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中部崛起战略"、"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一系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使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呈现出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77亿元、17.89亿元、32.24亿元,分别增长4.5%、14.3%、12.9%。
经济总体保持稳中趋快的运行态势。今年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且逐月加快,特别是自二季度进入旅游旺季后,运行明显加速,虽然第三季度受投资和工业波动的影响,经济有些起伏,但仍维持了上半年的运行速度,比去年同期高出2.2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一是财政增收。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4.4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5亿元,分别增长29.1%和27.7%,增幅比上半年分别提高5.1个和9.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由37.5%上升到73.4%。二是企业增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82万元、利税1.05亿元,分别增长6.66倍和1.15倍,亏损面由47.9%下降到37.5%。三是居民收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67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1元,分别增长17.4%和4.6%,增幅比上半年分别提高2.3个和3.3个百分点。
二、经济快速运行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深层分析,促使我市经济运行加快、质量效益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内生机制初步形成。
1.从产业看,第三产业和工农业快速运行,推动了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的运行虽有起伏,但总体保持上升势头,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在全市11.7%的经济增长率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贡献了0.89个、4.07个、6.74个百分点。
旅游人数突破千万大关。目前,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均翻了一番,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8.5%和69.6%。今年旅游持续火爆,除2月份外(去年春节在2月份,今年春节在元月份),各月游客接待量均创下同月历史新高。在过去的9个月中,单月接待量过百万的月份有6个,超过150万的有3个,而以往一年中过百万的最多只有3个月,超过150万的仅有1个月。"韩流"掀起入境旅游高潮,境外游客已突破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亿美元大关,分别增长1.73倍和2.02倍。在旅游带动下,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分别增长20.3%、27.2%和129.8%,航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全市运输邮电仓储业、批零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14.2%、6.7%、11%和11.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运行不断提速。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0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和以下工业增长分别22.9%、9.6%,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加快了7.5个和0.4个百分点。工业提速的主要原因,一是产能提高。今年新增的11家规模企业(其中4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投产的企业)共完成产值1.25亿元,新增产值1.03亿元;一批技改项目连续投产,提高了生产能力,仅楚霸水泥、旷天化工、中南公司3家企业就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二是产销两旺。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7.7%,产销率达99.6%。建材、食品、煤炭、服装、鞋类、农资、旅游商品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量大增。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挑起大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36.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成为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四是电力生产迅速回升。随着降水和发电指标的增加,累计水力发电量已经扭转了下降局面,恢复为正增长。
农业和农民收入增幅创下新高。中央一号文件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风调雨顺,今年农业生产来势喜人。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5%,创下了近五年最高增幅,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5.5%、4%、3%、4%。全市肉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4%、5%、0.5%和2.9%,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6%和5.1%。由于种植面积扩大和年成好,今年粮食单产将可提高3.4%,总产量有望增长6%。在农业增产、农产品价格上扬、打工收入增长、"一降两补"政策等因素合力推动下,农民增收步伐继续加快,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创下了近九年新高。
2.从需求看,消费和出口活跃,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增势强劲。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14.6%。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旅游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合力拉动。今年不仅旅游形势火爆,而且居民消费需求大增,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0.7%和12.2%。二是城市消费环境改善。广和、华翔、梅尼等多家大型购物商场的相继开业,使城市市场人气大增,其零售额增幅高达18.2%,比农村市场高出10.8个百分点,占据了全市零售额近七成。三是节日市场红红火火。春节、"五一"所在的元月和五月份零售额的增幅分别达到16.8%和20.4%。
出口成倍增长。全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4万美元,同比增长66.1%,其中出口255万美元,增长了1.53倍。
3.从资金供给看,金融信贷规模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收缩了银根,我市金融信贷规模扩张速度比去年低了许多,但仍保持了平稳上升的势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3.35亿元,比年初增加7.11亿元,比6月末增加2.07亿元,重点投向农业、旅游、乡镇企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4.去年"非典"时期基数较低,为今年经济提供了上行空间。
去年二、三季度,"非典"对我市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消费需求、旅游业及整个第三产业受损尤其巨大,基数较低,为今年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加快的运行态势,特别是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增速高居全省首位,工业、农业速度均有所上升,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增长率比全年目标仍低0.3个百分点,预计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左右,排名由上半年的第七降为第八。我市与全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二产业,尤其是投资下降对第二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1.投资下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1-9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6亿元,同比下降5.9%,增幅已从一季度的44.1%一路下挫了50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省的投资增幅仅下滑9.8个百分点,目前仍保持29.3%的增长。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各地的投资增势均有所减缓,但我市投资如此“跳水”,值得深思。我市因出口需求小,只能依靠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来经济增长,而这“两驾马车”不能并驾齐驱,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当前,投资的主要症结是重点项目开工严重不足。1-9月,全市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资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同比基本持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38.7%。新开工的多是一些小项目,重点工程只有石怀铁路扩能、黄龙洞广场、桑植火电厂改扩建等少数几个项目。目前,全市施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10.2%,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下降23.3%,投资主要依靠续建项目来支撑,加上常张高速投资减少(本年完成6.69亿元,同比减少5944万元),张家界学院停工数月,天门山开发、张罗公路建设已进入尾声,投资后继乏力。从资金供给看,全市国有及其他投资(不含跨区项目)各项资金来源16.81亿元,同比持平。由于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收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门槛,限制了信贷规模,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加上我市未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很多企业因资本金不足或缺少抵押而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出现了企业资金短缺而银行有钱放不出去的尴尬局面。1-9月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仅增长1.5%。招商引资不尽人意,虽然“珠洽会”、“湘西地区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为我市招商引资提供了诸多契机,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1-9月,全市实际利用国内省外资金6.67亿元,增长3.1%;而合同利用外资2759万美元,实际到位680万美元,分别下降10.7%和33.6%。政府投入力度也明显减弱。1-9月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减少38.9%。从土地供给看,国家清理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土地审批,导致土地供给趋紧。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新购置土地面积同比下降83.3%。
2.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
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虽在5-7月略有回落,但8月份以来又随着食品价格而“水涨船高”,并在9月份创下新高。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月上涨1.4%,比去年同月上涨6.4%,比去年12月份上涨3.2%,比2000年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1.7%,粮食、家禽、禽蛋涨价两成多,水产品涨价五成多,猪肉涨价达到八成以上。此外,文教娱乐、烟酒、燃料和水的价格也有明显的上涨。价格上涨虽有利于农民增收,但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企业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1-9月,全市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9.7%,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涨3.9%,两者相差5.8个百分点,缩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需求方面:第四季度将进入居民消费旺季,但由于去年同期旅游业和消费需求强劲反弹,留下的基数较大,因此,后期消费需求继续上行的空间不大。预计全年旅游人数将超过12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超过53.5亿元,其中外汇收入超过1.43亿美元;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可分别增长15%和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2.5亿元,增长14.7%。后期投资形势仍不乐观。虽然今年安排的重点工程很多,加上湘西开发产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相当大,但直到下半年才有个别项目动工。全年能开工多少,不确定因素很多。就目前情况,对全年投资只能作保平略增的估计,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增长1.8%。
产业方面:后期,农业的增势仍会进一步增强,但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第四季度基数较高,继续上行的空间不大,而建筑业形势主要取决于投资。因此,后期经济增长将会逐步趋缓,全年经济运行将先扬后抑,呈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亿元、23.9亿元、52亿元,分别增长4.8%、10.9%、13.2%;工业16.5亿元,增长15.8%;全市GDP可突破90亿元,达92.9亿元,增长11%左右。上述预测基于全年投资持平略增之前提,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12%的目标,投资总规模必须达44-45亿元、增幅达18%以上。但是,如果投资继续下滑,全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跌破10%的底线。因此,今年我市经济运行的最大问题是投资,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也是投资。
收入方面: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将继续加快,预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024元、可支配收入1987元,分别增长8.6%和8.8%。
五、对策建议
增强投资后劲已刻不容缓。首先要加强对项目的调度。由于依靠续建项目已不能扭转投资的颓势,当务之急是抓紧开工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要督促重点项目单位和相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抓紧做好项目开工的筹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其次要努力拓展融资渠道。要抓住“中部崛起”、“湘西地区开发”两大战略实施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湘洽会”等契机,抓紧做好重点项目库建设,合理利用储备土地,加大产权多元化改革力度,通过品牌转移、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把签约项目一一落到实处。要抓紧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金融部门要用足国家信贷政策,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有市场竞争力、有市场效益的企业对流动资金的正常需求,不搞简单化的“一刀切”。要抓住当前居民对物价上涨和利率上升的预期提高,储蓄倾向减弱的有利时机,为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搭建便利的平台,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要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有关政策补偿标准,及时足额补偿并妥善安置好拆迁户的生产生活,坚决制止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和无理阻工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目前投资政策偏紧,消费需求这块从政策操作上偏松。因此,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重视投资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启动消费。一是不断扩大就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购买力。二是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支持汽车、通讯、旅游、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等新兴消费产业快速成长。三是加快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继续坚持符合条件的房贷和车贷。同时,把信用消费与保险紧密相结合,有效地分散和降低消费信贷风险。
认真抓好冬季旅游。要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休闲度假游、会展商务游等新产品,着力打造冬季旅游特色品牌。要通过扩大宣传,把这些新的卖点推销出去,提高其知名度。要在积极组织客源的同时,积极做好旅游接待工作,决不能因为游客减少而降低服务质量。
加强工业生产调度。要抓住全国长期能源短缺、人们旅游、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本地水能、旅游和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旅游商品、生物医药等绿色工业。要抓紧落实湘西开发的产业建设项目,加快在建工业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增强工业增长后劲。要加快建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帮助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继续做好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工作。一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把“一降两补”落到实处;二要加强田间管理,巩固生产成果;三要做好农产品加工、外运和销售的组织工作,防止出现新的“卖难”问题;四要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及时消除价格上涨的压力。一要高度关注民生,防止食品价格过度上涨,做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及时抑制农资价格上涨,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三是抓住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产品市场热销的有利时机,扩大生产,同时通过结构调整,促进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自身消化上游产品涨价压力和抗风险能力。
[张家界市统计局 李朝晖 供稿]