三是宏观政策调整对我区生产行业波及较小。2002年我区提出了“把永定区建设成为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的战略,并提出了“抓旅游、强服务、带工业、引农业”的工作思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所以这次调控,对我区经济冲击较小。其二,宏观调控主要是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而2003年以来,我区没有上过一家此类企业。由于国家对这些行业的控制和清理,我区高路水泥公司、汽配公司生产井然有序,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6%、25.8%。其三,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清理整理开发区。我区科技工业园区符合产业政策,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正在加快建设速度。

    四是物价上涨对工业生产、种粮收益产生影响。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一定幅度的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了2.8%,特别是7月1日开始,全省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提高3.1分,化肥、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将有所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面临挑战。

    经济中的大起大落,要害在于大起。过高的大起,必然导致过深的大落。这是因为在过高的大起中,过度消耗了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严重打破了经济正常运行的各种秩序和均衡关系,必然引起随后的大落。这次宏观调控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一些局部过热的问题提前解决好,从而防止局部过热变成总体过热。特点是“双向使劲”、抑扬有致、冷热兼治。坚决控制的只是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少数行业,而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以及对农业、水利、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继续给予支持。

    后段经济走势预测

    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目的是要使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该冷的冷,该热的热,减少经济增长的依赖性,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这是我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从经济运行态势看:经济运行有它的客观规律,即巨大的惯性。我区经济承接去年下半年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中央各项措施的逐步到位,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化,下半年经济运行将会趋向平稳,完成年初提出的预期增长目标完全是有把握的。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适逢 “三农”政策扶持的发展机遇,加之今年气候适宜,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完成2%的增长目标问题不大。

    第二产业有利增长的因素较多:一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拉动作用明显。环宇锅炉、福利板厂、宏富食品和军声画院等企业大幅增长,上半年产值均比去年翻番。二是科技工业园增长平台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已有入园企业13家,完成投资3.06亿元,开工投产企业4家。三是旅游商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区旅游商品企业由去年78家发展到92家,实现产值10350万元。四是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后劲增强。上半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6000万元,同比增长3.3倍。

    旅游形势十分看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包装步伐加快。天门山索道、天门山寺建设进展顺利,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分别通过4A和3A评定,成功推出老院子等旅游新景点,普光禅寺举办开光大典,天门山10月份准备开园纳客。旅游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去年因非典冲击而基数较低,有望实现15%的增长目标。

    从需求看: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市场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只完成年计划投资额的四成,区属重点工程中的续建项目上半年只完成年计划投资额的33.8%,新建项目投资额还未达到年计划投资额的15%。这些项目中没有国家明令清理的违规项目,只要进展顺利,对经济的发展将起重大的拉动作用。

    消费面临的有利形势,一是城镇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增长13.0%,增幅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居民消费增幅达17.9%,提高17.7个百分点;三是旅游形势看好,旅游消费趋旺;四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将会增强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总的来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为完成年度计划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下半年,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经济运行将承接上半年快速增长的态势,能够实现年初目标提出的预期目标。

    抓住契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要发展,更要科学地发展。应该说,今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方针没有改变,既要保持宏观经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又要针对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适时、适度的采取有力、有效的调控措施,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不搞急刹车,不搞一刀切。既要确保经济发展良好的势头,又要妥善处理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还是要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但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维持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必须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应以宏观调控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到调优、调高、调强、调活,降低经济增长的能耗、物耗水平,走高增长、低消耗的集约增长道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次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点刹车”而不是“急刹车”,绝不是简单的控制和紧缩政策。应坚决服从宏观调控大局,认真吸取铁本项目违规建设的深刻教训,运用经济手段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投资的行为严加控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对市场物价的监测监控,搞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同时应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继续给予支持,解决有利于优化结构和增加就业的资金需求,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避免经济增长剧烈波动。

    (三)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和速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投资规模过大、增长过快,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必然加剧煤电油运的供给能力,助长信贷规模过度扩张,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银行呆坏账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等不良后果。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依靠提高投资率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目标必须放在促进投资规模扩张转化为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刺激消费和出口增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费率,顺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规范、净化消费市场,加快有利于化解消费购买力存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大格局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三农”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尽快改变目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状况,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撑城市、城乡互动和共同繁荣的新局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更有效地聚集城市发展要素,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支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外向化和标准化水平。同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现金收入。

[永定区统计局 王志华  胡廷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